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10600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3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史地生上册复习要点.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 千米,极 半径 6357 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 天圆地方 ” ;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 成功) “ 球形 ” ;现在(测量计算) 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 “ 站得高,看得远” ;“ 月食 ” ;“ 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 地球的卫星 照片 ” 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1、地轴 假想轴 2、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2、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指示 东西方向 。 D数量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 赤道( 0 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 划分 90 ;南北极分别为90 S和 90 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0 30 中纬度: 30 60 高纬度: 60 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

3、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 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数量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 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以东的180 为东经,习 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的180 为西经,习惯上用“W ” 为代号。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 圈之和等于180 ,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

4、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 W 和 160 E 的经线圈,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 W 以东到 160 E 为东半球。 20 W 以西到 160 E 为西半球。(切记:0 -20 W 虽为西经,但是东半 球; 160 E 180 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 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时差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

5、总是保持着66.5 的夹角,并且 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 各地白昼时间最长,66.5 N 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 昼短夜长, 越往南去, 黑夜越长, 到 66.5 S以南出现极夜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 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66.5N 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昼长夜短,越往南去,白昼 越长,到66.5 S以南出现极昼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

6、 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 23.5 N 0 23.5 S 为热带; 23.5 N66.5 N 为北温带; 23.5 S66.5 S为南温带; 66.5 N90 N 为北寒带; 66.5 S90 S 为南寒带。 3、特点:热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寒带 阳光斜 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 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六、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能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 千米 =10

7、万厘米 =100000 厘米( 1 后面 5 个 0) 比例尺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2、方向:地图上判定方向有3 种依据: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判定 A 在 B 的什么方向的方法:在 B 处画十字光标, 标出东南西北, 看 A 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 答案就是哪个方向, 指向标指向的地图:绘制十字光标时要注意与指向标指向一致,绘制办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B 处,再以此为基础绘制十字光标(南北方向定出来后,将试卷翻转,将北N 转到上面,就可以方 便地判断左西右东了! 经纬网地图:由于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参照点B 如果 就在经纬线交点,那就直

8、接在B 点标注方向判断即可。 提示:指向北极点为北,反方向为南,然后将北转到上方,左为西右为东! 3、图例和注记 图例 =符号文字 =文字和数字 (2)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 山体形 态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 陡崖 /td 文字描 述 闭合曲线的中心 (点) 等高线向山脚突出 (线) 等高线向山顶突出 (线) 两个山顶之间 (点)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线) 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 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2、分层设色地

9、形图(一目了然看地形) 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特征看图,文字表述如下: 地形类 型 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td 海拔 一般低与 200 米 超过 500 米超过 500 米低于 500 米不一定 /td 起伏状 况 平坦起伏大:坡度陡(山高谷深) 主体平坦,边缘部分陡 峭 起伏小,坡度和缓 中间低四周 高 3、地形剖面图(直观看出高低起伏) 绘图步骤: (1)绘出剖线AB (2)在剖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上标出字母 (3)绘制一坐标,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标注高度(如图) (4)将字母下垂放到其所在高度 (5)用平滑曲线将坐标图上字母连接起来(注意:鞍部部位下凹,山顶部位上凸)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 1、地球表面

10、三分(29%)为陆地,七分(71%)为海洋大体上成3:7 2、大洲大洋的分布 读图分析: (1)图中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洲和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洲; 大陆部分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是洲和洲,岛屿部分被赤道横穿的是洲和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 是洋,它南临洲、洲和洲; (2)图中左边半球为半球,右边半球为半球,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洲和洲。主要位于东半 球的是、和等5 个大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洋。 (3)从图上看: 7 大洲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四大洋呢?; (4)读图回答:北5 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洋和洋,北 4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洋, 北 3 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洋。注意

11、分别是哪些大洲包围了他们。 (5)南北美洲之间分界线叫运河,亚非两洲之间分界线又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之间隔着海峡, 非洲和欧洲之间也有一个海峡叫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3、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看到三叶虫:海 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 人类活动痕迹:陆 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田:海 陆)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 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 分裂 分离 七大洲四大 洋 板块构造学说:地表由岩石组成;分为6 个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

12、板 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中(根据箭头判断运动方向);板块内部比较稳 定,边缘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 和注记。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 通常采用 “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 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

13、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 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6、赤道就是0 纬线, 赤道周长 约为 4 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 ,分别用 N 和 S 表 示。 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 ,分别用 E 和 W 表示。7、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为5.1 亿平方千米。8、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 20 W 和 160 E 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9、纬度范围: 0 30 为低纬度; 30

14、 60 为中纬度;60 90 为高纬度。10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 ,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 三 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 1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名称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经线半 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12、七大洲的名称 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 图 219 和图 2 20)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1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 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

15、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 经度最多的大洋。1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 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 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5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16、高度的表示方法有 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 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17、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大的 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16、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18、 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盆地:周围 高,中间低。19、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 中脊 组成。20、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 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 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 乎全部是海洋。22、

17、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 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 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2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 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 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25 、到 1999 年 10 月 12 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 亿。人口的自 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6、一般来说,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 ,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

18、 , 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27 、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如亚洲东部 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 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28、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 示,指一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量。29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 展相适应。30 、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 犯罪率上升等。3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分布在: 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分

19、布在:欧洲、北美洲、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种的具体 分布到 P46 图 38 识记)32 、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均为黄色人种。33、 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 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34、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 语。35、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 世纪,经典为圣经 ,是世界上信徒最多 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筑为教堂。伊斯兰教:产生于公 元 7 世纪,经典为 古兰经 ,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

20、东南部、非洲北部。 典型建筑为清真寺。佛 教:产生于公元前6 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典型建筑为寺庙。道教是源于中 国本土的宗教。36、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1.、地图的分类?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范 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3、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 洋、太平洋、印度洋。 4、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5、地球转动方向: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

21、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7、一般情况下,同样经度和纬度的地方有四个,赤道上有两个,但在南北两极点,只有纬度, 没有经度。 8、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欧洲与非 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 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9、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 沟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10

22、 、世界两大山脉带: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p28 页 11 、( 1)山峰:(山顶)山的最高处(2)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处缓坡 等高线稀疏处 (3)山脊:等高线由高向海拔低处突出(4)山谷:等高线由低向海拔高处凹进去( 5)鞍部: 两山峰之间不相连接的地方(6)陡崖:(悬崖)等高线密集或重合的地方 12 、 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表层可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 他板块既包括大 陆,也包括海洋。P35页 2、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 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13 、 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

23、 南极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 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14 、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地震前兆: 1、动物反应异常;2、地形突变和地下水异常;3、有地光和地声。 进行防震教育:1、保持冷静,及时到户外空旷处;2、躲在坚固的家具下;3、保持体力,等待 救援。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 圈 形状 半圆 圆 长度 一样长 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特殊线 0 度 经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分布规律 0 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

24、 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 度东西经重 合。 赤道纬度是0 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 度 半球划分西经 20 度和东经160 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15、人口与人种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 数。 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区。 P40 页 人口稀疏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 地地区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非洲北部、 欧洲、大洋洲、

25、北美洲、南美洲东岸、 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印第安人和因纽特 人属于黄色人种)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从 16 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 洲劳动力的不足。 16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联合 国的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基督教、佛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基督教教 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补充以赤道

26、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 和 160E 为界把地球分为 东、西半球。 2纬度范围: 0 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 60 90为高纬度。 纬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度数越来越大(度数向北变大的是北纬,向南变大的 是南纬) 经度变化规律: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度数逐步增大、向西度数也逐步增大 3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 29%,海洋面积占 71%,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 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4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

27、洲、欧洲、大 洋洲。(注意看P23 图 219 和图 220)四大洋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北冰洋是世界上跨 经度最多的大洋。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六大板块示意图 参看课本第 37 页 纬度和经度 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 度, 在南极、北极。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 用“S”表示。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 半球。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本初子午

28、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 “W”表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160E 组成的经线圈。西半球 的度数范围: 20W180W 160 E 180E 东半球的度数范围: 20 W 160E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的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 远古人类生活年代体质特征使用工具使用火情况生活情况 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北京人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

29、 保留猿的一 些体质特征 制造和使用 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保 存火种 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年和现代人基 本相同 懂得磨光和 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氏族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与半坡的比较 原始人类 距今时 间 发现地点粮食作物生产工具房屋制作陶器 河姆渡居 民 距今约 七千年 长江流 域 浙江余 姚河姆 渡村 种植水稻 使用耒耜干栏式 房屋 半坡居民距今约黄河流陕西西种植粟普遍使用磨 半地穴式 房彩陶 五六千 年 域安半坡 村 制石器屋 2、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 约四五千年 ,生活于山东大汶口,制作出黑陶、白陶 ,出现了 私有财 产,贫富分化。 第 3 课 华夏之祖

30、1、华夏族的形成 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 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 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 2黄帝 “ 人文初祖 ” 3、禅让制 (1)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 (2)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 夏约公元前 2070 年 约公元前 1600 年 阳城禹桀 商约公元前 1600 年 公元前 1046 年 盘庚迁都到 殷 汤纣 周西周 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771 年 镐京周武王周幽王 东周

31、 公元前 770 年 公元前 221 年 洛周平王 2、启继承父位,表明世袭制 代替了 禅让制 ,“ 公天下 ” 变成了 “ 家天下 ” 3、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4、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夏桀、商纣残暴统治。 汤、武王得到民心。 汤、武王任用贤人。 联合其他小国。 5、分封制 (1)分封的 目的 :巩固统治 (2)分封制的内容: 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的义务: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3)分封的 意义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6、西周时期社会等级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第五

32、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 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 的青铜器是 司母戊鼎 。 3我国西南地区 成都平原 盛行独特的青铜文化,是三星堆文化 . 如: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 4、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 东周: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分为 春秋、战国 2、( 1)春秋争霸(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 三位霸主: 齐桓公 (第一霸)、 晋文公 、楚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通过改革 。 称霸方式 不同:齐桓公 召集诸侯会盟;晋

33、文公 城濮之战 争霸战争的影响: 消极影响: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影响: A.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B. 促进了民族融合 C.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2)战国七雄(公元前475 年公元前 221 年) 七雄 :齐、秦、韩、赵、魏、燕、楚 方位 :燕 (最北 ) 赵 齐(最东 ) (最西 )秦魏 韩 楚 (最南 ) 三场著名战役: 桂陵 之战魏 (庞涓) 齐(孙膑)围魏救赵 马陵 之战魏 (庞涓) 齐(孙膑)减灶计 长平 之战秦 赵 3、战争的性质: 春秋 争霸 战争;战国 兼并 战争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不断走向统一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1春秋时期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在

34、 春秋末年 已使用 牛耕 2牛耕 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秦国 蜀郡太守 李冰 修筑水利工程 都江堰 4、商鞅变法()1)时间 :公元前356 年(2)人物 :商鞅在 秦孝公 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3)背景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地主阶级的兴起 (4)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5)内容(): 内容单项作用()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 役) 经济发展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直接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军队战斗力增强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 (6)意义(影响):

35、 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封建社会形成。 (7)判断商鞅变法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变法的 目的 是否达到。 (8)变法成功的原因: 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或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文字的演变 时间商商周西周晚期战国 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竹书、帛书 写字工具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丝帛 2天文、历法、医学、文学、音乐 天文古书记载的 最早日食 发生在 夏朝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 靠。 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 “

36、 夏历 ” ,据说来源于夏朝 商朝时一年分为12 个月,大月 30 天,小月 29 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 个节气 医学名医 扁鹊望、闻、问、切 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屈原 和他的代表作 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音乐春秋战国盛行 “ 钟鼓之乐 ” ,最著名的是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诸子百家() 学派时期 代表 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儒家 春秋孔子论语 政治主张 :核心是 “ 仁” 。“ 爱人” ;“ 为政以德 ” ;反 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主张 :创办私学;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 故知新。 文化成就 :弟子整理论语

37、;编成春秋 孔子的 地位: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战国孟子 “ 春秋无义战 ” ;“ 仁政 ” ;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发 展) 道家 春秋老子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战国庄子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 兼爱”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韩非 主张改革;提倡 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 (最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兵家春秋孙武孙子 兵法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2、诸子百家中提到“ 治国 ” 主张的有: 孔子、孟子、庄子、韩非 提到 “ 战争 ”

38、主张的有: 墨子、孟子、孙武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 1 公元前 221 年, 秦王 嬴政 灭掉六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定都 咸阳 。 2、秦国完成统一的原因(条件): 1、商鞅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秦王重用人才;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3、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影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设 丞相、太尉、御史大 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夫(行政、军事、监察) ,地 方推行 郡县制 ) 经济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铜钱 )、 统一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 国家统

39、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 小篆、隶书 ) 焚书坑儒(留下 医药、占卜、 种植方面书籍)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边防 防御匈奴、 北筑长城(西起临 洮、东到辽东 ) 统一岭南、 修筑灵渠(沟通长 江、珠江 ) 秦朝疆域广大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成为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 4、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 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字, 对我国经济、 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0、 修筑了万里长城、灵渠等重要工程 5、评价秦始皇(了解): (1)积极 方面: 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见(上表)(“ 焚书坑儒 ” 除外) (2)消极 方面: 滥用民力,繁重徭役、赋税制定了严刑峻法焚书坑儒 (3)总之,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 1秦的暴政表现: 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残暴统治。 2、秦末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 年地点:大泽乡 爆发的原因 :遇雨误期(直接 原因)秦的暴政( 根本 原因) 意义 :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41、的农民起义 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项羽、刘邦起义 项羽:公元前207 年, 巨鹿 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公元前207 年,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公元前 202 年,刘邦 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史称 西汉 (易错: 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 领导的起义军 ) 专题归纳: (1)易错字 元谋 人耒耜粟黄帝 人文 初祖尧舜禹禅让世袭制司母 戊鼎齐桓公桂陵之战都 江堰商鞅 统 治 制度大篆 离 骚因 材施教嬴政御 史大夫度量 衡焚 书坑儒 (2)器具变革 石器 陶器 青铜器 铁器 (3)文字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帛书 小篆 隶书 (4)战争 涿鹿

42、之战牧野之战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 (5)用人 汤(伊尹)周文王(姜尚)齐桓公(管仲)秦孝公(商鞅) (6)成语 (了解) 春秋战国时期: 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纸上谈兵、一鸣惊人、围魏救赵、立木为信、鸡鸣狗盗、图穷匕见、 兔死狗烹、远交近攻、朝秦暮楚、唇亡齿寒、百步穿杨、尔虞我诈、东施效颦、毛遂自荐等 秦末: 指鹿为马、破釜沉舟、约法三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背水一战、运筹帷幄、明修 栈道暗度陈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胯下之辱、一诺千金等 初一生物上册期中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生物学: 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特征: 1、生物

43、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 1、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即地球上的生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空间,叫做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 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 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

44、的关系:种内之间:斗争和互助 种间之间: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关系等。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松土、沙地栽种植物等。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四、生态系统 、定义: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 农田。 、组成: 生物部分 :植物 生产者;动物 消费者;细菌、真菌 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 的关系。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和水等。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45、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 沿着 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有毒物质 能够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 5、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种类:森林生态系统 绿色水库(地球之肺);湿地生态系统 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的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2、生物圈 是一个 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46、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通光孔、遮光器、反光镜、转换器 载物台、压片夹、镜臂、镜筒、镜座、镜柱。 2、步骤: 取镜和安放 对光 观察 擦拭、收镜、整理。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二、观察植物细胞: 观察的材料一定是薄而透明的 。 1、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撕、展、盖、染、吸。 2、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装片三种。 (载玻片和盖玻片) 3、植物细胞结构: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细胞

47、膜 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核 内有遗产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 新陈代谢的场所,内有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和叶绿体。 液 泡 内有细胞液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画生物图时,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图阴影。 三、观察动物细胞 1、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擦拭 滴生理盐水 刮取(取材前要漱口)涂抹 盖盖玻片(注意方法)染色 吸。 、动物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是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注意: 要区别气泡和细胞。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往往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 片空白,用镊

48、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这些都是区别气泡和细胞的重要标 志。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无机物 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 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废物 尿素、二氧化碳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 3、细胞质:细胞质的流动有助于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内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植物细胞有)和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均有)。 叶绿体 叶绿素吸收光能,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 将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受精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遗传信息。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 :是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有机物,存在于细胞核 中,结构像一个双螺旋形 的梯子。 基因: 分子很长,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断都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