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10875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上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5、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一会儿,雪 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 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非常 高兴。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没有到,太丘 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 “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 气地说: “简直不是人!跟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 好正午一起同行,您正午不到

3、,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 人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拉元方,元方走进大门不回头看。 题型解答: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并翻译句子。 1、俄而 雪骤 ,公欣然 曰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译: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比,比拟 译: 3、未若 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译: 4、太丘舍去 ,去后乃 至。去:离开。乃:才 译: 5、与人期 行,相委 而去。期:约定。 委:舍弃 译: 6、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 引:拉。 顾:回头看 译: 7、尊君在不 ?“不”通“否” 译: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集会 译: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

4、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 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 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说说理由。 答:“柳絮”这一比喻更好,不仅体现出了雪的颜色,更有轻盈之态,而且给人以春天到 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的比喻仅有形似,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5、所以不够好。 4、你认为元方是个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小孩?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元方以客人的“无礼”和“无信”对客人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 “入门不顾”又体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所以他是一个聪明机智、懂礼识义、天真率直的 孩子。 (1)元方并非失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元方的言行恰到好处地 进行批驳,并无失礼之处。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太苛求。 (2)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错,知错能改乃不失为有识之士,不能因一时的 错误就否定一个人,我们要学会宽容。 5、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教育? 答:我们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6、 10、 论语十二章 原文和译文: 1.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 ,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忠诚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 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

7、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 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见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 但不超过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知识,凭借这当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 子曰: “只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但是不学习,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 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学

8、习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 学习为乐的人。 ”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 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 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加以改正。”

9、10. 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 孔子在河岸上说说: “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 孔子说:“军队可以攻夺消灭它的主帅,但男子汉的志向是不能改变的。”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考虑当前的事情,仁 德就在其中了。 ” 题型解答: 一、文学常识: 1、孔子,名() ,字() ,是()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2、 是记载()及其弟子()的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10、宋代的朱熹把论语与 合称为“四书” 。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子曰:“学而时 ()习 ()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 () , 不亦君子 ( )乎” 、子曰: “吾日 ()三 ()省 ()吾身: 为 ()人谋 () 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 ()不习 ()乎”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 , 六十而耳顺 ( ) ,不逾 ()矩 ( ) 。 、温故 ( ) 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 )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 ” 三、回答下列问题: 、 孔 子 谈 学 习 的 方 法 和 做 人 的 涵 养 时 , “” 是 学 习 的 方 法 ; “”是学习的乐趣; “”是与人交往的态度。 、曾子道德修养很高,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是否热爱 学习; “”反省自己是否讲诚信; “”反省自己交朋友 是否诚实。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的阅览典籍,多问多思多疑,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 说的: “,” 。 (4) 、论语中讲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5) 、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乐观 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在陋巷, 。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学

12、习,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实现理想。 20、虽有嘉肴礼记学记: 虽有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 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那些理 解不了。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那些理解不了,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 .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 这个道理吧? 题

13、型解答: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 有佳肴,弗食虽:即使食 :吃 2、不知其 旨 也旨:甘美 3、虽有 至 道至:极 4、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所以 5、教然后知 困 困:理解不了 6、然后能自 反 也反:反省 7、然后能自 强 也强:勉励 8、教学相 长 也长:促进 9、学 学半学:教 (二)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 4、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 5、 兑命曰: “学学半。” 译: (三) 、回答问题。 1、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14、 足(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2、本文的中心句是 3、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读了这篇短文,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 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答: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 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25、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 )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 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 o)数小舟,曳 (y ) 铁钯 (p ) ,寻十余里,无 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15、。 是非木杮 (f i)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 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 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 ) 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 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臆(y ) 断欤?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大门倒塌在河中, (门前)两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 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

16、钱款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和尚们) 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 (于是) 划着几只小船, 拖着铁耙, (向下游) 找了十多里, 没找到(它 们的)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 (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 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沿着河流寻找它们,不也疯狂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是正 确的观点。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在上游寻找它们。石头 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 头底下迎着水流

17、的地方冲刷成坑穴。(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到石头(底面)一半的时候, 石头一定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再冲刷, 石头再次 (向前) 翻转。 不停地翻转, 于是 (石头) 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疯狂;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 照他的话(去找) ,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 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臆断呢? 题型解答: 一、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含义。 1、河干 : 2 、圮 于 河 3 、并 沉焉 4 、阅 十岁 5 求 二石兽于水中 6、竟 不可得 7、棹 数小舟 8、一讲学者设帐 ( )寺中

18、,闻之 () ,笑曰: “尔辈 ()不能究 () 物理 ( ) ,是 ()非木柿 ( ) ,岂能为暴 ()涨携之去 ? 9、湮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语气词,表示“罢了”) 。 10、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 11、凡河中失 石 1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沙为坎穴。 12、遂 反溯流逆上矣。 13、如 其言,果得 之于数里外。 14、然则 天下之事,但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二、翻译句子(12分) (1)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沛,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怎么能被突然的涨起的大水带走呢?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9、译: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处冲刷沙子成为坑穴。 (3).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 石头特性是重的,流沙特性是松散轻浮的,石头埋在沙里,越埋越深罢了。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 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 5)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译 :沿着河流寻找他们,不也疯狂吗? 三、回答: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 出了正确的方法?(4分) 答: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

20、合考 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30、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 天雨墙坏。 其子曰: “不筑, 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墙被毁坏。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一定 将会有盗贼。 ”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 子很聪明,却怀疑盗贼是邻居家的老人。 题型解答: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天雨 墙坏 雨:下雨坏:毁坏 2、智 子疑邻智:聪明。这里是“以为聪明” 3、不筑 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 5、暮 而果 大亡 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

21、6、其家 甚智其子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答: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 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30、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 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 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 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他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跑到了胡人那里 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那老人

22、说:“这难道不能成为好事吗?”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领 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那老人说:“这难道不能成为一件坏事吗”他家有 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那老人说: “这难道不能成为好事吗?”过了一年, 胡人大规模侵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 死的人有十分之九。这个人只因为腿跛的缘故,父子俩得以保全了性命。 题型解答: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 1、马无故亡 而入胡亡:逃跑 2、人皆吊 之吊:慰问 3、此何遽 不为 福乎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 4、居 数月居:过,经过 5、其马将 胡骏马而归将:带领

23、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大: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 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 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散步第6 8 段(原文略),做题。 1、母亲人老了, “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 ,因为“小路有意思” , 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答: 2、当母亲、孩子、妻

24、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 责任的重大”? 答: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 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答: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 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答: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原文略),做题。 5、双腿瘫痪后, “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答: 6、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话的理解。 答: 7、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答

25、: 8、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答: 9、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 人联想到什么? 答: 三、阅读我的老师第9 段(原文略),做题。 10、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 (不得超过15 个字) 答: 11、文段第一句中, “占据”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什么? 12、 “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中的“那样”指的是什么? 13、文段“心清如水的学生”中的“清”是什么意思? 14、请找出语段中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 答: 四、阅读再塑生命的人第9 12 段,做题。 15、给所选文段加一个小标

26、题。(不超过10 个字) 答: 16、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答: 17、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18、 “我想起了拼不好”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 答: 19、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 义? 答: 五、阅读春第四、五段(原文略),做题。 20、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答: 21、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 22、 “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 像什么? 答: 23、春风是很难描写的

27、,但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而把它写得形象 可感。请你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写触觉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写嗅觉的: (2)写听觉的: 六、阅读济南的冬天第四段(原文略),做题。 24、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 答: 25、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答: 26、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答: 27、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答: 28、读完文段,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七、阅读紫藤萝瀑布第7 11 段(原文略) ,做题。 29、 “我心上的焦

28、虑和悲痛”是指什么? 答: 30、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芬芳的句 子是哪一句? 答: 31、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答: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答: 32、选段中有“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一句,为什么说紫藤萝瀑 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答: 八、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第15 23 段(原文略),做题。 33、请给选文加一个小标题。 答: 34、在父亲的指导下, “我”走下了悬崖。 在走下悬崖的过程中, “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请从文

29、中挑出关键词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这似乎能办得到 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35、说说“这时,我便可以近期儿子好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一句的 深刻涵义。 答: 36、下面对文章的感悟,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吃一堑,长一智。B.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37、在父亲的指导下, “我”终于走下了悬崖,做出了一件当时“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如 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说、 (1)我会对那位父亲说: (2)我会对杰利说: 九、阅读看云识天气第3 段(原文略) ,做题。 38、请你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用“”标示) 39、本文段介绍了几种云

30、,它们的共同特 是。 40、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一句运用 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 答: 41、句中的“一般”和“左右”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42 、 本 段 文 字 的 说 明 语 言 是的 说 明 语 言 , 用 这 种 说 明 语 言 有 的作用。 十、阅读小圣施威降大圣第2、3 段(原文略),做题。 43、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 答: 44、写出文中与“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答: 45、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1)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

31、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 我再变变拿他。 答: (2)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 鳃上无针。 答: 46、请课外阅读西游记,积累一些精彩的回目。(写出几个来) 答: 十一、阅读皇帝的新装第19 36 段(原文略) ,做题。 4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话的内容。 答: 48、诚实的官员、皇帝、百姓都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什么? 答: 49、试比较下面两句话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答: 50、皇帝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但他还是“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表现 了什么? 答:

32、 病 句 修 改 一、常见病句错误类型 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语意重复5、前后不一致6、句式杂糅 例如: 1、物理课上,老师引导我们解决并分析了这个问题。(语序不当)改为“分析并解决” 2、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江华等人的英雄事迹。(搭配不当) “事迹”改为“形象” 3、通过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前后不一致) (成分残缺)缺主语,把“使”删去 4、是否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前后不一致。把“是否”删去 5、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他都做完了。(语意重复)把“一切”删去 6、 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写的。(句式杂糅)把“写的”删去 二、辨别和修改病句的七个注意: (

33、一)、注意关联词语 1.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2、 “管住自己” ,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在句子中, 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关联词,考虑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有无放错位置,语 序是否合理等等。 (二)、注意出现“禁止”“防止”类词的句子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2、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禁止”“防止”“忌” “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 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在做题时一定

34、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什么,还是 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 (三) 、注意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 1、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2、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肯定的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则表示肯 定意思。在出现多个否定词时不妨算清究竟有几个,然后运用数学“负负得正”的理念去理 解,如果发现有多余的否定词把本意弄反了,那么就可以确定有语病,就要把多余的否定词 删去。 (四) 、注意句中的介词 1、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2、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

35、责的。 修改时常会发现两个介词删去任何一个都可以,这时仍要留心读句子, 尤其有上下文的句子, 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主语后,才把多余的介词删去。 (五) 、注意句中的并列短语 1、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2、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3、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4、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若由动词性并列短语作谓语时,要注意语序是否合乎逻辑;此外就要留心它们是否都能与前 面或后面的中心语搭配。 “无论”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语,只能带由选择性的连词“还是”或“或”组成的短语 (六) 、 注

36、意有关数量增减的句子 1、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2、经过刻苦努力,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 分以上。 3、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注意重复和矛盾。 使用“降低” “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否则产生矛盾。 (七) 、注意出现“能否” “是否”等词的句子 1、一个人学习能否进步,与这个人善于钻研有重要关系。 2、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3、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有“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词的句子可能犯有搭配不当的毛病。有的在双提词 的后面跟了“能” “否”等表示单承的词,有的则在单提词的后面跟了表示双承的词,造成 前后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