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技巧.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11204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7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技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技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技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技巧.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技巧.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技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技巧.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 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 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 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 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

2、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 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 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 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

3、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 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 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 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 小说),埋下伏笔(记 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 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

4、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 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 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 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 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 说

5、明了 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换了后就变成 ,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 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 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中现代文

6、阅读题答题技巧(一)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内容的整合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这两方面的能 力比较欠缺,就会答不到点上。而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光靠做题目解决不了问题,最主要是 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所以建议该学生不要着急, 要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入手。平时要多看、 多读一些文学作品,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 腹有诗书气自华 ” ,经过一定的积累肯定会得到提 高。 另外,还建议该学生在平时做阅读理解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具体内容概括要准确。 2.抽象的东西(如比喻解释)要解释明白、清楚。3.题目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就几答。如题 目问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你不能把此答成怎么理解。 现代文阅

7、读实用解题技巧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 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 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 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 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 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

8、二遍精 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 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 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 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 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

9、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 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 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 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 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 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 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 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

10、,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 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 命题人所 “ 问” 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 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 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

11、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 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 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 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 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 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

12、换为抽 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 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 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 多。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 表达方式 ” ,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 如 3.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13、4.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5.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 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6.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7.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 );平实、生动说明文 (语言表达角度 )。 8.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 摹状貌等 (一般是三个字 )。 9.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程序顺序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 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

14、等 ),逻辑顺序 (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10.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11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12.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13.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14.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15.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16.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1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 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 等。 18.思想

15、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1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 “ 常用术语 ” ,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 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 考生理解清楚, 可很好地根治 “ 答非所问 ” 的弊病。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二)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 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 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16、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 思想、感情和动作, 使物人格化, 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 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5.说明 类型 1 三、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

17、、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 :通过咏物来抒情, 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 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 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 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 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 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

18、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 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 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 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 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 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 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

19、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类型 2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 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 10)环境描写( 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XX 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XX

20、主题,渲染气氛。表达作者思想 感情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引起读者兴趣 题目的理解:以XX 为线索,体现了作者XX 的思想感情,表达了XX,反映 XX 主题(情感) 首段作用: (1)环境(背景)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背景,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 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

21、开头 ,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 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物: 是一种象征,一个线索,围绕中心,体现XX 主题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 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 形散: 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 2)记叙散文( 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22、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 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 情” 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 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23、(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 2) 生动、形象( 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 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 -后写什么) 例 1:20XX 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 题: 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 塑造了一个 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

24、: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 “ 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 的原则,切忌 “ 断章取义 ”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 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 悲喜交加, 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 ,问:句中 “ 悲喜交加 ” 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赏析 这是一篇短小却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文章。文中的母亲可谓用心良苦,每次,她都能把老师的批 评、指责、不屑化作表扬、鼓励,如点点春雨般洒在儿子的心头,激励儿子充满自信的成长。 这样的教育,与我们平常所见

25、的大多数家庭教育恐怕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很多家长,崇尚的 是批评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一种扩大化的批评。读完这篇文章,不妨想一想,哪一种教育更 好? 这篇文章以千余字的篇幅叙述了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考上大学的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其中, 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的时候,不妨想象一下:这个并不聪明的孩子,是怎 样在母亲的鼓励下刻苦学习,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 遮上了一层面纱。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 “ 隐身” 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

26、 题: “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 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 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 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要如般 ,你的要像一样 。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

27、、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 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 1、必须用第一人称;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 “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 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 答并要求正确。 方法指导: 如: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

28、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 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 1:有这样一题: “ 第四段中 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 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 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例 2、文章结尾 “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 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

29、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 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例 1、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 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 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例 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 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 简要说一说。 ”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

30、 1.举例子: 具体形象 2.打比方:生动形象3.作比较:突出强调4.分类别:条理清晰5.列数字: 具体准确6.下定义:科学准确7.引用: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 准确性 2 平实和生动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 /生动形象 / 地说明了事物 “” 的特征 /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 定性。如:“ 比较”“几乎”

31、“相当” 等词表程度修辞; “ 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 多”“有 余” 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议论文阅读 一、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具体有力 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全面深刻

32、5.引用论证: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二、句子作用 1.总领全文【在开头】 2.承上启下 3.引出下文 4.提纲挈领【在最后】 三、开头作用 1、引出论点 /论题 2、吸引读者、造成悬念 四、论证思路 通过引用(举例 )引出论题(方向) 摆出事实,列举例子加以论证论点 强化中心论 点 类型 1、文段作用:承上启下;照应;强化论点 类型 2、顺序能否调换:(判断)照应开头;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类型 3、例子特点: 权威性;代表性;典型性;全面性有说服力 类型 4、文段论证优点: 证明了此段分论点 类型 5、本文中心论点: 开头;标题 五、论点的提出 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摆事实讲道理后归

33、结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三) 记叙文部分 一、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实物为线索。二是以人物为线索。三是以事件为线 索。四是以时间为线索。五是以地点为线索。六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二、插叙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三、表达方式 :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作用: 1、议论、抒

34、情深化主旨,画龙点睛。2、描写让记叙更具体、生动、形象。 四、描写作用 (1)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 、“ 色” 是视觉角度; “ 声” 是听觉角度; “ 态” 分 为动态和静态; “ 味” 是触觉角度。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3)侧面描写是烘托主要描写的作用 五、修辞方法及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

35、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 加强语气 六、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七、结尾的作用: 1、篇末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2、回味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思考,激发情感,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 3、画龙点睛,点明或深化中心 八、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把握

36、象征意义; (5) 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 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九、关键语句的理解(品味赏析) 1、明确句子特点:修辞句,描写句,结构句,议论抒情句,主旨句。 2、抓住关键词,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3、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从修辞手法上分析; 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十、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1、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

37、内容。 答:“”一词原指 ,这里指 ,起到了 的作用。 2、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十一、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 结合、以小见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照应、移步换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十二、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 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 谈” 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 谈” 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 谈” 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 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

38、和健康的情感。 “ 谈” 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 文字数量的要求)。 十三、体会词语的作用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 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

39、环相扣,不能互换。 十四、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十五、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 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六、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七、语句特

40、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 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 有说服力 十八、 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2、对照字数要求 进行简缩: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十九、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 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二十、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

41、、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 个字左右。 二十一、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 12 或 13 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 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二十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说明文部分 一、说明文分类: 1、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平实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

42、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 到本质、由整体到局部等。 三、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四、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五、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 明内容),使读者 七、说明文中词语作用题型: 1.“* ”词好在哪里? 答题公式:用了 “* ”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征。 2.“* ”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公式:不能, “* ”词,生动地说明了 ,如果删除

43、,与实际不符,表达不准确,体现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八、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 转基因作物 ” 下定义为例。 1、格式 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 的作物。格式 B:一种 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 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 作物” 就是“ 转基因作物 ” 的本质属性; “ 数 学方法 ” 就是 “ 统筹方法 ” 的本质属性。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四) 说明文部分 一、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

44、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二、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思路: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从语言特征(语言表达角度)。: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 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 用途、一般 个别、概括 具体、整体 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 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

45、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 准确表述,可用 “ 事理” 、“ 科学事理 ” 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 的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 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_特征 2.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3.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死海不死关于死海含盐 量的一系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征。) 4.打比方:形象生动

46、的说明了事物特征。(中国石拱桥“ 石拱桥的形状就像虹 ” 形 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形状特征。)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向沙漠进军沙漠危害人类的两种方式:游击战、 阵地战) 6.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寻找比较点) 7.列图表:直观形象的写出了 8.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一番的解释 9.摹状貌:(类似于描写)比较生动形象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 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 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47、。(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 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 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 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 /简明平实的特点, 如“” 一句,就准 确/生动形象 /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 “” 的特征 /事理, 2、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 / 地说明了事物 “

48、“的特征 /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 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 “比较“ 几乎 “ 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 “大约 “ 可能“ 左右“ 等表估计, “多“ 有余“ 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 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 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 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 5

49、:指代 “ 这些条件 “ 、“这种现象 “ 同样道理 “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 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五、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 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 其次“ 还“ 也“ 此外 “等词语 六、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内容:事 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 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 说明了 (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