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11343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9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积累 一、主要知识 1、记叙文五种表达方式。 (1)记叙。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 2)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 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3)说明。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 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 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线索及作用。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

2、式: (1)以主题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事物为线索。(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 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 4)补叙:在顺叙之后再补充叙述某些与前文有某中联系的内容,是对上文所

3、做的补充解释,对下文做 必要交代的叙述文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补叙与插叙同是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去的文字,所以也 有人把补叙归入插叙,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4、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拟人: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语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引人注意与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8)反问:态

4、度鲜明,加强语气,给人以不可辩驳的力量。 5、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6、概括内容。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 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7、环境描写的作用。 (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 烘托人物形象。(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8、句子的作用。 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 ( 1)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 总结全文、

5、点明题旨、推动情节发展等; ( 2)内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 (深化中心)等。 9、表现(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约意义寄托在所描写拘事物上,表达了强烈鲜明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手法 ( 侧面烘托 ) :以次要的人

6、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入或事物的特点、性格、 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 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手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 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 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 ( 首尾呼应 )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不同人称的作用及缺点。 (1)第一人称:优点是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缺点是所写的内容不能 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 2)第二人称:优点是便于对话,便于抒情

7、, 有呼告效果 , 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缺点 是受叙述角度,叙述人的口气以及听话人的范围的局限,一般人极难驾驭所以并不不常用。 ( 3)第三人称: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 范围。缺点是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 11、描写。 按内容分,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另一个角度 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12、议论及抒情的作用。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 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

8、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3、题目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14、记叙文的分类。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 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 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 即散文 ) ;( 4)状物的记叙文。 15、八种复句类型。 并列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承接 复句 16、小说文体知识。 (1)小说三要素: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 (3)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9、17、散文的一般知识。 (1)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 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 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 (2)艺术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散文经常运用:想象(无中生有) 、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 、 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 二、题型分析 一、题型分类 记叙文阅读题型可分为四大类,二十三小类:即概括类(文章主要内容、语段内容、中心或主旨、层次结 构)、理解类(词语能否删除类、作用类或好处类、意义类、代词的指

10、代内容、过渡与照应类、句子 类文中作用或意义、能否删除类、表达感情思想类题目取题目、题目的含义类)、知识类(人称、 写作顺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线索)、开放类(感悟题、补充题、仿写题、联想(想象) 题)。 二、具体解法 (一)概括类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因为记叙文主要是通过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做此类题目一 定要先搞清楚文章的六大其本要素。即: 1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写记叙文,必须明确要写的是什么人;读记叙文,也必须清楚作者 写的是什么人。 2事情,即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几个方面都交代了,记叙的 事

11、情才完整;读记叙文,也要把这些都弄清楚了,才算读懂了文章。 3时间,即记叙内容所发生的具体时间。可以明确说明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个时刻;也可以 大体交代若干年前,或“ 我小时候 “ 很久以前 “ 之类的表达。时间表达具体到什么程度,这要看记叙内容而 定,基本的要求是能让读者准确理解记叙内容,不会引起歧义。 4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会有变化。写记叙文,就要把变化了的 地点交代清楚;读记叙文,也要认真分析,把握地点变化的情况及其线索。 只要是记叙文,一般都具备这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 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

12、略的。 阅读记叙文,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掌握全篇内容,深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确了文章的六要素以后,根据自己做题的需要选择概括文章内容所需要的要素,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 序进行组合,即完成此类题目。 2、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 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从分析标题入手,从分析材料入手,从分析首段入手,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句入手,从分析篇末入手, 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 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3、理清结构层次 理清结构

13、层次即划分段落并明确各段大意,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按时间先后,按地点的转换,按描述内容的角度,按思想感情的变化,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 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在一起,概括出联合段意。 (二)理解类 1、理解词语 这一类题型的前三种题型在做题过程中都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此词语的本身义,即词典义。 此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 此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 把握好这三点是做好前三种题型的基础,只有把握这三点内容才有可能做好这几种题型。在做不同题型时, 要做到灵活运用三方面内容

14、。 比如做“能否删除类”题目时,首先就应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义,再说词语 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删去后有什么不利。 做“作用类”题目时,思路和上面差不多,所不同只是比上面的解要简单一些,只需考虑词语在文章中的 含义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即可。 词语的“意义类”题目应该是最简单的一类题目,只是考查对词语的掌握或者说是对平时对词语的积累, 因为大部分题目所牵扯到的词语都是课文中曾经接触过的,所以做好这类题的前提是牢牢掌握住基础知 识。另外这类题目中还有的是让你结合词语的辞典义归结出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或者也可以说它所指代的 具体对象。 做“代词的指代内容”类题时,首先应做的是找到

15、该代词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及其主题, 在该代词之前找出答案。此类题型一般较简单,但在做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读清题意,二 是确定好代词位置,三是找好指代的具体内容,这也是做此类题的重点所在,一定要找准,不要多写也不 要少写。 过渡类题目一般都是考查对过渡句的判断及对过渡在文章中所起作用。此类题一般有两种考查方法:一是 考查同学们能否判断出哪一句是过渡句,二是考查过渡句的作用。做此类题时,首先要确定好过渡句的位 置,过渡句一般在两段之间,或者在一段的开头,一般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是对上文段意的概括, 可称为承上句, 后一分句是对下文段意的概括,可称为启下句。 由此,我们

16、可以得出过渡句最重要的作用: 承上启下。 照应类题目一般考查词语之间、词句之间、句子之间的照应关系,做好此类题的前提是理解题目中提供的 词或句的真正含义,然后才能根据题目要求来寻找它所照应的词或句子。同时还需要大体把握该词或句在 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寻找与之相关的词句。一般情况下,题目中会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寻找。 做此类题可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照应方式:题目与段落之间的照应、开头与结尾之间的照应、前设悬念, 后有照应。 2、理解句子 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 理解这些句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从结构上看作用,从

17、艺术效果上看(理解句势的整散长短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要 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理解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 “作用或意义”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1) 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 双手拄着拐杖, 背靠着洋槐树, 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 这两个词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灵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 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2)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 义。

18、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下文是“但 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激情。 (3) 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来理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 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 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 纪

19、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4) 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还 不容易碰壁吗。 ”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 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5) 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 一句话: “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 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党的领导好。 考查句子在文章中作用的题型主要有这么几类: (1)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

20、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类型,然后再来按照固定句 子固定作用来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 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 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2) 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 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 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 用。 (3) 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这

21、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比喻,拟人,夸张等使 表达内容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增强表达力量等;再如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悬生疑, 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 寓意等。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 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在此列举各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但需结合具体文章作出明确的判断: 比喻的作用 :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夸张的作用: 1

22、、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的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三)知识类 这一类题主要考查对记叙文中各种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好此类题的前提是掌握好记叙文章的基础知 识,牢记各种知识点,并能把自己的知识形成休系,形成网络。下面我将就有关这记叙文中的各种知

23、识所 出现的各种题型进行解说: 1、记叙文一般有六个要素,哪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有几种? 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第三者口吻)。记叙文的人称是如果叙述人是作品中的 人物,他是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的,就叫第一人称;如果叙述人并非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作品中人物 的对方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二人称;如果叙述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三人称。一般地说,第一人 称和第三人称经常使用。 3、记叙文叙事的方式(即安排故事的方法)有哪几种? 记叙文的叙事方式:顺叙(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

24、倒叙和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 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 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 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4、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 有侧面描写, 描写有的结合各种

25、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 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 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 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5、修辞手法已在上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这里也不多说。 6、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 或含

26、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7、理清读物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理清了线索,文章的段落、层次就好掌握了。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也 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行踪为线索,有的以时间为线索,还 有的以感情为线索等。 8、阅读分析记叙文先要了解它的故事情节和结构形式 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写人和记事是密不可分的。事要人来做,而人的活动表现为事,所以,人 和事是相互依存的,只不过就文章的整体来说,由于记叙的目的、角度和侧重点的不同,而可以确定是写 人为主、还是写事为主。 读记叙文,一般地说,应该以了解故事情节为突破口。先从整体上看,写的是一件事还是几件事

27、。如是一 件事,它的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有没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过程;如是几件事,那 就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故事情节弄清楚了,就要进一步看看作者是怎 样安排这些故事情节的,是通过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表现的。这是阅读、 分析文章的基本功,最为重要。 (四)开放类 这一类题一般采用主观题型,常见的有:感悟题,即谈阅读后的体会、感想、启示等;补充题,即联系上 下文,补充一句或几句话、补充论据等;仿写题,联想、想象题等。 1、感悟题,是对原文内容的延伸,要在理解原文创作意图、作者创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活动。答题 时,既要联系原文内容,更要从原文中抽取本质

28、的东西,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体现学生的 态度、情感、价值观。(03 年语文中考题中就有此题) 2、补充题,关键在于把握题目要求,吃透原文有关内容,理清原文思路,这样补写的句子才能与前后文 意思连贯,补写的论据才能吻合论点和文意。 3、仿写题 , 可谓形式多样:有单一性仿写,如:修辞、表达、关联词、短语等角度进行仿写;也有综合性 仿写,即仿照例句、例段的思路、句式、修辞等,按照多项要求进行仿写。完成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例 句,把握其句式特点、修辞方法、前后句和其中的关键词语的内在关系等,然后,还要读懂题意,按照题 目要求进行仿写。 4、联想、想象题,常见的形式有:根据设定的情境造句或

29、写一段话;完成这类题目,一要注意答题内容 与原文主旨、题目要求的相关性、一致性,也就是说,首先要找到题目所问与原文内容的契合点,再联想 到与之相关的实际情况,才不致于答非所问,偏离题意。二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不合情理的想象,会给 人以荒诞可笑的感觉。 (一)月是故乡明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 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 “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

30、何物。我曾幻想,山 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 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 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 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 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

31、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 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 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 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 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 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 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

32、的非洲大沙 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 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 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 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 ,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 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 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 方,还到庐山干嘛呢

33、!”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 ,有花,有鸟,每逢望(3) 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 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 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 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释: (1) 旖旎( y n)柔和美丽。(2) 耄

34、耋( m odi )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 指七八十岁的年纪。(3) 望夏历每月十五日。 1. 作者在第4、5 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 2 分) 2.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 3. 从第 5 段中摘抄与第6 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2 分) 4. 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进行评论,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或 联想。字数在150 字以内。) ( 5 分) ( 二) 雨季心理杨机臣 雨多成洪,洪如猛兽,给人带来灾难。缺雨成旱,旱如烈火,能把农人的希望一把火焚掉。听

35、 南方水灾四起,我庆幸生了个好地方,不用担洪水灭顶之忧。可是, 又生思虑, 由于久不见雨, 人心生烦, 便无端地想起几乎忘掉了的雨声。心里好笑,什么不好想,单单想雨声! 记得小时乡里什么都缺,唯不缺雨。 来到伏季是雨季,不知不觉雨就来了。天下雨,人躲进屋里,大人放下外面的活,忙起家里的 活,孩子闲着爬在窗台隔着窗棂看雨。很快,院子里打起一片水泡,一个水泡溅起,传出一声水泡响。院 里水泡密密麻麻,砸得一院子叽哩咕叽响。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 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下面摆了一溜住家过日子的 家什, 水流砸在上面发出的水声

36、不一样。砸在水桶上, 水声清脆; 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 砸在鸡窝上, 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一阵风吹来,把水流的水珠摇向窗户纸上,叭叭的响声 像是一阵鞭响。纸湿透了,水流进了屋子,孩子急忙拿来破布堵住雨水。 奇妙的雨声,令你兴奋,能随着雨声幻想许多让人高兴的事儿。人若是困了,想睡觉,下雨 天最好睡,此时的雨声是催眠曲,尽管外面是风雨交加,雨声响得清楚,却不耽搁睡觉,反而睡得更昏。 经过了连续劳作的农人,平日里舍不得大白天睡觉,只有到了雨天,才是睡大觉的好时光。雨天睡觉并不 需要在炕上或者床上,只要有个地方不漏雨,铺个小草帘,保准射下就呼噜,常常是呼噜声盖住了雨声。 有时被

37、雨声惊醒,翻个身继续打起呼噜。有时下一天雨, 有人能连饭不吃一睡一天。都说下雨的天好睡觉, 只有知冷知热的人才知道,哪里是雨天好睡觉,那是把人累的。 夜里下雨水声更大,却不影响睡觉。那时,很少见到夜里下雨了,谁家因雨声吵得睡不着。即 使再严重的神经衰弱,夜里下雨了,也不用起来吃安眠药,保证睡得比平日香。所以有不少睡不着觉的人 盼下雨。 这些年雨水确实太少了,夜里听雨声的时候自然不多。听不到雨声,心里常发慌,甚至睡觉也 不安稳。 突然一天夜里, 我听到了雨声,敲打着盆盆罐罐叮噹响了一晚上,闻着久违的雨声,心里一舒服, 觉睡觉很香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是楼上二楞子洗澡忘关太阳能水箱了,水顺着雨水管道

38、经过五六层 楼流在屋檐下隔壁二大妈的垃圾桶上 打这儿起,每当睡不着的时候,心里便盼望着可又害怕雨声。 16通读全文,看看作者围绕“心思”写了儿时雨季中的哪些情趣,请用简明的语言分点归纳。 17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8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既“盼望”着雨声又“害怕”那雨声呢? 19同样的标点符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阅读下面的句子,请分别说出省略号 在句中所蕴含的意思。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 闻着久违的雨声,心里一舒服,觉睡得很香 水顺着雨水管道经过五六层楼流在屋檐下隔壁二大妈的垃圾桶上 20将第自然段和朱自清春中

39、的一段文字作比较,然后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麻麻地斜织着, 人 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 晕 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 的 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衡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两个文段中“雨”的特点。 从描写角度,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写雨的异同。 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 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 看,

40、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 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三)、长大 曾经多么迫切地盼望长大。不知不觉,你的肌体强壮了,你的思维敏捷了,你开始忙活着自己的事 情。这时,你会感到年轻真好,青春时光真好。青春的时光如一块块砖石,垒起人的四堵墙 你的健康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力量,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风采。青春因此而充满活力,你 可以努力去开创你钟爱的事业。这世界很大,你可以把目光投向远处,然后执著地踏上跋涉的征程。 你的勇气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激情,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动力。世界对你而言是一片空白, 你可以用自己行动的画笔,重重地去描绘。你

41、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你有能力直面困难并战胜困难,同时要 会总结经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你的年龄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优势,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资本。只有在此刻,一个人才能 够做出人生事业的多项选择。尤其是,此时你有能力承受失败和挫折,你有机会脱颖而出,你有时间从头 再来。 你的单纯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个性,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品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你都应 品尝一下。你不需要所谓的成熟,你没必要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你。因为单纯,青春才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珍惜单纯的心境,会使你的人生充满睿智的思考。 四堵墙,支撑住你青春的大厦。可是,请别忘记:青春短暂。如果有那么一天,你羡慕他人的成就 超出自己

42、,你感悟到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出色,那时,你就浪费了人生中一段宝贵的时光。青春岁月里, 金钱我们可以不要,享受我们可以舍弃,惟有宝贵的时光不可丢弃。我们脚下原本是遍地荆棘,没有我们 辛勤的开垦,就绝不会花团锦簇。当每一个日子忙忙碌碌又不露痕迹地逝去,你要想,我们青春的每一个 刻度都弥足宝贵,自己生命中的这块砖,是否坚实地砌在了青春的大厦上。为了无愧于我们自己和我们所 处的这个时代,让我们珍惜时光,珍惜青春这沉甸甸的日子,让我们的生命更充实更辉煌。 1作者认为“年轻真好,青春时光真好”,因为青春拥有、和 。 (4 分) 2从全文看,作者告诫我们的是。 (3 分) 3请联系你的生命体验,谈谈你对第段

43、中画线语句“你的单纯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个性,是你 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品质”的理解。( 4 分) 4你认为“支撑住你青春的大厦”的,除了文中这“四堵墙”还有什么?请选择一个方面简述你的见解。 (4 分) (四)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 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 虽仅有其一, 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 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

44、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 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 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

45、i o cu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 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 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 n 1 n(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 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 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 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 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

46、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 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 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 选自苏雪林绿天) 1请根据拼音写出第段中应填的词语。 (2分) 2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 分) 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3 分 ) 4文中第 (

47、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 分) 5文章结尾写道: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 分) 6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 分) (五)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们告诉她, 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有一天, 7 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 她头也不抬地说: “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 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

48、:“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 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 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 我摇头示意不会荡。 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 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 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 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 瞪口呆。 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

49、到办法自己干。有 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 ! 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 蒙着头部的被子 ku 见她在流泪。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 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 的事。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第段 ) 。 ku见 2. 在第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 表达意思 )”的词,这个词应是:_ 3. 比较一下第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 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有所不同? 4. 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