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高考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总复习.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2011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文档】高考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总复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优质文档】高考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总复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优质文档】高考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总复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优质文档】高考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总复习.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优质文档】高考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总复习.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文档】高考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总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文档】高考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总复习.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高考预测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对于理解细胞的生 命活动的物质来源有重要意义。在高考中, 跨膜运输方式通常以图表题的形式出现,侧重于 学生信息处理和知识整合能力的考察。其中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是实验考察的一个常 用考点,需要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有关操作,并能对实验现象作出正确分析。 知识体系 考点归纳突破 生物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 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都是对细胞膜的描述,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流动性具有生物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生物膜功能方面的特性, 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

2、。 联系: 生物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 如果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 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比较 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能否通过半透膜 往往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而选择透过性膜是指细胞膜等生物膜,由于膜上具有载体等结构, 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因而对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具有选择性。 当细胞死亡时,细胞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 它们的 相同点 是:都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都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3、。 它们的 不同点 是:只要分子比半透膜的孔径小,就能通过半透膜;而对选择透过性膜来 说,即便是小分子,只要不是细胞所要选择吸收的,也不能通过。 选择透过性膜是生理学上的概念,它具有生物活性;半透膜是物理学上的概念,物质的 透过与不透过,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的直径大小。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年代科学家科学实验结论 19 世纪末欧文顿用 500 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的通透性实 验- 发现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 膜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 家 从细胞膜中提取的脂质铺成的单层分子面积 是细胞膜的2 倍 细胞膜中脂质为连续 两层 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蛋

4、白质脂质蛋白 质三层结构 生物膜为三层静态的 统一结构 1970 年弗雷和埃迪登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两种细胞膜 的蛋白质,并将两细胞融合发现荧光均匀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探究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成功的关键、意义及用途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是: (1) 注意材料的选择:必须选用活的,用含有大型液泡的植物细 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为紫色,易于观察,是最佳的实验材料。(2) 使用蔗糖溶 液的浓度要适宜;浓度过小, 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影响观察;浓度过大,会使细胞在短时 间内因失水过多而死亡,无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实

5、验的 意义及用途 是:通过本实验可以(1) 判断细胞的死活( 死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 (2) 证明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测定细胞液的浓度的方法:将同一部位的组织制成若干个临时装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 的蔗糖溶液中 , 细胞液的浓度介于刚刚分离和未分离的两种蔗糖溶液的浓度之间。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流动镶嵌模型 要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流动性。 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天然糖蛋白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天然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 等 与单位膜的异同: 相同点: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

6、蛋白质 不同点: 流动镶嵌模型:蛋白质的分布有不均匀和不对称性;强调组成膜的分子是运 动的。 单位膜:蛋白质均匀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认为生物膜是静止结构。 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 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 转运到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 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 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 性。可见, 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 性总是存

7、在的,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 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时方能体现出来。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物质出入细胞 的方式 细胞膜内外物质 浓度的高低 是否需要 载体 是否消耗能 量 图例举例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消耗 H2O 、O2、CO2、苯、乙 醇、甘油 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消耗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消耗 ATP 小肠吸收葡萄 糖、氨基酸、 无机盐; 肾小管集合管吸收各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种离子等 高考真题体验 1( 07 四川理综)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B膜的流动

8、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 D分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察了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指点迷津: 细胞完成分化后,细胞内的结构和成分都会发生适应性的变化。这时细胞膜 上含有的各种蛋白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也会发生改变。膜的流动性 是它的结构特点, 这决定了膜的相互转化。特异性免疫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抗原信息, 从而确定敌我。 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离不开高尔基体的帮助,而且主要是通过膜泡的形式进 行,因此加速了膜成分的更新速度。 参考答案A 2(08 江苏卷)

9、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 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神经细胞吸收K +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察了细胞吸收物质的条件 指点迷津: 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DNA 受损会导致细 胞内能量供应受到影响。在题中列举的几个例子中,只有神经细胞吸收钾离子属于主动运输 过程,需要能量供应,因而受到的影响最大。 参考答案 :C 3(07 广东生物 )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 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10、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察了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指点迷津: 该实验的进行是在活细胞状态下进行,因此不能用酒精灯加热。在观察时, 细胞可以吸水膨胀,但是由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保护,因而不会涨破。 当硝酸钾的浓度大 于细胞液浓度时,才会使细胞失水导致质壁分离。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就失去了活 性,不再具备正常的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 :B 4(08广东卷 ) 甲、乙两种物质分

11、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 和协助扩散进入细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 ( ) 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区别。 指点迷津: 自由扩散的条件是只要有浓度差即可。协助扩散则需要两个条件:浓度差和 载体蛋白。 当用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时,自由扩散仍可进行,但是 协助扩散由于缺少了载体蛋白,无法继续进行。因此乙的有运输被抑制。 参考答案: D 5. ( 20XX年广东卷) 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 列叙述 错误

12、 的 是() A.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 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考点定位: 该题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为考察对象 指点迷津: 在质壁分离实验中,由于细胞失水绝大部分来自细胞液,因此中央液泡的体 积会变小。当浓度差比较大时,细胞失水的速度就会加快,从而导致质壁分离的时间更短。 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说明了植物细胞仍具备活性。无论是高浓度的NaCl 溶液还是蔗糖溶液, 只要浓度大于细胞液,都可以使之产生质壁分离。 参考答

13、案D 6(20XX 年江苏卷) 一项研究发现,某植物根系对某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该物 质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该植物根系对该物 质的吸收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当达到 P点后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可表 明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方式为主动吸收,也有人认为是被动吸收;请设计一个实验加 以确定。 (1)设计实验步骤。_ (2)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_ 考点定位: 考查的是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 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指点迷津: 在确定实验步骤时,要特别注意变量一定要单一,要排除其他干扰变量

14、。实 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种,验证性实验的结果结论是确定的,探究性实验的结论 是不确定的,结论与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是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三种,做探究性实验的 结论时, 一般从这一个方面来考虑就行了。在这个题中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需要 能量,这是设计这个实验变量的依据。 参考答案 (1)取甲、乙2 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该营养物质 的溶液中; 甲组的根系给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的根系完全抑制呼吸,其他条件 相同;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 (2)若两组植株的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一样,说明该植物的根系对该 物质不是主动

15、吸 收; 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或者完全不吸收。说明该植 物根系对该物质 是主动吸收。 7(08 广东卷 ) 观察在 0.3g 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 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失水的条件 指点迷津: 植物细胞能够失水皱缩,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原生质层作为半透膜;洋 葱表皮细胞是活细胞;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强;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参考答案B 8(08 江苏卷 )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

16、状态。 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 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_; _.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_.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渗透作用的准确理解 指点迷津: 通过图示实验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要想验证其水解产物能否通过 半透膜, 首先要考虑到蔗糖酶溶液的添加,同时充分利用题干实验材料,创造适宜的反应条 件。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还要注意考虑实验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等实验原 则。对于实验现象的预测,则应当根据不同的可能性做出不同的判断。 参考答案 向

17、a、b 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 型管至适宜温 度,观察a、b 两管 内液面的变化。 吸取 a、 b 两管内适量液体, 分别加入A、 B两试管中, 并加入斐林试剂, ( 6065) 水浴加热,观 察 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如果 a、b 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 通过半透膜 如果 a、b 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 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 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 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 能通过半透膜 9(07 江苏生物 )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K +的含量能够 维持相对稳定。 (1) 尝试

18、构建人体内K +离子的动态平衡模型 ( 在图形框中用箭头表示不考虑血细胞、 血管壁细胞等特 殊细胞 ) 。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2) 消化道中K +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_。 (3)K +主要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其排出特点是 _,所以长期不能进 食的病人,应注 意适当补充钾盐。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察了人体内环境中的离子变化,考察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图 标识别能力。 指点迷津: 人体内的绝大部分离子进出细胞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来进行的。当钾离 子随尿液排出时,具备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因此人体每天都需要一定 量的钾离子摄入。 参考答案 (1) (2) 主动运输 (3)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