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预习资料.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32555 上传时间:2025-07-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预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语》十二章预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语》十二章预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语》十二章预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语十二章预习资料一、预习清单(一)了解作品与作者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二)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初步理解字词含义。尝试正确断句,流畅朗读课文。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标注疑难在预习过程中,将不理解的字词、句子标注出来,以便课堂上重点学习。二、拓展知识点(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仁”“礼”。“仁”是核心思想,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包容。“礼”则注重社会秩序和规范,涵盖了各种礼仪制度。(二)论语中的成

2、语温故知新:出自“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复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三、课文要点梳理(一)重点字词通假字“不亦说乎”中“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中“时”古义:按时;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可以为师矣”中“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一词多义“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中“为”是替;“可以为师矣”中“为”是成为。“知”:“人不知而不愠”中“知”是了解;“温故而

3、知新”中“知”是得到。(二)重点句子翻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三)内容主旨学习方法:强调复习(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学习态度:倡导勤奋好学(学而时习之)、谦虚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修身做人: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体现要宽容豁达。四、问题探究(一)“吾日三省吾身”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反省?有什么意义?从为人谋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

4、是否复习三个方面反省。意义在于通过自我反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促进个人成长。(二)“贤哉,回也!”孔子为什么如此称赞颜回?颜回虽生活贫困,但他能安贫乐道,一心专注于学习和追求道,这种精神品质让孔子极为赞赏。这种安于贫困、执着向学的态度是儒家所倡导的。五、对点训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Iun)不亦说乎(yue)人不知而不愠(yfn)B.三省(Xing)传不习乎(ChUdn)学而不思则罔(Wdng)C.逾矩(yu)不逾矩(ju)吾日三省吾身(Sh3ng)D.一箪食(dan)好之者(hao)逝者如斯夫(fu)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

5、说乎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人不堪其忧D.尊君在不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O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C. “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D.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从课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贤哉,回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情感?文中多次提到学习,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积累链接:请写出一句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