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29294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诗歌诵读篇目 要求:26 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子衿 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 高高秋月照长城。 3. 感遇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4.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5.

2、渭川田家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6. 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7. 行经华阴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8.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 听蜀僧濬弹

3、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0.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 沙暖睡鸳鸯。 11.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2.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3.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

4、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4.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5.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6.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7.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 夜深还过女墙来。 18.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9. 南园 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附:【其一】 花枝草

5、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20. 咏煤炭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鼎彝( y) 爝(ju )火 附: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21. 钱塘逢康元龙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22. 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 去留肝胆

6、两昆仑。 23.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4. 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5.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6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第二部分:课外经典文言文 要求:三篇文章师说 孔子世家赞黄生借书书全文背诵。其余三篇熟 读,背诵划横线的句段。 1 师说(唐)韩愈 古之学者 (1)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人非生而知之 (3)者,孰能无惑?惑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4) ,终不解矣。生乎吾前 (5) ,其闻 (6)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7) ;生 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8)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是 故 (10)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 嗟乎!师道 (1

8、3)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 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 (16) ,其下 (17)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18)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19)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 (20)也,则 耻师焉,惑矣 (21) 。彼童子之师 (22)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23)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 24)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5) ,小学而大遗 (26) ,吾未见其明也。巫医 (27)乐 师百工 (28)之人,不耻相师(29) 。士大夫之族 (30) ,曰师曰

9、弟子云者 (31)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 (32)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33) 。 ”呜呼!师道之不复 (34) , 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 (35)不齿(36) ,今其智乃 (37)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8) ! 圣人无常师 ( 39) 。孔子师郯子 (40) 、苌弘 (41) 、师襄 (42) 、老聃 (43) 。郯子之徒 ( 44) ,其贤不及孔 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45) ” 。是故弟子不必 (46)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7)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 (48) ,年十七,好古文,六艺

10、经传皆通习之 (49) ,不拘于时 ( 50) ,学于余。余嘉其 能行古道 (51) ,作师说以贻 (52)之。 2. 孔子世家赞 ( 1) (汉)司马迁 太史公 (2)曰: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3) 。 ”虽不能至,然心乡 (4)往之。余读 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 (5)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余祗回(6)留之不 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 (7) ,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 (8)者折中(9)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3 黄生借书说 (1) (清)袁枚 黄生 (2)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3)以书而告之曰:

11、“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4)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 天子之书 (5) ,然 (6)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 富贵家之书 (7) ,然富贵人读书者 有几?其他祖父 (8)积、子孙弃者( 9)无论(10) 焉。非独书为然, 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 (11)之物而 强假 (12)焉,必虑(13)人逼取,而惴惴焉(14)摩玩(15)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 见之矣。 若业 (16)为吾所有,必高束(17)焉,庋(18)藏焉,曰姑俟(19)异日(20)观云(21) 尔。 余幼好书, 家贫难致 (22)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 (23) ,归而形诸梦 (24) 。其切 (25)如是(

12、26) 。 故有所览辄省记 (27) 。通籍( 28)后,俸(29) 去书来,落落 (30) 大满,素蟫 (31) 灰丝 (32) 时蒙卷轴 (33) 。然后 叹借者之用心专, 而少时 (34)之岁月(35) 为可惜 (36)也。 ”今黄生贫类(37) 予,其借书亦类予; 惟 予之公书 (38)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39) 。 4 黄州快哉亭记(宋)苏辙 江 (1)出西陵(2) ,始 (3)得平地。其流奔放(4)肆大(5) ,南合沅、湘 (6) ,北合汉沔 (7) ,其势 益张 (8)

13、。至于赤壁 (9)之下,波流浸(10)灌,与海相若。清河(11)张君梦得(12) ,谪 (13) 居齐安 (14) , 即 (15)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16)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盖亭之所见 ( 17)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18)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19)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 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 (20) ,动心骇目 (21) , 不可久视 (22) 。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23) , 举目而足 (24) 。西望武昌诸山, 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25) ,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26) 。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 (27)

14、之滨,故城之墟(28)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29) ,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30)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31) 。 昔楚襄王从宋玉、 景差于兰台之宫 (32) ,有风飒然至者,王披 (33)襟当( 34)之,曰: “快哉, 此风 (35)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 盖有讽焉 (36) 。夫风无雌雄之异, 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37) 。楚王之所以为乐,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 ( 38)焉?士生于世,使(39)其中(40)不自得(41) ,将何往而非病?使其 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42) ,将何适

15、(43)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44) ,窃 (45)会计(46)之余功(47) ,而自放 (48)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 人者。将蓬户 (49)瓮牖(50)无所不快, 而况乎濯(51)长江之清流, 揖(52)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 胜 (53)以自适(54)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 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 (55)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 (56) 日,赵郡 (57)苏辙记。 5 卜居楚辞 屈原既放 (1) ,三年不得复见 (2) 。竭知尽忠而蔽障 (3)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 太卜 (4)郑詹尹曰: “余有所疑,愿

16、因(5)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6)拂龟曰: “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 “吾宁悃悃款款 (7) ,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 (8) ,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 (9) 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将从俗富贵以偷生 (10)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11) 乎,将哫訾 (12)栗斯,喔咿儒儿, 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13)滑稽( 14) ,如 脂如韦 (15) ,以洁楹 (16)乎?宁昂昂(17)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18)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 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 (19)乎,将随驽马(20)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21) ,将与鸡鹜 (22) 争食

17、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 (23)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24)为轻;黄钟(25)毁弃, 瓦釜 (26)雷鸣;谗人高张(27) ,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 (28)曰: “夫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 智有所不明; 数(29)有所 不逮 (30) ,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6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唐)骆宾王 伪 (1)临朝(2)武氏者,性非和顺,地(3)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4) ,曾以更衣 (5)入侍。洎(6) 乎晚节, 秽乱春宫 ( 7) 。潜隐先帝之私 (8) ,阴图后庭之嬖 (9) 。入门见嫉, 蛾眉 (10)

18、 不肯让人; 掩 袖工谗 (11) ,狐媚 (12)偏能惑主。践元后(13)于翚翟(14) ,陷吾君于聚麀 (15) 。加以虺蜴 (16)为心, 豺狼成性, 近狎 (17)邪僻(18) ,残害忠良 (19) ,杀姊屠兄 (20) ,弑君鸩母 (21) 。人神之所同嫉, 天地 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22) 。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 (23) ;贼之宗盟 (24) ,委之以 重任。呜呼!霍子孟 (25)之不作(26) ,朱虚侯 (27)之已亡。燕啄皇孙, 知汉祚之将尽(28) ;龙漦帝 后,识夏庭之遽衰 (29) 。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 (30) 。奉先帝 (31)之成业,荷本朝

19、之厚恩。宋微子(32)之兴悲, 良 (33)有以也;袁君山(34)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35) 。因天下之失望, 顺宇内 (36)之推心,爰(37)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38) ,北尽三河 (39) ,铁骑成群, 玉轴 (40) 相接。海陵红粟 (41) ,仓储之积靡 (42)穷;江浦黄旗(43) ,匡复之功何远?班声 (44)动而北风起, 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 (45) 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 何城不克! 公等 (46) 或居汉位,或协周亲 (47) ,或膺 (48) 重寄于话言, 或受顾命 ( 49)于宣室。 言犹在耳, 忠岂忘

20、心?一抔之土 (50)未干,六尺之孤(51)安在?倘能转祸为福, 送往事居(52) ,共立勤王 (53) 之勋,无废旧君 (54)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 55) ,徘徊歧路,坐昧 (56) 先机 之兆,必贻 (57)后至之诛( 58) 。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第三部分:孟子选章 要求:不加“ *”号的篇章背诵,加“ *”号篇章的熟读。 第一单元民贵君轻 (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 “民为贵, 社稷 (1)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2)而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 (3) ,粢盛 (4

21、)既洁,祭祀以时(5) ,然而旱干 水溢,则变置社稷。” ( 尽心下 ?一四) (二)汤放桀 齐宣王 (1)问曰: “汤放桀(2) ,武王伐纣 (3) ,有诸?”孟子对曰: “于传 (4)有之。 ”曰: “臣 弒 (5)其君,可乎?”曰:“贼(6)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7) 。闻诛一 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 梁惠王下 ?八) (三)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孟子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 (1) ,所恶勿施尔 也 (2)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

22、之走圹 (3)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4) ;为丛驱爵者,鹯 也 (5)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 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6) 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7) 。苟不志于 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8) 。 此之谓也。” ( 离娄上? 九) *(四)庄暴见孟子 庄暴 (1)见孟子,曰: “暴见于王(2) ,王语 (3)暴以好乐(4) ,暴未有以对 (5)也。 ”曰: “好乐 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6)! ”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

23、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 也,直 (7)好世俗之乐(8)耳。 ”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今之乐由 (9)古之乐也。 ” 曰: “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0)?”曰:“不若与人。”曰: “与少 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 “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 (11)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管籥(12)之音,举(13)疾首蹙(14) 曰: 吾王之好鼓乐也,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 (15)也?父子不相见, 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16) 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 (17)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猎也,夫何使 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

24、,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 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 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梁惠王下 ?一) *(五)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 (1) ,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 (2)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3) , 则王乎 (4)! ” 曰: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 “保民 (5)而王,莫之能御(6)也。 ” 曰: “若寡人者

25、,可以保民乎哉?” 曰: “可! ” 曰: “何由知吾可也?” 曰: “臣闻之胡龁 (7)曰: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牛何之?” 对曰: “将以衅钟 ( 8) 。 ”王曰: “舍之 ! 吾不忍其觳觫若 (9)无罪而就死地。”对曰: “然则废衅钟 与?”曰:“何可废也 ! 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 曰: “有之。 ” 曰: “是心足以王矣 ! 百姓皆以王为爱 (10)也,臣固知王之不忍(11)也。 ” 王曰: “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 (12) ,吾何爱一牛 !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故以羊易之也。” 曰: “王无异 (13)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

26、恶知之(14)?王若隐(15)其无罪而就 死地,则牛羊何择 (16)焉?” 王笑曰: “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 “无伤 (17)也,是乃仁术( 18)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 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 (19)庖厨也。 ” 王说 (20)曰: “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21) 。 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 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2)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 “有复 (23)于王者曰: 吾力足以举百钧(24) ,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 (25)之末, 而不见舆薪 (

27、26) 。 则王许 (27)之乎?” 曰: “否!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 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28) ,何以异?” 曰: “挟太山以超北海 ( 29) ,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30) ,语人曰: 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 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1)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2) ,天下可运于掌 (33) 。 诗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 34)

28、。 言举斯心,加诸彼 (35)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 (36)所以大过人(37)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 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 (38) ,然后知轻重;度 (39) ,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 甚 (40) ,王请度之 ! 抑 (41)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42)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 “否! 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 (43)也。 ” 曰: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 “为肥甘 (44)不足于口与?轻煖(45)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 于耳与?便嬖 (46)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

29、,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 “否! 吾不为是也 ! ” 曰: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 (47)土地,朝秦、楚(48) ,莅 (49)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 (50) ,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51)也。 ” 王曰: “若是其甚与 (52)! ” 曰: “殆有甚焉 (53)!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 无后灾;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 尽心力而为之, 后必有灾。” 曰: “可得闻与?” 曰: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 “楚人胜。” 曰: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54) ;齐集有其一 (55) 。以一服八,何以异

30、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56)! 今王发政施仁, 使天 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 (57)皆欲藏(58)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 王之涂,天下之欲疾 (59)其君者,皆欲赴愬(60)于王。其若是(61) ,孰能御之?” 王曰: “吾惛 (62) ,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 “无恒产 ( 63)而有恒心(64) 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 辟邪侈 (65) ,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 (66)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 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67)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

31、岁 (68) 终身饱,凶年免 于死亡。然后驱而之 (69) 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70)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 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 71) ,奚暇 (72) 治礼义哉?王欲 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 (73)狗彘(74)之畜( 75) ,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76)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 (77) 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78) 者不负戴 (79)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梁惠王上 ?七) (六)寡人之于国

32、也 梁惠王 (1)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2)矣! 河内(3)凶,则移其民于河东(4) ,移其粟 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5) ,寡人之民不 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 (6)鼓之,兵刀既接,弃甲曳兵(7)而走(8) ,或百步 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直 (9)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 曰: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 (10) ,谷不可胜食 (11)也;数罟(12) 不 入洿池 (13)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14)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鳖

33、不可胜食,材 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 (15)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 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 ,涂有饿莩 (17) 而 不知发 (18)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 (19)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 (20)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梁惠王上 ?三) *(七)邹与鲁哄 邹 (1)与鲁哄(2) 。穆公 (3)问曰:

34、 “吾有司(4)死者三十三人, 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 胜诛;不诛,则疾视 (5)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6)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 仓廪 (7)实,府库(8) 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 (9)而残下也。曾子曰: 戒之戒之 ! 出乎尔者, 反乎尔者也 ( 10) 。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 (11) 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 ( 梁惠王下 ?一二) (八)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 “有。人不得,则非其上 矣 (1)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

35、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下? 四) (九)孟子告齐宣王曰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 人 (1)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 ( 离娄下 ?三) (十)诸侯之宝三 孟子曰: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 ( 尽心下 ?二十八) (十一)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孟子曰: “人有恒言 (1) ,皆曰, 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 离娄上 ?五) 第二单元因先尊贤 *(一

36、)离娄之明 孟子曰: “离娄 (1)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3) ,不能成方员 (4) ;师旷 ( 5) 之聪,不 以六律 (6) ,不能正五音 (7)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 (8) ,而民不 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 (9)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 (10)云: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11) 。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 (12) ,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 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 (13) ,而仁覆天下 (14)矣。故 曰:为高必因

37、(15)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 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 (16)也。 上无道揆 (17)也,下无法守(18)也;朝不信道(19) ,工不信度 (20) ;君子犯义 (21) ,小人犯刑 (22) 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 (23) ,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 ( 24) ,货财不 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 (25) 曰: 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26) 。 泄泄,犹沓沓 (27)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 言则非 (28)先王之道, 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29) 谓之恭,陈善闭邪 (30)谓之敬,

38、吾君不能 谓之贼 (31) 。 ” ( 离娄上 ?一) (二)交邻国有道乎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 “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 (1) 、文王事昆夷 (2) 。惟智者为能以小 事大,故大王事獯鬻 (3) 、勾践事吴 (4) 。以大事小者, 乐天 (5)者也;以小事大者, 畏天(6)者也。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诗 (7)云: 畏天之威,于时(8)保之。 ” 王曰: “大哉言矣 ! 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 “王请无好小勇 (9) 。夫抚剑疾视 (10)曰: 彼恶敢当我( 11)哉! 此匹夫之勇, 敌一人 者也。王请大之。诗 (12) 云: 王赫斯

39、 (13)怒,爰整其旅(14) ,以遏徂莒 (15) ,以笃周祜 ( 16) ,以 对 (17)于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 (18)曰: 天降下民,作之君, 作之师 (19) ,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 (20) ,有罪无罪惟我在 (21) ,天下曷敢有越厥志 (22)? 一人 (23)衡行(24)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 怒而安天下之民,民唯恐王之不好勇也。 ” ( 梁惠王下 ?三) (三)仁则荣,不仁则辱 孟子曰: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 而尊士 (1)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40、 国家闲暇, (2)及是时明其政刑, 虽大国,必畏之矣。 诗(3) 云: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4) 。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5)?孔子曰: 为此诗 者,其知道乎 ! 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 (6) ,是自求祸也。祸 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7) 。 太甲 (8)曰: 天作孽,犹可违;自 作孽,不可活 (9) 。 此之谓也。” ( 公孙丑上 ?四) (四)孟子见齐宣王 孟子见齐宣王, 曰: “所谓故国 (1)者,非谓有乔木(2)之谓也,有世臣(3)之谓也。王无亲 臣 (4)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5)也。 ” 王曰: “吾何

41、以识 (6)其不才而舍之?” 曰: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 (7) ,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 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 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 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 ( 梁惠王下 ?七) (五)尧以不得舜为己忧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 舜以不得禹、皋陶(g o y o)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 (1) , 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

42、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 天下得人难。( 滕文公上 ?四) *(六)天下有达尊三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 (1) ,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 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2)?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 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 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 (3) ,莫能相尚 (4) ,无他,好(h o)臣其所教,而 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 者乎。 ( 公孙丑下 ?二) 第三单元仁者无敌 *(一)晋国,天下莫

43、强焉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 (1) ,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2) ;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3) ;南辱于楚 (4)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 ( 5) ,如之何则可?”孟子对 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6)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 (7) ,薄税敛 (8) ,深耕易耨 (9) ,壮者以 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10)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 兵矣 (11) 。彼夺其民时 (12) ,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 (13) , 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 14)?故曰: 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44、。” ( 梁惠王上 ?五) (二)人不足与适也 孟子曰: “人不足与适 (zh )也 (1) ,政不足间 (ji n)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子之 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 离娄 上?二十) (三)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 孟子曰: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 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 庶人不仁, 不保四体。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 (1) ,是犹恶醉而强酒 (2) 。 ” ( 离娄上? 三) *(四)夫子当路于齐 公孙丑问曰: “夫子当路于齐 (1) ,管仲、晏子之功, 可复许乎 (2)?

45、”孟子曰: “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3)? 曾西蹴 (c ) 然曰 (4) : 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 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 (f ) 然不悦 (5) ,曰: 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 (6) ,行乎国政如 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 而子为 (w i) 我愿之乎?” 曰: “管仲以其君霸 (7) ,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 “以 齐王(w ng),由反手也 (8) 。 ”曰: “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 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9) ;武王、周公继之,然

46、后大行。今言王(w ng)若易然, 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 “文王何可当也 ( 10)?由汤至于武丁, 贤圣之君六、 七作 (11)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 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 箕(j )子、 胶鬲(g ) 皆贤人也相与辅相(xi ng)之 (12) , 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 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 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z ) 基 (13) ,不如待时。今时则易 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 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 (14) ,行仁政而王,莫之 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15) ;民之憔悴 (qi ocu ) 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 ( 公孙丑上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