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31936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7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中考真題 2013 年辽宁省锦州市初中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总分数 分数 *考试时间150 分钟 ,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 (满分 3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迤逦(y ) 矫揉造作 (ji?o) 寒喧一筹莫展 B.缜密(zh n) 汗流浃背 (ji )迁徙手屈一指 C.提防(d ) 扣人心弦( xi n)脏款崭露头角 D.挑剔(t ) 锲而不舍 (qia) 震撼所向披靡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 ,他的 作品也脍炙人口

2、。 B.我们只是安静地在屋里游移,小心翼翼地感受着自己身体的变化,只 要稍微察觉有些异样的感受就彼此提醒说:“嗯,这是高原反应。” C.虽然明明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仍然不以为然。 D.看了半天 ,觉得那几篇散文写得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篇反映农村生 活的短篇小说还差强人意。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 ,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 守行事。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 ,周边居民纷纷打 2013 年中考真題 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D.这种从瑞士引

3、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 ,而且味道鲜美 ,深受广 大消费者所喜爱。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所以 ,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在受挫时,是绝不会消沉的。 人生之旅是曲线的 ,人类的历史也是曲折的。 因为 ,他们总会透过暂时的风雨,探测到未来的阳光。 一切的挫折、低谷 ,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小插曲而己。 但曲折 ,并非人生前途的黯淡和历史潮流的倒退人生之途虽然 曲折,但前程似锦 :人类历史虽然曲折 ,但时代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A.B.C.D. 5.仿照加点句子 ,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2 分) 钻石再大 ,若永埋地底也只是等同于砖石;黄金再多 ,若久藏

4、土中 也只是等同于黄土 ; ,, 世上许许多多东西,若永远不为人所用,原本珍贵的也会变得一文不 值。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西游记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吴承恩。他字汝忠,别号射阳山 人。 B.王维,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作品如使至塞上 。 来源:Z+xx+k.Com 2013 年中考真題 C.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写于一九三 一年,是激流三部曲之一。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 :相信 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出自德

5、国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 骗了你 。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水浒精心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八十万 禁军教头林冲美满家庭被高俅毁灭,本人也屡遭暗算 ,终于忍无可忍 , 百般无奈下 ,投奔梁山;鲁智深疾恶如仇 ,拳打镇关西 ,大闹五台山 ,醉打 蒋门神 ,大闹野猪林。 B.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写于1936 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 代表作。它为我们真实地描述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 剧命运 ,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恶。 C.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写了格列佛 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

6、行经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 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来源 学 #科 #网Z#X#X#K D.名人传中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对音乐孜孜不倦地追求,在双耳 失聪、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作了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8.古诗文默写。 (12 分) 蒹葭萋萋 , 。 ( 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 , 。 (曹操观沧海)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013 年中考真題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 望西都 ,意踌躇, 。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 古) 庭下如积水空明 ,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 天寺夜游 )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

7、师表 杜甫春望一诗 ,通过“,” 这一动作的细节描写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其思亲、 忧国的形象跃然纸上。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 登鹤雀楼中写道 :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 登飞来峰 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的诗句是: 来源 学科网 ,。 9.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 。这 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诗人用这个典 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

8、自己在政 治上遭受打击 ,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 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感情浓郁 ,但前后基调不同 ,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 2013 年中考真題 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宫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惰,也表现了诗人 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10.口语交际。 (2 分) 今年年初的一天 ,北京故宫一如往日,游人熙熙攘攘 .太和门附近 的大铜缸旁边 ,一名二十多岁的男青年正在刻画:“xxx 到此”很多 游客对此非常气愤 ,纷纷上前制止小伙子的不道德行为。大家把他围 在中间 ,对他进行教育。一位大婶说:

9、“小伙子 ,你要是再在文物上乱刻 乱画,当心我把你的手剁下来。 ” 如果当时你恰好在场,也想上前劝说他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40 字左右 ) 11.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携手参与“光盘行动”。(5 分) 今年 1 月 16 日,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光盘行动”,倡议 市民在饭店就餐时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光盘”离开饭店 ,形成人人 节约的好风气。 这一倡议通过腾讯微博平台发出后,立即引起关注。 2013 年中考真題 (l)根据左侧图表的内容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 分) (2)请你也发一条微博,发表你对“光盘行动”的看法。(不少于 40 字)(3 分) 二、阅读 (满分 55 分) (一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第 1215 题。(12 分) 【甲】小石潭记 (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心乐之 .伐竹取道 , 下几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 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 2013 年中考真題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

11、五泄 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 ,得石径。数步 ,闻疾雷声 ,心悸。山僧曰 :“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 ,瀑见。瀑行青壁间 ,撼山掉谷,喷雪直下 ,怒石横激 如 虹,忽卷掣折 而后注 ,水态愈伟 ,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 岩下望,以面 受沫,乍若披丝 ,虚空皆纬 ,至飞雨泻崖 ,而犹不忍去。暮归 ,各赋诗.所目 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第五泄 :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 , 当地人称瀑布为“泄” ,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 罅(xi ):缝隙,裂隙。掉:摇动。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 激起水花。掣折:转折。欹(q):斜靠。 12.解释选文中加点

12、的词语。(4 分) (1)日光下澈 : (2)其岸势犬牙 差互: (3)疾趋 : (4)山行之极观 也: 1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4 分) (1)凌神寒骨 ,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 ,心悸。 14.请从【甲】 【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 分) (1 小石潭记 : (2 观第五泄记 : 15.两篇选文 ,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 2013 年中考真題 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 (2 分) 选文表达的感情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二)阅读下面选文 ,回答第 1621 题。(16 分) 天阶 赵恺 (1)在一次晚会上

13、,我朗诵自己写的诗歌二泉映月 。为朗诵伴奏 的,是二胡表演艺术家闵惠芬。晚上演出,下午和她做准备。 (2)诚挚、率真、善良、热烈,和闵惠芬对坐 ,心弦和琴弦共振。 (3)与音乐有生死之约 ,自 8 岁始,一把胡琴伴随一生。 (4)二胡是东方乐器 ,亦是平民乐器。平民喜爱,闵惠芬便喜爱平民 之喜爱。 (5)她去过苏北高邮湖 ,登上船上的水上小学,为渔家孩子演奏。恭 敬虔诚 ,置身船头仿佛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 (6)她去过甘肃煤矿 ,乘坐卡车跑了5 个矿井,戈壁为剧场 ,车厢为舞 台,她为矿工演出。获得上海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称号,颁奖仪式 , 她请来甘肃镍矿矿工。从矿工手上接过荣誉证书,是她的

14、最高荣誉。 (7)去过以干旱贫穷闻名于世的定西。坐在一个红柳沙墩上拉琴, 老乡围着红柳沙墩听琴。听众之中还有一头牛,这牛也奇 ,琴声一起 ,它 站定不动 ,仿佛一座生出耳朵的山,老牛知音 ,闵惠芬想与知音合影,牛 却俯首不动 .闵惠芬懂得牛的心事,使专门为它加演了一曲,老牛这才 2013 年中考真題 乐了,巍峨大山温顺得像个孩子,依偎着闵惠芬合影作别。 (8)曲终人不散 ,满坡响起大西北“花儿” 。 (9)重病,医生从未见过的病。与死亡抗争了17 年。如何手术 ?从右 肩到右肋得割出一条七八寸长的口子。对于一位右手执弓的弦乐艺术 家,这意味着什么 ? (10)琴手惶恐发问 :“手术后 ,我还能

15、拉琴吗 ?” (11)医生悲怆作答 :“要做好不能拉琴的准备。 ” (12)问答之间 ,她们相拥而泣。 (13)三次手术 ,三次化疗 ,命运把闵惠芬推向地狱的门槛.眼睁不开 , 耳听不见 ,她进入混沌迷蒙。冥冥之中见一条蓝色云带,她向着缥缈云 带飞去。就在那一刻 ,听见一段乐句。她知道 ,这是天籁。想记录天籁 , 可是举不起右臂。不能记录,天籁就不肯离去。盘旋、依偎、缠绕,乃 至支撑、激励、 召唤,直到她的体力渐渐恢复 ,直到她记下这段诞生在天 堂的旋律。静卧病床 ,闵惠芬把这段乐句发展并结构成为一部作品,她 把作品命名为音诗心曲,并委托弟子演奏。 (14)作品公演 ,闵惠芬去听了。 (15)

16、她说:“音阶,天阶。历经劫难的我刻骨铭心,美的创造 ,当是生死 攀援。 ” (摘自读者 2013 年第 2 期)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2 分) 17.围绕着“平民喜爱 ,闵惠芬便喜爱平民之喜爱” , 作者写了哪儿件事 ?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3 分) 2013 年中考真題 18.试分析选文第 (7)段详写“老牛听琴”的作用。(2 分) l9.从人物描写和修辞角度赏析第(5)段划线的句子。 (4 分) 20.结合全文 ,找出最能表现闵惠芬的性格以及高度概括其品质的词 语。(2 分) 21.试分析本文以“天阶”为题的含义。(3 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 ,回答第 2226

17、题。(13 分) 蛇的文化解读 邸永君 (1)蛇者,吾人类之旧相识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属爬行纲、有鳞目、 蛇亚目,差异巨大,种类繁多。当今存世者约有2500 至 3000 种,其中毒蛇约 650 种,我国蛇类有 200 余种,毒蛇约 40 种。蛇对生存环境尽管寒暑不惧冷暖 皆宜,然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它与先民 交错杂居,过从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 (2)蛇性自强不息。蛇以其以冷血脊椎动物之强大适应性与超强繁殖力,挑 战着生存极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难发现其匍匐疾进之行迹;奇寒的冰雪下,隐 隐可见其团缩蛰居的身影。水中漫游,无鳍而进;陆

18、上疾走,无足而行。无爪锋 之利而震慑百兽;无足趾之强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强之 典范也。 (3)蛇善伺机进攻。蛇以肉食为主,长于乔装,善于突袭,取食对象包括各 种动物,且武器强大,多技并用。或缠绕,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猎物防 不胜防,不寒而栗。 2013 年中考真題 (4)蛇有千差万别。同样称蛇,却大小不一,五花八门。世界上最大的蛇是 蟒蛇,身长可达 10 米,重 70 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 相仿,体重只有数克。毒蛇中以眼镜王蛇与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 毒者对人毫无威胁, 可与人和谐相处。 蛇之分化, 可视为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写照 与绝佳诠

19、释。 (5)蛇乃华夏图腾,古人崇其顽强,惧其凶恶,羡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 崇拜有加。 据诸多古典文献记载, 辅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证, 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 象,乃人首蛇身。事实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区域的东夷部族之图腾,其所具有的 顽强生命力与旺盛生殖力, 是永恒生命之象征。 伏羲、女娲神话便是崇蛇意识的 浓缩与升华。这种蛇崇拜复经多次磨合与融汇,最终形成中华图腾龙。蛇 无疑是龙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6)蛇助文化演进。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体现着人蛇之间 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及其对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早期岩画 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汉帛

20、画已中有蛇神已蛇之尊容。而“画蛇添足”之 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画家重要创作题材之一。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 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甚早,不可胜计。如诗经小雅斯干中“维虺维蛇, 女子之祥”之句;屈原楚辞天问中,曾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语。 成语中之“牛鬼蛇神”, 原本佛教语,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之异类; “虎头蛇尾” , 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打草惊蛇”,比喻因行动草率,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杯 弓蛇影”,讽刺疑神疑鬼之庸人;加之前述“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之事,非 但无益,反而受损;“笔走龙蛇”,则用于形容书家笔法之酣畅,造诣之精深。 2013 年中考真題 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

21、70 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戏曲领 域,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却美丽善 良,表现出国人对无毒蛇类之接纳与认可。西方文化体系圣经中,蛇却是 引诱人类始祖犯罪之邪恶化身, 是对毒蛇害人现实之概括与提炼。蛇集善恶于一 身,而对其特性之不同认知与取舍,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正所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蛇富实用价值。以蛇为药,为时已有数千年之久。神农本草经已有 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之 论断。蛇胆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谓周身是宝。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水 平的提高, 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确

22、切,蛇之药用价值大为提高, 且必将大获进 展。 (8)又逢蛇年, 使我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与蛇相关的话题。蛇之 ,皆可激励着我们, 在困难 面前毫不退缩,于坎坷之途锐意进取! (选自 2013 年 1 月光明日报 ,有删改。 ) 22.研读第 (6)段,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蛇具有“助文化演进” 的作用。 (3 分) 23.第(4)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分) 最小的蛇是盲蛇 ,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 ,体重只有数克。 2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试加以分析。 (3 分) 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 70 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 2013 年中考真題

23、 2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2 分) A.蛇对生存环境寒暑不惧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着大量的蛇。 B.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 ,身长可达 10 米,重量大约有 70 公斤。 C.蛇是龙的主要原型 ,蛇在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 D.毒蛇中眼镜王蛇和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 ;而无毒蛇对人威胁 不大,与人和谐相处。 26.选文第 (8)段横线处要填入能体现蛇精神品质的句子。请将所填句 子写在下面 ,使前后文意连贯。(3 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 ,回答第 2731 题。(14 分)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

24、, 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 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 阅读好的文学作品, 能够给读者带 来心灵的震撼, 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 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 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 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 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 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 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 :“由纯 文学上言之 , 皆在使观听之人 , 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25、可以让读 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 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 象本身 , 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 , 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 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 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 唤醒人 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 , 让读者沉迷其中 , 流连忘返 , 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 展。其实 , 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 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 到动情之 处, 或怦然心动 , 或潸然泪下 ; 到“山重水复”之处 , 遇“柳暗花明”之感。 (3) 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

26、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 从“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到“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 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 无 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 , 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都在用自己的一举 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2013 年中考真題 (4) 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 :“不以规矩 , 不成方圆。”做 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 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 , 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 绳索 , 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 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 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 衡。法国作

27、家罗曼罗兰说过: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 , 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 如一座人生的灯塔 , 可以照亮人生 , 拨开心灵的迷雾 , 引导前行。 (5) 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 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 让读者能在其 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 (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 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 将自身内在的感觉、 自 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 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 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 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

28、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 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 买现自我的越越。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 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 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 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 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 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 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 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 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 希望文学作品不断 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

29、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 2013年 4 月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 2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8.选文第 (1)段引用高尔基的话 ,有什么作用 ?(3分) 29.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4 分) 30.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31.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2 分) 三、作文(满分 60 分) 32.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文。(60 分) 题目(一):一路走来一路歌 题目(二):梦想是的花朵 要求:(1)如果选择题目 (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然后作文。 (2)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字数不少于 600字。 2013 年中考真題 (3)字迹工整 ,书写清楚 ,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