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33588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2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对对练(含2018年高考真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命题规律 2019 年高 考必备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把脉高考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高频考点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 华文化的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 性)、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命 题 角 度 1 中华 文化 命题切入 :常从我国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优 秀文化成果、革命文化和文化自信、弘扬伟 大民族精神的探究活动切入,渗透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命 题 角 度 2 中华 民族 精神 39(2) 题 命题角度 1 中华文化 高考真题体验 对方向 1.(2017 江苏 19)早在春秋战

2、国时期,扁鹊提出了 “ 望、闻、问、切” 的诊疗方法 ,奠定了中医临 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 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A 解析以中华文化的必备知识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政治认同。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 集中体现 ,排除 D 项。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医药此后不断汲取世界文明 成果 ,丰富发展自己,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

3、故选 A 项。B、 C 两项在题中未涉及。 2.(2016 天津 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 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 虽为人作 ,宛自天成 ” ,体现 了“ 天人合一 ” 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 保护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B. C.D. 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正确 ;哲学观念与历史 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体现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正确 ;传统建筑保护只是文化 传承的一部分

4、 ,观点错误 ;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观点错误。 新题演练提能 刷高分 1.(2018 东北三省三校联考)2017 年我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 现存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文字,因其最早发现在动物骨头上而得名。下图是部分甲骨文字体 元。指事字。表人头顶光秃秃貌的“ 兀” 加“ 一” 作指示符 ,表示人的头部顶端处。 旦。会意字。由“ 日” 和表示大地 (天圆地方 )义的方形组成。像太阳刚刚从地面升起的样 子。 好。会意字。由“ 子” 和“ 女 ” 组成 ,会意有儿有女,为“ 好 ” 的本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精神产品不会单独存在,离不开物质载体甲骨文的产

5、生源于生活,离不开社会实践 甲骨文的特色鲜明,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甲骨文的内涵丰富,源于中国式思维的解读 A.B.C.D. 答案A 解析甲骨文内涵丰富,源于中国人民的实践活动,故舍去 ,入选。甲骨文特色鲜明,书写 着中华文明 ,后半句扩大甲骨文的作用,排除。图中甲骨文字体,体现。 2.(2018 北京西城一模)“ 你来自泥土 ,头微微扬起 ,仿佛仰望天空人头壶,红陶材质 ,仰韶文 化,制作于 6 000 至 6 500 年前 ” 这就是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 人头壶 最初的凝望。这部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 在每集 5 分钟的讲述中,用通俗易懂的

6、语言与观众交流,让文物 “ 诉说 ”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 “ 5 分钟、 微记录 ” 的表达形式顺应了短平快视频时代的潮流,迅速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该纪 录片 () A.借助大众传媒来诠释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B.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能增强中国观众的文化自信 C.诉说了原始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使文物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 D.以短小精悍、有内涵的方式讲述国宝,是中华文化四海传播的见证 答案B 解析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纪录片如果国宝会 说话 人头壶 最初的凝望 的推出 ,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故选 B 项。社会实践是文

7、化创新的动力,舍去 C 项。央视推出纪录片,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 要手段 ,A 项错在 “ 途径 ” 上。题中强调 “ 中国观众共鸣” ,未涉及 “ 四海传播 ” ,排除 D 项。 3.(2018 辽宁辽南协作校联考)2017 年 11 月 25 日,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世界对甲骨 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甲骨文成功入选 世界记忆名录重要意义在 于() 集中表达民族情感,再现了中国古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 文化 ,增强了文化自信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是共同

8、文化财富在世代相 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不变,具有相对稳定性 A.B.C.D. 答案D 解析民族节日集中表达民族情感,而不是甲骨文,故排除。 是传统文化的特征,不是保护 文化遗产的意义,故排除。符合题意。 4.(2018 四川泸州四诊)在 2017 年 4月举行的第27 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上,介绍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和诠释中国梦、中国道路、 中国模式的5 400 多册优秀图书集中亮相,吸引大批外国读者 驻足阅读。中国优秀图书吸引外国读者() 反映了中国文化得到外国读者的普遍认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内涵 说明了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与普遍规律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A.B.C.D.

9、 答案D 解析在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上,大批外国读者驻足阅读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诠释中国梦、 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5 400 多册优秀图书,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的国 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故选 D 项。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内涵,才吸引外国读者驻足阅读, 故不选。驻足阅读不等于普遍认同,舍去。 5.(2018 福建厦门一模)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千百年来 ,中国花鸟画在演变和发 展过程中 ,总是应和着民族和时代的情感需要,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 托物言志 ,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中国花鸟画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它 () 潜移默化改变着人

10、们的审美情趣蕴涵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是中华文化 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B.C.D. 答案D 解析以传统文化的继承,渗透科学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花鸟画永久不衰,在于其独特性 和丰厚的内容 ,不断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故选。中国花鸟画潜移默化地影 响着人 ,丰富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不是改变 ,故不选。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 重要见证 ,舍去。 6.(2018 广东汕头一模)现在 ,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 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技艺可能会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 “ 形” ,我

11、们不能让内在的“ 魂 ” 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这要求我们对待非遗技 艺()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传统技艺不可忘记与遗弃要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对其进行根本 改造不能只看到其外在用途,更要看到其内在光华要把蕴含其中的工匠精神和中华 文脉传承下去 A.B.C.D. 答案B 解析以传统文化继承、文化自觉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传统技艺是优 秀的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转型,其“ 形” 可以退出 ,但我们应继承其思想,并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 符合题意 ,舍去。错在“ 根本改造 ” 。 7.(2018 山东济南一模)近年来 ,我国在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

12、的文化活 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川剧变脸让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民俗文化;诗经吟 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中国风吹至柬埔寨;傣、景颇、彝、佤、藏、阿昌等少数民族音乐跃动 塞尔维亚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借鉴吸收国外一切 有益成果博大精深 ,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 A.B.C.D. 答案C 解析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故排除。 题旨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出去, 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没有体现吸收外来有益成果,并且 “ 一切 ” 的说法太绝对,故排除 ,入 选。 8.(2017 山东菏泽期末)“ 中国蓬勃发展的巨大市场、与世界各国的

13、紧密贸易往来,给个人发展 提供了广阔舞台。很多人选择到中国留学,是因为到中国哪怕只是学好中文,对回国以后的就 业都会有帮助。” 外国留学生的心声表明() 经济是影响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文 化产生了巨大冲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 A.B.C.D. 答案A 解析中国巨大的市场促使外国留学生重视中国文化,体现了经济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也表 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冲击, 不选 ;经济决定文化 ,表述不当 ,排除。 9.(2018 山东济南期末)在异国他乡 ,汉字便是一种寄托。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 要有方块字的伴

14、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 是形声 ,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 一撇一 捺” 。材料说明 () 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中华文化具有 兼收并蓄的特质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B.C.D. 答案A 解析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 的价值追求 ,故排除。题中未涉及兼收并蓄的特质,排除。排除含的选项,故选 A 项。 10.(2018 北京东城期末)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在北京展出。整个 画作蕴涵着 “ 天人合

15、一 ”“道法自然 ” 的哲学思想 ,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 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整幅图既符合皇家的审美情趣,又体现了青年画家严谨 的生活态度 ,更将青年学子在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的现实面前所产生的强烈爱国 激情融入画作之中。千里江山图体现了() 中华绘画艺术博大精深的特点艺术作品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中华绘画艺术源远 流长的特点 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 A.B.C.D. 答案A 解析江南山水图内容厚重,既体现皇家的审美情趣,又展现青年学子强烈的爱国情感, 符合题意。题中展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舍去。材料没有体现。 11.(2018 安徽江淮十校联考

16、)在安徽 ,由于淮河、 长江两条大河横贯省境,把全省自然区分为淮 北、江淮之间、江南三大地理板块。它们在各自的地形地貌、民风民俗、经济水平、发展状 况和居民观念形态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因此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化并 形成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或新安文化 )三大亚文化板块。由此可见() 中华文化能与其他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文化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各地文化有明显的区域性中华 文化具有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B.C.D. 答案D 解析题中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都属于中华文化,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 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

17、造的,具有区域性 ,故选。 题中未涉及外来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排除。 12.(2018 山东临沂模拟)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故宫与香港的一次相遇。故宫将继续每 年在香港举办专题文物展览;在文物保护、 藏品管理等领域,交流专业知识及经验;通过教育及 推广活动 ,包括为青少年提供交流和实习,以加强大众对历史、文艺和艺术的认识。香港故宫 博物馆的兴建 ()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有利于传承华夏文明,唤起民族共识和自 豪感基于香港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表明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越来越突出 A.B.C.D. 答案C 解析以中华文化传播的必备知识考查分析、归纳问题能

18、力,渗透科学精神。香港故宫博物 馆的兴建对于传承中华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唤 起民族共识和自豪感,符合题意;香港故宫博物馆的兴建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不 涉及外域文化 ,不符合题意;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博物馆是文化的物质载 体,不符合题意。 13.(2018 四川绵阳二诊)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让明星担纲“ 国宝守护人 ” ,以小剧场形式 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有着贯通古今、求索国魂的 虔敬气场 ,让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 活” 起来。该节目成功的原因在于() 实现了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

19、见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不断赋予时代新内涵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展示了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 A.B.C.D. 答案B 解析本题以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备知识,渗透科 学精神。结合材料可知,国家宝藏节目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得益于节目制作组选用了人 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小剧场等新颖的形式来展示博物馆里所珍藏的各种国宝的前世今生,不 断挖掘国宝背后的故事,故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 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 ,它的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故表述错误 ,不选 ;“ 发展文化事业,满 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

20、求” 并非是国家宝藏取得成功的原因,这是该节目成功所带来的积极 意义 (结果 ),故不选。 14.(2018 湖南株洲二模 )2017年 12月 16日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会徽 “ 冬梦 ” 和冬残奥会会徽“ 飞 跃” 正式发布 (见下图 )。两者都以中国汉字“ 冬” 字为设计创意核心,通过汉字和书法将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体现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和冬季运动拼搏疾驰的形象。 这一设计理念 () 说明了汉字是可以承载多种文化因素的反映了汉字和中国书法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 础弘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显了 “ 冬梦 ” 与“ 飞跃 ” 既是民族的 ,也是世 界的 A.

21、B.C.D. 答案B 解析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 化创新的基础 ,排除。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故不选。北京2022 年冬奥会会徽 “ 冬 梦” 和冬残奥会会徽“ 飞跃 ” 的设计 ,体现了。 命题角度 2 中华民族精神 (非选 择题命题点 ) 高考真题体验 对方向 1.(2017 天津 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纪念中国工农红 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 ,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 切的是 () A.

22、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渗透政治认同。中国 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 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 ,旨在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故 A 项最贴切。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 2.2016 全国 39(2)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 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 ,有的人打着 “ 还原历史真相 ” 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 消解崇高 ,

23、如胡诌 “ 黄继 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 等。凡此种种混淆 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 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 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 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 !” 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 燃烧弹点燃伪装草,“ 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 。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 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

24、神。 答案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制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 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 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要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解析本题属于文化措施类题目,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材上有明确的答案,但本题不能 仅仅从弘扬民族精神的措施来答,还是要结合大众传媒抹黑英雄的事实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 措施 ,如辨别信息真伪、抵制错误言论和落后文化,宣传、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等。 新题演练提能 刷高分 1.(2018 四川成都二诊)电影厉害了 ,我的国 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首次以 纪录片的

25、形式呈现在大银幕上,于 2018 年元宵节正式登陆全国影院。该电影对中国桥、中国 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举世瞩目的成就加以集中展现,用影像定格属于中国的每一 个辉煌瞬间 ,传递中国力量,为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这说明,优秀文艺作品可以 () 见证时代发展脉动,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人们爱国情怀,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奠定民族立业根基,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凝聚民族精神与力量,砥砺人们奋勇前行 A.B.C.D. 答案B 解析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精神现象,需要借助于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不符合 题意。奠定中华民族立业根基的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故不选。优秀文化可以丰富精神 世界 ,砥砺

26、人们奋勇前进,正确。 2.(2018 广东珠海一模)50 多年来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 黄沙遮天日 ,飞鸟无栖树 ” 的 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 甘于奉献 ,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 艰苦创业、 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塞罕坝精神。弘扬塞罕坝精 神,要求我们 () A.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坚持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理念,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 C.坚持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D.大力发展商业贸易,开发旅游等活动,加以传播与交流 答案C 解析以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必备知识,渗透政

27、治认同。塞罕坝人以忠诚使 命为内核、 以艰苦奋斗为底色、以绿色发展为追求,谱写了一首人类改天换地的绿色进行曲,C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不符合题意,舍去。 3.(2018 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千百年来 ,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 和心爱伙伴 ,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 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 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 蒙古马精神 ” 一致的是 () 道虽迩 ,不行不至 ;事虽小 ,不为不成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力猛者乃一 世英雄 ,智勇者乃万世英雄天行健

28、 ,君子以自强不息 A.B.C.D. 答案B 解析以民族精神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蒙古马生命力强、 耐力强、体魄健壮,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是“ 蒙古马精神 ” 的体现 ,符合题意,体现 的是追求精神自由,突出 “ 智” 在成为英雄中的作用,均与题意主旨不符。 4.(2018 广东模拟 )2017 年 10 月,“ 长城研学实践” 第一课相约长城大海正式启动。活动以 长城为载体 ,通过长城研学实践的方式传播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在学生、 家长和教师心中 创造性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材料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有()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魅力,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29、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 动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功能 A.B.C.D. 答案D 解析长城纵横十万余里,上下两千多年,伴随和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兴衰更替和荣辱变迁。 相约长城大海的启动,创设了文化教育氛围,以长城文化传承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 力量 ,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功能, 正确。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舍 去。中华文化中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落后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分,只有优秀的、健康的 中华文化才促进社会发展,故排除。 5.(2018 湖南长沙二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0、。 献礼文艺作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特 殊类型 ,通过重温历史 ,回眸经典 ,追溯激情岁月,不仅可以为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日、纪念日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可以带领观众追忆光辉岁月,致敬伟大历史。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应 () 将人民群众作为源泉和动力,坚持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聚焦时 代主题 ,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立足社会实践,讲好 中国故事、 讴歌中国精神、 弘扬中国价值、 凝聚中国力量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根本任务,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B.C.D. 答案B 解析以弘扬民族精神的必备知识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和政治

31、认同。优秀的 献礼文艺作品 ,应聚焦时代主题,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日、纪念日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也应立足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讴歌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 聚中国力量 ,正确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错误 ;培育 “ 四有 ” 公民是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错误。 6.(2018 华南师大附中三模)文化自信 ,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 000 多年文明 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表明()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

32、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渗透 在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文 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优越感 A.B.C.D. 答案A 解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相结合 ,错误 ;文化自信 ,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 信念 ,错误 ;是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7.(2018 山东青岛二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 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33、” 时刻牢记尊崇和缅怀英烈,才能 () 传承英烈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还原历史真相,理清英雄事迹的来龙去脉 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发扬时代精神,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继承传 统 A.B.C.D. 答案A 解析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与政治认同。时刻牢记尊崇和缅怀英 烈,才能传承英烈精神,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故选。与缅怀先 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这一主旨不符。题干强调民族精神,没有说明时代精神,排除。 8.(2018 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 让孩子健康成长,让世界感受到友善和微笑,走到哪里都遵守 规则 ,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传下去我

34、做的,你也能做 !” 这是题为今天,我们这样爱国 的公益广告的解说词。这则广告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必须要在法治的轨道上合理有序表达 爱国热情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丰富的内涵 每个人都能通过点滴行动表达朴素的爱国情怀 A.B. C.D. 答案D 解析“ 让孩子健康成长,让世界感受到友善和微笑,走到哪里都遵守规则” ,这些都是爱 国的表现 ,这则广告告诉我们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丰富的内涵,正确 ;“ 我做的 , 你也能做 ” ,这体现了每个人都能通过点滴行动表达朴素的爱国情怀,正确。没有反映题 中材料蕴含的信息。 9.(2018 北京西

35、城二模)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于先秦时期,到汉代基本确立,此后不断发展。史 记正好是先秦至汉武帝时代中国历史最为丰富的载体。史记所记的屈原爱祖国、宁死 不屈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奋不顾身维护国家尊严,霍去病为国家忘自家、克己奉公 ,卜式输财助 边、济国家之困,李广反击匈奴、保家卫国等,这些都 () A.积淀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B.成为能脱离社会的一种抽象存在,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C.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需要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 D.体现了忧患爱国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大力弘扬 答案D 解析以中华民族精神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

36、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材料中史记 所记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D 项正确。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 的,B 项观点错误 ;爱国主义属于精神财富,C 项观点错误 ;A 项观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0.(2018 北京海淀二模)电视剧版红高粱塑造出一群争取“ 人的解放 ” 、个性鲜明的人物, 也蕴含了高密县的高粱情结和酒文化。作者莫言认为“ 九儿 (女主人公 )为保护抗日义勇军撤 离,点燃酒坛与日本兵同归于尽的爆炸场面虽不科学,但符合艺术和审美” 。 该剧走红的原因是 () 渲染独立精神,彰显爱国情怀挖掘文化潜力,繁荣文化市场依托大众传媒,侧重艺 术要求关注自由人性,符合观众心理

37、 A.B.C.D. 答案C 解析以文化发展、民族精神的必备知识考查关键能力,渗透科学精神。红高粱塑造出 一群争取 “ 人的解放 ” 、个性鲜明的人物,表明该剧关注自由人性,符合观众心理,符合题意。 为保护抗日义勇军撤离,点燃酒坛与日本兵同归于尽,渲染独立精神,彰显爱国情怀,符合题 意。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应该挖掘优秀文化的潜力,繁荣文化市场,错误。表述与题意 无关。 11.(2018 山东济南三模)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颗中国芯。但“ 自主发展 ” 并不排斥 “ 开放合作 ” ,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产业安全也不等于就是构建完全自我供给

38、、自我循环的 产业链 ,我们需要一颗以开放创新和工匠精神打造的中国芯,它将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持续升 级。 (1)结合材料 ,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 “ 我们需要一颗以开放创新和工 匠精神打造的中国芯” 的理解。 (2)“ 人才是第一资源” ,突破集成电路核心技术,人才是关键 ,请列举两个中国古诗词中重视人 才的名句。 答案(1)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得益于它的包容性,核心技术的突破要立足自主创新。 但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要积极开展对外的技术交流与相关合作,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 进技术和经验 ,为打造中国芯增添活力和动力。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和重要体现, 弘扬工匠

39、精神是提升民族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打造中国芯、助推制造业的精神 动力。打造中国芯必须立足社会实践,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 神。 (2)答题示例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一年 之计 ,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等。 解析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必备知识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渗透科学精神和价值 观素养。 第(1)问,要从三个关键词着手分析:“ 开放 ” 意味着交流与合作、吸收与借鉴 ,体现了中 华文化的包容性;“ (改革 )创新 ” 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工匠精神 ”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40、要弘扬 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第(2)问,注意两点 ,即要求是 “ 中国古诗词 ” ,围绕 “ 人才 ” 这一主题 , 准确合理即可。 12.(2018 河南新乡一模)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 ,南湖革命纪念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设载体 ,创建基地 ,努力在最大程度上 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后,南湖革命纪念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讲好革命故事,宣传党的精神。 在依托基本陈列展览讲好红船故事的同时, 突破地域限制 ,精心设计制作流动展板,积极主动地走出去,策划举办临展、巡展活动,把“ 红船 精神 ” 送往全国各地,用“ 红船精神 ” 来感染人

41、、教育人、激励人。 2017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 湖红船 ,回顾建党历史 ,追寻党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指出:“ 红船精 神” 作为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承载。我们要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 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南湖革命纪念馆是如何讲好“ 红船故事 ” 的。 答案(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2)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3)创新 “ 红船故事 ” 的传播形式和手段,弘扬 “ 红船精神 ” 。 解析以革命文化的必备知识考查综合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渗透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 解答本题设问要提炼和整合材料中南湖纪念馆的具体做法,依据 “ 引领、讲好革命故事、流动 展板 ” 等信息 ,调动文化生活中的主干知识论证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