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2017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36645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3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2017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校版】2017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校版】2017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校版】2017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校版】2017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2017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2017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解析版).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第卷1 至 6 页,第卷7 至 11 页。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

2、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追溯 (s )隽 ( j n)永忙不迭 (di )返璞 ( p )归真 B信笺 (qi n) 洗漱 ( sh )一溜 (li )烟恪 (k )守不渝 C收敛 (li n)蕴藉 (ji )一刹 (ch )那 敷衍塞 (s )责 D整饬 (ch )框 (ku ng)架肇 (zh o)事者心无旁鹜 (w ) 【答案】 C 【考点定位】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 层级为识记A。 中华资源%库 【名师点睛】字音需要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 和音近字, 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

3、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 义的结合体, 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形辨法。形近字 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音辨法。有些形近但 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 意思辨析正误。如骛:追求。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的中, 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 真与美就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的程度。 A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 B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 C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 D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

4、【答案】 D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 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 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 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 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 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如“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可知,前面主要讲 两者的不同发展方向;第五、 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5、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 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 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 的增长在15%到 30%左右 C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 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D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 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 项搭配不当

6、,“营造”“形象”不当,可以是“城市环 境” ;B 项语义重复,“又”“再次”去掉一个。C 项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应该是“完 成后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 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如本题 A 项搭配不当,“营造” “形 象”不当,可以是“城市环境”。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 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

7、感检测, 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 语句, 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 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如B 项语义重复,“又” “再次”去掉一个。注意题干的要求, 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 B韩愈师说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 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 长江之南。

8、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 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答案】 B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六艺,含义有二:1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2指六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乐 。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 谓诗、 书 、 礼 、 易、 春秋、 乐 。结合语境分析, 师说中主要强调从师 学习,应该选择与书本有关的含义。 二、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题。 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 具体的, 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 法加以测定和标识。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

9、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 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 这些变化就被我 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 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 月亮、 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 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 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 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 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

10、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世界现行历法 最为普遍的有: 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 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 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 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 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 “农历”,或俗称的“阴历” “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 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 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 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 而确定的。

11、 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 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 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 365 天平分为24 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 时间标识制度。 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 淮南子 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各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二十四 节气七十二物候。我们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以及人体功能的状态和变 化都反映出来了,而且相当准确:雨水,

12、草木萌动;立秋,凉风至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 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 以上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阴历阳历时间制度,各有其科学依据、 计算方法和 历史发展进程。 表面上看来似乎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错使用、互为补 充,形成了协调并用、多元而统一的时间计算体系。这个多元而统一的时间制度就是我们中 国人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有删改) 5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 的一项是 A “阴历”也称“农历” “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是以 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 B从感知、观察物候和

13、气候的变化,到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性的 参照物,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方法不断改进。 WWW C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以过去千百年以来通行的阴阳合历为依据为确立 的,是我们民俗传统的一部分。 D二十四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标志,作为一种时间标识制度,它有利于人们 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6下列对“时间制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 的一项是 A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共时间 制度的实施靠各国特定的历法协调和规范。 B历法是时间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参照物的不同,世界上目前普遍分为太 阳历或阳历、太阴历或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C作为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

14、二十四节气,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 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 D时间制度中阴历阳历各有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人合 并使用,构成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7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 漏壶等, 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 B阴阳合历是我们确定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 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 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而制定的。 D我国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符合月球围绕地球旋转、

15、地球围绕太 阳旋转的周期性变化,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 【答案】 5A 6C 7D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 本题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一般是 “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偷换概念” “以偏概全”等类型, 解答时首先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然后将题目材料信息带 入选文比对理解,寻找细微的差别找出答案。本题通过与原文对比就会发现,B 项对应 信息在原文第二段,C 项的依据在原文第四段,D 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五段,这三项都 与原文内容相符;而A 项则曲解了

16、文意,以偏概全。 6试题分析:C 项偷换概念,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五段,原文为“在某些历史时期, 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 称的记载了” ,首先, 并不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而是在某些历 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可能与现在不同;其次,淮南子中记载的只是二十四节气的 名称,并不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 本题既考查理解概念的能力,又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是天津卷 的常考题型。 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社科概念含有特定的属性,隐含信息比

17、较丰富,必须 准确把握。 这类题目的命题手段一般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曲解文章的内容,所以在理解 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所给选项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 到“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A 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前半部分,B 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中间部分,D 项对应信 息在原文最后一段,通过与原文对比分析,可知这三项都与原文观点一致,C 项则改变 了原文的表述,偷换了概念。 7试题分析: A 项, “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 文第二段,由原文可知“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

18、”, 而“指时杆、日晷、漏壶等”只是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而制造的具 有普适性、 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B 项强加因果, 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四段, 由原文可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体系“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定 的” 。C 项“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而制定 的”不当, 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原文为“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 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也就是说二 十四节气的制定并不是根据“月亮一年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19、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 本题以推断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是天津卷的常考 题型。 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有范围缩小或扩大、轻重范围失当、混淆已然未然、强加因 果、因果倒置、 以偏概全等,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 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本题四个选项通过与原文比对,可 知 D 项正确。 WWW 三、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 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 焉 ,以

20、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 ,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 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 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 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 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 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 书 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 千字。经明德就, 谢师而专门,援笔

21、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 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 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 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 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 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 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 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 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 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

22、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 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凶 ,横道杀伤。凶:凶险 B闾里未尝让让:责备 C辞师受论语 尚书,日讽 千字讽:背诵 D游必择友,不好苟 交苟:草率,随便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B或以 书丑得鞭勉以 行操为基 C处逸乐而 欲不放涂有饿莩而 不知发 D俗材因其 微过其 孰能讥之乎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以笔著文,亦

23、如此焉 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行苟离俗 A B C D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来&源:ziy A才高而不尚 /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 /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 /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 /终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 /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 /谈对非其人 /终日不言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 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 朋友。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

24、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 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 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3 分)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2 分) 【答案】 8A 9C 10 A 11C WWW 12 B 13 (1)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关键词:会、扰乱、 “为 , 所 , ”的被动句 式,全句大意。 ) (2)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

25、 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 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 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关键词:若、诡、是,全句大意。)(3) (王充)爱广泛 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关键词:淫、甘,全句大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评】 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题中各选项的第一句是文本中的句子,第二 句则是课本中学过的句子,因此可用对比法解答:即先回忆课本中句子里虚词的意义和 用法,再将此带入文本句子去考察,看它们是否相同。 10试题分析: 回答此题, 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明白题中6 个句子的意思,考察它们是不是表

26、现了王充的美好品德;然后紧扣题干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这个要求,运 用排谬法在四个选项寻找正确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评】题中, “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的意思是:“ (王充)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 不喜欢随便打闹。 ”这属于王充的美好品德。 “礼敬具备, 矜庄寂寥” 的意思是:“ (王充) 很懂礼貌,庄重寡言。 ”这也是讲王充的美好品德。“以笔著文,亦如此焉”的意思是: “ (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 ” 这不属于美好品德,因此凡含此句的选项皆不是正确答案。 由此排除C D 两项。“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的意思是:“ (王充)卑贱得连斗 石的俸禄

27、都没有,而心情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这也是王充的美好品德。 “幽处 独居,考论实虚”的意思是:“ (王充)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这 是美好品德。“行苟离俗”的意思是: “ (只要这个人)品行不同于世俗,(王充就同他交 朋友) 。 ”这句讲的不是王充,因而应排除此句。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评】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再逐一考察 各选项说法同文本内容是否相符。解答此题, 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 出相关内容,再逐一考察各选项说法同文本内容是否相符。 13试题分析:第(1)句的的

28、“会”是恰好碰上,正赶上的意思;“扰乱”是社会不安定、 兵荒马乱之意; “为, 所, ”表被动。第(2)句的“若”相当于“好像”; “诡”是 “诡异、古怪”之意; “是”作形容词, “正确、对”之意。第(3)句的“淫”是多之 意; “甘”作意动,相当于“喜欢”。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评】 做文言翻译, 先要根据该句所处的上下文读懂大意,然后认真揣摩命题者在 该句中设置的采分点,把每个采分点的意思分析正确,再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出该句意 思。一般来说,命题者设置的采分点多为通假字、多义字、古今异义字和特殊句式,翻 译是一定把这下地方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王充

29、,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他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 才一年,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父王勇 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灾荒年头,他曾拦路杀伤过人,因此仇人众多。又赶 上兵荒马乱, 怕被仇人捉住, 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城去安家, 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 就是王充的父亲。王家祖祖辈辈好讲义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 钱唐县又仗恃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后来, 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 上虞县居住。 建武三年,王

30、充出生。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小伙伴们 都喜欢捉鸟、 捕蝉、猜钱、 爬树, 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王充六岁时, 家里就教他认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父亲没 有打过他, 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 百多人, 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书法 日见进步, 又没有什么过失。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 论语 和尚书,每天能背诵一千字。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就又辞别经师而去自己专 门研究,王充一写出文章,就得到许

31、多人的好评。所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虽高 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 话。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 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 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 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缺点。他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 别人细小的过失。 他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炫耀。 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 而羞于靠才能来沽名钓誉。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 自我辩解, 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穷得连蔽身的简陋

32、住宅都没有,但胸怀比王公大人还要宽 广;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情怀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格外高兴, 丢了官也不特别悔恨。处在逸乐之中时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处在贫若的时候也不降低自己的 气节。 他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当时流行的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 多不妥当的地方,于是就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 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结识的人地位虽卑微, 年纪虽轻, 但只要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 的人,不喜欢滥交一些庸俗之辈。因此,有些庸俗之辈,就抓住王充一些微小的过失,匿名 攻击陷害他

33、,但王充始终不去辩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 14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 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 【注】 ,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分)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 分)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 分)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 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 “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