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分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36953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分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 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是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 的认识”教学十分重要的一段, 也是学生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本单 元之前,学生接触的都是比较小的数,这就限制了他们对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和 生产劳动的认识。在本单元,学生将学习新的计数知识,用较大的数描述、交流 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里的事件与现象,他们的数感会有明显的发展。 我国的计数,习惯把数位分成个级、万级、亿级,每一级都是四个数位, 每一级上的数都是万以内的数。读、写多位数一般都分解成两个或三个万以内数 在不同数级上进行读、 写。从这点来说,本单元对以后教学多位数有十分重要的

2、基础作用。 学生在 100 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是一次较大的跨越:他们需 要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千”和“万”以及相应的数位,需要学会读数和写数的 基本方法以及数中间或末尾有0 时的读写规则,需要依据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 小,需要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得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万以内的数是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内容。虽然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教学经 验,但仍然存在一些教学难点。 本单元教材遵循人类认识较大数的一般规律,尊 重儿童的认数特点,编排九道例题,循序渐进地教学万以内数的知识,具体安排 如下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 直观认识几百和几百几十几例2 三位数的意 义(组成) 直观认识一千例3 三位数

3、的读与写例4 认识算盘,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练 习三 练习三位数的知识,重点是数的意义和读写(续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 排例 5 认、读、写整千数,四个数位上都不是0 的四位数,末尾有 0 的四位数例 6 直观认识一万 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例7 认、读、写中间有0 的四位数例 8 比较万以内数 的大小例 9 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练习四 练习四位数的知识,重点是数的意义、读写与求近似数单元复习整理并应 用全单元教学的主要知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 因此缺乏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大数的主要障碍。从上表里可以看到, 全单元的新授内容大致分成三段编排,例1例 4 集中教学三位

4、数,帮助学生初 步建立“千”的观念。例5例 7 集中教学四位数,让学生初步认识“万” 。例 8 和例 9 则把三位数和四位数结合起来,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与求近似数。这种知识 结构与过去教材相比, 有很大的不同。 把三位数和四位数的认、 读、写分开安排, 降低了学生认知的坡度,有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比较数的大小和求近似数,三 位数和四位数的原理与方法是一致的,都是依据数的组成作出判断, 合起来教学, 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算盘曾经是十分常用的计算工具。发明和使用算盘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智 慧和传统文明。由于计算器的普及,珠算已越来越少, 离开小学数学教学也有较 长时间了。按照数

5、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 本单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 把传统文化与 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合, 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 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1 个上珠表示“ 5” ,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 更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1. 教学千以内的数, 调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 设计符合儿童认数特点的 教学线索与方法。 在前几册教科书里,学生陆续经历了认识10 以内的数、认识 1120各数、 认识 100以内的数等过程, 初步积累了利用数珠、 小棒、计数器等表示数的经验, 初步形成了联系数的组成理解

6、数的意义,以及读数与写数的经验。 这些都是教学 万以内数认识的可用资源。 教材设计的认数教学线索与方法,遵循儿童的认数特 点,使已有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1) 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三位数,用教具和学具表示三位数,让学 生直观感受三位数的意义。 直观认识三位数编排两道例题,例1 里的数是整百数和几百几十几的数, 例 2 和“想想做做”里出现几百几十和几百零几的数。这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例 1 利用女孩量身高和介绍电风扇价钱等实例,把学生带进学习三位数的 情境中。利用教具、 学具表示三百和三百二十四,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两个数的组 成,体会其意义。 在教学 100 以内数时,小棒是最主要的教学和学具

7、。因为小棒容易数、容 易摆、容易捆, 1 根小棒表示一, 10根小棒捆成 1 捆表示 10个一是 1 个十,几 捆或 10 捆小棒表示几十或一百。这种方式表示数,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形成 100 以内数的概念。然而,教学万以内的数,如果再用小棒做教具和学具,就不 太方便了。为了直观表示万以内的数, 教材选择小方块为教具和学具。 具体地说, 1 个小方块表示一, 10 个小方块连成一条表示1 个十, 10 条小方块拼成一片表 示 1 个百。 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方块表示的数,教材指出每一片都表示一百, 3 片是 3 个 一百,即三百。在教学100以内的数时,已经在计数器上建立了百位,并且用百 位上的

8、 1个珠表示一百。 现在表示 3 个一百,很自然地应在百位上拨3 个珠。学 生看着 3片小方块和计数器百位上的3 个珠,能够体会到 3 个一百是三百。 这就 直观形象地体验了三百的意义。 例 1 接着呈现由 3 片、2 条和 4 个小方块合起来的图, 要求学生思考一共有 多少个小方块。他们已经知道3 片是 3 个百,而 2 条、4 个表示多少还不清楚。 教学时要帮助学生这样想:1 片小方块平均分成10 条,也就是 1 百平均分成 10 分,得到 1 条小方块,所以 1 条小方块表示 1 个十;1 条小方块平均分成10 份, 也就是 1 个十平均分成 10 分,得到个小方块,所以1 个小方块表示

9、一。学生 看懂图画里的 3 个百、2 个十和 4 个一,就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 教材里“蘑 菇”卡通的讲述“ 3 个百、2 个十和 4 个一合起来是三百二十四” ,是学生对这个 数的直观认识,是对几百几十几的意义的初步概括。 例 2 在计数器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直观认识几百几十和几百零几的数。 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比用小方块表示数方便,而且比小方块抽象。所以,例2 直接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学生可以一边拨珠,一边说出所表示的数。其中第(1) 小题是“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五十数到四百六十”,所涉及的都是几百几十的 数。教材用计数器图给出开始的三百五十和结束的四百六十,让学生注意到计数 器的个位上没有

10、拨珠,所表示的数都是几百几十。当数出三百九十以后,接着的 数是多少?应该让学生多些思考和交流。计数器的十位上再拨1 个珠,这时十位 上就有 10个珠, 10 个十是 1 个百,这个数是四百。 例 1 和例 2 后的“想想做做”第1 题,在计数器上拨珠,一个一个地从七 百八十六数到八百零五,其中有几个数是八百零几。认识几百零几的数,是这道 题的主要内容。 在拨珠与数数的过程中, 七百八十九添 1 是多少?七百九十九添 1 是多少?八百如何添1、添 1 以后是多少、这个数怎样说?这些都是教学要注 意的地方。 (2) 设计认识一千的两条线索。 一千是一个数,“千”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学生认识三位数以后

11、,有条件认 识一千,他们继续学习更大的数也必须认识一千。例2 引导学生直观认识一千, 编排了两条认数线索,让学生体会一千有多大,学会用学具表示一千。 一条线索是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数,九百九十九添上1 是一千。教材画 出的计数器上,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有9 个珠,表示九百九十九。如果再添上 1,个位上是 10个珠。已有的经验是10个一变成 1 个十,十位上就是10个珠; 10 个十变成 1 个百,百位上就是10 个珠。这就需要建立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为此在百位的左边新增加一个“千位” ,这个数位上的 1 个珠表示一千。 另一条线索是看着小方块一百一百地数,1 片小方块表示一百, 几片小方块

12、表示几百, 10片刚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这个大正方体表示一千, 由此得出“10 个一百是一千”。 上述的前一条线索,是逐一计数,即一个一个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有助于 学生体会相邻自然数之间的关系。后一条线索是按群计数, 突出了计数单位以及 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安排这两条认知线索,使“千”的教学更加丰满。 (3) 拨数、写数、读数融为一体,进一步强化数的概念,让学生探索读 写数的方法。 例 3 主要教学三位数以及一千的读、写。由于读数与写数都离不开数的组 成,而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最本质的内容,所以例3 紧紧扣住数的组成,把拨数、 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联系读写100以内数的经验, 主动

13、探索三位数以 及一千的读法和写法。 学生通过前面两道例题的学习,已经会在计数器上表示三位数和一千。例 3 以此为起点,在计数器上分别呈现五百、五百三十四、一千等三个数。要求学生 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也拨出这三个数,体会并讲述各个数的组成。教学应注意到, 这里既要求学生用学具表示数的意义,也要求他们说出数的组成, 以表达自己对 数的理解。 “读数”是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连贯地说出数的组成。例如,个百、 个十、个一组成的数读作“五百三十四”。学生应该能读出学具上表示的数, 也应该能读出用数字写出的数。 “写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照着计数器上拨的珠写出相应的数, 一种是根据数的组成写出数。 例 3

14、注意到这两种情况, 让学生先在计数器的下面 写数,再根据数的组成写数。写数的要领是“哪一位上有几个单位,就在这一位 上写几”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 。学生比照着计数器上 拨出的珠写数,能够体会到这些要领。他们在根据数的组成再次写出这个数时, 对要领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一些。 5 个百是五百, 1 个千是一千,这些整百数和一千的读写以及几百几十几的 读写,安排在例题中教学, 有助于学生体验读数的方法和写数的要领。而几百几 十的数和几百零几的数,在“试一试”里读写,只要运用例题里的读数方法和写 数要领。无论例题还是“试一试” ,教材都把读数与写数留给学生完成,使他们 有条件进行

15、这些尝试,这是因为学生有读写100以内数的经验可以利用。 例 3 后的“想想做做”第1 题在数轴上整理整百数和一千,要让学生注意 到两点:一是 1000排在 900的后面,是 10 个 100; 二是排在 500 后面的数离 1000 比较近,接近 1000。第 5 题的每个数里都有一个“ 3” ,但各个数的“ 3”所在的 数位不同。 “3”在个位上表示 3 个一(即 3) , “3”在十位上表示 3 个十(即 30) , “3”在百位上表示 3 个百(即 300) 。要通过这道题,让学生体验十进制计数法 的位值规则。 (4) 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和一千。 从表示数的角度来看,算盘和计数器有相似

16、之处,它们上面都能确定数位, 都是用“珠”表示数,都能直观显示数的组成。最大的不同是计数器的每一个珠 只表示 1个单位,而算盘的每一个下珠表示1 个单位,每一个上珠表示 5 个单位。 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 件教具、学具,多了一种直观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算盘,可以体会历史文 明;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强化数的概念。 例 4 向学生介绍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 介绍算盘的结构。算盘由框、梁、档、珠四个要件构成。教材在算盘图 上指出这四个要件。其中,梁上面的珠叫上珠,梁下面的珠叫下珠。 有些算盘的每档上是2 个上珠和 5 个下珠,

17、有些算盘的每档上是1 个上珠 和 4 个下珠。教材选择后一种算盘,它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 介绍算盘上表示数的规则。规则之一是:算盘上记数,算珠要靠梁。即 上、下珠靠框则不表示数,上珠往下拨靠梁,下珠往上拨靠梁,才表示数。规则 之二是: 1 个下珠表示 1,1 个上珠表示 5。利用下珠能够表示1、2、3、4,利 用上珠能够表示5,上珠和下珠同时使用,能够表示6、7、8、9。 学生初步接触算盘,难点就在于它的1 个上珠表示 5,表示 6、7、8、9 既 需要上珠,也需要上珠,需要上、下珠的结合使用。 在计数器上表示三位数和一千。首先要在算盘上确定数位,可以任意选 择一档作个位, 也可以把算盘最

18、右边一档作为个位。从个位起,向左依次是十位、 百位和千位。其次要从高位到低位表示数。三位数一般先拨百位上的珠,再拨十 位上的珠,最后拨个位上的数。然后在算盘上拨珠表示三位数。 教材在算盘图上分别表示出四、三十七、六十、八百零二、九百等数,里 面有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 要求学生说出算盘上表示的这些数,并在自己的 算盘上拨出这几个数,帮助他们逐步适应1 个上珠表示 5,学会在算盘上拨珠表 示数。 “试一试”要求这生在算盘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有助于学生深入体验两、 三位数的组成,形成在算盘上表示数的技巧。 学生进行这些活动的速度不要太快, 应一边拨一边看,想数的组成并说出算盘上的数,在下珠已经满

19、“4” ,继续添 1 时,想一想怎样拨?在一档已经拨了9,继续添 1 时,想一想怎样拨?体会算盘 上的“5 个一是 1 个 5” “10 个一是 1 个十” “10 个十是 1 个百” “10 个百是一千”。 练习三配合例1 到例 4 的教学,着重练习三位数的组成与读写。其中第4 题是口算几百加几十以及相应的减法, 应该结合数的组成思考得数。 例如, 300+20 是 3 个百与 2 个十合起来,得320;320-20 是从 3 个百与 2 个十里去掉 2 个十, 得 300;320-300 是从 3 个百与 2 个十里去掉 3 个百,得 20。第 9 题在计数器上 拨 5 个珠表示三位数,

20、这是一道很有趣的题。能表示的三位数有几百几十几、几 百几十、几百零几等,有一百多、二百多、三百多、四百多以及五百等。这些数 各不相同,其原因是各位上的数都不相同。学生明白这点原因, 对十进制计数法 就多了一分体验。用5 个珠在算盘上能表示更多的三位数,如果学生有兴趣,不 妨试一试。 2. 教学四位数和一万,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给他们更大的自主 学习空间。 例 5例 7 在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四位数的知识,教材有两点变化:一是把 算盘作为认数的主要教、学具;二是压缩进程,把直观认识数、理解数的组成与 读数、写数等内容同步教学。 (1) 在算盘上拨出四位数,让学生体会数的组成,试着读数和写

21、数。 教材分两段教学四位数,先认识整千数、四个数位上都不是0 的四位数以 及末尾有 0(个位上是 0 或个位、十位都是0)的四位数,再认识数中间有一个 或连续两个 0 的四位数。 整千数是四位数的最基础的知识。例5 教学的第一个数四千是整千数,四 位数的教学从整千数切入,有三点原因:第一,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千,理解了它 的意义,掌握了它的读写,接着学习整千数,理解几个一千是几千,写出和读出 整千数应该是很顺的。 第二,几千是四位数里的新知识, 而四位数的百位、 十位、 个位上的数都是三位数里已经认识的,让学生认识几千,并与三位数联系起来, 就掌握了四位数的知识。第三, 在计数器上表示四千, 分析

22、其组成和学习其读写 方法,都要把注意集中在千位上,从千位拨起、从千位说起、从千位写起,蕴含 了从高位起的读写规则,这是认识非整千数时十分需要的习惯。 照教材的样子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是认识四位数的关键。 例 5 和其后的“试 一试”教学七千二百五十三、 六千三百五十和二千七百, 这些数都用算盘图呈现。 教材要求学生照样子在自己的算盘上拨一拨,引导他们分析数的组成。 学生体会 到数的组成,就理解了数的意义,也感受了数的读法和写法。 照样子拨数,必须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进行。例如,拨七千二百五十三,依 次在千位上拨 1 个上珠和 2 个下珠,表示 7 个千;在百位上拨 2 个下珠,表示 2 个百;在十位

23、上拨1 个上珠,表示 5 个十;在个位上拨3 个下珠,表示 3 个一。 像这样一边思考一边拨珠,数的组成就很清楚了,把这个数写成7253,读作七 千二百五十三,也不会有困难了。 (2) 按两条线索教学一万,形成数位顺序表。 例 6 安排三次在算盘上拨数和数数的活动。第一次从三千六百起,一百一 百地数到四千三百,涉及的都是几千几百的数。第二次从七千五百五十起, 一十 一十地数到七千六百二十, 涉及的都是个位上的0 的数。第三次从九千九百八十 九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千九百九十九,涉及的数的各位上大都不是0。上述各 数都是例 5 教过的四位数,但巩固并发展了例5 所教学的知识。 例 6 的重点是教学

24、一万,它既是一个数,也是一个计数单位。教材像教学 一千那样教学一万,也编排了两条认知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在算盘或计数器上,给九千九百九十九添1,依次把 10 个一 变成 1 个十, 10 个十变成 1 个百, 10 个百变成 1 个千, 10 个千变成 1 个万。学 生从中能体会到一万和九千九百九十九是相邻的两个数。 第二条线索是看着表示一千的正方体, 一千一千地数出“10 个一千是一万”。 学生从中能理解“千”与“万”之间的进率。 在教学一万以后,例题整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这是小学数学教材里第 一次出现的数位顺序表。在此之前,数位顺序一般表现在计数器或算盘上面,计 数器上的“千”既有那一杆

25、是千位的意思,也有那一杆的计数单位是千的意思。 现在出现数位顺序表, 把数位顺序作为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知 道已经学习了哪些数位, 数位之间是怎样的顺序, 并把这些知识牢固地保存在自 己的认知结构里。 (3) 认、读、写中间有0 的四位数。 例 7 教学的数,中间(百位、十位)有一个0 或两个 0,这是学生学习的一 个难点。教材仍然让学生在算盘上,照例题的样子拨出四千零六十和七千零三, 在拨数时了解它们的组成。 学生先对照着算盘表示的数, 从高位到低位写出每一 位上的数, 再依据数的组成写出数,能够体会到写数的要领:哪一位上有几个单 位,就在这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

26、就在这一位上写0。教学时 要适当帮助学生读中间有0 的数:数中间的“ 0”应该读出来,无论数的中间有 一个 0 还是有两个 0,都读一次“零”;数末尾的“ 0”一般不读。 例 7 后的“想想做做”第2 题,对齐着数位顺序表的各个数位写出三个数, 要求学生对照着数位顺序表分析数的组成并读数。这比看着算盘上的数抽象一 些,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写数的能力。其实,对照着数位顺序表读数和写数,也 只是一个过渡。学生最终要把数位顺序想在脑子里,并自主进行认、读、写,这 才是教学的目标。 第 5 题口算几千加几百和相应的减法,能够强化对几千几百的 认识。要引导学生联系数的组成思考得数。 3. 在开放的情境里比

27、较数的大小。 把比较三位数的大小和比较四位数的大小结合起来教学,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和比较两个四位数的大小,原理和方法是一致的。 只 要在比较两个百以内数大小的基础上,完善比较方法、丰富比较经验,以适应各 种情况。合起来教学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 二是如果把比较三 位数的大小与比较四位数的大小分开教学,容易遗漏一个三位数与一个四位数的 比较,造成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里的一个空白点。现在合并成比较万以内数的大 小,以比较四位数为主,兼顾三位数,能弥补这个空白。 例 8 设计开放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主动开展比较活动。 首先,例题的题材是开放的,分别提供了电

28、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 器四种商品的价钱,依次是2530 元、980 元、2350 元和 3180 元。这四种商品的 价钱可以两两相比, 先比较电视机和空调器的价钱,再比较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 钱,然后由学生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比价钱。这些比较里, 有千位上数不同的四 位数、千位上数相同的四位数、 三位数与四位数等各种情况,有利于完整地教学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其次,比较的思路和方法是开放的。学生可以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和个性特 点出发,设计自己的比较方法。正如比较2530 和 3180 的大小,有人会想2530 是 2 千多,3180是 3 千多,得出 2530 小于 3180。有人根据两个数

29、的组成,直接 比千位上的数,得出2530小于 3180。学生中还可能有其他想法,在班集体里, 方法一定是多样的。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方法,尊重他们的思考。 另外,自己选两种商品比较价钱也是开放的。有人会仍然比较两个四位数 的大小,重温前面的比较方法,有人会选择一个三位数和一个四位数,体验“位 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 最后,各人积累的体验是开放的。例题问学生“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引导他们反思并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教学时,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 几个要点, 例如,两个数的位数不同如何比较大小?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如何比较 大小?另一方面不要以条文式的方法去限制学生,要允许学生保持

30、自己的想法, 使用自己的方法。 例 8 后的“想想做做”里,用“多得多” “多一些” “少很多”“少一些”等 词语描述数与数的大小关系,生动形象,便于理解,便于交流。这些词语曾经在 100 以内数的范围里用过,现在应用于万以内的数。随着数的范围扩大,词语含 义的相对性越来越大,学生对此会有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体会, 他们的数感也 会随之得到发展。 4. 初步认识近似数。 日常生活中往往不需要十分精确的数,只要知道大约多少就够了。例如, 某小学大约有 1000名学生中午在学校用餐, 学校食堂每天大约用大米150 千米。 这里的 1000 名学生和 150 千克大米都是近似数。近似数是接近精确数的

31、数,通 常是整十、整百、整千、整万或整亿的数,读、写都比精确数简便。使用近似数 方便了描述与交流, 便于解决问题。善于使用近似数是具有良好数感的表现之一, 也是以后进行估算所需要的基础。 小学数学分两次教学整数的近似数。本单元是第一次,仅是初步认识。教 材里没有出现“近似数”这个词语,也不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只是通过 某些三位数接近几百、某些四位数接近几千,得出这些数的近似数。同时,让学 生认识约等号,并用它来表示近似数。 例 9 分三步教学近似数的初步知识。第一步给出龙岗小学有学生695 人, 东山小学有学生703 人,提出问题“这两个学校的学生各接近几百人”,从而创 设认识近似数的情

32、境。 第二步要求学生联系三位数的知识,得出两个学校的学生 数都接近 700人,通过“比 700少一些” “比 700 多一些” ,初步体会“接近 700” 的含义,体验找到“接近700 的数”的思考方法。第三步教学约等号的知识,指 出这个数学符号的名称、写法、读法和用法。 “接近几百”既是三位数的近似数的含义,也是求三位数的近似数的思考 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迁移到求四位数的近似数上面。 “试一试”让学生写出 2016 人大约是几千人,就要想“2016 最接近几千”。 教材希望“接近几百”是学生的体验,不是强调使用某种方法的判断。“想 想做做”第 1 题,在数轴上表示出500、510、52060

33、0,让学生体会哪几个数 接近 500,哪几个数接近 600。虽然不讲“四舍五入法”,学生仍然能体会到510、 520、530、540 都小于 550,接近 500;560、570、580、590 都大于 500,接近 600。他们从这里获得的体验,将会有效支持他们求三位数或四位数的近似数。 教材十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时求近似数,让学生感受近似数能应用于解决 实际问题。例如,配合例9 的“想想做做”第4 题给出四个村的植树棵数4095、 3880、3016、4980,要求学生先说出每个村大约植树几千棵,然后寻找哪两个村 植树的棵数差不多,并把四个村植树的棵数从小到大排列。显然,这里利用近似 数,找差不多的两个数,以及按大小次序排列四个数会方便许多。又如,单元复 习第 7 题,给出书店四天售出书的册数5015、5972、3107、4890,要求学生寻 找第几天售书的册数与第一天差不多,第几天售书的册数比第一天少得多,如果 利用近似数解决这些问题,自然也会方便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