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荷塘月色》word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38748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8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荷塘月色》word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荷塘月色》word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荷塘月色》word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荷塘月色》word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荷塘月色》word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荷塘月色》word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荷塘月色》word教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对象对口高考授课人 课题荷塘月色授课学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目标 1、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领悟文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 法目标 1、 通过诵读品赏语言,习得语言技巧。 2、 通过探究交流, 调动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习得此文的写作思路与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目标 体味“荷塘月色”的画面美、意境美,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 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尤其是4-6 段的赏析

2、,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 2、 将新接触的修辞手法“通感”作为学习重点。 难点学会用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教法:诵读指导法、问题引导法、点拨启发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课前预习法、诵读涵泳法、合作讨论法、圈点勾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财会班的学生。通过课前访谈得知: (一)达成目标的优势: 1、财会班大部分为女同学,情感体验更为细腻丰富,想象力也更为丰富。具有鉴赏散文的 良好基础。 2、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喜欢个性化阅读,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3、通过初中散文文章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散文的鉴赏方法; (二)达成目标的困难: 1、阅读散文的兴趣不浓。

3、2、本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5-17 岁,正处在生理与心理突变期,学习目标不明确,人生观、 世界观比较模糊。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基础比较薄弱。 教学设计说明 荷塘月色一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其写景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写荷塘上的月色,写月光下的荷塘,相当成功。作者表现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淡淡的忧 愁,又有淡淡的喜悦。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应加强朗读,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韵味,通 过反复诵读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 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通过朗读方案的设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了 解,并能够通过朗读来表现,以及本文

4、语言富有诗的韵律之美特点,对于散文教学,只有 反复朗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才能体会到散文语言的魅力;只有“品味体验”,才能领 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层层开拓,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这里的美读是在反复朗 读的基础上体会美的意境,产生美感,体会抒情性散文的独特审美。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尊 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提倡学生个性 化朗读。这样设计理念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文的教学,我力图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综观全 文, 荷塘月色其实揭示了人类心灵栖居的三个世界

5、( 文章的普遍意义之所在,教学中尽 可能地抛开具体的写作背景分析理解) ,亦即人类的三个心灵家园。现实世界 造成了人类心 灵的种种烦恼和痛苦,但现实世界又是人类心灵无法逃避超脱的。逃避只能是暂时的(也 许只有生命的终结才是永久的逃避),现实终须面对。 荷塘月色中作者最终回“家”是 必然的结果。理想世界(采莲世界)则是人类心灵之梦想家园,它只能以想象的方式栖居 而无法置身。但有它存在,我们人类的心灵就不会在现实的苦难中沉沦、堕落(古人采莲 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其实就是作者的理想世界)。而处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 那个心灵家园(有的资料把这在文中的体现概括为“荷月世界”) ,她常能使我们在

6、现实与 理想的冲突中得到暂时的排解(比较明显的反映在中学教材中的古有柳宗元、苏轼等)。 教学过程 教学流 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 借助相关资料或网络了解作者及本文的 写作背景。 2、充分阅读文本, 读准字音: 借助注解和 词典,弄清以下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宛然、凝 碧、斑驳、峭楞楞 3、了解有关荷和月的古典诗词。 教师:明确读 书任务 学生:完成任 务 1、构建教学支架, 为创建高效课堂做 好准备。 2、培养学生预习的 好习惯,让学生学 会借助网络进行学 习。 第一课时 1. 单元整体本单元学习散文。”散文 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

7、理散文。她就像一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 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气中送 来舒心的温暖。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 系。 文心雕龙说: “人禀七情,应物而 教师:讲解散 文特点,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 篇文章,在开头有 必要引导学生对本 单元的整体把握。 即散文相关知识的 一、导入新课 (约 5 分钟) 动。 物色三动, 心亦摇焉。”眼前的物象唤 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 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 情造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 “作者处 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8、就是 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由此可见要热爱 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 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 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2. 我们今天要心仪怎样一段感情、怎 样一幅美景呢? 请看画面 (多媒体出示荷塘画面) ,我 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面对 此等美景, 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 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 ” 。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杨万里。写出了荷花的动态。周敦颐却看 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高洁品格!面对这样的景

9、色,朱自清又 是如何抒写心中的情怀的呢? 学生:聆听, 观看画面回忆有关 荷的诗句。 提炼和补充。把握 散文重在抒情的特 点。培养学生“一 切景语皆情语”的 意识,为下面鉴赏 语言、把握情感做 铺垫。 图片激趣 二、范读课文,整体 感知 (约 15 分钟) 现在我们随着动人的旋律再次走进朱 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 淡雅朦胧的心语、心荷。 1. 配乐动画朗诵,初步感知、欣赏美 景、体味感情。同学们小声跟读 ,随文入 境! 2. 优美的诵读和美丽的画面已经让我 们沉醉不知归路,我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 了美,现在可畅所欲言谈谈你谈感受到的 美。美点寻踪。 1)既写荷塘又写月色。荷塘是月光

10、下 的荷塘 ; 月色是是荷塘上的月色. 将二者巧 妙的结合起来了。幽雅、朦胧幽静的画 面美 2) 用词句美、语言美。 3) 情感很美 总结: 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3、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游踪。 教师:播放配乐动 画朗诵 设问、引导、点拨 学生:聆听朗诵, 小声跟读。 思考问题,讨论交 流 创设情境,让学生 初步领略作品的画 面美、语言美、情 感美。 二、范读课文,整体 感知 (约 15 分钟) 问题( 1) :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 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师生交流明确:主要是由于“这几天 心里颇不宁静” 。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 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 始终在

11、全曲中回荡!此句称“文眼”。 :29 岁的朱自清此时已是清华大学 教授,前途无量, 怎么会如此惆怅和苦闷? (提示学生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来谈) 教师补充: 本文写于1927 年 7 月,正 是蒋介石发动4.12 反革命政变之后, 白色 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1927 年 7 月正是朱 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朱自清在同时 期发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 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 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 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 也没有明白。”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社 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 澜,放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 了抒情基调。

12、问题( 2) :作者采用什么方式来排解 不宁静的 ? 散步(齐答) 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 师生共同明确。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知人论世 三、品读文章重点段 落(4、5、6 段) ,体 会文章画面美、语言 美 (约 20 分钟) 1、我们知道作者通过散步找到了一个 宁静幽美、放松心情的好地方,这个地方 是?(齐答:荷塘)很好,此时作者由现 实世界来到了一个清新优美的荷月世界, 欣赏了美丽的荷塘月色,那么文章中重点 写荷塘月色的部分在哪里? 明确:文章第4、5、6 段 2、请同学们自行朗读这三段,体会 荷塘月色带给你的美感,把你获得美感的 句子圈画下来, 说说你所欣赏到的美。 (提 示:可以从修辞

13、、炼字、描写手法、语言 特色等方面说一说。 ) (1)比喻 “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教师: 1、提问 2、参与学生讨论 交流,补充学生未 涉及的内容,引导 学生问疑,解疑。 3、顺学而导,乘势 追问。如:学生说 出“叶子出水很高, 像 亭 亭 的 舞 女 的 裙” ,理由是:把荷 叶 比 作 “ 舞 女 的 裙” ,生动形象地表 现了荷叶的柔美。 教师可顺势追问: 1、 由 学 生 自 主 发 现、交流、讨论, 教师作为参与者适 当点拨,提高学生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 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不要迷 信课本,阅读要读 出自我,培养创新 精神和批判精神。 2、从建构主义立场 三、品

14、读文章重点段 落(4、5、6 段) ,体 会文章画面美、语言 美 (约 20 分钟)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 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 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 叶子和花上。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 像笼着轻纱的梦。 ”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 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 鬼一般”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 雾”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 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 舞女裙的比喻写出了荷叶迎风摇曳的 姿态,形神兼备。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 三个比喻

15、: “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是写淡 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 又如碧天里的星 星 ” , 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 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 , 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 质。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般;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光照在叶子和花 上,有如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写出了月 色下荷叶与荷花在光色上的模样,牛乳不 透明的状态,如眼前月色下的花叶,给人 一种不分明的感觉,恰巧与作者朦胧、恍 惚的心理状态相似。满月不能朗照、不分 明的荷叶荷花,创造了一个朦胧、缥缈, 像“笼着轻纱的梦”的意境,这样的情境 里,作者暂时忘记了心中的愁绪。 十多个比喻,不可能全是很精彩的, 如把荷花说成是“

16、像碧天里的星星”, “刚 出浴的美人” ,荷叶如“亭亭的舞女的裙” 之类,孤立起来看,比较平庸。余光中先 生在批评朱自清的文章中说:比喻都不高 明,那么多明喻,不好。他又认为,这十 四个比喻中,最好的是形容月光从高处丛 生的灌木中, 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 “峭愣 愣的,如鬼一般” 。 比喻,尤其是博喻的魅力,要从整体 上加以把握。看风景描写的风格。用了十 几个比喻,不但在性质上是相当的,而且 “何以见得很柔 美?”帮助学生 更 深 层 次 地 欣 赏 美、体验美。 4、引导学生关注 “通感”、炼字,其 他特色点到为止。 学生: 1、回答 2、自由诵读文章 4-6 段 3、圈划具有美感的 句子,

17、小组合作交 流。 4、展示交流成果, 同学说的不到位的 地方小组成员可相 互补充。 ( 多 媒 体 展 示 图 片) 出发,适时调动学 生 以 往 的 学 习 经 验、知识储备及生 活经历,可以激活 学生现有的经验去 顺应将要进行的学 习 活 动 中 的 新 知 识,对相关知识进 行消化理解,赋予 新 知 识 以 个 体 意 义。 三、品读文章重点段 落(4、5、6 段) ,体 会文章画面美、语言 美 (约 20 分钟) 在程度上是相近的。风是轻轻的,花香是 微微的,云是薄薄的、雾是淡淡的,光是 朦胧的,所有的意象表现荷塘月色那种清 幽、朦胧的美,和作者追求内在的自由、 美好是相融合的。应和了

18、作者淡淡的哀愁 与喜悦。 (2)通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远处的歌声 这种易于体会的听觉感受来唤起读 者的嗅觉感受,将听觉与嗅觉沟通起来, 把香气的飘渺不定、忽浓忽淡、时断时续 的特点巧妙地写了出来,唤起人内心微妙 的情感,自然地沟通为优雅宁静的心绪。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奏着的名曲。” 曲了。读者可以任借着对优美的乐曲的想 象去领略月色之美,烘托了幽雅温馨的氛 围。 通感就是感觉相通。作家调动人的 视、听、味、触等感官,将之打通,形成 感官的互补,让读者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来 感受作品中的同一事物

19、。 例 1.“红杏枝头春意闹” ,红杏绽放 在枝头,本来是靠视觉感受到的,作者说 红杏在枝头喧闹,与听觉打通, 化静为动, 多么生机勃勃。 例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清 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 轻地笼罩着我。 ” ( 紫藤萝瀑布 )这是灿 烂阳光下的花香,满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 作者生出 “ 香气也是淡紫色的” 这样的感觉 显得十分自然。 同样是写花香,可以用色彩来比,亦 可以用歌声来比,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 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通 感,使得文字充满了神奇独特的质感。 其实,通感并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才 被使用,实际上日常用语中,也常常有通 感。比如,说某位同学

20、的声音很粗,难道 教师:因为学生初 次接触“通感”修 辞,学生说到相关 句子的时候,教师 要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理解“通感” 的特征,再举些例 子 ,帮助学生理解 三、品读文章重点段 落(4、5、6 段) ,体 会文章画面美、语言 美 (约 20 分钟) 三、品读文章重点段 落(4、5、6 段) ,体 会文章画面美、语言 美 (约 20 分钟) 他的声音是有直径的吗?” 看,现在每一个同学脸上都呈现出甜 美的笑容。可是,你们决不认为我是在说 你们的笑脸是抹了糖的吧! ( 3)动静结合 第四自然段, 静态描写了荷叶、荷花、 荷香后,又把荷塘的动态捕捉进来,微风 掠过, 引起了荷叶荷花的“一丝颤动

21、” ,因 叶子是 “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 故这颤动由 一片叶子传给另一片叶子, “霎时传过荷塘 那边去了”。 微风吹过, 荷叶的一丝颤动, 化为一道碧痕,荡向荷塘那边,这一细节 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如在眼前。动 与静结合使整个画面有了动感。形象地传 达出荷塘富有生机的风姿。 蝉声蛙鼓则是随意点染,只为增加生 气,静中有声,浓淡相间地反衬了荷塘的 幽静。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是片刻 的,回到现实立刻又感到重压,心里越发 不平静了。 ( 4)炼字 “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片 叶子和花上” “泻” 一个“泻”字,月辉照耀 一泻无余之景,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 了月光的流动感。 再加上

22、修饰语 “静静地”, 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 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 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 “照” 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 味。另方面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 去和谐感。)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 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 的境界 呼之欲出。(而“升” 给人腾空而上 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 “叶子和花好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好像笼着轻纱的梦” “ 泻” 、“ 浮 ” 、 “ 洗” 用得妙,几个传神 的动词,描绘出月光照射的动感、塘上氤 氲水汽轻柔缥缈的质感以及月下叶子和花 教师:

23、 “朱先生的语 言,历来是新而 不失自然,在口语 的 基 础 上 刻 意 出 新。既有平白如话, 毫无雕饰的文字, 更有精心拣练 的遣词用字。点活 了 月 光 和 雾 气 的 泻 浮 二字生 动的起了丰富、润 饰、强化形象的作 用。 ” 中国现代散 文欣赏辞典金志 华 为什么说 “泻” “浮”二字点活了 月光和雾气呢?可 否 用 “ 照 ” 替 代 的梦幻感,增添了恬淡、静美的诗意。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 脉脉 ” 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 达情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又 好像有情意。它们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 经营的,却很有表现力。 写荷叶用 “ 挨” ,写灯光用 “ 漏” 等

24、,都 很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 5)叠词的运用 绘声绘形的叠词运用, 使文章不仅节 奏明朗,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而且传 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充满诗情画意。如 “ 曲曲折折 ” 的荷塘、 “ 田田 ” 的荷叶、 “ 亭亭 ” 的荷花、 “ 缕缕 ” 的清香、“ 脉脉 ” 的流水、 “ 高 高低低 ” 的绿叶、 “ 隐隐约约 ” 的远山 还 有“悄悄地” 、 “轻轻地” 、 “蓊蓊郁郁的” 、 “脉脉的” 、 “阴森森”、 “峭楞楞”、 “远远 近近”、 “高高低低” 、 “隐隐约约”等一连 串的叠词 , 形成的错落有序的节奏,诉诸 人的视觉、 听觉、 嗅觉 ,使人如见其形,如听 其声 ,如闻其

25、香。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珠圆玉润。 提示学生从学习积累中找到类似的语 境比较、体会,比如: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 大量叠音词的使用,不仅增强了散文 的节奏和韵律,而且描写感觉十分细腻, 引起读者感官刺激,使人如闻如见,如履 其境。 ( 6)巧用色彩 通篇运用“淡色” :淡淡的月光、淡淡 的云、缕缕的荷香、弯弯杨柳的稀疏的倩 影、树梢上隐隐约约的远山树缝里漏出的 一两点路灯光这淡淡的景色与作者内 心的寂寞和伤感一样,也是淡淡的,因此 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 泻 ” ,用 “ 升 ” 替代 “ 浮

26、” 。 (替换法 由学生找,谈 谈体会, 教师点拨) 教师:提示学 生从学习积累中找 到 类 似 的 语 境 比 较、体会。 四、课堂小结 (约 3 分钟) 朱自清就是就是这样一位神奇的国画大 师,用“新而不失自然”的语言之笔给我 们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朦胧和谐之景, 让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心境与景物融 为了一体,整个天地融为了一体!给我们 以巨大的审美享受!让我们徜徉于优美的 画面与语言当中!写景是为了抒情,这淡 淡的荷塘月色之景中,寄寓的是作者淡淡 的难以言说的情! 教师:总结文章中 的画面美与语言美 让学生进一步感悟 文章的画面美、 语言 美。 五、课后作业 ( 2 分钟) 1、背诵

27、4、5、6 段自己喜欢的语句,并默 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2、利用网络及书上注解疏通采莲赋 的 意思。 3、收集关于“荷”与“月”的诗句,积累 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教师:明确任务 巩固本节课所学内 容, 让学生形成积累 的好习惯,学会利用 网络进行学习。 为下 节课学习新知做铺 垫。 第二课时 教 学 流 程教学内容师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 一、问题导入 (约 5 分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重点 段落的品读,充分挖掘了文章的画面美和 语言美,欣赏了美丽的荷塘月色。我们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 眼前景其实就是心中 情的体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体验作者的 情感美。 问题: 1、还记得

28、作者为何外出散步吗?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回忆作者的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 吗? ( 情感美 ) (只让学生回答 “找到” 还是“没有找到” ) 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 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与上节课内容衔接, 温故知新,为下面内 容铺垫。 二、品读文章中的情 感美 (约 22 分钟) 1、请同学们再次自读文章,圈划出文章变 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 2、围绕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师生共同交 流。 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他觉得“这一片 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 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 聊一聊: “另一世界”是相对

29、什么来说? (现 教师:明确任务, 与学生一同探讨交 流 适时引导、点拨 学生:自读文章 圈划出文章变现作 者 心 情 变 化 的 句 1、将课堂交还给学 生, 充分体现学生资 助课堂,培养学生自 主性与独立性。 2、 采用谈话式教学, 建立师生共有课堂, 让学生在谈话中潜 移默化的感悟文章 二、品读文章中的情 感美 (约 22 分钟 实世界)现实世界什么样?(不自由)你 怎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读一读:相关文字“像今晚上,一个 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 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 议一议:看出来,荷塘的美跟今晚的心情 的关系啦? 读一读:(相关文字) 今晚的自己是 “超出

30、平常的自己” ,摆脱了白天里的束缚,心情 变得自由了,看那日日走过的、并不怎么 起眼的荷塘,此时此刻也变得美好起来,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受 用” ,就是享受,可见作者心情喜悦 。 于是,朱自清带着喜悦的心情细致描摹了 荷塘世界,描写月下荷塘、荷塘月色和荷 塘周围优美宁静的景色,他似乎在充满诗 意的荷塘世界里得到了宁静 。 说一说:诗意荷塘给了朱自清长久的安宁 和快乐吗? 读一读: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 有。 ” 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荷塘世界是属于蝉与蛙的,它们才是荷塘 的主人,而自己只是一个“过客”。 一种无奈, 一种 哀愁 瞬间弥漫了整个心房。 议一议:于是他

31、的思绪又来到了哪个世 界? 说一说:采莲世界。想到了采莲赋,想 到了西洲曲 。 议一议:描写采莲时热烈活泼的生活,作 者彻底摆脱烦恼了? 说一说: 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 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本身就说明他因 内心的苦闷而产生的对自由快乐的向往。 它恰好反衬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失望。 议一议:最后作者为何又惦记江南了呢? 说一说:从采莲场景回到眼前,发现眼前 有“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缺憾。由此极自然地牵动出“这令我到底 惦着江南了”这种思乡的哀愁 。想起了家 子。 小 组 合 作 讨 论 交 流。 与教师一同交流明 确。 中的情感美。 二、品读文章中的情 感美 (约

32、22 分钟 乡,正是愁苦的内心反映。“猛一抬头,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 作者最后又回到 了现实世界 ,一切照旧。 到这里,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来把握作 者的感情。 寂寞、苦闷与彷徨让作者“心里颇不 宁静”,于是漫步荷塘进入醒着的“梦” 境 “另一世界里” 。作者有意地把自己置身 于超脱现实的环境中, “这一片天地好象是 我的;”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 要做的事, 一定要说的话, 现在都可不理。 ” 沉浸在荷塘月色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却 又无法摆脱淡淡的哀愁。 “另一世界里的我和现实世界颇 不宁静的我拉开了距离。这样的超脱 现实的描写越是写得自由自在,则文末写 回到现实世界的我也就

33、越显得空虚、烦恼; “路灯是没精打采” 的, 蝉声和蛙声是热闹 的,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展示出一幅现实世界阴森可怕的图画,巧 妙地回应了文首的“颇不宁静”。 最后,独步月下荷塘排除烦闷的“我” 回到家中, “妻已熟睡好久了” ,又再暗示 出家中的宁静与和谐反衬出“我”那无法 排除的烦闷。 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是变化的。从 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到失宁静,时而 烦恼时而愉悦,最后仍然摆脱不了先是的 烦恼。 这篇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概括为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是很贴切 的,但作者的感情底色是“不宁静”。 由此可见,本篇文章的明线 是作者的 行踪,即空间的变化。暗线 却是

34、作者情感 的变化,最终形成一个圆形结构。 三、拓展延伸 (约 10 分钟) 通过以上交流讨论,我们一起发现, 走出了荷塘的世界,朱自清又走进了“采 莲世界”。 但是有同学知道吗?过去的课本 中把与采莲相关的文字删去了,有没有同 学喜欢这一段文字,依你看,这段文字该 不该删呢? (以此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深入思 教师:明确任务, 组 织 学 生 讨 论 交 流,参与到学生讨 论之中。 引导、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借 助助读材料, 抓住细 微心理变化, 材料的 删留比较,呼唤学生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 悟, 自己的语言去表 述, 自己的思想去判 三、拓展延伸 (约 10 分钟) 考) 可能出现两种情形:

35、1. 该删! 2. 不该删! 读一读:读与采莲相关的语段。 议一议:从采莲赋里你读出了怎 样的感情色彩,你以为朱自清在想到采莲 的事情时,感情是怎样的呢?何以见得? 采莲赋 ,描写的是采莲时热烈活 泼、自由快乐的生活,想到采莲赋说 明他向往这样的生活,然而“可惜我们现 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抓细微心理变化) , 表明了朱自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惆怅。可 见作者的这一段关于采莲场面的描写是不 能删去的,因为它恰好反衬出作者对现实 生活的失望。 议一议:此文表现了朱自清怎样的一 种感情,寻一寻情感脉络。 师生共同理一理朱自清的情感脉络 (生先说,不妥或不全面处师补充): 朱自清由心里不宁静,从而出去寻

36、找 宁静,荷塘的恬静暂时抚慰了他,但是人 终归要复归现实世界,走出了荷塘世界的 朱自清也复归了不宁静。 学生:合作讨论交 流 断,通过“读、说、 聊、议”等语文实践 活动,交流对作者情 感的理解,鼓励学 生有不同的理解, 培 养其批判意识及创 新能力。 四、课堂小结 (约 6 分钟) 1、李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 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 但朱自清是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 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 表露了自己的情感。虽然他没有高呼“我 很痛苦”,但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 感受到:人生忧伤虽轻犹重,孤独苦闷似 淡还浓! 2、请两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37、,引导 学生体会文章中情 景交融的手法。 学生:深入体会总 结文章,谈谈自己 的感受。 1、让学生进一步感 悟文章的情感美。 体 会文章中情景交融 的手法。 2、让学生自己谈自 己的感悟,一方面检 测学生对本篇文章 的理解,另一方面锻 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促进思想的升华。 五、课后作业 (约 2 分钟) 1、 上节课已经布置大家积累有关“荷” 与“月”的诗句。请大家回去借助网络查 一查 “荷” “月” 两个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 内涵,深刻体会作者选取二者来抒情的原 因。 2、聆听了大师的心声,品悟了荷塘月 色之美,领略了文章写作之妙之后,请追 随大师的足迹,试着把你读这篇美文的感 悟写下来。 教

38、师:明确任务 1、提升学生对中国 古典文化的品味。 2、让学生学会借助 网络完成语文的学 习。 3、引导学生在感悟 文本的基础上, 进行 思想提升,从文本引 发学生对自然、人 生、生活、 生命、 历 史的思索与回味。 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 画面美(幽雅、朦胧、幽静) 语言美(通感、比喻、动静结合、现实世界 炼字、叠词、巧用色彩) 情景交融 荷月世界 理想世界 情感美(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教学反思 成功处: 1、自读时间比较充裕,问题引领目标明确,为学生吸纳语言,培养语感做好时 间保障和思维引领。 2、教学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注意了问题设计的梯度性,保证不同学力的同学 学有所获。 3、教学中

39、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教师适时参与、点拨,同时体现了师生共有课堂。 可改进处 : 1、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对采莲赋和西洲曲的内容解读没有检测,虽然 学生对其在文中的作用也能心有所悟(主要是从“可信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感 悟) ,但对其内容的理解不透的现象。课后要补充解释。 2、实际上,朱自清因“烦”求“静”的生活经验,作为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教 学中应该尽可能呼唤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其感悟文章情感。教学中有所涉及,还可 以联系得多一点。 3、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预估不够准确,教学预设不充分,但所幸能够及时的在课 堂上纠正。 附件 荷塘月色学习评价表

40、小组 编 号 课程 名称 指导 老师 组长组员 项目 名称 评价 项目 评价参考标准自评组评师评 很好 10 分 不错 8 分 还需加油 5 分 参加 情况 积极参加探究活 录动, 并有详细活 动开展得规范、效 率高 活动基本可以 达到 预想目 标,有活动记 录 参与被动或 无心参与, 基本没活动 记录 学习 态度 学习态度好并能 度动帮助别人 学习态度较 好,有时帮助 别人 没兴趣参与 活动 自主 探究 独立思考,自主学 习,主动发现问 题, 提出问题并录 求解决问题的方 法 能思考,但不 会自主学习, 能我其它同学 合作发现问 明,提出问题 不会思考, 不爱学习, 不会发现问 题 合作 交流 在明确分工的苊 上共同承担任务, 高效圆满的完成 自己的任务;能通 过讨论的方式共 享他人的观点和 想法 能在明确分工 的基础上共同 承担任务,基 本完成自己的 任务;能通过 讨论的方式共 享他人的观点 和想法 无心参与小 组活动,很 少进行交 互;和别的 成员之间并 没有进行明 确的分工 合计 注:评价达 35 分以上为优秀, 3235 分为良好, 2532 为合格, 25 分以下为 不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