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39221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灵枢全文原著.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经筋第十三 足太阳之筋, 起于足小趾, 上结于踝, 邪上结于膝, 其下循足外侧, 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 其别者,结于 _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 者,结于枕骨, 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 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 ?; 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其病小趾支跟肿痛,腘 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 输,名曰仲春痹也。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 走髀

2、,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沙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 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 结于目眦为外维。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 上乘_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 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 命曰维筋相交。 治在燔针劫刺, 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名曰孟春痹也。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 胁属脊;其直者,上循 _,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

3、上循伏兔,上结于髀, 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 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踵, _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 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 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敢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 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春痹也。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

4、股,结于髀, 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 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 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曰孟秋痹也。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 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 合。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瘈及痉,在外者不能挽,在内者不 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俛,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 熨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

5、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足厥阴之筋, 起于大指之上, 上结于内踝之前, 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 上循阴股,结于阴器, 络诸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 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命曰季秋痹也。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 结于腋下; 其支者,后走腋后廉, 上绕肩胛, 循颈出走太阳之前, 结于耳后完骨; 其支者,入耳中; 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 腋后廉痛,绕肩胛

6、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颈肿,寒热在 颈者。治在燔针劫刺之,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 目外眦,上颔结于角, 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 治在燔针劫刺, 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夏痹也。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中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 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其病当 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夏痹也。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其支者,绕 精心整理 精心

7、整理 肩胛,挟脊;直者,从肩 ?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 下右颔。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 输,名曰孟夏痹也。 手太阴之筋, 起于大指之上, 循指上行, 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 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 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病当所过者,支转 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冬痹也。 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 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

8、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 以痛为输,名曰孟冬痹也。 手太阴之筋, 起于小指之内侧, 结于锐骨, 上结肘内廉, 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 循臂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 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 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俛不伸。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名曰季冬痹 也。 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眦急不能卒视,治皆如右方也。 骨度第十四 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 而脉度定矣。

9、 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伯高曰:头之大骨围, 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 终折。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 长四寸。缺盆以下至 _,长九寸,过则肺大, 不满则肺小。 _以下至天枢, 长八寸,过则胃大, 不及则胃小。 天枢以下至横骨, 长六寸半, 过则回肠广长, 不满则狭短。 横骨, 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 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腘以下至附属,长一尺六寸。附属以下至 地,长三寸。故骨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 角以下

10、至柱骨,长一尺。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 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 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 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两颧之间,相去七寸。两乳之间,广九 寸半。两髀之间,广六寸半。 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 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 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膂骨以下至尾_,二十一节,长三尺,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一, 奇分在下,故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此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是故视 其经脉之

11、 在于身也,其见浮而坚,其见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也。 五十营第十五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 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 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 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 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 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

12、 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营气第十六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 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 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中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 腋,出 ?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 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 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

13、,注足少阳;下行 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 合足厥阴, 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 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 究于畜门。 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_,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 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脉度第十七 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 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 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 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 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 蹻脉从足至目, 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

14、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 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五 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 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六腑不合则留为痈。 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 阳脉不和则气留之, 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 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

15、曰关格。关 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黄帝曰:蹻脉安起安止,何气荣水?岐伯答曰:蹻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 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蹻而 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岐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 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 外濡腠理。 黄帝曰:蹻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阴,其不当 数者为络也。 营卫生会第十八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

16、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 同气,阴阳异位, 愿闻其会。岐伯答曰: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 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其清者为营, 浊者为卫,营在脉中, 卫在脉外,营周不休, 五十度而复大会, 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 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 后而为阳衰, 平且阴尽而阳受气矣。 日中而阳陇, 日西而阳衰, 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 夜半而大会, 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己,与天地同纪。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

17、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 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故昼精而夜瞑。 老者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 气道涩, 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中焦,卫出下焦。黄帝曰:愿闻三焦 之所出。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 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 会于手太阴矣。 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卫气之道而出

18、,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 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 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 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 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

19、焦而渗入膀胱焉。 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 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 之谓也。 四时气第十九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岐伯 答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 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俞。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 之。 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风_肤胀,为五十痏。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飧泄补三阴之上, 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转

20、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皆卒刺之。徒_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 两_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_,必坚。来缓则烦悗,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_尽乃止。 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 着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疠风者, 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 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小腹控睾,引腰 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熏肝,散 于肓,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

21、之,刺太阴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 之经以调之。 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 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 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小腹痛肿, 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睹其色,察其以,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 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 阳也。 五邪

22、第二十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喻,背三节五脏之傍,以 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 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 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 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寒热病第二十一

23、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肌寒热者,肌痛,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骨寒热者, 病无所安,汗注不休。 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 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 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 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 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阴阳之络,视主病也,泻阳补 阴经也。 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婴筋之后,手阳明也,名曰扶突。次脉,足 少阳脉也,名

24、曰天牖。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 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暴瘖气鞭,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暴袭气蒙,耳目不明,取 天牖。暴挛 ?眩,足不任身,取天柱。暴痹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天牖五部。 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泻之。足太阳有入頄 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頄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一曰取 之出鼻外。 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益不足,反 者益其。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 阴蹻

25、、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热厥取足太阴、少阳,皆留之;寒厥取足阳明、少阴于足,皆留之。舌纵涎下,烦悗,取足少 阴。振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悗,取手太阴,刺虚者,刺其去也;刺实者,刺其来也。 春取络脉,夏取分腠,秋取气口,冬取经输。凡此四时,各以时为齐。络脉治皮肤,分腠治肌 肉,气口治筋脉,经输治骨髓。五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_也;背三,五脏之输四; 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胫者,先取 足阳明而汗出。臂太阴可汗出,足阳明可汗出,故取阴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阳,取

26、阳而汗出甚者, 止之于阴。 凡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甚而怄,致气则生为痈疽也。 癞狂病第二十二 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 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 阴,血变为止。 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 为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为止。 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 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_骨也。 骨癫疾者,顑、

27、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 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吐沃沫,气下泄,不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阳、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 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 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 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 妄

28、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顑。 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 阴太阳阳明。 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 先取曲泉左右动脉, 及盛者见血, 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 灸骨_二十壮。 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善变,取手太表里,足少阴阳明之径,肉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清取荥,骨清取井、经也。 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暖取足少阴, 清取足阳明, 清则补之,温则泻之。 厥逆腹胀满, 肠鸣,胸满不得息, 取之下胸二胁, 咳而动手者, 与背输,以手按之,立快者

29、是也。 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抵上以长针。气逆,则取其太阴、阳明、厥阴,甚取少阴、阳 明,动者之经也。 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体重,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 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热病第二十三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 可复也。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 先起于阳,复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 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

30、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 也。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 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 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改,后看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 者,心也。 热病先身涩倚而热,烦俛,干唇口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肤胀口干,寒汗出,索脉 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溢干多饮,善惊,卧不能起,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目眦青,索肉

31、于脾,不得, 索之水,木者,肝也。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 以第四针于四逆;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 金者,肺也。 热病数惊,瘈瘲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 水,水者,肾也。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 肾,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 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 热病头痛,颞 _,目?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寒热痔。 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俞,及下诸趾间,索气于胃胳(应作络)得气也。 热病

32、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 汗出大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 热病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 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秽者死; 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 三曰:目不明, 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 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病病, 齿噤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33、 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 旁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一,项中一,凡六痏。巅上一,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聪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趾之端,去爪甲如薤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 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蹻。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 癃,取之阴蹻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

34、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厥病第二十四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 取之足阳明太阴。 厥头痛,头脉痛, 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 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 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写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厥头痛,意善忘,按 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 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 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头痛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头痛不 可刺者,大痹为恶,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

35、,后取足少阳阳明。 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瘈,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狂不已, 取然谷。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大白。 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 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 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 真心痛,手足清至节, 心痛甚, 日发夕死,夕发旦死。 心痛不可刺者, 中有盛聚, 不可取于腧。 肠中有虫瘕及蛟 _,皆不可取以小针;心肠痛, ?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 渴涎出者,是蛟 _也。以手聚按而坚持之,无

36、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 恐腹浓痛,形中上者。 耳聋无闻,取耳中;耳鸣,取耳前动脉;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若有干聆聊,耳无闻也; 耳聋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耳鸣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先 取手,后取足。 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合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刺。病注下血,取曲泉。 风痹淫砾, 病不可已者, 足如履冰, 时如入汤中, 股胫淫砾, 烦心头痛, 时呕时悗, 眩已汗出, 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也。 病本第二十五 先病而后逆者, 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 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 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 治其本;先热而

37、后生病者,治其本。 先泄而后生他病者, 治其本,必且调之, 乃治其它病。 先病而后中满者, 治其标;先病后泄者, 治其本;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 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 病发而有余, 本而标之, 先治其本, 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 标而本之, 先治其标, 后治其本, 谨详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为独行;先小大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杂病第二十六 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_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 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 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谷谷,便溲

38、难,取足太阴。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 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牦,刺膝无疑。 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 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 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 衄而不止,衄血流,取足太阳;衄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 少阴腘中血络。 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阴;怒而多言,刺足少阳。 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 项痛不可俛仰,刺足太阳;不可以

39、顾,刺手太阳也。 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 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 腹满食不化,腹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 心痛引腰脊,欲呕,取足少阴。 心痛,腹胀,墙墙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 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不已,取手少阳。 心痛引小腹满,上下无常处,便溲难,刺足厥阴。 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 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顑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 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 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

40、立已。 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 岁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周痹第二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 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慉痛之时,不及定治, 而 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岐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 黄帝曰:愿闻众痹。岐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 能周也。更发更休也。黄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对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 起。 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岐伯对曰

41、: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 右,各当其所。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 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 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 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 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 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瘈坚转引而行之。黄帝曰:善。余已得

42、其意矣,亦得其事也。 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 口问第二十八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 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黄帝曰:愿闻口传。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 皆生于风雨寒暑, 阴阳喜怒, 饮食居处, 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 阴阳破败, 经络厥绝, 脉道不通,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论不在经者,请道其方。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 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

43、,故数欠。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黄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 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黄帝曰:人之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 绝,故为唏。补足太阳,泻足少阴。 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 补诸阳。 黄帝曰:人之噫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 足太阴阳明,一曰补眉本也。 黄帝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岐

44、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荣眉 本,一曰眉上也。 黄帝曰:人之亸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 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 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 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 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 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补天柱经侠颈。 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

45、,约则不利,故太 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黄帝曰:人之涎下者, 何气使然?岐伯曰: 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 虫动则胃缓, 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 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 黄帝曰: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气至则啮舌,少 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视主病者,则补之。 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 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

46、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 心悗。补足外踝下留之。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肾主为欠,取足少阴;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唏者,阴 与阳绝,故补足太阳,泻足少阴;振寒者,补诸阳;噫者,补足太阴阳明;嚏者,补足太阳眉本; 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泣出补天柱经侠颈,侠颈者,头中分也;太息,补手少阴、心主、足少 阳,留之;涎下补足少阴;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自啮舌,视主病者,则补之。 目眩头倾,补足外踝下留之;痿厥心悗,刺足大趾间上二寸,留之,一曰足外踝下留之。 师传第二十九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 使百姓无病

47、,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优,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 问也。夫治民与自治, 治彼与治此, 治小与治大, 治国与治家, 未有逆而能治之也, 夫惟顺而已矣。 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岐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 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 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饮,小腹痛胀。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

48、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 死而喜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 乎?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岐伯曰:便此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 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黄帝曰:本藏以身形肢节 _肉,候五脏六腑之大小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 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岐伯曰:身形肢节者,藏府之盖也,

49、非面部之阅也。 黄帝曰:五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知而阅之,奈何?岐伯曰:五藏六府者, 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黄帝曰:善。 岐伯曰:五藏六府,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骷骨有余以候_。黄帝曰:善。 岐伯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小大。黄帝曰:善。 岐伯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 岐伯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黄帝曰:善。愿闻六府之候。 岐伯曰:六府者,胃为之海,庞骸、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 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 六府者也。上下三等,藏安且良矣。 决气第三十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 然。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 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 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岐 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黄帝曰:六气有,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脱 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