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40213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8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2019 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恬 静( ti n) 潜 意识( qi n) 饶 有兴趣( r o) B. 贮 蓄( zh )霓 虹灯( n )箭拔弩 张( n ) C. 祈 盼( q ) 捅娄 子( l u) 前仆 后继( p ) D. 勾 当( g u)庄稼茬 (ch )锋芒必露 (l ) 【答案】 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潜意识( qi n)(qi n) ;B.箭拔弩张剑拔弩张;C.正确; D.锋芒必露锋芒毕露。 据此,答案为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2、站位更高,视野更开阔,演泽形式更丰富,诗与歌与情相得益 彰-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以更新更美的 面貌贏得了观众的精神和鸣。 B. 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 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让中华文明 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C. 一根竹签,一撮麦芽糖,轻轻一吹,便化出惟妙惟肖 的糖人;笔走龙蛇、翰墨飘香,一个个“福”字跃 然纸上春节将至,浓浓的年味充盈着大街小巷。 D.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宏阔的背景、惊心动魄的倩节、炫丽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观众感觉焕然一新 。 【答案】 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BC三项正确; D项,使用不当,“焕然一新”指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3、。用来 形容观众的不恰当,可换为“耳目一新”。故答案为D。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小一把座椅,安放在哪,怎么安放,如何满足游客需求,如何让座椅和环境浑然一体,考验着景区管 理人员的智慧。 2 B. 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91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C. 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 D. 邀请名家开讲打造读书沙龙,组织歌手演出打造民谣季,举办儿童画展打造艺术空间暑 假期间这家书店开展的系列活动成为了县城的一道文化风景。 【答案】 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正确; B.“七、八分”表

4、示概数,应该去掉顿号;C. 有误,可去掉句子中的冒号; D.有误,“读书沙龙”“民谣季”“艺术空间”都是栏目,而不是书籍,所以把书名号改成双引号。故答 案为 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无论是振兴传统节日、保护传统村落,还是打造文化精品、挖掘非遗项目,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为推动 文化繁荣兴盛注入不竭动能。 B.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别具匠心,它将连起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江三地经济社会一 体化意义深远。 C.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査结果显示,2018 年我国成年人人均每天读书19.81 分钟,认为自己阅读量较 少的成年人不少于四成以上。 D. 我市已经举办了

5、十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是淄博的重要城市名片和盛大文化节日。 【答案】 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A.成分残缺, 可在“牢牢”前加“只能”,在“为推动”前加“才能”;B 正确;C “不 少于”和“以上”重复累赘,去掉其中一个;D偷换主语,可在“是淄博的”前加上“博览会”。故答案 为 B。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儒家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等内容,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体现了孟 子的民本思想。 B. “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歌行鲁山山行 即为这种体裁的诗歌。 C. 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他浓郁的故乡情结,体现了

6、“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3 D. 在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后,计算时间、记日记和阅读圣经 成为了他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答案】 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B 鲁山山行 是 一首五言律诗,不是歌行体。故答案为B。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数据加密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保障数据在不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存储和通 信。 在这一过程中,敏感信息就是待加密的数据,专业术语称为明文,被公布的乱码称为密文,从密文恢复 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 通过数据加密,我们手机里的敏感信息将变成一堆乱码。 显然,加密过程必须是可逆 的 ,即

7、从密文一定能够正确的恢复出明文。 即使公布这堆乱码,也只有你的那个他才能读懂它的真正含义。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通读文段和四个句子,句与上文联系最为密切,句的“这堆乱码”与句“敏感 信息将变成一堆乱码”紧密承接,句承接句解释了“明文”“密文”两个概念,句承接上文说明加 密过程的可逆性,可从密文恢复成明文。综合以上分析,正确排序应为。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句子排序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述的规范与内在逻辑的严密性,此题是 在语段中插入与上文衔接的句子。做题的时候,首先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联系上文,确定与上文自然衔 接的句子为首句,然

8、后寻找所给其他句子之间内在的联系,依照其内在关系排序。最后对照选项,选出正 确答案。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7.默写填空。 (1)无丝竹之乱耳,_。 (刘禹锡陋室铭 ) (2)_,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观书有感 ) 4 (3)山舞银蛇,_,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 ?雪 ) (4)作为古诗词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舟船承载着诗人的丰富情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是杜甫暮 年漂泊的孤苦无依;“_,_”是韦应物春游滁州傍晚遇雨的恬淡幽静;“_, _”是刘禹锡对世事变迁仕宦浮沉表现出的豁达胸襟。 【答案】(1). ( 1)无案牍之劳形(2). (2)半亩方塘一鉴开(3). (3)原驰蜡象(4

9、). (4) 春潮带雨晚来急(5). 野渡无人舟自横(6). 沉舟侧畔千帆过(7).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 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牍、塘、蜡象、野渡、侧畔” 等字词容易写错。 8.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 处。 B. 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

10、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 中见大”的写法。 C. 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 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 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有误,诗中“自将磨洗认前朝”的意思是: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来戟是东吴破 曹时的遗物。所以,“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期。故答案为A。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 记游定惠院 5 苏轼 黄州定惠院 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 禅师 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

11、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 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 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 醒,闻坐客崔成老 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 以注清泉,瀹 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 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 其藂橘 ,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

12、,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 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参寥禅师: 僧人道潜,苏轼友人。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鬻(y ) :卖,这里作“买”讲。 瀹( yu ) :浸渍。夤(y n)缘:循沿。藂(c 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徐君得之:徐大 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园已易 主_ 晚乃步 出城东 _ 以后会未可期 _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 A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此木不为人所喜不足为外人道也 C往憩于尚氏之第为长安

13、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D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方其远出海门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 A本文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录了他游定惠院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B开头即写海棠每岁盛开,必去观赏,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 C虽然“园已易主”,但以苏拭之故,主人对定惠院东小山上的海棠、枳木仍加意保存、爱护。 D本文是作者应徐得之之请而作,以作为日后回忆时的谈资。 (4)本文以写小事细节见长,且笔法细腻,读来情趣盎然。请品析文中的画线句。 6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答案】(1)更换;步行;预料(2)C(3)A(4)

14、这句的意思是“我们醉睡在小板楼阁上,微微醒 来,只听得来作客的崔老成弹奏着雷琴,一会儿如悲风乍起,一会儿如晓月初升,琴声清脆有力,意境深 远,好像并非人间”,作者将琴声比作悲风乍起、晓月初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琴声的清脆有力。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 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子翻译为:但园圃已换了主人了。易:更换。 句子翻译为:晚上于是走出城东。步:步行。句子翻译为:以后能否见面很难预料。期:预料。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结合语境分析其用法和意义。A. 而:连词,表转折,然而/ 连词,表

15、递进。B.为: 介词,表被动/ 介词,向,对。C.于:介词,在 / 介词,在。 D.方:副词,正 / 副词,当。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 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错,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故答案为A。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可以从修辞手法或语言特色等角度入手。语句“ 醉卧小板阁上, 稍醒, 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的意思是: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醒了, 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琴声像悲鸣的风、微亮的月光,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

16、的。“作 悲风晓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琴声的清脆有力。作答时先解释句子的意思,然后 指出运用的修辞,再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点睛】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 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 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 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 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17、 参考译文: 黄州定惠院东边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荣茂盛。每年花开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客人前去喝 酒,已经五次醉在这海棠树之下了。今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他两三个人去访赏,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换了 主人。主人虽然是个市井之人,但因为我的原因,他也稍稍地培育治理了这个园子。园子里有很多年老的 7 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都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花为白色,很圆,好像很多颗大粒的 珍珠,香气和颜色都很不平凡。这种树不讨人喜欢,主人本来想过一阵砍去,也是因为我的缘故,没有被 砍掉。喝过酒之后,我们去姓尚的人家休息。尚氏也是个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争整洁,好像吴越 之地的人,他家的竹林和

18、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 琴声像悲鸣的风、微亮的月光,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到了晚上,徒步来到城东,买了 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走进了姓何与姓韩人家的竹园。那时何 氏在竹林之间修筑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我 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 路上拜访了姓何人家的小园子,跟他要了一丛橘子,移植到了雪堂的西边。客人徐得之马上就要启程到闽 中去,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于是恳请我记下今天之

19、事,作为以后的谈资。那个时候,参寥是 唯一一个不喝酒的人,于是用枣汤代替了酒。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找到自己的“燃”点 宋威 “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 “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 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 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甲】的确, 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

20、,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 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 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种;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 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 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 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乙】 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 8 像鲁

21、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 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 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 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 年,无论刺 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縮。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 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 付出。【丙】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

22、满腹牢骚,这样的 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 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 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 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 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选自人民日报 , 2019 年 2 月 13 日)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空,完成对本文论证思路的梳理。 提出论点:

23、 A_ 第段:“燃”的内涵 第段:“燃”对人生的意义 论述论点: B_ 第段: C_ 第段:再平凡的人也能“燃”起来 第段: D_ 总结论点:第段:“燃”起来吧,不要辜负生命 (2)下面这个句子,是从原文中摘出来的,如果还原到文中去,放在【甲】【乙】 【丙】哪一处更合适?请 简述理由。 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3)请从邓稼先、闻一多两人中任选一人,结合所学课文概述其相关事迹,为本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不 少于 80 字。 【答案】(1)A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9 B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C有理想的人能“燃”起

24、来。D再苦、再累、再痛的人也能“燃”起 来。 (2)乙处;作者在此处引用名言,指出人生因为有了理解而火热。这个句子将理想比作“一团火”, 生动形象地表述出人生因为理想而有了奋斗的动力。是对前句的有力支撑。(3)示例:闻一多先生因为对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产生的浓厚的兴趣,足不下楼,废寝忘食,完成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结 出累累硕果。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梳理。此题相对容易,从表格内容来看,其中部分内容已作出提示,所 以根据表格中标注的段落序号,概括各段内容,再分析相关段落论证的中心即可。本文第一、二段在分析 “燃”的内涵与意义后,提出论点: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

25、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 发源源不断的力量。接着第三段阐述“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用与第四段概括内容 相同的句式来表述,即:有理想的人能“燃”起来;第四段阐述再平凡的人也能“燃”起来,根据第五段 的首句,可知本段要阐述的是再苦、再累、再痛的人也能“燃”起来,原因在于他们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 的激情。三个段落以三种不同的人都能“燃”,论证了“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的观点。 (2)本题考查句子位置的判断。甲处,前后句表述的都是“点燃自己”,而此句的中心内容是“揣着一团 火”,观点不同,此处不合适。乙处,前句引用名言,突出理想如火,能让人生“火热”,此句表达的是 心中有火,

26、 方能促人奋进, 二者观点相同, 此处合适。 丙处,前后句表述的都是人生的苦痛,没有提到“火”, 与句子内容无相联系处,此处不合适。故答案为乙处。 (3)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根据所学的课文中了解的人物事例,扣住本文的观点,表述出其中一人的经历 即可。比如闻一多因对古代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不断的研究,写出了唐诗杂论等文学研究典籍。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小区的喜鹊 刘成章 我在京城紧靠朝阳公园的这个小区住了下来。这儿一幢幢高楼如山耸立,楼下如宽阔峡谷般的院子 绿树成萌,要是站在我住的二十层楼看下去,那数不清的绿树就像一条河,从小区的楼隙流出去,又流过 别的小区的群楼间,树冠的浪起

27、起伏伏,蜿蜒奔涌,溅我满目诗意。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我下楼去散步 的时候,居然听见了喜鹊的叫声。 我抬起头来,举目四处寻觅,终于循声看见喜鹊了那黑白二色的美丽天使,有两只,一前一后 翅膀一夹一夹地飞着,拖着长长的尾巴。是的,它们是黑白二色的绝配。我想,它们的黑,来自夜的深沉, 10 它们的白,来自昼的精髄- 美得仪态万方! 以后我就常常看见它们了。它们一定是一对恩爱夫妻,夫唱妇随,琴瑟和鸣,形影不离。 喜鹊不像鹰。鹰有些冷峻、孤傲,总是远离滚滚红尘,贴着蓝天飞翔;而喜鹊好像是上苍专为人类 设置下的世俗朋友,总是撵着人类的气息,安居在人类的聚居区里。 我发现,小区一棵高高的柳树上,树的枝叶间,有

28、它们筑下的一个朴素的窠。那是用干树枝筑就的, 用现代眼光来看,是很有些艺术品位的。 有一些日子,不论旭日东升的早晨,还是彩霞欲敛的傍晚,抑或是细雨霏霏的正午,喜鹊总是围着 这窠忙碌着,就像淳朴的乡人,就像那些人中的丈夫和妻子,一天到晚总在家的周围忙活不停。那些日子, 它们想必是在繁衍和喂养着它们的雏儿,我没能看到它们的雏儿是怎么出窠、怎么飞上天空的。我只是突 然发现,这院子的另一些树上,树的枝叶间,也有了一团黑疙瘩,我立即明白,是它们的儿女另立门户了。 渐渐地,这大院里便有了好几对喜鹊夫妻,每一对夫妻都是那么好看那么年轻,分不清哪对年长哪 对刚刚度过蜜月。它们身上呈现出一种独领风骚的简约美。它

29、们就像一幅水墨丹青,黑的是墨,白的是未 曾落墨的宣纸本色,如出自齐白石之手。大道至简,它们就存在于古朴的哲理中,自然淳朴,亲切随和。 它们整日活跃在绿树上下,大门内外,即便飞得很远很远,即便渺若针尖,也让人一眼就看到一个个黑白 交加的灵魂的颤动。 它们总是在人们目所能及的地方,一前一后翅膀一夹一夹地飞着,拖着长长的尾巴。它们有时从一 棵树飞向另一棵树;有时从树上飞下来,贴着地面飞上一截,然后就落下来,觅食,草籽、花瓣、虫子, 或者是孩子们口里掉下的一星两星的饼干屑。它们有时唱瘾勃发,嗓门实在够大,尾巴一翘一翘,唱得好 不得意好不张扬,管叫全小区每个人的耳朵都装满它们动听的音波。它们时刻相伴而行

30、,有时候偶然看见 一只独行,但是用不了几秒钟,另一只马上就飞来了。它们夫妻俩好像永远被一根无形的绳子拴在一起。 这样的夫妻之爱,我们人类恐怕只能甘拜下风,自叹弗如。 喜鹊们的欢叫大多在气温舒适的时候,要是在天气燠热的大晌午,喜鹊们便闭了嘴,息了声,沉默 着,或翘一下尾巴,或低头叼一口爪下的什么,静静地钻在树林里面。但它们毕竟是生性好动的鸟类,只 要暑气稍稍消去一些,它们就又会从林间一前一后翅膀一夹一夹地飞了出来,一块随便落在什么地方,又 一声接一声地叫开了。这样的时候,它们往往深情地一唱一和,但唱着和着,却又在不经意间,忽然转换 为另一种调式- 出声很短,都只有一个音:喳,喳,喳,喳。 它们这

31、样的唱和,像人们的夫妻间唠着一些事情:关于柴米油盐、孩子上学,或是小长假要不要出 去旅行虽不炽热却绝不寡味,恩爱自在里头。 ? 有一天,我正在二十层楼的居室接待远客,猛回眸,一只喜鹊居然落在我露台的短墙上了。我们的 11 眼睛都像电灯一亮。我说:“不知咱们今天有什么喜呢?” ? 朋友颔首微笑。 ? 通常,喜鹊总是在树林中穿梭飞翔,其高限只是三四层楼高。今天,它是怎么了?它是凭借了什么 样的魔力,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升高轨迹,居然飞上了二十层楼之高,如威武的鹰隼立于崖顶?是一 时的心血来潮,还是作了长时间的精心准备?不得而知! ? 我问朋友:“你说说,这喜鹊为什么要飞上来?这露台一没有草籽,二

32、没有虫子,三没有水,它为 什么要飞了上来?” ? 朋友略加思考,说道:“它想看一看广阔的北京市景。” ? 朋友的回答竟和我的内心不谋而合!这些喜鹊,或许有它们不可小觑的精神世界。 (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7 月 20 日,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请根据你的理解,用“”把文章划分为两个部分,并写出这样划分的理由。 ? (2)文章写喜鹊,多次用到副词“总”“总是”,结合下面的语句,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而喜鹊,好像是上苍专为人类设置下的世俗朋友,总是 撵着人类的气息,安居在人类的聚居区里。 喜鹊总是 围着这窠忙碌着,就像淳朴 的 乡人,就像那些人中的丈夫和妻子,一天到晚总在家的周围忙活 不

33、停。 它们总是 在人们目所能及的地方,一前一后翅膀一夹一夹地飞着,拖着长长的尾巴。 通常,喜鹊总是 在树林中穿梭飞翔,其高限只是三四层楼高。 (3)文章第段写“喜鹊不像鹰”,第?段却写喜鹊“如威武的鹰隼”,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结合语 境简要分析。 (4)看到飞到二十层楼之高的喜鹊,文章连用五个问句写了“我”此时此刻的复杂心理,请揣摩分析并写 出。 (5)文章最后两段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2)表现喜鹊与人类关系到的密切,为下文作者 由喜鹊联想到人类的生活作铺垫。句中的“总是”“总”表现喜鹊与人的相似,突出他们的勤劳,表现 作者对纯朴、勤劳者的赞美之情。交代喜鹊活动的范围

34、,并突出夫妇的恩爱,为下文作者自叹人类的弗 如作铺垫。表现喜鹊的飞行范围与高度,与在二十层楼上发现喜鹊形成对比,以此突出喜鹊也有不可小 觑的精神追求,暗示文章的主旨。(3)第段将喜鹊与鹰对比,表现它是人类的朋友,所以说“喜鹊不像 鹰”;第 ? 段为了赞美喜鹊高飞的勇气,表达它也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所以写它“如威武的鹰隼”。(4) 12 文章连用五个问句表现作者对喜鹊敢于突破常规,飞至高楼勇气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作者对现代社会,喜 鹊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担忧。(5)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应该如喜鹊一般,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属于 自己的精神世界,不为物质所累。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层次结构

35、的划分。题干要求将文章划分为两个部分,所以理解内容与主旨是解题的 关键。这篇散文抒情的对象的喜鹊,作者先写在小区中发现喜鹊并对其日常生活进行仔细的观察,觉得它 们每天的生活与唱和就和生活中的每对夫妇一样,有生活的烦琐,也有生活的快乐。最后以一次朋友的到 访,我们发现了一只高飞的喜鹊,由猜想它高飞的原因,道出喜鹊也有它们自身的精神追求,点明文章的 主旨。所以可按先描写再抒情议论的方式来划分,第一至十段为一部分,十一至十六段为一部分。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此题要赏析的是句子中的副词“总”“总是”,它们表示无一次例外,结合句 意分析作者要突出的主要喜鹊的某一方面特性即可。第一句“而喜鹊,好像是

36、上苍专为人类设置下的世俗 朋友,总是 撵着人类的气息,安居在人类的聚居区里 ”中的“总是”,表现喜鹊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为下 文借物喻人做铺垫;第二句“喜鹊总是 围着这窠忙碌着,就像淳朴的乡人,就像那些人中的丈夫和妻子, 一天到晚总在家的周围忙活不停”中的“总是”,突出了喜鹊的勤劳特点;第三句“它们总是 在人们目所 能及的地方,一前一后翅膀一夹一夹地飞着,拖着长长的尾巴”表现喜鹊活动的范围与它们夫妻间的关系, 为下文作者感慨人类不如它们做铺垫;第四句“通常,喜鹊总是 在树林中穿梭飞翔,其高限只是三四层楼 高”,交代喜鹊飞行的高度,这与在二十层楼上看到的喜鹊形成对比,突出了喜鹊有自己的追求,含蓄地

37、 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作答。阅读文章第4 段, 作者将喜鹊与鹰对比,表现它与人类的亲近,是人类的朋友;第13 段写喜鹊“如威武的鹰隼”,是因为在 二十层高楼上发现了喜鹊,以此表达对喜鹊突破常规极限的勇气的赞美,其目的在于揭示文章的主旨。据 此理解分析作答。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根据文中介绍的喜鹊的生活环境,“这儿一幢幢高楼如山耸立,楼下如宽 阔峡谷般的院子绿树成萌”“ 这露台一没有草籽,二没有虫子,三没有水,它为什么要飞了上来”,可以 看出作者担忧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喜鹊生存环境的恶劣;“它是凭借了什么样的魔力,什么

38、样的方式,什么 样的升高轨迹,居然飞上了二十层楼之高,如威武的鹰隼立于崖顶?”这一疑问,可以看出喜鹊飞到这样 高度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它敢于高飞的勇气的赞美。所以,此时的作者,既有担忧,也是讴歌和赞美。 (5)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含义类问题,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 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最后 13 两段,是对喜鹊高飞目的的猜想,友人认为“它想看一看广阔的北京市景”,表现喜鹊有自己的追求与理 想;“ 朋友的回答竟和我的内心不谋而合”,再根据“它们不可小觑的精神世界”可知,作者认同友人的 观点,认为

39、喜鹊的追求值得赞美。这两个语段,作者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以“喜鹊”来象征“人类”, 指出人类也应如喜鹊一样,不要被物质所累,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四、专题性学习 12.班级要开展“阅读与青春同行”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封面品鉴。下面是骆驼祥子不同版本的三个封面,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一个?请结合你对小说 的理解,用一两句话谈谈理由。 (2)事迹点评。“中国青年网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了丁安琪同学 的 读书事迹,请你前去阅读并发表一句 话点评。 山东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丁安琪同学因为热爱读书,读书量惊人,走红校园,被老师和同学 们称为“图书馆女孩”。

40、“我很享受一本厚厚的书越看越薄的那种过程”,丁安琪说,她平均每天读书8 小时,目前正在研究著名作家巴金和萧红的作品。 通过不断阅读、不断学习,到大三下学期结束,丁安琪的学习成绩上升到了班级第二名。由于成绩优 异, 2018 年,她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 (3)书房拟名。读书人一般都有自己的书房(书斋),还会为其命名。这些书房(书斋)名或表明志趣, 或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如陆游为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老学庵”,即表明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雄心壮志。 请你也为自己的书房取一个名字,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 (1)A项我最喜欢, 通过影子的方式象征性的表现出黑暗社会对祥子的压迫,设计美观, 回味无穷。 (

41、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丁安琪同学的事迹很好的印证了这一名言。(3)书房名字:逸轩堂,含义: 淡泊明志,追求品行高洁,安逸自在不入俗流。 14 【解析】 【详解】( 1)本题作答要选择图片,然后说明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可以结合“骆驼祥子”这四个字和文 章主旨去表达。A图片用象征手法表现祥子就像一头骆驼一样吃苦耐劳。B图片,非常直观明确点明中心事 件祥子拉车。C图片,单独的一辆人力车,引人联想想象,是全文的故事线索。能结合着小说的内容或 主题,分析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即可,答案是开放性的,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批注读写。结合文中关键词句“图书馆女孩”“平均每天读书8 小时 ”“ 被保送

42、攻读硕士研 究生 ”等内容,说明读书对人的巨大作用。能围绕“读书使人进步”这一话题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作答,言 之有理即可。 (3)为书房命名,可根据题干中给的陆游示例,围绕读书学习去联系想象,也可以根据常识积累,自我结 构答案。比如:勤学堂、苦学斋、逸轩堂、兰馨斋。依据自己为书房所取的名字,写出其寓意即可。答案 是多元的。 五、写作 13.请以“你的样子,真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你微笑的样子,真美 你笑起来,春风十里,总不如你。 题记 天气冷极了,随意地哈一口气,

43、都有白茫茫的雾气。 宿舍里只有我和你。 “咳咳”我的身体一向不好,碰上这样寒冷的天气,真可谓“雪上加霜”。你的目光落在我身上, 眼神中有毫不掩饰的担忧和心疼。我别过脸去。你知道这样会伤了我敏感的自尊心,于是忙装作不在意地 转过身子,在柜子里翻找着什么。柜子里,衣服,水果与两瓶牛奶整整齐齐地摆在一起。 陆陆续续有人回来了,不一会儿,宿舍里便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在自己的床上,静静地注视着她们。忽然,你轻轻地坐到我身边,紧接着一瓶伊利牌香草味牛奶被 放到我手里。蓝白色的圆筒瓶子,小巧玲珑的,很可爱。我有些惊诧地抬起头,只见你有些局促,有些期 待地望着我,手指不住地绞着衣角,看起来像只小兔子。我下意识

44、的回头望了望其他宿舍成员,他们继续 15 说笑着,几个人望了望我,又慌慌张张地转过头去。我犹豫了一下,对上你的眼眸-那是怎样清澈明亮的一 双眼眸 !一定是有人在里面洒满了星星,才会如此美丽。 我缓缓旋开盖子,将瓶口凑到嘴边,啜饮了一口。香醇的牛奶犹如丝绸一般柔滑,迅速地滑过我的舌 尖,形成一条绸带,迅速将我的味蕾包裹起来。浓郁的香草味在舌尖爆裂开来,使人齿间生津,唇齿留香。 我不禁又小啜了几口,忽然间便觉出一种温暖与幸福来。 抬起头,你正小心翼翼的望着我,眼神中满是笑意。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两个可爱的虎牙。见我有些 忍俊不禁, 你看起来有些无措,你们都有些无措, 只因太怕触痛了我。“还笑,也不怕

45、风灌进去虎牙着凉。” 你抬头看着我,惊喜的笑了。 我看着你。 你微笑的样子真美,不是吗?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你的样子,真美”。这个题目首先要弄清“你”, 指的是什么?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可以是历史的人物屈原、李白、 岳飞、董存瑞等;可以是物一只小猫,一条小狗,一株小草,一部大书等“真美”,表达的是欣 赏、赞美之情。可以是外表的美,可以是内在的美,当然选择内在的美来立意文章更为恰当。具体写作时, 从自己记忆中搜索那些道德品质美好的亲朋好友或深有感触的人和那些令人感动的闪光片断,叙写自己的 情感体验或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体裁上看,这个题目写记叙文或散文相对来说容易些。 【点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 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 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 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