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40870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一、写作背景 1956 年之后,我国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时的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 了重大的变化,构成了这篇著作的写作背景。 从国际上来说,二战后出现的革命高潮已经过去,帝国主义消灭新兴社会 主义国家的企图也被挫败,“冷战”最为激烈的时期随之结束,国际局势就 整体而言趋于缓和。 从国际共运的发展来看, 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 暴 露了斯大林的肃反扩大化、对内搞个人崇拜、对外搞大国沙文主义等错误, 也暴露出苏联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起 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有助于后来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各国共产主义政党 的独立自主。但是,

2、苏共二十大在批判斯大林错误的问题上准备不足,对斯 大林犯错误的原因缺乏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因而引发 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混乱和政治动摇,使社会主义国家原本存在的 矛盾尖锐化和公开化,在国际国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波兰和匈牙利还发生 了部分群众反对政府的事件。 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势力也乘机掀起了反共反 苏反社会主义的浪潮,利用斯大林的问题否定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并且以 各种方式插手社会主义国家的群众性骚乱。国际共运出现了新的复杂情况。 从国内来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解决, 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换。1956年 8

3、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 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 这一论断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 向,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但是,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巩固和完善的过程;党从长期的战 争环境转入和平时期,对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也需要一个熟悉 和探索的过程。因此,在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出现以后

4、,不少党员干部 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已经消灭了 剥削,不会再有什么社会矛盾了,不善于处理人民内部出现的一些问题;也 有人用对待敌我矛盾的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由于上述原因, 加上一些干部存在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从1956 年秋到 1957 年春,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生罢课、请愿,工人罢工,农民退社 等事件。 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情况,如何正确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概括,正确认识 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新任务、新 课题,需要在实践中去努力探索,也日益成为党中央和毛泽东认真思考和研 究的重大课题。1957

5、年 2 月,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 会议上,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作了系统的的论述。该报告经过多次整理修改, 于 6 月公开发表,定名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 篇十分重要的理论著作。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方法,分析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性质的矛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 原则和方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了社会主义社 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存在形态、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的一

6、般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学说, 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毛泽东关于严格 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 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创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 据,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这篇著作不仅在当时具有十分紧 迫的指导意义, 而且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和现实意义。 二、内容讲解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分为十二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归 纳起来,主要是阐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 (

7、一)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考察社会主义社会,指出,我国社会 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 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 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适应是 总体的、长久的,不适应则是局部的、暂时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 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 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我国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和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但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 国家机构中某些

8、官僚主义作风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上缺陷的存在, 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 盾,性质是根本不相同的。 旧社会的矛盾表现为激烈的阶级对抗和阶级斗争, 不可能由社会制度本身去解决,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 的矛盾情况完全不同,它不是对抗性的,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 地得到解决。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社会将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 二) 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 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为了正确认

9、识和处理这两类不同的矛 盾,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不 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 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 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 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而人民内 部的矛盾,一般来说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 盾。敌我矛盾是指人民群众同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的情形则 广泛和复杂得多。在我国社会,所谓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 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

10、内部的矛盾,工农之间的矛盾,工农同 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 盾。此外,还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 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 群众之间的矛盾,等等。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 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当然敌我问 题也是一种是非问题。比如我们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些 内外反动派,究竟谁是谁非,也是是非问题,但是这是和人民内部问题性质 不同的另一类是非问题。”在区分两类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正

11、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应当运用的方法。他指出:“我们历来就主张,在人民 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 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所谓专政的方法,就是镇压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的敌对分子,强迫他们服从人民政府的法律,强迫他们从事劳动, 并在劳动中把他们改造成为新人。所谓民主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和说服工 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方法可以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即“团结 批评团结”。 ( 三) 关于矛盾性质的转化 毛泽东指出,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本来是对抗性的,但是在我 国的具体条件下,如果处理得当,可以使这种对抗性的矛盾转变为非对抗性 的,用和平的方法加

12、以解决。因为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民主 革命时期,它有革命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 剥削工人阶级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可以 通过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团结、批评、教育的政策,解决工人阶级和民族资 产阶级的矛盾。他还深刻地指出,非对抗性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对 抗性的矛盾转化。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 处理得不适当,或者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例如匈牙利事件表现的那 样。“这种情况,在社会主义国家通常只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这是因为社 会主义国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匈牙 利事件

13、的发生,是因为有内外反革命因素在起作用的缘故。社会主义国家内 部的反动派同帝国主义者相勾结,利用人民内部的矛盾,挑拨离间,兴风作 浪,企图实现他们的阴谋,对此必须引起注意。就我国而言,为了从根本上 消灭闹事的原因,必须坚决地克服官僚主义,很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恰 当地处理各种矛盾。总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关键是 要处理得当。 毛泽东还认为,好事和坏事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我国社会中,群众闹 事是坏事,但是这种事件发生以后,又可以促使我们接受教训,克服官僚主 义,教育干部和群众。从这一点上说,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 四)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 处理人

14、民内部矛盾,必须采取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毛泽东还提 出了处理政治思想、经济、党派、民族、科学文化等方面问题的一系列具体 方针。 1 在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社会主义社会,人 民内部存在各种思想问题,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因此要开展正确的思想批 评和说服教育工作。毛泽东指出:“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 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凡属于 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 只能用讨论的方法、 批评的方法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 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

15、,才能 真正解决问题。他认为,各种错误的思想必然会在社会上反映出来,用压制 的办法不让它们反映是不可能的。当错误思想反映出来的时候,应当进行批 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是不行的,但是这种批评 不应当是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应当运用辩证的方法,要有科学的分析, 要有充分的说服力。 正确的东西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的,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毛泽东还强调,要加强对青年的 思想政治工作。青年除了学习专业之外,还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 政治,在思想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 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

16、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 2 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毛泽东认为,我国是一 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我们各 方面的事业在蓬勃发展,但是目前困难还很多,这也是矛盾。因此,我们作 计划、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 这一点。“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 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 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 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 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 通过这样的方法,调动一

17、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化消极因素 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毛泽东还指出,在 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从“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出发, 实行增产节约,反对浪费,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 3 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毛 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 的产物。在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实行过合作;社会主义制度建 立以后,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共产党 也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至于互相监督,事实上也早已存 在,就是各党派互相提意见,作批评

18、。互相监督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 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毛泽东深刻地指出:“为什么 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 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 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 4 在少数民族问题上,坚持民族团结。毛泽东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 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是 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虽然人口数量较少,但是居住面积广大,所以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 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

19、民族主义。无 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 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 5 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毛泽东指出,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 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根据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要求提出来 的,它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 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 另一种学派,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 过自由讨论去解决

20、,通过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因 为判断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常常需要有考验的时间。“因此,对于科 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 结论。我们认为,采取这种态度可以帮助科学和艺术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 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有前提的,就是不能违反我国的宪法。 他还提出了六条不能违反的政治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 党的领导。这六条标准是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政治基础,是鉴别 人们言论行动是否正确、判断是香花还是毒草的标准,也是区别人民内部矛 盾和敌我矛盾的标准。为了鉴别科学论点的正确或者错误,艺术作品的艺术 水

21、准如何,当然还需要一些各自的标准,但是这六条政治标准对于任何科学 艺术的活动也都是适用的。 ( 五) 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探讨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重工业、轻 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他认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的, 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在发展重工业的问题上,有两种 不同的看法,一种是用少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方法来发展重工业;另一种就 是毛泽东所指出的,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并举,把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 工业结合起来,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因为,“发 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

22、的 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 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这样,看起来工业化的速度似乎慢一些,但是实 际上不会慢,或者反而可能快一些”。毛泽东的这一主张是针对苏联在斯大 林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不能满足人民生活 需要的教训而提出的,为后来提出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按农、轻、重 的顺序安排经济建设的方针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指出,为了把我国变为工业 国,还必须向外国学习,“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 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要注意学习方法,不 能采取照抄照搬式的教条主义的态度,应当学习适合我国情况的

23、东西,吸取 对我们有益的经验。 毛泽东认为,对于经济建设我们还缺乏经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和我们的主观认识之间还存在矛盾,需要在实践中去解决。这个矛盾 也会表现为人同人之间的矛盾,即认识不同的人们之间的矛盾,因此也是人 民内部矛盾。 ( 六)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 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 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国家分裂和混乱的局面,已经一去 不复返了。六亿人民正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地进行着伟 大的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的主要任务已经从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 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虽然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

24、结束,敌我矛盾依然存在, 但是社会上大量表现出来的已经是人民内部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人民 内部矛盾的问题,目的是什么呢?毛泽东指出:“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划 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线,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 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 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 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这实际上是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已经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 生产斗争即经济建设。解决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总题目”,就会 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

25、固,推动我们的社会不断向前发 展。 三、重点提示 1.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长期 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虽然也曾涉及过社会主义社 会的矛盾,但都没有系统地提出和回答这个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人 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个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的 发展。但由于他们没有经历社会主义的实践,所以没有也不可能具体阐述社 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规律问题;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多次论及了社会主 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但由于去世过早,也没有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矛盾问题 作出系统的分析,没有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

26、盾的理论;斯大林长期混 淆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直 到晚年才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还可能有矛盾,但 没有把这个矛盾视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而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社 会的矛盾问题作出全面而科学的阐述。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依据国内外社会主义的实践,系统地 提出和阐发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 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就贯彻 了唯物史观,坚持了辩证法,科学地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历史进程及

27、其发展的基本动力;明确划分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提 出了正确处理两类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针,回答了社会主义 国家政治生活中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从而较为系统地解决了社 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长期没能得到解决的问题,把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矛 盾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2.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 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社会主 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 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它

28、不是 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这就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的非对抗性质。 3.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社会主义生 产关系的建立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 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上层建筑和 经济基础的关系上。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便是社会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其中,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 基本方面。 4.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办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毛泽东指出, 资本主义

29、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 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 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 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解决社会主 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要动摇、背离或推翻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在共产党 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依靠社会主义制 度本身的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对生 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一面, 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面进行调整和改 革,使之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 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

30、盾 毛泽东指出:“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 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两类社会矛盾具有不同 性质,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 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 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在人民民主 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 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 方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6. 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方针、原则和办法 毛泽东指出,用民

31、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由于人 民内部矛盾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在运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必 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表现,毛 泽东在坚持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 针、原则和办法。其中主要有: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 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坚持说服教育、 讨论的方法; 对于物质利益、 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 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 制原则,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 科学

32、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 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 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 于民族之间的矛盾, 实行民族平等、 团结互助的方针, 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 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等。所有这些方针,都是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 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具体化。 它们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的不同形式 的人民内部矛盾指明了方向。 四、问题思考 1.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略 2.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重大意义和当代价值是什么? 参考答

33、案: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盾问题,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针的论述,解决了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长期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 出了重大发展,以完整地理论形态、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宝库。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需要进一步改革同 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改革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 层建筑,需要正确处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不同 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因此,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这篇著作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五、原著文本 毛泽东文集第1 版第 7 卷,第 20424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