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4458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知识点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知识点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知识点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知识点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知识点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知识点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知识点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归纳 教师考点版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 社会生活变迁 一、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 项目调整状况调整原因核心内容作用 第一次 建国初到十一届 三中全会前,从 多种经济成分并 存,向高度集中、 统一管理的计划 经济体制的转变 照搬苏联模 式。 中共缺乏经济 建设经验,照搬 政治斗争方式。 主观上追求 “一大二公”, 急于完成工业化 实行和强化计划 经济,废除生产 资料私有制,建 立社会主义公有 制,片面追求工 业发展的高速度 在建国初期,对 于恢复国民经 济,发展工业化 建设曾起过积极 的作用,取得了

2、 一定的成效。但 它超越了历史发 展阶段,使企业 失去了活力 第二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从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变为以 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从计划 经济转变为以计 划经济为主、市 场调节为辅的经 济 党中央总结了建 国以来工业建设 正反两方面的经 验,特别是吸取 了“文化大革 命”的教训,并 借鉴了外国经 验,决定实行工 业经济体制改 革、对外开放的 政策 发展多种所有制 经济体制,调整 产业结构,改变 企业管理方式, 实行政企分开等 增强了企业活 力,解放了生产 力,工业得到发 展 第三次 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向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由粗放式 经营向集约式

3、经 营转变 认识国情和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经 验、教训 把企业推向市场 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经济发展出 现前所未有的活 跃局面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归纳 教师考点版 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项目原因核心内容意义 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 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 了农业发展 农业合作 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 民经济发展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 为公有制, 实行集体经 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 人民公社 化运动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 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 程度越高, 越能促进生产力发 展

4、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 大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生产者积极性, 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 制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 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 实行分户经营, 自负盈 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农 业生产发展 三、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变化时间历史背景表现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货”大量涌 入,上海等近代化 大都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 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 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 第二次1912 年 推翻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

5、 极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 式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 动,一些社会丑恶 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 性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 市生活有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 第四次改革开放以后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 的转移,实施改革 开放的伟大决策, 切实关注民生,调 动了各方面的积极 性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 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 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横向比较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归纳 教师考点版 一、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态比较 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性

6、质地位历史影响 自然经济 在我国封建社会 长期推行;封建 专制统治的需 要;封建思想的 影响 鸦片战争后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 此后不断受到冲 击,建国后消失 虽然在不断解体 之中,但自然经 济一直在国民经 济中占主导地位 是我国封建势力 在经济上的表 现,阻碍了中国 社会的近代化 外国资本主义经 济 鸦片战争之后签 订了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外国资 本主义侵略势力 侵入我国 在 19 世纪 70 年 代之前,以商品 输出为主;在19 世纪 70 年代之 后,以资本输出 为主 近代,外国资本 主义凭借其特权 和雄厚的经济实 力,在我国占据 优势地位 是帝国主义侵略 在经济上的体 现,极大破坏了 中

7、国的经济主 权,阻碍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 洋务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 之后,清政府面 临着内忧外患的 局面,为维护清 朝统治而开创 引进西方先进技 术,创办近代工 业、近代海军和 新式学堂, 19 世 纪 90 年代甲午 中日战争中覆灭 是清政府的一次 自救运动,只学 技术,不变制度, 具有浓厚的封建 色彩,但其开中 国近代化之先河 引进了西方先进 技术,刺激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部分抵制 了西方经济入 侵,促进自然经 济的瓦解 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 外国资本主义的 侵略,中国自然 经济逐渐瓦解, 外商企业刺激, 洋务运动诱导, 于 19 世纪六七 十年代产生 产生后在19 世 纪末初

8、步发展, 一战期间进一步 发展,此后历经 曲折发展, 1956 年被社会主义改 造 是近代中国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中国经济 近代化和政治民 主化的主要推动 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兴 起,领导了戊戌 变法、辛亥革命 和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壮大, 促使新民主主义 革命到来 官僚资本主义经 济 1927 年后,随着 蒋介石的南京国 民政府的建立而 形成 由于获得国民政 府的支持,尤其 在抗战和解放战 争期间迅速膨胀 是近代压迫中国 的三座大山之 一,对外投靠帝 国主义,对内盘 剥人民 阻碍了中国的社 会进步,严重压 制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归纳 教师考

9、点版 相互关系 自然经济在其他经济发展中不断走向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经 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 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 互勾结、又相互争夺 二、近代西方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差异 项目西方中国 发展进程 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 的开辟开始发展, 虽然有来自封建势 力的阻碍, 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 是加速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 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 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 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 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 鸦片战争

10、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封建 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 本主义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 业资本家, 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 寡头推动工业化 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 甚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 导权 资金来源 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 累 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 义则是在资本主义萌芽被外来侵略 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缺少资本原始 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 工业化次序 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 始,再发展重工业 工业化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 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 史学前沿 (一)关

11、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 (1)基本肯定说。 梁启超运用资产阶级历史观对其进行评价和总结,他认为, 洋务运动实为维新变法起 了“开路”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本肯定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进步性的运动, 它揭开了封建制度下的中国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尽管它存在消极作用,但总的来说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 (2)基本否定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本否定者认为洋务运动总体上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要,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但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归纳 教师考点版 他们也承

12、认洋务派兴办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刺激和推动的作用。 (二)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问题 (1)基本肯定。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但总体上反映了历 史发展的必然性,应当肯定。 (2)基本否定。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改造过早,脱离了中国 国情; 有学者认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实践,中 国又回归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学者认为,中国应该按照共同纲领搞新民主主义社会, 生产力有了发展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3)在基本肯定的基础上对失误进行足够的估计。 多数学者认为,当年的所有制改造和今天的所有制形式

13、改革特别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具有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两者都是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大决策。 因此,既不能因为肯定今天的改革而怀疑或否定当年的改造,也不能因为肯定了当年的改造 而指责今天的改革。许多文章专门探讨了三大改造后期工作过急、过快、 过粗和追求单一的 公有制形式的原因与教训。 (三)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问题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主要有三种意见: (1)一种意见认为集体经济的性质没变。因为土地仍然公有,集体经济在实行统一经营、 按劳分配、 贯彻国家计划等方面仍起作用。家庭承包主要是经营管理改革,集中劳动变为分 散劳动。 (2)另一种意见认为, 已超过集体经营内部责任制的范围,是农业生产关系的深刻调整。 有人认为,这已远远超过生产责任制,是经营责任制,而且形成了“多层次交叉经营制”。 有人认为,农村现已形成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经济:国营经济、合作经济、联合经济、个体经 济。有的说,土地以外的生产资料可以私有,实际形成了集体经济为主、含个体经济成分的 混合经济。有的说,与其说是集体所有制,不如说是劳动所有制。 (3)还有的认为,农业大包干是一种土地租赁制形式。集体提留,对集体经济来说是土 地所有权的实现;对农民来说是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付出的地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