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4474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河北峰峰春光中学徐祥军 由我们课题组申报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经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 被立项为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现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提出课题的研究方 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在此,请各位专家和领导进行评议和指导,也请课题组成员加以审议。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 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

2、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把课程的一部 分权利放给学校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则成了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我们的认 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 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 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 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 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诚然,当今的社会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广

3、阔的教育天地,无穷无尽 的鲜活资源,尤其是本土本乡的特色产业和风俗文化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个性化的宝贵资源。因 此,如何合理的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教育服务,便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校地处举世闻名的磁州窑故乡峰峰。峰峰西倚太行,东望平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 胜古迹和革命文物星罗棋布。峰峰有全国、省、市级文物23 处,是我省的文物大区之一。仅国家级的 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三处六个分布点(南、北响堂、玉皇阁、磁州窑富田、沿店、五厂渣堆)。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目前 1 处,第二个王看苇子灯也已入选国家级,也即将成为又一处国家级的非遗。 仅这些国字号的文化资源在我区就有这么多,而且

4、有些在国内和国外影响很大,如众所周知的磁州 窑文化,历 史上就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 的美誉。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孕育出古老灿烂的中国磁州窑 文化;她不仅在国际上有影响,而且它还是双料的“国保”,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国家级非 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单位,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其中大师刘立忠,2006 年入围“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项目 第一批候选名单。 2007 年, 他的磁州窑烧制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 人。同时,响堂山石窑集中国石窟雕刻艺术之大全,享誉中外。 * * 除此之外,矿区的文化资源在文化构成上十分全面,既有代表皇室贵族阶层主流文化的响堂, 也有代表社

5、会最底层大众的民间艺术磁州窑。再有,矿区的文化传承脉络清晰,从原始社会一直 可以写到现 1 * * 当代。所以,矿区的文化资源就像新发现的煤层一样,储备量大,具有深厚的底蕴,需要多层次地挖掘 与开发。这几年,区政协在挖掘峰峰地方文化上做了大量的工 作,峰峰文史资料、峰峰民间文学 连续出版多部,是最好的成 果。 2008 年的政协会上,专门下发了关注峰峰文化软实力的文件,将 峰 峰文化的发展纳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还在互联网上,通过百度搜索“峰峰文化”,找到相关网页约 5980 篇,中国旅游文化网、鼓山 文化网等网站和本区文史资料等文献资料里对一些乡土文化都有介绍,尤 其是2005 年本区举办

6、了首届 磁州窑文化节, 2006 年建成了磁州窑博物馆,同时还有磁州窑史 话峰峰民间文学等一些书籍都 对磁州窑文化进行了专题介绍,这些都对宣传和弘扬本区乡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营造了良好 的氛围,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本区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学习的 峰峰乡土文化读本。同时,根据课题组的调查,作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中学生,对自己的 家乡了解少之又少,大部分同学知道有磁州窑、南北响堂石窟,但对磁州窑的科学构造、制作技艺、历 史影响等知之甚少,对磁州窑文化了解也不够全 面、 深刻;对于南北响堂石窟也仅限于知道有这个景 点, 不知道石窟的建造年代,更不要说了解

7、石窟文化了。如果说,对于磁州窑和响堂山石窟,由于近几年来 的宣传,还了解一些的话,那么其他一些家乡文 化, 比如苇子灯、大社面塑等,同学们简直是闻所未 闻。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大力弘扬和继承本区乡土文化,让后代了解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的文 化,激发起本区中小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情,加快本区校本课程开发力 度,我们课题组决定以古老多彩的“峰峰乡土文化”为课程资源,形式多样地开发“峰峰乡土文 化”校本课程,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决定把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作为一项重 点课题进行研究,拟通过本课题研究实现把学校文化建设与峰峰乡土文化相融合,学科教学与峰 乡土文化相整合,

8、探索一条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新路子,使得峰峰的乡土文化后继有 人,代代相传。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是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把实施过程 看作为一种学习生活方式,以“峰峰乡土文化”为主题,螺旋式地向纵深发展,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 构的,强调的是新的教学观和新的学习方式,尝试去营造和展示一种与学习生活本身一致的综合课程形 态。为此,具有下列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1促进树立新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通过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 更好地选择开发与利用乡土文化课程资源,使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2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特别注重

9、选择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取向。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 发中,既要突出新课程改革理念,又要体现家乡乡土文化特色,使二者珠联璧合,使校本课程开发 具有浓厚的 “乡土味” ,“家乡气” ,使教师树立起乡土文化和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以便创造性运用家乡 乡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的新课程观,从而不断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让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3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深化、扩展。实施家乡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就是对学校办学理念 的一次提升、一次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可以明确学校独特的办学方向,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开发校本课 程的新课程观。 (三)研究价值 1有利于学生学习乡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通过本课程

10、开发和实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家乡 的情感,丰富乡土历史文化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有利于充分 * * 利用家乡乡土文化资源,把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各科教学相结合,拓展国家课程,提升学 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 * 2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特别注重选择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取向。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 发中,既要突出新课程改革理念,又要体现家乡乡土文化特色,使二者珠联璧合,使校本课程开发 具有浓厚的 “乡土味” ,“家乡气” ,使教师树立起乡土文化和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以便创造性运用家乡 乡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的新课程观

11、,从而不断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让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3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深化、扩展。实施家乡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就是对学校办学理念 的一次提升、一次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可以明确学校独特的办学方向,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开发校本课 程的新课程观。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校本课程开发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 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它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 结合 教育教学实际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

12、发的重要补充,它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 其所处社区的 经济与文化水平、凸现学校自身特色等为主要特征,体现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 求。如今,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与明确目标。由于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 和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英国、美国、澳大 利亚等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 程都可以称之 为校本课程;而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一级制定严密的计划,地方和学校执行计 划,在课时安排上只留出一小部分,给

13、学校自主设计课程。 在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的起步较晚。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 多,特别是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 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 验。较典型的有江苏锡山中学、上海七宝中学等学校。我们省校本课程开发做得比较好的有保定市新华 区、邯郸市丛台区等学校。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 体、内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力推进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令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瞩 目的成就。自此,校本课程作

14、为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形态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有机 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校本课程的蓬勃发展。 从上述国内外这一类型的研究分析,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全国各地形成了 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新热潮。并且涌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如北京东城区的中国共 产党在东城的足迹,大兴地区编写的乡土教 材 大兴我的家;广州市教育局编写的乡土教 材广 州地理;浙江省衢州二中的“南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编写的面向中学生的乡 土读本贵州读本。钱教授认为:“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 陌生 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这就是失根

15、,会最终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在这个层面上,乡土 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的强调。”“人的精神就是立足大地,仰望星空。要想立 足大地,先得认识脚下的土地,保持住自己的 根。 ”这也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民族的,才是世界 的” , * * 我们认为:“校本的,才是更有发展价值的” 。这充分说明,近来利用乡土文化促进学校教育研究 已经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同。但却不可否认,这类研究还十分泛化、笼统,只有粗线条的原则、 内容,缺 乏有效的措施、方法等。有的只是就乡土文化而“教”乡土文化没有对乡土文化所包含的全面的 教育价值加以挖掘,没有对此进行深化和辐射,更没有把乡土文化与课程

16、融合一体。 3 * * 三、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 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 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 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文化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 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本课题所研究的乡土文化资源包括社会资源、 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 2. 校本课程 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做出的关于课程开发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课程开发活动 方式,其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自身

17、,其核心在于强调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为课 程开发的基础和决策依据,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3. 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它就是学校依托峰峰我们的家乡,以家乡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为资源,根据 “以家乡的文化为基础,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师生为课程开发主体”的办学理念,进行课程的规 划,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辅导、评价与研究成果展示,使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搜集、讨 论、制作等诸多方式去进行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课程体 系。 四、课题依据 1. 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加德纳(Howard Gard

18、ner )博士提出:多元智力是指个体 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 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 式存在,如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多元智能理论是本次新课改的重要理论 依据之一,也是本课题研究重要的理论依据。 2. 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 Constructivism )普遍认为学习是学生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把知识从外 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间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其构建机制含四大 要素:情景、协作、会话(包括讨论)

19、和意义构建。因此,构建主义理论是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之一。 3政策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 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新一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 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形成具 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的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 4实践依据 我校是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实践研究的实验校。在“

20、为立身打基 4 * * 础,为报国做准备”办学目标和“科研先导,文化强校,打造魅力春光”办学思想指导下,我校的校本 课程开发以“高起点,高品位,慎重实施,逐步推进”为基本原则,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的提高 有直接或间接帮助的课程为主要内容,以“人文与科学”讲座课程为龙头,开发出了培养“四有”+特 色人才的“ A 级学校文化特色课程,B 级学科拓展特色课程, C 级兴趣小组活动课 程,D 课题引领课程” 四级校本课程。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五、研究目标 1. 依据校本课程理论,通过本研究,开发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读本 2. 依据行动研究等科研方法,建构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

21、施方案 3. 依据新课程理念,探索实施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案例 六、研究内容 1家乡乡土文化社会调查研究 首先,对实验年级学生进行民俗文化问卷调查;其次,组织学生到磁州窑文化博物馆、遗址、作坊 和响堂石窟、民俗农村等地方进行社会调查;最后,分别写出调查报告作为阶段研究成果。 2磁州窑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科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 主要开发以下校本课程: (1)美术教学与磁州窑文化整合的校本课程; (2)化学课与磁州窑文化整合的校本课程; (3)政史地学科与磁州窑文化整合的校本课程; (4)创作磁州窑文化专题网站。 3响堂山石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途径的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制定响

22、堂山石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举办响堂石窟文化专题讲座; (3)参观调查响堂石窟文化发展历史与研究状况; (4)创作响堂石窟文化专题网站。 4峰峰地名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的研究 一是收集峰峰地名来源的历史资料;二是通过地名了解民俗文化;三是收集峰峰名人资料,撰写建 立峰峰名人小档案。 5峰峰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的研究 主要收集和村香醋、和村羊汤、大社面塑等具有悠久历史的特色饮食文化资料,制作峰峰地方特色 饮食文化网站。 6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总体方案研究 第一,制定峰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实施方案;第二,制定峰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激励评价 方案。 七、

23、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5 * * 1文献法 利用多种媒体检索、查阅大资料文献,摘编“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理论和现代教学理 论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研讨,形成对“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本质、特点、内容、形式以 及现代教学理论中一些重要观点的正确认识,多方面提高理论素养,让研究的过程成为全 校教师理论学习和理论提高的过程。 2调查法 对我校现有小学生成长现状展开调查,梳理出各自以及相对集中的特点和学生成长的 需要,为制定各自的目标奠定基础。 3经验总结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校现有乡土文化校本课程中一些好的做法进行理论上的总 结和提炼。 4行动研究法 主要用于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典

24、型经验的总结提炼和验证推广方面,课题研 究与开发校本课程活动紧密结合,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同时予以推广,在 推广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使“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得到科学总结和初步展示。 5个案叙事研究法 本课题试图透过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个案分析,反思得失,总结成功的经验 与理性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以推动课题深入研究,取得实质性成果。 八、实施步骤 6 * * 准备阶段( 2008 年 2 月 5 月)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开始。所以必须充分做好课题开题前的准备工作,要打有把握有准备之仗。具体 做好以下工作: 1召开课题组人员总调动会,给每位课题组人员明确分工;( 4

25、月底一次、 5 月初一次) 2组织课题组成员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信息,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收集、 整理家乡乡土文化资源,汇编成学习包,完成申请论证;(3 月底) 3与顾问团交流沟通,确定讲座、访谈、参观、指导课题研究等事 宜。 (45 月)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方法培训,是课题组成员掌握使用科研方法的要领;完成开题论 证报告和制定课题实施工作计划。( 5 月初) 实施阶段( 2008 年 6 月 2009 年 10 月) 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阶段、重要过程,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成败,必须高度重视,做实做好。 本阶段主要确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主持人完成制定本课题

26、校本课程总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5 月中旬) 2围绕课题目标,针对课题内容,各个子课题主持人完成撰写子课题实施方案;( 5 月下旬) 3完成撰写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读本初稿及校稿(6 月底), 7-8 月请顾问团领导、专家协 助审稿修改完善,定稿印刷。9 月发放给师生开始研究实验,期末(12 月)写出调查报告、子课题的研 究报告; 4实施磁州窑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完成收集文献资料,专题讲座,参观调查社会实践, 制作我爱磁州窑网站、诗文、手抄报,撰写磁州窑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中期报告(4-5 月) 和工作报告(6-7 月); 5各子课题举行开题论证会( 6 月中旬),全部进入实施阶

27、段。课题领导小组加强督导协调, 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完善研究方案,确保各个子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完成撰写 中期报 告、典型案例、网站初建、校本教材读本初稿等( 2008.6-2009.10 月) 结题阶段: 2009 年 12 月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妙在解除好的成果。否则,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对校本课程成果进行评价及展示活动 收集课题研究的资料,汇编成册;总结课题成果,撰写课题报告,申请结题。 九、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 负责 人阶 (起止时间) 1 2008.5 响堂山石窟文化网站网站 李梅 霞 2008.9 2 2008.

28、5 磁州窑文化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读本 徐祥 军 2008.7 3 2008.6 校本课程读本 田晓 敏 峰峰地方特色饮食校本课程 2008.12 4 2009.1 校本课程读本 田晓 敏峰峰地名文化校本课程 * * 2009.6 5 2009.7 校本课程读本 邵海 奇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 2009.10 7 * * 62009.12 峰峰乡土文化网站网站 田晓 敏 72009.9 探索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教材开发实施新 论文 王学 军 路子的思考与实践 82009.12 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与实施 研究报告 徐祥 军 的研究 十、研究基础与课题管理 (一)研究条件 我校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29、” 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汉语文母语教学环境的人文透视与改善对策研究” 实验基地,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实验基地,同时又是河北省普通高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 育教学 改革实验学校,河北省创新教育研究实验学校,河北 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北省创新教育先 进学校。在“十五”期间,承担国家(子课 题) 、省、市“十五”规划立项课题 共25 项,于 2006 年底 全部顺利结题,共取得国家级研究成果10 项,省级 62 项,市级 45 项,发表有关课题研究 论文400 多 篇。每年在学校各项经费支出中专门为教育教学科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 织和经 费保证。 学校图书馆有藏书 300

30、00 余册,期刊、杂 志200 余种;信息中心有学生机房 3 个,有各种音像资料 和 图片资料,联通了校园网和互联网,可以随时查阅资料;另外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改风气 浓厚, 教师人才济济,教育教学案例丰富,这些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保证。学校领导大力 支持, 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课题研究和学校教科研成果奖励,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资源。 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较高的课题研究经验和理论研究水平。在“十五”期间曾承担省规划课题 高中政 治课研究型课程的实验获河北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承担国家子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 高中化 学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获河北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承担国家子课

31、题信息技术教学中学 生自主 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获河北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参加的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信息技术教 学中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获河北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 奖。其中的利用对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案例 和培养高中学生创新实际能力检测研究成果分获全国创新成果一、二等奖,圣诞节广角获河北 省创新设计一等奖。而且在近几年内相继在全国各级各类刊物中发表论文数十篇,为本课题研究 打下良 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及分工 1. 顾问团 河北师大教育学院教授 : 张爱华索桂芳副教授 : 阎晓军(提供理论指导) 市教科所领导 : 赵俊京、张所长、丁志鹏(提供政策方法指导) 区教育局领导:刘文斌黄

32、耀辉周喜平王立强 矿区文物所所长:张林堂(提供学术研究指导) 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郭光华;副会长、学者:赵立春传承认 : 刘立春(提供专业讲座指导) 组长:王学军(负责课题全面组织领导及经费使用) * * 副组长:王辉李长河(负责统筹协调课题组研究工作,制定研究计划总结和检查) 8 * * 课题主持人:徐祥军田晓敏邵海奇 2人员分工 姓名性 别职称具体工作 徐祥军男中高 总体策划,编写方案,组织分工,具体组织落实,负责教师 培训 田晓敏李梅 霞 女中一 负责课程编排、资料积累及处理,并负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进行峰峰乡 王燕土文化专题网页制作的研究 邵海奇男中一 负责峰峰乡土文化读本编写,

33、并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峰峰乡土 地理知识 ; 档案整理 禹瑛女中高 负责峰峰乡土文化读本,在英语角教学中使用并收集教学案 例 单义军男中一 负责联系、落实活动场地及校外人员,并在政治课中渗透乡 土文化教育 郝现奎男中一协助课题组开展工作,并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教育 王河峰焦以 军 男中一负责照片、录像等的拍摄及归类 张建强 王晓波张华男中一协助编辑教材读本、建立乡土文化网站 张志刚 李贵明 男中一 具体试教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读本 李秀军并收集学案、课例资料 连树海 (三)课题的经费预算与经费管理 本课题是市重点课题,学校将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抽出3 万元作为课题研究经费,本着节约、高 效、合理的使

34、用原则,确定下列预算: 小型研讨会务费:1500 元 图书资料费: 2500 元 调查费(含劳务、交通等): 1500 元 专家咨询:(含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2000 元 数据处理(含网页制作): 2500 元 印刷、版面费:25000 元 合计: 35000 元 经费开支将在主管领导的监督下开支,合理科学实用,确保课题顺利进行。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平,周广强 .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 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02. 2 崔允漷 .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 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文 件汇编 M. 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2. 4 杨章宏 . 教育科研过程 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 * 2003. 5 王斌华 . 校本课程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6 辞海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9 * * 7 王云岩 . 峰峰文史资料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