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专业技能要点.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4490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25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专业技能要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专业技能要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专业技能要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专业技能要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专业技能要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专业技能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专业技能要点.pdf(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第一单元工作岗位分析 【知识要求】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 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规划的期限: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规划期限在一年至五年的)和 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从内容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分为: 战略规划: 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 发和利用的大

2、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 关键性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2007 年 11 月考试单选题) ,主要包括组织信息 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 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制度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 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 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2007 年 5

3、 月考试单选 题) ,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2007 年 5 月 考试多选题)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 二、工作岗位分析概述 (一)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 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 人事规范的过程。 (二)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 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 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作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在界定了岗位的

4、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 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 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 范等人事文件。 (三)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它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它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它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它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它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为企业单位建立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 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奠定了基础。 它更有利于员工“量体裁衣”,结合自身的条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5、注:三个“基础”必要条件重要前提 三、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 书面资料;任职者的报告;同事的报告;直接的观察。 四、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 (一)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 岗位劳动规则:时间规则、组织规则、岗位规则、协作规则、行为规则。 定员定额标准:编制定员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标准、产量定额标准或双 重定额标准等。 岗位培训规范:即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和任务要求,对本岗位员工的职业技能与开发 所作的具体规定。 岗位员工规范:即在岗位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某类岗位员工任职资格以及知识水平、 工作经验、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心理品质、胜任能力等方面素质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 (二)岗位规范的结

6、构模式(格式) 1、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职责要求、只是要求、能力要求、经历要求 2、管理岗位培训规范:指导性培训计划、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 3、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应知、应会、工作实例 4、生产岗位操作规范:岗位职责、主要任务,任务数量与质量要求、完成期限,任务操作 程序和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度 (二)工作说明书的内容 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等级(亦即岗位评价的结果)、岗位编码、直接上 下级和分析日期等方面识别信息。 岗位职责。 监督与岗位关系。 工作内容和要求。 工作权限。 劳动条件和环境。 工作时间。 资历。 身体条件。 10心理品质要求。 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

7、求。 12绩效考评。 【能力要求】 一、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 础数据和资料。 设计岗位调查方案。包括: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确定调查项 目、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 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二)调查阶段 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

8、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 应灵活地运用 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等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有关岗位的数据资料。 (三)总结分析阶段 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 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二、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步骤 1需要在企业单位内进行系统全面的岗位调查,并起草出工作说明书的初稿。 2企业单位人力资源部组织岗位分析专家,包括各部门经理、主管及相关管理人员,分别 召开有关工作说明书的专题研讨会,对工作说明书的订正、修改提出具体意见。 3将工作说明书的审批稿交总经理审查批准并颁布执行。 第二单元工

9、作岗位设计 【知识要求】 一、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工作岗位作为现存组织系统中的基本单元,既是整个组织系统运行的支撑点,又是分系 统或分支系统下的子系统。 事实上,从企业现存的岗位状况来看,岗位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约定俗成,依靠别 人的经验或管理者自己的感受而设置的,另一种是采用科学的系统化方法,经过技术、 管理 专家的精心设计而最终确立的。 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二、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1工作扩大化包括: 横向扩大工作 比如将属于分工很细的作业操作合并,由一人负责一道工序改为几个人共同负责几道工 序;在单调

10、的作业中增加一些变动因素,分担一部分维修保养、清洗润滑等辅助工作;采用 包干负责制, 由一个人或一个小组负责一件完整的工作;降低流水线传动速度,延长加工周 期,用多项操作代替单项操作,等等。 纵向扩大工作 将经营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能转由生产者承担,工作范围沿组织形式的方向垂直扩大。 如生产工人参与计划制定,自行决定生产目标、作业程序、操作方法、检验衡量工作质量和 数量, 并进行经济核算。 再如, 生产工人不但承担一部分生产任务,还参与产品试制、设计、 工艺管理等技术工作。 工作丰富化(Job Enrichment) 。 在岗位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充实工作内容,增加岗位的技术和技能和含量,使岗位

11、 的工作更加多样化、充实化, 消除因从事单调乏味工作而产生的枯燥厌倦情绪,从心理生理 上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 关系: 联系: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虽然都属于改进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 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工作扩大化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 内容、 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工作丰富化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的充实,从心理生理上更有利 于员身心健康。 (二)岗位工作的满负荷,这是进行岗位设计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三)岗位的工时制度 (四)劳动环境的优化,劳动环境优化应考虑以下因素 1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 工作地的组织。 照明与色彩。 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 影响劳动环境的

12、自然因素 具体包括:空气、温度、湿度、噪声以及厂区绿化等因素。 【能力要求】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 1.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图:主要侧重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操作、检验、运输等事项的分析 研究,是以宏观的物料流程为对象。 2.多作业程序图:主要用于分析研究多个岗位分工与协作关系。 3.操作人程序图:主要用于研究岗位员工手工操作的作业,特别适应于工作地固定、操作重 复性强、加工批量大的工作程序。 4.各种程序图应用: 生产重复性的作业分析 其他非生产性的工作岗位的作业分析是对那些服务性、行政性或管理性岗位如餐厅 的服务员,办公室的秘书、人事部的薪酬主管、生产部的统计计划员等。 5.IE 功能具体表

13、现的4 个方面:规划、设计、评价、创新。 第二节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第一单元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 【知识要求】 一、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 企业定员,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 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 额。 二、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种类 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主要有: 1按劳动效率定员:就是根据生产总量、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核算定员人数。 按设备定员:就是根据机器设备需要开动的数量和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 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按岗位定员:根据岗位的多少、岗位的工作量大小,以及劳动者的工作效

14、率来计算定员 人数。 按比例定员: 按照与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服务对象的总人数的比例,确定某种人员的 定员人数。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定员人数。 在上述 5 种方法中, 前 3 种与劳动定额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而后两种方法是制定劳动定 额的基本方法。如经验估工、统计分析、技术测定等方法的延伸。 三、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 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四、企业定员原则: 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

15、、节约为目标。 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能力要求】 企业定员方法:略 第二单元定员标准编写格式和要求 【知识要求】 一、定员标准的概念及其特点 定员标准是由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定员所作 的统一规定。 劳动定员标准作为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劳动定额工作标准, 即以人力 (活劳动) 消耗、 占用为对象制定的标准。它具有劳动定额标准的科学性、技术性、 先进性、可行性、法定性、统一性等一系列特征。 二、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 (一)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 按照管

16、理体制分类方法,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可区分为: 国家劳动定员标准。 行业劳动定员标准。 地方劳动定员标准。 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二)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 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可区分为: 单项定员标准,亦称详细定员标准。是以某类岗位、设备、产品或工序和对象制定的标 准。 综合定员标准, 亦称概略定员标准。是以某类人员乃至企业全部人员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可分为: 效率定员标准。根据生产任务量、每个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出勤率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 准。 设备定员标准。根据设备性能、生产组织状况、技术要求、工作范围、劳动者负荷量等 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 岗位定员标准。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和

17、特点、工作流程和任务总量,以及劳动者的负荷 量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 比例定员标准。 按与员工总数或某类人员总数的比例,确定另一类人员人数的定员标准。 职责分工定员标准。根据生产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管理方式,以及工作人员的业务能 力要求等因素,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的定员标准。 三、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 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依据要科学。 方法要先进。 计算要统一。 形式要简化。 内容要协调。 【能力要求】 一、定员标准的总体安排 概述。这一部分应由封面、目次、前言、首页等要素构成。 标准正文。它由一般要素和技术要素构成: ()一般要素包括:标准名称、范围和引用标准三项内

18、容。 ()技术要素包括:定义、符号、缩略语,各工种、岗位、设备、各类人员的用人数量和 质量要求。 补充。 二、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 行业定员标准应包括9 项内容 (2008 年 11 月多选题)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知识要求】 一、制度化管理的概念、优点 (一)制度化管理的概念 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 制度 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 “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由德国管理学家马克 思韦伯提出并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 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

19、学合理的理性权 威实行管理。 (二)制度化管理的优点 (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 (2)制度化管理以理性分析为基础。 (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二、制度规范的类型 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 规定工作程序 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依照制度规范涉及层次和约 束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下述五大类: (一)企业基本制度 1地位: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带有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 形式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 2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法律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董事会组织、高层管理组织规范 等方面的

20、制度和规范。 (二)管理制度 性质: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的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 地位: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 适用:用来约束集体性活动和行为的规范,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 (三)技术规范。主要有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流程、保管运输要求、使用保养维 修规定等。 (四)业务规范 定义: 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 办法的事务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 特点: ()对象均具有可重复性特点 ()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常规化、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 ()大都有技术背景,它以经验为基础,是升华了的工作程序和处理

21、办法 内容:如安全规范、服务规范、业务规程、操作规程等。 (五)行为规范 定义:个人行为规范是所有对个人行为起制约作用的制度规范的统称 地位:它是企业组织中层次最低、约束范围最广,但也最具基础性的制度规范。制度规 范涉及从个人行为到企业组织的所有层次和所有方面。 内容:如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劳动纪律、仪态仪表现规范等。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进行 规划设计。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组织中的人为对象的管理。它至少具有5 种基本职 能:录用、保持、发展、考评、调整。 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原则 (一)共同发展原则

22、。 将员工与企业和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应当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首先要体现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二)适合企业特点。 (三)学习与创新并重。 (四)符合法律规定。 企业作为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经营实体,必须遵照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和 规章,遵纪守法是对现代企业最基本的要求。 (五)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 (六)保持动态性。 【能力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 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单位组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 ()进行制度规划首先要起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大纲,包括

23、基本内容、结构等。 ()注重它的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和可行性。 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经过反复调整和修改,上报总经理审核批准。 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第四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 第一单元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合理性、准确性、可比性。 一、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 (一)注重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用三条线即基准线、预警线和控制下线 来衡量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确定工资增长幅度,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各自合法权益。 基准线。对生产发展正常、经营成果良好的企业可以围绕基准线,调整工资水平。 预警线

24、(上线)。对于生产发展快,经济效益增长也较快的企业可以在不突破预警线的范 围内调整工资水平。 控制下线。那些当年经济效益严重下降或亏损的企业,在支付员工工资不低于本地区最 低工资标准的前提下,工资应控制在下线不予增加。 定期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市场调查,了解同类企业各类劳动力工资价位的变化情况, 掌握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上线、中线和下线,对内是否公平合理,对外是否具有竞争力, 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应当调整本企业工资,以及具体调整的幅度。 关注消费者的物价指数。 (二)注意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 (三)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 企业人工成本比例大小的一般性规律如下: 生产型的企业 科研生产型企

25、业 商业型企业 生产型企业 成本领先战略企业 产品差别化战略企业 产品差别化战略的企业市场焦点战略的企业 (四) 审核人工成本的预算,实质是对企业人员的结构和数量的审核,因为人工成本的总预 算是由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人员工资水平两个重要因素决定。 二、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方法 要认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活动及其过程 确定活动过程需要哪些资源、多少资源给予支持 (如:人力资源、 财务资源、 物质资源)。 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公司根据上年度预算与 结算的比较情况提出一个控制额度。 第二单元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控制 一、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及时性、节约

26、性、适应性、权责利相结合。 二、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程序 制定控制标准:它是实施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应遵循合理、切实可行、科学严谨原 则。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 差异的处理。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 第一节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 第一单元招聘渠道的选择和人员招募的方法 【知识要求】 一、内部招募的特点(教材第5859 页) (1)优点: 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 (2)不足: 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的影响。容 易抑制创新。 二、外部招募的特点 1优势: (1)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从而产生 “ 鲶鱼效应 ” 。 (2)有利于招

27、聘一流人才。 (3)树立形象的作用。 2外部招募也有以下不足: (1)筛选难度大,时间长。 (2)进入角色慢。 (3)招募成本大。 (4)决策风险大。 (5)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能力要求】 一、选择招聘渠道的主要步骤 (1)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 (2)分析潜在应聘人员的特点。 (3)确定适合的招聘来源。 (4)选择适合的招聘方法。 二、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 1、准备展位 2、准备资料好和设备 3、招聘人员的准备 4、与协作方沟通联系 5、招聘会的宣传工作 6、招聘会后的工作 三、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 1推荐法。推荐法可用于内部招聘,也可用于外部招聘。成功的概率较大。在企业内部 最常见的推荐

28、法是主管推荐,其优点在于主管一般比较了解潜在候选人的能力。由主管提名 人选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2布告法。一般来说,布告法经常用于非管理层人员的招聘,特别适合普通职员的招聘。 3档案法 四、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 1发布广告 广告是单位从外部招聘人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工作空缺的信息发布迅速,能够在 一两天内就传达给外界,同时有广泛的宣传效果,可以展示单位实力。 发布广告有两个关键的问题,其一是广告媒体如何选择,其二是广告内容如何设计。 2借助中介 随着人才流动的日益普遍,各类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 劳动力就业服务中心等就 业中介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机构承担着双重角色:既为单位择人,也为求职者择

29、业。 (1)人才交流中心。通过人才交流中心选择人员,有针对性强、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对于 如计算机、通讯等专业的热门人才或高级人才的招聘效果不太理想。 (2)招聘洽谈会。虽然这种方法应聘者集中,单位选择的余地较大,但有时还是难以招聘 到合适的高级人才。 (3)猎头公司。 高级人才和尖端人才 3校园招聘 对学校毕业生最常用的招募方法是每年举办的人才供需洽谈会,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双 向选择。主要方式有招聘张贴、招聘讲座和毕业分配办公室推荐3 种。通常用来选拔工程、 财务、会计、计算机、法律以及管理等领域的专业化初级水平人员。 4网络招聘 网络招聘具有以下优点: (1)成本较低,方便快捷;选择的余地大

30、,涉及的范围广。 (2)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3)使应聘者求职申请书、简历等重要资料的存贮、分类、处理和检索更加便捷化和规范 化。 5熟人推荐 熟人推荐的方式,适用的范围比较大,既适用于一般人员,也适用于企业单位专业人才 的招聘。 第二单元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 【知识要求】 一、笔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1笔试的适用范围 笔试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基本的选择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测试应聘者的基础知识和 素质能力的差异, 判断该应聘者对招聘岗位的适应性。性格与兴趣通常要运用心理测试的专 门技术来测试,仅靠笔试中的一部分题目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 2笔试的特点 (1)笔试的优点:可以增加对知识、技能和能

31、力的考察信度与效度;可以对大规模的应聘 者同时进行筛选,花较少的时间达到高效率;对应聘者来说,心理压力较小,容易发挥正常 水平;同时,成绩评定也比较客观。 (2)笔试的缺点:不能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管理能力、口头表 达能力和操作能力等。一般来说,在人员招聘中,笔试往往作为应聘者的初次竞争,成绩合 格者才能继续参加面试或下轮的竞争。 【能力要求】 一、筛选简历的方法 1分析简历结构。 通常应聘者为了强调自己近期的工作,书写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时,可以采取从现在到 过去的时间排列方法。相关经历常被突出表述。 2审察简历的客观内容。 在筛选简历时注意力应放在客观内容上。客观内容主

32、要分为个人信息、受教育经历、 工 作经历和个人成绩4 个方面。 3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 要注意个人信息和受教育经历。判断应聘者的专业资格和经历是否与空缺岗位相关并符 合要求。 要特别注意应聘者是否用了一些含糊的字眼,比如没有注明大学教育的起止时间和 类别。 4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 比如一份简历在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单位和一些高级岗位,而他 所应聘的却是一个普通岗位,这就需要引起注意。 5对简历的整体印象。 二、筛选申请表的方法特殊地方如下: 1. 判断应聘者的态度。 2. 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在筛选时要注意分析其离职的原因、求职动机,对那些频繁离 职人员加以关注

33、。 3. 注明可疑之处。要对高职低就、高薪低就的应聘者加以注意。 第三单元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知识要求】 一、面试及其目标 面试是用人单位最常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测试手段。调查表明,99%的用人单位在招 聘中都采用这种方法。在面试过程中,考查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 能力; 根据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观察其衣着外貌、风度气质,以及现场的应变 能力,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岗位的标准和要求。 1面试考官的目标 (1)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使应聘者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 (2)让应聘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应聘单位现实状况、应聘岗位的信息和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 等。 (3)了解应

34、聘者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非智力素质。 (4)决定应聘者是否通过本次面试等。 2应聘者的目标 一般来说,应聘者应明确以下目标: (1)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尽量展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2)有充分的时间向面试考官说明自己具备的条件。 (3)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并得到公平对待。 (4)充分地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 (5)决定是否愿意来该单位工作等。 【能力要求】 一、面试的基本程序 1面试前的准备阶段 面试考官要事先确定需要面试的事项和范围,写出提纲。 并且在面试前要详细了解应聘 者的资料,发现应聘者的个性、社会背景及工作的态度,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等。 2面试开始阶段 3正式面试阶段 采用灵活的提

35、问和多样化的形式,交流信息,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应聘者。此外,还应该 察言观色, 密切注意应聘者的行为与反应,对所提的问题、问题间的变换、问话时机以及对 方的答复都要多加注意。 4结束面试阶段 不管录用还是不录用,均应在友好的气氛结束面试。如果对某一种对象是否录用有分歧 意见时,不必急于下结论,还可以安排第二次面试。同时,要整理好面试记录表。 5面试评价阶段 评估可采用评语式评估,也可采用评分式评估。 二、面试的方法 1初步面试与诊断面试 诊断面试: 进行实际能力与潜力的测试;用人部门负责, 人力资源部门参与;对组织录用决 策及应聘者是否加入组织的决策至关重要。 2结构化面试特点:对所有应聘者均按

36、同一标准进行。 3非结构化面试特点:无固定的模式;面试者只需掌握组织、岗位的基本情况。 三、面试提问的技巧 面试技巧是面试实践中解决某些主要问题与难点的一些技术,是面试操作经验的积累。 一般来说,面试考官应运用一些提问的技巧来影响面试的方向以及进度。主要提问方式有: 1开放式提问。 让应聘者自由地发表意见或看法,以获取信息,避免被动。 2封闭式提问。 让应聘者对某一问题做出明确的答复。 3清单式提问。 鼓励应聘者在从众多选项中进行优先选择,以检验应聘者的判断、分析与决策能力。 4假设式提问。 鼓励应聘者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应聘者的想象能力,以探求应聘者的态度或观点 5重复式提问。 重复式提

37、问让应聘者知道面试考官接收到了应聘者的信息,检验获得信息的准确性。 6确认式提问。 确认式提问鼓励应聘者继续与面试考官交流,表达出对信息的关心和理解。 7举例式提问。 这是面试的一项核心技巧,又称为行为描述提问。 第四单元其他选拔方法 【知识要求】 1人格测试:重要的工作岗位如主要领导岗位,为选择合适人才,则需进行人格测试。人 格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解应试者的人格特质。 2兴趣测试:一般来说,可将人们的兴趣分为6 类:现实型、智慧型、常规型、企业型、 社交型和艺术型。 3能力测试: 能力测试是用于测定从事某项特殊工作所具备的某潜在能力的一种心理测试。 这种预测作用体现在:什么样的职业适合某人;为胜

38、任某岗位,什么样的人最合适。 能力测试内容一般可分为:普通能力倾向测试、特殊职业能力测试、心理运动机能测试。 4情境模拟测试法:用多种方法来测试其心理素质、实际工作能力、潜在能力等综合素质。 情境模拟测试适用:比较适合在招聘服务人员、事务性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 时使用。目前在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时使用较多。 主要是针对被测试者明显的行为、实际的操作以及工作效率进行测试 情境模拟测试的分类: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组织能力测试、事 务处理能力测试等 【能力要求】 情境模拟测试的应用 情境模拟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能力测试方法。情境模拟测试的方法有很多,公文处理模拟法、 无领导小组

39、讨论法、决策模糊竞赛法、访谈法、角色扮演、即席发言、案例分析法等。 1公文处理模拟法。 公文处理模拟法又称公文筐测试,它是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一种有效的管理人员的测 评方法。应当将应聘者的岗位胜任能力与远程发展的潜质作为测评的重点。 为保证测试的有效性,这些文件的编写逼真、准确, 应从单位的存档文件、记录、函电、 报告及现场调查收集的信息素材中提炼加工。 2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这些素质和能力是通过被测评者在讨论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主动发起者、指挥者、鼓动 者、协调者等)的行为来表现的。 第五单元员工录用决策 【能力要求】 人员录用是依据选拔的结果作出录用决策并进行安置的活动,其中最关键的内容是做

40、好 录用决策。 一、人员录用的主要策略有: 1多重淘汰式 2补偿式 3结合式。 二、在作出最终录用决策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量使用全面衡量的方法。 2.减少作出录用决策的人员。 3.不能求全责备。 第二节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 一、成本效益评估 1招聘成本。 2成本效用评估: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3招聘收益成本比。 二、数量与质量评估 1数量评估: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 100%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100%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

41、数 100% 当招聘完成比大于等于100%时,则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应聘比 则说明招募的效果,该比例越大,则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 2质量评估。 三、信度与效度评估 1信度评估 信度主要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可靠性是指一次又一次的测试总是得出同样 的结论,它或者不产生错误,或者产生同样的错误。 通常信度可分为: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 稳定系数是指用同一种测试方法对一组应聘者在两个不同时间进行测试的结果的一致 性。一致性可用两次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来测定。相关系数高低既与测试方法本身有关,也 跟测试因素有关。此法不适用于受熟练程度影响较大的测试。 等值系数

42、是指对同一应聘者使用两种对等的、内容相当的测试方法,其结果之间的一致 性。 内在一致性系数是指同一(组)应聘者进行的同一测试分为若干部分加以考察,各部分 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2效度评估 效度,即有效性或精确性,是指实际测到应聘者的有关特征与想要测的特征的符合程度。 效度主要有3 种:预测效度、内容效度、同侧效度。 预测效度是说明测试用来预测将来行为的有效性。在人员选拔过程中,预测效度是考虑 选拔方法是否有效的一个常用的指标。 内容效度, 即测试方法能真正测出想测的内容的程度。考虑内容效度时,主要考虑所用 的方法是否与想测试的特性有关。 内容效度多应用于知识测试与实际操作测试,而不适用于对能

43、力和潜力的测试。 同侧效度是指对现在员工实施某种测试,然后将测试结果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考核得 分进行比较,若两者的相关系数很大,则说明此测试效度就很高。 第三节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一单元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 【知识要求】 一、人员配置的原理 1要素有用原理 2能位对应原理 3互补增值原理 4动态适应原理 5弹性冗余原理 企业劳动分工 二、企业劳动分工 三、企业劳动协作 作业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协作关系和协作形式。它是企业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我们研究 企业劳动协作组织的基础。 【能力要求】 一、员工配置的基本方法 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和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 二、匈牙利法

44、的应用实例 在应用匈牙利法,解决员工任务合理指派问题时,应当具备以下两个约束条件: (1)员工数目与任务数目相等。 (2)求解的是最小化问题,如工作时间最小化、费用最小化等。 三、加强现场管理的“5S”活动 1“ 5S”活动是日本企业率先实施的现场管理方法,5S 分别表示5 个日语词汇的罗马拼音 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 Shitsuke(素养)的首字母 的缩写。 25 个“ S”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前3个 “ S”直接针对现场,其要点分别是:整理(Seiri) , 将不用物品从现场清除;整顿(Seiton) ,将有用物品布置存

45、放;清扫(Seiso)对现场清扫 检查,保持清洁。后两个“S”则从规范化和人的素养高度巩固“5S”活动效果。 3在 “ 5S”活动的基础上, 海尔提出了 “ 6S”活动,即在 “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的基 础上增加了 “ 安全( Security)” 。 四、劳动环境优化:照明与色彩、噪声、温度与湿度、绿化 第二单元人力资源的时间配置 【知识要求】 一、工作时间组织的内容 对于企业来说, 工作时间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工作班制,组织好工作轮班,以及合理安排 工时制度。 1企业里工作班制有单班制和多班制两种,单班制是指每天组织一个班生产;多班制是指 每天组织两班或两班以上的员工轮流生产

46、。 2工作轮班是指在实行多班制生产条件下,组织各班人员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和班次顺序轮 流进行生产活动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它体现了劳动者在时间上的分工协作关系。 3实行单班制还是多班制,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工艺过程不能间断进行的, 例如发电、化工、石油、冶金等行业主要生产过程,都是连续生产,必须实行多班制。 二、工作轮班组织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组织好多班制生产,除了要解决轮休、倒班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工作轮班的组织,应从生产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工时和节约人力。 2要平衡各轮班人员的配备。 3建立和健全交接班制度。 4适当组织各班工人交叉上班。 5工作轮班制对人的生理、心理

47、会产生一定影响,夜班对人的影响最大。 工作轮班的组织形式很多,企业曾经采用过的两班制、三班制和四班制。 第四节劳务外派与引进 一、外派劳务工作的基本程序 1、个人填写劳务人员申请表,进行预约登记 2、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或将申请人留存的个人资料推荐给雇主选择 3、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并由雇主对录用人员发邀请函 4、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的有关材料 5、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 6、劳务人员到检疫机关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预防接种证书 7、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审查、报批、护照、签证等手续 8、离境前缴纳有关费用 二、外派劳务的管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不批准出境: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

48、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 2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 3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 4正在被劳动教养。 5国务院有关主管机关认为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劳务引进的管理 外国人获得就业许可证并办好职业签证以后,就可以到中国来工作,但还有下面工作要做: 1申请就业证。 2申请居留证。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第一节培训管理 第一单元培训需求的分析 【知识要求】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 1、有利于找出差距确立培训目标 2、有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有利于进行前瞻性预测分析 4、有利于进行培训成本的预算 5、有利于促进企业各方达成共识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一)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战略层次、组织层次、员工个体层次。 (二) 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任务分析法;在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绩效分析法。 (三)培训需求的阶段分析:目前培训需求分析;未来培训需求分析。 【能力要求】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施程序 (一)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 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 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 4准备培训需求调查 (二)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 2确定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