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才发展规划.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4795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2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人才发展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院人才发展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院人才发展规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院人才发展规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院人才发展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人才发展规划.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档 专业资料 医院人才培养规划实施方案 为了培养、稳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动医院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全面、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市立医疗集团人才 培养规划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 “十八大 ”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人才工作方针和政 策,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立足于省情、市情、院情,制定和完善各项 科技人才政策,建立一套优良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我院 各类人才的作用。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培养和引进并重, 稳定队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优化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梯队相 对合理、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队

2、伍。 (二)培养目标 1、扩大人才结构的主要预期目标:5 年内全院临床医疗人员本 科学历达40%以上,每个临床科室至少引进1 名硕士研究生,培养 和引进学科带头人3-5 人。(现专技人员总计109 人,本科以上学历 39 人,占比35.8% ,无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 2、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主要预期目标:人才在各专业、 病区间分布趋于合理,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 术人才的比例趋于合理。(现专技人员总计109 人,副高以上职称6 人,中级职称19 人,初级职称84 人,其中初级师40 人,初级士44 人。) 文档 专业资料 3、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预期目标:在提高思

3、想政治素 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 提高。部分传染科高层次人才与学科带头人的竞争力达到皖南地区较 高水平。 二、培养措施 (一)稳定现有才人队伍,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改善人才梯队 结构 1、选派优良的青年骨干到市级、省级医院进修,通过广泛的学 习交流,获得更多的科技前沿新信息、新技术、新思路。 2.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业绩、能力、贡献为主的原则,评价和使 用在职人员。对急需的、缺乏的、贡献大的人员,在申报、评聘专业 技术职称时给予倾斜,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等方面给予经济及设备 支持。 3.加强教育培训 ( 1)学历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坚持院校培养的主渠道,出台优

4、 惠政策,舍得花本钱,鼓励中青年临床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 ( 2)继续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高校毕业生,硕士研 究生按照集团规定参加相应阶段的规范化培训,按照培训大纲、精密 实施,严格要求,做好医师的基本功锻炼。 ( 3)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使卫生技术人员的学问结构不断优化。 医院将在今后工作中,提高教育投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在职卫生 技术人员不断的掌握新技术、新学问、新理论。 文档 专业资料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医院专业学科的发展 1、加强与集团内医院和省内外相关专科医院的合作,带动我院 专业学科的发展。在未来的5 年,对医院重点学科进行扶持,具体做 法是:一是具有针对性地

5、引进国内知名医院的先进技术,二是聘请客 座专家定期来我院坐诊;三是配套给予相应的科研资金。 2、统筹规划,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医院将根 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人员的梯队建设,医院专业发 展的需要,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高学历人才战略。引进的形式 是重点到医学院校间接招聘、社会公开招聘等。为吸引更多的高学历 人才,我院还将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医院宣传力度,努力改善医 院的硬件设施和外部环境,为他们营造优良、舒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 (三)坚持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 1、推进重点学科人才建设。加强传染科相关

6、知识的培训,逐步 培养并储备传染性与非传染性呼吸科和消化科人才。 2、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科带头人在任期内都内部承担1-2 项科 研课题或开展1-2 项新业务、新技术。 3、实行重点倾斜,采取超凡措施,对重点专业资金设备重点保 障,对重点专业的科技人才进修、读研、晋级、提拔优先考虑。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做好人才的选拔、培 养和使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文档 专业资料 2、建立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体现公平竞争的用人原则,实行竞争上岗, 任期考核,创造平等、公开、公正的人才使用竞争环境,形成“人员 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励合作机制。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1)完善奖励机制,设立 “人才培养基金 ”,用于培训、课题研究 和学术交换。对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等给予奖励。 ( 2)对高级人才、优秀人才、拔尖人才实行倾斜政策,给予一 定的技术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