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5095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2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 24 分) 1 (3 分) ( 2014 秋?淮南期末)填写合适的单位或进行单位换算 淮南平圩淮河大桥是淮河第一长桥,这座大桥的长度约为3.2 俗话说 “ 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0.2 雾霾天气的 “ 元凶 ” 是直径小于2.5 m 的颗粒物,合m 2 (1 分) ( 2014 秋?淮南期末)读出如图当中物体的长度是mm 3 (3 分) ( 2014 秋?淮南期末)小明同学从家乘公交车上学,车以54km/h 合 m/s 匀速行驶,小明 看到窗外路边的树木快速后退,他是以做为参照物,经过了10 分钟,到达了目的地,汽

2、车行驶了 km 4 (4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小明坐在教室认真的听课,老师的声音是声带发出的,又通过传播 到小明耳朵里的,突然窗外的工地上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小明赶紧将窗子关闭,这是在传播途径 中进行从而减弱噪音,为了让同学们能听到上课的内容,老师也提高了嗓门,改变了(填声音的 三个特征之一) 5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小明在周末的清晨来到了龙湖公园散步,看到了草地上有一层白白 的霜,这是由于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所形成的(填物态变化),这是一个过程(选填“ 放 热”“吸热 ” ) ,在阳光的照耀下白白的霜很快成晶莹的小水珠 6 (5 分) (2014 秋?淮

3、南期末)小明漫步在湖边,看到水中有柳树的倒影,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虚像,同时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这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现象而形成的像,实 际的鱼在其(选填“ 上方 ”“下方 ” ) ,湖中央的大喷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美丽的彩虹,这 是光的现象 7 (2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小明刚上初中就患上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选填 “ 前面 ” 或“ 后面 ” )而看不清远处物体,需要配戴透镜进行矫正 8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 冬天在户外的自来水管容易发生爆裂,是由于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 质量,密度,而体积所致(选填 “ 变大 ” 、 “

4、 变小 ” 或“ 不变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 分,共 30 分) 9 (3 分 ) (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有关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和错误是一个意思 B 误差就是读数时产生的错误 C 通过改进测量方法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10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关于参照物的选取,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参照物只能选取静止的物体B 参照物可以选取自己 C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D运动的物体可以没有参照物 11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 图象如

5、 图所示,由图可知()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 经过 6s,甲在乙前面1.2m 处 C 甲物体的速度是0.1m/s 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12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各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樟脑丸的消失是熔化现象,这是吸热的过程 B 烧开水,壶嘴冒的白烟是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 C 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 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要吸热 13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各种现象,是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A 农民伯伯将粮食摊开晒B 洗头后用吹风机吹 C 将食物用保鲜膜包起来D衣服放在通风处晾晒 14 (3 分) (

6、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各种光现象中,解释错误的是() A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 C 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会越来越小 D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 15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小明在做“ 平面镜成像 ” 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选用比较薄的玻璃板 B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 C选用两只一模一样的蜡烛 D将两只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两边 16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各种成像中,成的是实像的一组是()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投影仪成像 照相机成像 放大镜

7、成像 A B C D 17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和状态有关 B 物体的密度与体积和质量有关 C 把物体从地球拿到月球上,质量会变小 D 把一瓶油倒掉一半,其密度不变 18 (3 分) (2013?庆阳)如图所示的是A, B 两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 知, A,B 两种物质的密度A、 B和水的密度 水之间的关系是() A B水 A B BA 水 C A 水B D水 A B 三、作图和实验题(每空2 分,共 30 分) 19 (4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作图题 请在如图1 中画出 S发出的光线,通过平

8、面镜反射,经过P点的光路图 请在如图2 中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方框中填上一个合适的光学器材 20 (6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如图所示,是“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2)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B 蜡烛, 直到与 A 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相 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 控制变量法 ” 或“ 等效替代法 ”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 A、B 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

9、变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1 (10 分) (2013?泉州)小明在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 (1)如图 1 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 的焦距为 cm (2)如图 2 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选填“ 上” 或 “ 下” )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 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 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选填“ 变大 ” 或“ 变小 ” ) 22 (10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小明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

10、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 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 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 子的质量为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石子 的密度是 kg/m 3 假设该小石子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那么测量结果将会(选填“ 偏大 ”“偏小 ” ) 四、综合题( 23 题 7 分, 24 题 4 分,共 16 分) 23 (7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现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其最高速度可达 30

11、0km/h淮南东站的建成,标志着淮南人民也能享受到高铁带来的便利, 淮南到合肥的距离有90km,火车如果以其最高速度行驶,那么最快多少分钟可以从淮南到达合 肥? 小明乘坐某次列车从淮南去合肥,列车运行10 分钟后到达水家湖站,停靠了2 分钟,然后又行 驶了 18 分钟到达了合肥,那么这列火车从淮南到合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4 (9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小明有一个小铝球,他一直都不知道这个铝球是否空心的,当他 学完密度的知识后, 利用了身边的天平和杯子,测出了这个铝球的密度,并判断出了铝球是否空心 步骤如下:他用天平测出了杯子的质量为100g,将杯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80g,再测出

12、小铝球的 质量是 54g,将这个小铝球轻轻的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测得总质量为204g; 请你计算出小球的体积 请你计算出小铝球的密度(铝=2.7 10 3kg/m3, 水=1.0 103kg/m 3) 判断该铝球是否是空心球,如果是,空心部分有多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 24 分) 1 (3 分) ( 2014 秋?淮南期末)填写合适的单位或进行单位换算 淮南平圩淮河大桥是淮河第一长桥,这座大桥的长度约为3.2km 俗话说 “ 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0.2kg 雾霾天气的 “ 元凶 ” 是直径小于2.5 m 的颗粒物,合2.5 10 6 m 考

13、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 根据对常见物体及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正确的单位; 1 m=10 6m 解答:解: 淮南平圩淮河大桥是淮河第一长桥,这座大桥的长度约为3200m=3.2km ; 5 个苹果的质量约1kg,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0.2kg 左右; 因为 1 m=10 6 m,所以 2.5 m=2.5 10 6m 故答案为: km;kg;2.5 10 6 点评: 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要做到熟知,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要闹出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单位换算时要 “ 先换后算 ” 2 (1 分) ( 2014 秋?淮南期末)读出如图当中物体的长度是29.0mm 考

14、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 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 开始,要以 某一刻度当作 “ 0” 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 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1 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 ,即此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端与3.00cm 对齐,右端与5.90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90cm 3.00cm=2.90cm=29.0mm 故答案为: 29.0 点评:刻度尺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

15、使用 和读数方法 3 (3 分) ( 2014 秋?淮南期末)小明同学从家乘公交车上学,车以54km/h 合 15m/s 匀速行驶,小 明看到窗外路边的树木快速后退,他是以自己(或公交车)做为参照物,经过了10 分钟,到达了 目的地,汽车行驶了9k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根据 1m/s=3.6km/h 换算; (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 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3)已知汽车的速度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路程 解答: 解: ( 1)54km/h=54 m/s=15m/s; (2)公交车行

16、驶时,路旁的树木相对于自己(或公交车)的位置不断后退,以自己 或车为参照物,车内乘客会觉得路边树木快速后退; (3)已知 t=10min=600s , 由 v=得: s=vt=15m/s 600s=9000m=9km 故答案为: 15;自己(或公交车) ;9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求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求出 汽车的速度 4 (4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小明坐在教室认真的听课,老师的声音是声带振动发出的,又通过 空气传播到小明耳朵里的,突然窗外的工地上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小明赶紧将窗子关闭,这是在 传播途径中进行隔音从而减弱噪音,为了让同学们能听到上课的

17、内容,老师也提高了嗓门,改变了 响度 (填声音的三个特征之一)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传来的; (2)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的过程中;3在人耳处减弱; (3)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解答:解: (1)人说话是声带在振动发声;我们生活在空气中,通常听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 的; (2)我们听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关上门窗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通 过隔音的方法减弱噪声; (3)为了让同学们能听到上课的内容,老师也提高了嗓门,目的是为了改变

18、声音的 响度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隔音;响度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噪声的减弱方法,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5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小明在周末的清晨来到了龙湖公园散步,看到了草地上有一层白白 的霜,这是由于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所形成的(填物态变化),这是一个放热过程 (选填 “ 放热 ”“吸热 ” ) ,在阳光的照耀下白白的霜很快熔化成晶莹的小水珠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凝华放热;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 解答:解: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

19、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在阳光的照耀下白白的霜很快变成晶莹的小水珠,是熔化现象 故答案为:凝华;放热;熔化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物态变化的类型及规律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涉及到对物理联 系生活实际的能力的考查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物态变化类型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6 (5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小明漫步在湖边,看到水中有柳树的倒影,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 反射现象而形成的虚像,同时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这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现象而形成 的虚像,实际的鱼在其下方(选填“ 上方 ”“下方 ” ) ,湖中央的大喷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 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

20、散现象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太阳光是混合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经过三棱镜可以分散为各种色光,这种现 象叫光的色散 解答:解: (1)平静的水面上有岸边景物的倒影,是由于岸边景物在水面上成的像,是平面 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2)光由水斜射如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 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

21、由于折 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位置升高了,所以看到的水中的鱼位置 比实际位置高即实际的鱼在其下方, (3)当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 虹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虚;下方;色散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特别是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很容易搞 错相同之处还有,都是虚像,不同之处是,成像原理不同 7 (2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 小明刚上初中就患上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选 填“ 前面 ” 或“ 后面 ” )而看不清远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22、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 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前面;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要理解掌握 8 (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 冬天在户外的自来水管容易发生爆裂,是 由于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而体积变大所致(选填 “ 变大 ” 、“ 变小 ” 或“ 不变 ” )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与温度 专题: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

23、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 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解:一定体积的水结成冰后,只是状态的改变,质量不变,但是冰的密度比水小,所 以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因此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容易破裂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变大 点评:物质的状态改变了,质量是不变的,但是密度往往要发生改变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 分,共 30 分) 9 (3 分) ( 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有关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和错误是一个意思 B 误差就是读数时产生的错误 C 通过改进测量方法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专

24、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 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 误差产生的原因:刻度尺的原因、由于人在估读时造成的误差等;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测量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 (1)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 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AB 错误; (2)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选项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

25、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 础性题目 10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关于参照物的选取,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参照物只能选取静止的物体B 参照物可以选取自己 C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D运动的物体可以没有参照物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 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 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 解答:解: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 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26、 作出肯定的回答,说这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 故选项 C 正确,选项A、D 错误;若参照物选取自己,就无法比较本身的运动状态, 故 B 错误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但要注意,参照物 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 另一个物体 “ 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 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 11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 图象如 图所示,由图可知()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 经过 6s,甲在乙前面1.2m 处 C 甲物体的速度是0.1m/s D以甲为参

27、照物,乙向西运动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 与运动时间t 成正比, s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 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 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 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 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 运动状态 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读图可知,经过8s,s甲s乙,由 v=可知, v甲v乙,故 A 错误 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为甲、乙

28、两物体同时同地 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 处,故 B 错误; C、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则 v甲= =0.2m/s,故 C 错误; D、因为 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 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 图象,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 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 与 t 成正比, s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然, 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 12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各种

29、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樟脑丸的消失是熔化现象,这是吸热的过程 B 烧开水,壶嘴冒的白烟是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 C 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要吸热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 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

30、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A、衣橱中放的樟脑丸逐渐变少,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升华吸热,该选项不正确; B、烧开水,壶嘴冒的白烟是水蒸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 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不正确; C、冬天教室玻璃内侧形成的小水珠,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 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不正确; D、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 升华要吸热, 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热传递,水蒸气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 水滴,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原理,该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31、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 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3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各种现象,是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A 农民伯伯将粮食摊开晒B 洗头后用吹风机吹 C 将食物用保鲜膜包起来D衣服放在通风处晾晒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上表面积, 液体上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作答 解答:解: A、把粮食摊开,增大了粮食的表面积,可以加快粮食中水份的蒸发,不符合题意; B、用电吹风吹头发,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头发的温度比较高,同时空气流

32、速增大, 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不符合题意; C、将食物用保鲜膜包起来,食物上方空气不流动,可以减慢蒸发,符合题意; D、晾晒衣服时,将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衣服上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可 以加快水分的蒸发,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联系生活实际,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 14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各种光现象中,解释错误的是() A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 C 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会越来越小 D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 考点:光的反射;

33、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 和月食等; (2)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如水中的倒影、镜中的像等; (3)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海市蜃楼、插入水中的筷子看 起来向上折 解答:解: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说法正确, 不合题意; B、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说法正确, 不合题意; C、平面镜成的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当人

34、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大小不变,选项说 法错误,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所形成的,说法正确,不合题 意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等知识点类似的现象却包含了不 同的道理,提醒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细心加以区分 15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小明在做“ 平面镜成像 ” 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 选用比较薄的玻璃板 B 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 C 选用两只一模一样的蜡烛 D 将两只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两边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研究平面镜

35、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玻璃板,其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两 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后面这只蜡烛的位置 就是前面这只蜡烛的像的位置,同时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 实验中要采用薄玻璃板,因为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玻璃越厚, 反射面越远, 两个像距离越远,使实验复杂化; (2)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 完全重合 (3)根据等效替代的思想,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后面蜡 烛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解答:解: A、选用平板玻璃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尽量采用薄玻璃

36、板,避免出现明显的 两个像,简化实验,所以A 正确; B、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 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所以B 正确; C、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这里用到了替代方法,所以C 正 确; D、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拿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直到蜡烛B 好像被点燃似的, 这样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从而说明了物像大小相等, 所以 D 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 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

37、学会灵活运用 16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各种成像中,成的是实像的一组是()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投影仪成像 照相机成像 放大镜成像 A B C D 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在平静的水面上所成的像是由于镜面反射造成 的;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 像等都是该原理的应用; (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

38、于放大镜 解答:解: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平面镜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投影仪成像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照相机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放大镜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综上分析,成的是实像的一组是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等多 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17 (3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和状态有关 B 物体的密度与体积和质量有关 C 把物体从地球拿到月球上,质量会变小 D 把一瓶油倒掉一半,其密度不变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质量及其测量

39、;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由物质本身的结构决定,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 解答:解: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物体一旦确定了,质量便确定了,与物体的运 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故AC 错误 (2)密度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故B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要注意:密度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解题是不要受 密度定义式的影响,误认为密度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决定 18 (3 分) (2013?庆阳)如图所示的是A, B 两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

40、积 V 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 知, A,B 两种物质的密度A、 B和水的密度 水之间的关系是() A B水 A B BA 水 C A 水B D水 A B 考点:密度的计算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如图提供的是A、B 两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象,当体积 V=20cm 3 时 A 的质量是30g、B 的质量是5g,利用密度公式求出A、B 密度,和水的密度比较得出 答案 解答:解:分析图所示的是A,B 两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象, 由图知,当体积V=20cm 3 时 A 的质量是30g;B 的质量是5g, 则 A= =1.5g/cm 3 水; B=0.25g/cm 3

41、水; 由以上计算过程知 A 水B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看图能力,要求学生能通过图象找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 能选取正确的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做这类题目,学生要明确函数的性质,并明 白其所代表的意义 三、作图和实验题(每空2 分,共 30 分) 19 (4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作图题 请在如图1 中画出 S发出的光线,通过平面镜反射,经过P点的光路图 请在如图2 中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方框中填上一个合适的光学器材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

42、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 对称,作出像点后,作出射线S P,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2)知道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根据入射光和折射 光的方向,判断光线被会聚了还是发散了若光线被会聚则填凸透镜,若光线被发散 则填凹透镜 解答:解: (1)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 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 与镜面 交于 O 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 SO 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两条平行光线,经图示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因此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为凹透镜如图所示: 点评:(1)本题还可以作出P 点的像 P,连接 SP 与镜面交于O 点,从而确定入

43、射光线和 入射点,连接OP 画出反射光线 (2)在分析会聚、 发散现象时, 需要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比较若 比原来靠近主光轴则为会聚作用;若比原来远离主光轴,则为发散作用 20 (6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如图所示,是“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B 蜡烛, 直到与 A 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相 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选填“ 控制变量法 ” 或“ 等效替代法 ”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44、B A、保持 A、B 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 置及大小; (2)用和物体一样的另一个物体来代替物体,和物体的像进行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这种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寻找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要求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解答:解: (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 到放在后面B 蜡烛,便于确定像

45、的位置和大小; (2)实验时, 用和 A 完全相同的蜡烛B 和蜡烛 A 的像进行比较, 是用蜡烛 B 来代替 蜡烛 A,这种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需要再多做几次,使发现的规律具有普遍 性;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故答案为:(1)位置;(2)等效替代法; (3)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 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1 (10 分) (2013?泉州)小明在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 (1)如图 1 所示,让一束

46、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 的焦距为 10cm (2)如图 2 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调整(选填“ 上” 或“ 下” )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 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 的幻灯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选填“ 变大 ” 或“ 变小 ” )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掌握焦距的概念,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2)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3)分析

47、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利用物距处于1 倍和 2 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 像的特点进行判断,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判断 解答:解: ( 1)由焦距的概念知,f=60cm 50cm=10cm; (2)由图知,光屏的位置偏高,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调整;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 处时, 物体处于1 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所以此时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由于物距变大,所以像距变小,成的像也变小 故答案为:(1)10; (2)下;(3)放大;幻灯

48、机(或投影仪); (4)变小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考查了焦距的测量及实验器材的调节,掌握成像 特点及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同时自己做一些总结,更有利于对成像规律的 理解和掌握 22 (10 分) (2014 秋?淮南期末)小明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 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 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 子的质量为38.4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 石子的密 度是 2.56 10 3kg/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