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5095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7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 分,共 30 分) 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 2诗句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A频率高B音色好 C响度大D速度快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4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

2、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 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新奇、美观 B为了寻欢作乐 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 5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 A B C D 6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如图,则试管里的水()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 出汗” ,这是()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8用一只读数是 “39.5 ” 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温度计,若当 时的

3、气温是 18,测量后体温计的读数为() A37B39.5C18D36.8 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 倒影” B用凸透镜看地图 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 D小孔成像 10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 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 1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 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 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12如图

4、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夜景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 50mm,则通过照相机所成实像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 AB小于 50 mm C大于 50 mm 小于 100 mm 二、填空题(作图题每小题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2 分) 1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 A 的长度为cm 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 个镜,它对太阳光的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15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 出声音的不同我们能够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发出声音的不同 16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2 米处,以 1

5、m/s 的速度靠近镜, 1 秒后人的像与 人相距m,像的大小 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 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和蓝光 18如图中, OA、OB和 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 光线,则界面的边是空气,折射角为度 19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 成的,需要热量 20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 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 传播速度会 (填“ 增 大” 、“ 减小” 或“ 不变” ) 21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是眼,需要选用进 行矫正 22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

6、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 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填“ 增大” 或“ 减小” )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 时(填“ 增大” 或“ 减小” )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23完成图中透镜的光路图 24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物体AB的像 三、实验题: ( 每空1分,共 23分) 25如图是小华对水沸腾现象进行的实验探究,当温度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 以后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直到水沸腾了 6min 为止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时间 t/min 012345678910 温度 t/ 909294 9698999999999999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

7、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 1 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 用温度计时出现的不当之处是:、 (2)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2 中的图所描述一样 (选填 “A”或“B”) ,水在沸 腾过程中需要热量,温度将 (3)图 3 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的 大气压应该是(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26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 ,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 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 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 把点燃的蜡烛 A 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 的位置, 使它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

8、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 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 B也点燃, 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 这样做(填“ 能” 或“ 不能” ) 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如果把蜡烛 A 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 又移动蜡烛 B去与蜡烛 A 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 A像的大小(选项 “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3)如果在蜡烛 A 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承接到像(选项 “ 会” 或“ 不会” ) ,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27凸透镜成像规律 ” 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是cm,组装器材时,应调节烛焰、

9、透镜、光屏, 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2)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如果将 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 “ 远离” 或“ 靠近” )透 镜的方向移动 (3)当把蜡烛移到离透镜25cm 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的像(填 “ 放大” 或“ 缩 小” )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 是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时,小明将透镜向上移动,则屏上的像 将向(选填 “ 上” 或“ 下” ) ,小明再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屏上的 像(选填 “ 完整” 或“ 不完整 ” ) ,屏上

10、像的亮度(选填 “ 变亮” 、“ 变暗” 或“ 不变” ) 四、论述与计算题(共19 分) 28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 自行车则需 6min,问: (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9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 机的马赫数为 2.5,那么: (1)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 (2)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 30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动车具有动力集中、提速快、效率高等优点 (1)以动车车次 D3018为例,此趟列车

11、具体行程见下方时刻表,该动车从南京到武昌 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途中动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 完全通过长 2000m 的隧道,求 这列动车的长度多少米? (3)动车过隧道时,动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 车站到站时间发车时间里程/km 上海始发站09:500 南京12:0212:11301 合肥13:1913:21457 武昌16:11终点站841 八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 分,共 30 分) 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2 m/s B12 m/s C1.2 cm

12、/s D1.2 km/s 【考点】 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识记人步行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等,这些总是出现在估计题目中 【解答】解: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 故选 A 2诗句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A频率高B音色好C响度大D速度快 【考点】 9F:响度 【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 的强弱(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生活中有时人们把声音的高低和大小弄 混,要注意理解 【解答】解:题中的 “ 高声语 ” 是指大声说话,即响度大,不是音调高 故选 C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托车上

13、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考点】 9L:防治噪声的途径; 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9H:音 色;9N:声与能量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 弱、在人耳处减弱;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听到声音的条件包括声源、介质、 人耳;声音的利用包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所以A 正确; B、音色是

14、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就是 靠音色来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所以B正确; C、 听到声音的条件必须满足: 一要有发声体振动产生声音, 二要有介质传播声音, 三要有良好的听觉器官除此以外,声音的频率还必须在20Hz20000Hz之间,声音 要有一定的响度,只有具备这几个条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所以只要物体在振动, 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C不正确; D、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 畅地排出体外,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所以D正确 故选 C 4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 顺

15、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新奇、美观 B为了寻欢作乐 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 【考点】 1K:蒸发及其现象 【分析】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它们在进行时都需要吸热 【解答】解: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 流下,在此过程中水要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致使宫殿里的温度降低 故选 D 5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 A B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 时间图象 【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金属是晶体,其次再根据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区别: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表现在图象上就是晶体熔化图象中,有一段线段呈 水平,而非晶体

16、则不断升温因此对照各图加以分析即可 【解答】解: A、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 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B、 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不 符合题意 C、 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 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不 符合题意 D、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 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 D 6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如图,则试管里的水()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17、【考点】 1I: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 (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 具备时即可沸腾 【解答】解:如图: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的温 度还低于火的温度,还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开始时试管中的水 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达到沸点后,由于在同一大气压下, 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沸点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再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能沸腾 故选 C 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 出汗” ,这是()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

18、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考点】 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要判断矿泉水瓶的外壁 “ 出汗” 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就需要知道什么叫 “ 出 汗” ,它是什么状态的,它又是由哪种状态形成的,然后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就可 以判断出它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解答】解:矿泉水瓶“ 出汗 ” 指的是矿泉水瓶外壁上有水,水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 的水蒸气越到比较冷的矿泉水瓶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故选 B 8用一只读数是 “39.5 ” 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温度计,若当 时的气温是 18,测量后体温计的读数为() A37B39.5C18D36.8 【考点】 18:体温计

19、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 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 【解答】解: 由于体温计的构造特殊,液泡上方有一缩口,体温计里面的液体未经下甩不会自动下 来,用后再次使用必须用力向下甩正常人的体温低于39.5,里面的液体只会上升 不会自动下来,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9.5 故选 B 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 倒影” B用凸透镜看地图 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 D小孔成像 【考点】 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

20、小孔成像、激 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 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 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 倒影” ,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 射形成的; B、用凸透镜看地图,属于光的折射的应用,故B 符合题意; 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

21、 B 10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 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 【考点】 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 u=25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 A 1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 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 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

22、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考点】 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 (1)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由物距大小决定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 增大、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 (2)首先判断出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所成像的性质,再判断出物体从2 倍焦距外 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出像距和像的变化 【解答】解: 物体从 2 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所以成实像, 而移动时,物距逐渐变小,则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 故选 C 12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夜景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 50mm,则通过照相机所成实像到照

23、相机镜头的距离应() AB小于 50 mm C大于 50 mm 小于 100 mm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凸透镜成像,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50mm,胶片和镜头之 间是像距, 2fvf,所以实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50mm 小于 100mm 故选 D 二、填空题(作图题每小题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2 分) 1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 A 的长度为2.13cm 【分析】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然后 认准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4、其记录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解答】 解: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 4.00cm, 终了刻度值为: 6.1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13cm 故答案为: 1mm;2.13cm 14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 个凸透镜,它对太阳光的会聚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考点】 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 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

25、,造成火灾; 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 15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 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我们能够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发出声音的音色 不同 【考点】 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 ,低于 20Hz和高于 20000Hz的声波是听 不到的,根据蜜蜂和蝴蝶的振动频率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从而判断能否感知到音 色是辨别声音的依据 【解答】解:蜜蜂振动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 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蝴蝶振动频率是5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 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

26、知不到蝴蝶飞过,因此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 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钢琴和小提琴发声时,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16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2 米处,以 1m/s 的速度靠近镜, 1 秒后人的像与 人相距2m,像的大小不变 【考点】 AE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像距等于物距,物像对称;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 【解答】解: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2 米处,以 1m/s 的速度靠近镜, 1 秒后 人与镜面之间的距离为: 2m1m/s1s=1m,则像与人的距离为1m+1m=2

27、m; 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距离无关,故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 2;不变 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有三种色光 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绿光和蓝光 【考点】 AP:光的色散 【分析】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 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解答】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有三种 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它们分别是红光、绿光、 蓝光 故答案为:色散;绿光 18如图中, OA、OB和 OC

28、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 光线,则界面的左边是空气,折射角为60度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注意入射 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在界面的同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对称,分别在界 面的两侧 【解答】解: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故NN 是法线, MM 是界面,则 CO是入射光线, OB是反射光线, OA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 BON =30,折射角为 AON=60 由于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界面MM 右边是 玻璃,左边是空气 故本题答案为:左; 60 192011 冬季大雾

29、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 【考点】 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解答】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 2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 8 m/s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会减 小 (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考点】 A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

30、中的 要小 【解答】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需要记住的,是3108m/s 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故光由空气折射入 水中,传播速度会减小 故答案为: 3108;减小 21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是近视眼,需要选用凹 透镜进行矫正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解答此题应明确以下两点: 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 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 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解答】解

31、:由图可知: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 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 近视需佩戴凹透镜矫正,所以此人应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故答案为:近视;凹透镜 22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 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减小(填“ 增大” 或“ 减小” ) 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 同时增大(填“ 增大” 或“ 减小” )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考点】 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变大时,像距也变大,而物距变小 【解答】解:当照完合影后,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时,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了,像 距也要

32、变大,物距变小,故照相机到小明的距离变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变大 故本题答案为:减小;增大 23完成图中透镜的光路图 【考点】 【分析】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图示作 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 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由此作出入射光线, 如图所示: 24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物体AB的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 A、B 端点 ABA 、B ,连接 A 、B 即为物体 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 、B ,用虚线

33、连接 A 、B 即为物 体 AB的像,如图所示: 三、实验题:1 分,共 23 分) 25如图是小华对水沸腾现象进行的实验探究,当温度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 以后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直到水沸腾了 6min 为止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时间 t/min 012345678910 温度 t/ 9092949698999999999999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如图1 所示,小华在 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出现的不当之处是:视线未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温度计 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2 中的A图所描述一样(选填 “A”或“B”)

34、,水在 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将保持不变 (3)图 3 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98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 的大气压应该是低于(填“ 高于” ,“ 等于” 或“ 低于” )标准大气压 【考点】 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 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 平; (2)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沸腾前,气 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3)根据沸腾时的特点结合实验数据判断水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

35、为100, 并且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解答】解:(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如图 1 中,使用温度计时出现的不当之处是:视线未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温度计的 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读图 2 可以看出, A 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是水沸腾时的现象;B 的气 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是沸腾时的现象; 由水沸腾的特点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将保持不变 (3)由图 3 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 98,所以水的沸点为98,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为100,此时的沸点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因此当 时的大气压低于 1 个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

36、1)热胀冷缩;视线未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 底; (2)A;吸收;保持不变; (3)98;低于 26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 ,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 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 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 把点燃的蜡烛 A 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 的位置, 使它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 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 B也点燃, 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 这样做不能(填“

37、能” 或“ 不能” )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如果把蜡烛 A 向镜面移动一段 距离,又移动蜡烛 B去与蜡烛 A 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 像的大小不变(选项 “ 变 大” 、“ 变小” 或“ 不变” ) (3)如果在蜡烛A 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像(选项 “ 会” 或“ 不 会” )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 的像,又能看到蜡烛 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研 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A 的大小用蜡烛 B来代替; (2)在实验中玻璃板起到平面镜的作用,在镜面前的物体亮度越大,则其成的像越清 晰

38、;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等大分析解答; (3)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解答】解: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 的像和蜡烛 B重合,既能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 也能观察到 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 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 (2)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 更不清晰;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如果把蜡烛A 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 去与蜡 烛 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 像的大小不变;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9、所以如果在蜡烛 A 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像,从而验证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大小; (2)不能;不变;(3)不会;虚 27在探究 “ 凸透镜成像规律 ” 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0.0cm,组装器材时,应调节烛焰、透镜、光 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如 果将蜡烛远离透镜, 要想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应将光屏向靠近(选填 “ 远离” 或“ 靠 近” )透镜的方向移动 (3)当把蜡烛移到离透镜25cm 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填 “ 放大” 或“ 缩小” ) 照相机

40、、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 致的是照相机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时,小明将透镜向上移动,则屏上的像 将向上(选填 “ 上” 或“ 下” ) ,小明再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屏上 的像完整(选填 “ 完整” 或“ 不完整 ” ) ,屏上像的亮度变暗(选填 “ 变亮” 、“ 变暗” 或“ 不变” ) 【考点】 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1) 通过甲图所示的现象, 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实 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 直线上; (2)由图乙可得到物距

4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成像情况;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 知光屏移动情况; (3)凸透镜成像时,当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的; (4)根据过光心的光方向不变分析透镜向上移动后像的像的移动情况; 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 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 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解答】解: (1)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40.0cm 30.0cm=10.0cm; 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光具座上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 致在同

42、一高度; (2)由图乙知,烛焰到凸透镜距离为63.0cm50.0cm=13.0cm,物距大于一倍而小于 两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如果将蜡烛远离透镜,即物距增大,要想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即应将 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3)当把蜡烛移到离透镜25cm 处时,即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缩 小的实像,照相机在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 (4)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若凸透镜向上移动后像也会向上移动; 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 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故答

43、案为: (1)10.0;同一高度;(2)放大;靠近;(3)缩小;照相机;(4)上;完整;变暗 四、论述与计算题(共19 分) 28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 自行车则需 6min,问: (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考点】 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6A:速度的计算 【分析】 (1)已知同学步行的速度以及从家门到校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 式 S=vt即可计算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 (2)根据路程和骑车到校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v步=1.2m/s,t步=15min=9

44、00s, 由得 S=v步t步=1.2m/s900s=1080m (2)S=1080m ,t骑=6min=360s ; v骑=3m/s 答: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1080m;该同学骑车的平均速度是3m/s 29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 机的马赫数为 2.5,那么: (1)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 (2)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 【考点】 93:声速; 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已知声速的大小和超音速飞机飞行速度的马赫数,可求飞机的飞行速度,还 知道两地的距离,根据公式t= 可求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的

45、时间 【解答】解:(1)它的飞行速度是v=2.5340m/s=850m/s, (2)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s=1700km=1.7 106m, 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t=2000s33.3min 答:它的飞行速度是850m/s,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33.3min 30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动车具有动力集中、提速快、效率高等优点 (1)以动车车次 D3018为例,此趟列车具体行程见下方时刻表,该动车从南京到武昌 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途中动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 完全通过长 2000m 的隧道,求 这列动车的长度多少米? (3)动车过隧道时,

46、动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 车站到站时间发车时间里程/km 上海始发站09:50 0 南京12:0212:11301 合肥13:1913:21457 武昌16:11终点站841 【考点】 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 (1)首先求出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求出速度; (2)依题意可知火车过隧道时火车实际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即s=s隧道+s 车,则由速度公式v=求火车的长度; (3)根据题意求出火车全部在隧道内的路程,然后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即可求出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的时间 【解答】解: (1)由动车时刻表可知,南京到武昌的路程为s=841km301k

47、m=540km, 所用时间 t=16:1112:11=4h, 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 = =135km/h; (2)动车行驶时间t=2min=120s, 动车的速度: v=72km/h=20m/s, 动车行驶的路程: s=vt=20m/s120s=2400m , 动车完全通过隧道,则有s=s隧道+s车, 所以动车的长度: s车=ss隧道=2400m2000m=400m (3)动车全部在隧道的路程:s=s 隧道s车=2000m400m=1600m, 则列车全部隧道内的时间: t = =80s 答: (1)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135km/h; (2)这列动车的长度是400m (3)动车过隧道时,动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80 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