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救治工作汇报一、床位设置1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设立N35张床位,其中N1.CU应NIO张床位。床位配置应符合相关要求。2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组织机构应根据医务科协调并由院办发文的要求进行建立。二、建立组织架构1 .成立危重新生儿救治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并按要求配置成员。由医务科协调并由院办发文。2 .建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组织机构,由医务科协调并由院办发文。3 .成立救治中心专家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并按要求配置成员。由医务科协调并由院办发文。4.成立救治中心质量控制小组,由儿科负责。(1)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包括临床、医技和职能部门,由医务科负责。(2)制定各类诊疗
2、规范,由儿科负责。(3)制定危重孕产妇管理相关制度,包括危重新生儿管理、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急救药品管理、危重新生儿抢救、危重新生儿会诊、危重新生儿信息登记报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业务培训、危重新生儿评审(每季度次)、危重新生儿急救演练等,由儿科负责。(4)制定危重新生儿抢救用血管理制度和危重孕产妇输血保障机制,由输血科负责。(5)制定危重新生儿服务管理和临床救治分工协作机制、危重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由医务科负责。四、流程1 .制定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流程、危重新生儿会诊流程、危重新生儿转运流程、产科儿科协作流程,由医务科、产科、儿科共同负责。2 .制定新生儿复苏流程,由儿科
3、和产科共同负责。五、设施设备制定儿科所需的设施设备清单,由儿科负责。六、急救药品重点做好儿科专科用药的备货工作,由儿科和药学部共同负责。七、管理资料1 .整理中心基本情况(包含组织机构成立文件、设施设备清单)、职责制度流程汇编、中心会议记录、危重新生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危重新生儿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业务培训及急救演练记录,由儿科负责。2 .整理危重新生儿评审记录、危重新生儿转运交接记录、危重新生儿救治病例登记记录,由儿科负责。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抓住发展这一要务,以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医院发展进程。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医疗质量
4、医疗安全为核心,抢抓机遇,加强重点学科、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专业特色。坚持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着力建设一支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干部、职工队伍。牢牢把握医院稳定和发展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二)主要目标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区域救治中心能满足本县内一级医院或一级ICU、N1.CU内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向二级ICU、NICU(二级医院)合理、有序的转诊的要求。学科设置基本完善,具备多学科联合救治的功能,满足孕产妇、新生儿各系统疾病的诊治,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并改善急危重孕产妇、新生儿预后的综合治疗中心。二、建设思路(一)基础条件1、医院高度电视疑难
5、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救治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抢救流程和工作制度,并成立由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产科、妇科、ICU、新生儿科、神经内外科、心血管内外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急诊科、麻醉科、检验科和输血2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产科疑难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救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医务处(科)负责中心的协调工作,中心主任由具有疑难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丰富经验的产科、新生儿科高级职称医师担任。2、医院具有成熟的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和措施:实施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急危重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
6、疗服务:对急诊抢救工作有监管,定期评价医院急诊体系对院内外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与辐射地区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有急诊信息网络支持系统,实现急诊与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各相关科室、急诊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对接。3、产科、新生儿科为医院重点发展的学科,具有产科、新生儿科建设发展规划,有扶持产科、新生儿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一)具体建设1、救治中心总体水平要高,能够满足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工作:能够独立开展三级医院常规临床技术项目,如阴道助产(产钳、胎吸、臀位助产)、剖宫产、分娩镇痛、宫腔填塞止血、早产预测技术、中孕期母血清筛查、中孕期超声
7、筛查,专业特色显3著,能熟练掌握:B-IynCh等各种缝合止血、选择性血管栓塞止血、宫颈环扎、严重软产道裂伤的修补等孕产妇生命支持的相关技术。2、提升救治中心诊治能力:能够独立诊治临床诊疗指南中规定的病种(流产、早产、糖尿病、子痫前期、PPROM.ICP.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心脏病、甲状腺疾病、肝脏疾病、肺部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胎儿生长受限、复杂性双胎、胎儿宫内溶血等、巨大儿、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3、加强救治中心辐射能力:辐射力要涉及到本县辖区范围内。4、建立县级区域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县级新生儿转运网络是以二级N1.CU为中
8、心或枢纽,向县级范围辐射,集转运、救治、研究和培训为一体的特殊医疗服务系统。根据全县医疗保健单位结构和系统论原理,全县新生儿转运应为网络状,参照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和管理指南(建议案),将新生儿建设分为三级。二级NICU在分级诊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承担县域内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专科诊疗服务,急危重症抢救与转诊,承接上级医院下转危重病人稳定期康复治疗服务,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承担相应公共R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全市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各相关医院参照该分级标准确定所属级别,以三级NIeU作为三级运转中心即枢纽,交互连接各网点。5、加强新生儿转运队伍建设:危重新生儿
9、转运队伍组成包括管理人员和转运人员。转运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决定转运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是安全转运的保证。6、加强危重新生儿转运业务管理:业务管理是指为了达到有序、成功地转运危重新生儿的目标,避免发生纠纷或意外,有计划地协调有关各方面分工合作关系的活动以及所制定的标准化的程序和规范,是顺利完成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保障因素之一。三、保障措施(一)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发展建设的行动指南坚持以病人利益为最高准则,以社会效益为第一原则,牢记“病员至上、质量第一、敬岗爱业、文明服务”的服务理念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奉献人民”的精神,把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价
10、格合理”的医疗服务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积极开展技术协作交流积极鼓励科室与省级以上医院开展协作与联合,采取中、长期聘请知名专家坐诊与短期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外力迅速提高科室知名度和竞争力。(三)坚持以医疗质量为核心5医疗质量是立院之本,是医院的生命线。要强化质量意识,建立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建立良好的医疗秩序,培养科学严谭的医疗作风,认真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从事医疗活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四)定期检查考核:为了保障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区域救治中心建设的成功,必须定期督导检查,以早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救治
11、中心的整体水平。制定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区域救治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对全面保障两孩政策顺利实施,有效控制和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进一步确保母婴安全,有重要意义,要求全院职工加强团结,克服困难,在区域救治中心建设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016年11月18H主题词: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发展规划发:各科室医院办公室2016年11月18日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工作总结为进步加强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转诊与急救工作,不断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保护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促根据XX省关于印发XX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评审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我院自2017年XX月下旬开
12、始组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现将我院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健全体系。(一)落实组织机构。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救治中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医务科副主任兼任,形成了医院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科室直接抓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一)定期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组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以来,我院多次组织相关科室召开会议,对救治中心建设工作进行研究讨论和安排部署。(三)成立抢救专家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内科、外科、急诊科、手术麻醉科、放射
13、科、B超心电图室、检验科、输血科、药剂科等科室主任,负责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抢救、会诊、指导和组织转诊工作。(四)制度工作方案。我院研究制定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1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新生儿管理工作制度、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等方案,确保救治工作有序开展。(五)加强质量控制。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成立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制定质量控制规范,对各抢救病区的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并通报,并做好检查、监督、整改和评价工作。(六)落实多学科协作机制。制定了XX县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XX县人民医院快速反应医
14、疗团队,我院快速反应医疗团队每年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切实加强各科室间的协作配合,使危重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切实提高我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救治工作水平。(七)上级领导高度重视。救治中心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我院督查指导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工作,并要求我院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二、落实责任职责。(一)全力配合做好全县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工作。按照要求积极参与做好县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会诊、转诊、救治工作。(二)落实信息上报制度。我院救治中心制定了信息上报制度并按要求上报各项相关信息及报表。(三)加强培训学习
15、结合收治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2情况对我县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我院全体医务人员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我院积极组织妇产科、儿科医生到参加省、州级举办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知识培训。(四)做好转运工作。救治中心有指定救护车转运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并确保24小时运行,转运车内急救药品及设备基本按标准匹配,妇产科和儿科有专人负责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转运,负责转运的妇产科医护人员均具备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三、人员结构及硬件设置情况。(一)病房设置情况。我院按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标准,单独设立了儿科病房,因儿科病房内未有新生儿病室,我院积极对
16、病房进行改造,设立r新生儿病室,并按标准配备r新生儿温箱、辐射台、CPAP无创呼吸机、心电监护、输液泵、血气分析仪等设备,目前新生儿病室已投入使用。(二)人员结构配置情况。我院儿科目前有副主任医师X名,主治医师X名,住院医师X名,护士XX名,儿科共有床位XX张,其中新生儿病室XX张,抢救床X张;我院妇产科目前有副主任医师X名,住院医师X人,护上XX人,具有母婴保健技术资格证人员共XX名,目前开放产房X间,开发床位数XX张;重症医学科目前有主任医师X名、主治医师X名、住院医师X名,护士xx人,目前开放床位X张,其中危重孕产妇专用床X张。(三)设备配置情况。我院严格按照救治中心建设标准3要求查缺补
17、漏,增加了以下设备:妇产科抢救床(带轮子)X个,微量注射泵XX台,输液泵X台,新生儿辐射台X台,新生儿喉镜X台,负压吸引器X台,新生儿复苏囊X只,血糖仪X台,氧浓度检测仪X台,空氧混合器X台,T-组合复苏器X台,双水平呼吸机X台,心电监护仪(理邦Im50)7台,新生儿转运箱X台,空调X台,挂式空气消毒机X台,移动式空气消毒机X台,血气分析仪X台,经皮黄疸测定X台,移动式空气消毒机X台,新生儿模型(可插管)X个,乳房模型X个,新生儿温箱(可蓝光治疗、宁波戴维YP-91AB)X台。四、积极开展自查自评工作。近期,我院组织相关科室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开展了一次自查自评工作,参评人员对救治中心
18、的组织管理、硬件设置、人员布置、质量管理等开展情况进行评分: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自评总分为XXX分(医院部分分值),我院自评得分为XXX分: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自查总分为XXX分(医院部分分值),我院自评得分为XXX分,通过自查自评工作,我们对救治中心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进行了相应的整改。五、下一步工作打算虽然在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帮助下,我院积极整改并落实各项有关要求,但因目前我院病房条件有限,在病房布局及流程上仍有不足,加之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离省、州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待我院住院大楼二期工程建设4完成后,我们将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合理布局,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
19、技术力量,并按照职责,做好县域内危重学产妇和新生儿会诊、转诊和救治工作,尽最大可能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以上是我院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情况汇报,接下来还请各位专家现场对我们进行指导,多多提出宝贵意见,我院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不断地完善各项工作,以便为我县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谢谢大家!XX县人民医院2017年XX月XXI1.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自查报告*县人民医院我院自成立新生儿救治中心以来,一直按照中心建设要求,成立危重新生儿救治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担任组长,科主任为副组长,科室医生作为救治小组成员,护士长主管中心护理及感染控制工作。按照中心建设要求,上报了目前已有的新生儿抢救设备,和按照中心要求急需的其他抢救设备,目前国家配备的设备还没有到位,我们利用现有的设备完成现有的危重新生儿救治工作,由于设备局限,对危中新生儿进一步治疗尚存在局限,抢救后大多转运到上级医院继续治疗。为了适应中心的工作科室专门组织了全科人员进行了新生儿窒息,气管插管,及休克的急诊急救专题培训,新生儿救治中心基本工作制度正抓紧落实,新生儿洗浴室正在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