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论文: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应如何运用..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5439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课程论文: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应如何运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研究生课程论文: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应如何运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研究生课程论文: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应如何运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研究生课程论文: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应如何运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研究生课程论文: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应如何运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课程论文: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应如何运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课程论文: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应如何运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应如何运用 摘要:我们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作为指 导思想。 恩格 斯曾指出 : “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 将马克思主 义具体化 ,以具体化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自身的发展道路, 便是每个时代和每个国家的 马克思主义者的首要任务, 也 是我们当代研究生所应当肩负的使命。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社会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刚刚走过的 1000年中,思想大使群星璀璨。马克思作为一个伟大的 思想家 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表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 思

2、想魅力。 马克 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 160多年了 , 随着历史的发展 , 日益深 入人心 , 显示出巨大的生 命力。正像邓小平所说的: “ 我坚信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 的人会多起来的 ,因为马克思 主义是科学。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 放的科学 ,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 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1。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不同的角度 , 我们可以对马克思主 义做出不 同的回答。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 ,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

3、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 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 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它是完整 的整体。其中 , 马克思主义哲 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 个主要组成部分。 2.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中心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就是围绕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的。以实际问题为 中心, 理论 联系实际 , 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以实际问题为 中心, 才能掌握马克 思主义的实质 , 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并通过对实际问题

4、 的思考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 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要 求。 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 , 从根本上 说, 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 , 深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依 据。 因此,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只有紧密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实际 问题为中心 ,才能加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 推 动文明进步 , 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 不断地从现实 生活中吮吸自己

5、的生命之泉, 随着时代主题的 转换检验、 丰富和发展自己 , 科学地 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马克 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 格, 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 , 实践 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 际,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 克思主 义。 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 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的继承和发展 ,推进到

6、新的阶段 ,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进一步丰富和发 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 即中国化的马 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 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 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全局 ,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是毛泽东同志。 1938年 10月,毛泽东在 中共 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 “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 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使之在

7、每一表现中带 着必须有 的中国的特性 , 即是说 ,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 待解决的问 题。 ”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 的具体实践相结 合。这个 “ 结合” 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说 ,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没 有马克思主义不 行; 二是说 , 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 行。 只有用马克思主 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 , 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才能把中国革命引 向胜利。 一言以蔽之 ,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 相结合 , 从而 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

8、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 ,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也 就是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 容分 开,比如说 ,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 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另一方面它是 道路和 形态的统一。 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又是中国经 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同样作为反映客观的主观也应该是不 断变化 的。 视认识和改造世界卫己任的马克思主义, 也必然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 发展, 否

9、则就会 落后于时代而失去真理性。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 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就在于它那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就内含创新性意义:一方面 , 它是马克思主义和 中国革 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另 一方面 , 它批判 地改造了中国的传统思想, 吸取其精华 , 摈弃其糟粕 , 使中国传统思 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 使传统思想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性就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要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 路。邓小平说 : “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 “解放思想

10、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首 先是解放思想 ” ; “要向前看 ,就是要及 时地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否则我们就不能 胜利前进 ” ; 并告诫我们 “ 一个国家 ,一个 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思想僵化 ,迷信盛 行,那它就不能前进 ,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 就要亡党亡国 ” , 我觉得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的真谛,也是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 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三 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共同思想基础 , 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的生命线。 通 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相继诞生了中国化

11、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 理论成果 , 即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不仅成就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业,而且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希望。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性 首先, 马克思主义不是某个人凭空想出来的, 而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实践经验 的科学 总结, 它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其次, 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 马克思主 义的正确性不是某个人确认的出来的,而是经过人民群众的长期的实 践检验证明的。最后 , 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 就一点用处也没有 , 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了人民群众, 才能化作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在人民群众的实

12、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因此 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 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特征 ,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 这个体现 的集中点 , 就是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 面,人民群众的解 放不是靠神仙和皇帝的恩赐, 而是靠人民群众自己 , 这个思想化作 理论观点 , 就在于毛泽东 提出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另一 方面,要把这些观点化作现实 ,就 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 只有在这 个观点中 , 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13、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 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 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的结晶和伟大成果。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待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活的灵 魂。 而构成 这个灵魂的要素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这里 ,首要的因素是时 间,而这个时间 ,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性的演进来说, 就是时代问题。邓小平同 志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创造。 但我们现在所说的邓小平理论, 则是另一个新时代的 产物, 这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 展, “和平、发展、合作 ” 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潮流,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 ,邓小平

14、 同志坚 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 论,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理论 ,制定了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的基本路线 ,开拓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邓小平理论就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的中 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紧密相联的, 马克思称 自己的哲 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哲学, 这个哲学的历史任务就是用革命的实践改 变资本主义的旧世界,创建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改造世界 ,既 包括改造客观世界 ,也 包括改造主观世界 , 即改变主观世界和客观

15、世界的关系; 我觉 得这个思想的一个基本含义就是要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 , 不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 论和实践的统一 , 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三、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 1.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要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 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不 断赋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 实践的观 点是马克思主义 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 , 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 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 强、 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 也是我们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 一伟大实践中不

16、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 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 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 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 在实践中不断丰 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 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 发展而发展。 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 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 进 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 ,又要结合新的实践 ,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 新。 2. 坚持立足中国国情 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 民族特 色。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

17、把握,具有普遍指导 意义。但这一理论只有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 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充分考虑 现实国情需要与文化的特殊性,使之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要坚持从实际出 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中 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总结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独创性经验,为现代化建设 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要注意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使之与中国文 化 融为一体, 创造出体现时代要求又具民族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遵循。赋予当

18、 代中国马克思 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决不意味着要置身于世界进步潮流之外,相 反必须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观察、思 考和解决问题,善于吸收不同文明中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 3. 坚持与时俱进 深 入研究回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 代特 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前进。对变化 了的时代和实践 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使理论符合实际情况,并指导新的 实践,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重任。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 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 需要我们

19、研究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概括提炼, 干部群众关心的热 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解疑释惑。必须把时代要求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在 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解决时代课题,不断开辟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的广阔空间。 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 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出开 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在中国特 色 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推动马 克思主

20、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 的事业,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提出的各项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 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了 解程度, 不仅关系当前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关 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我们的事 业才能健康发展;也只有当这种科学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并 转化为投身改革建设的内在动力时,我们的宏伟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在新的发 展阶段,我们党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领导人民全

21、面建设小康 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 党、教育人民,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在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 三 个代表 ”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大力推动科学理论的宣传普 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当代研究生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 推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追 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远大追求理想结合起 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 年修订版,高等教育 出版社 3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4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 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5 江泽民: 论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十七章,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 第 379-424 页 6 孙正聿: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