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城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20122030.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5915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8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郴州城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2012203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郴州城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2012203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郴州城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2012203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郴州城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2012203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郴州城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2012203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郴州城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2012203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郴州城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20122030.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郴州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2012-2030) 第二部分图纸 郴州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2012-2030)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1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控制 . 2 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结构布局 . 3 第四章防灾避险绿地分类规划 . 4 第一节防灾公园 4 第二节临时避险绿地 5 第三节紧急避险绿地 6 第四节隔离缓冲绿带 7 第五节绿色疏散通道 7 第五章植物材料规划 . 8 第六章 防灾设施规划 . 9 第一节防灾绿地设施种类 9 第二节园路、广场等 9 第三节水相关设施 11 第四节应急厕所 13 第五节信息相关设施 15 第六节应急发电、照明设

2、备 15 第七节储备仓库 16 第八节管理事务所 17 第九节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公园一般设施 18 第七章分期建设规划 . 18 第八章规划实施措施 . 21 第九章附 则 . 2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功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避险能力, 落实 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30) 和郴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的相关要求,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制订郴州市城市绿地 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20122030) (以下称 “ 本规划 ” ) 。 第二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

3、减灾法 (1998) 3、 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 4、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6、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7、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6、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 (GB 217342008) 7、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GB50413-2007) 8、 城市防洪标准 9、 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 (AQ/T9001-2006) 1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 11、 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 2008171 号) 12、 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13、 郴州市城市绿

4、地系统规划(2010-2030) 14、郴州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编制任务书 15、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 逃生第一、生命至上、灾害面前人人平等” 的理念,在充分考虑城市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条 件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各类防灾避险绿地。 第四条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2、安全选址的原则 3、平灾结合的原则 4、均衡布置的原则 5、安全性的原则 6、快速通达的原则 第五条规划目的 本规划针对郴州市中心城区105 平方公里内的防灾避险场所进行科学选址与系统构建,进而完善相应配套支撑,使城市建设 与防灾保障保持协调,将城市绿地系统打

5、造成一个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有效防御、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人身财产安全。 第六条规划范围、期限与人口规模 1、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即东、西城区,建设用地面积105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近期为 2012年-2015 年; 中期为 2016年2020 年; 远期为 2021年-2030 年。 3、人口规模 按照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口规模确定,即近期 (2012-2015 年) 人口 65 万; 中期 (2016-2020 年) 人口 75 万; 远期 (2021-2030 年)人口 100 万。 第七条本规划是指导郴州市

6、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的纲领性文件,是推进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建设的法定依据,规划范 围内任何单位及个人一切相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文本中 黑体字条文 是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建设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 基本依据,违反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反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控制 第九条规划目标 防灾避险绿地总体规划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防灾避险规划分为近、中、远期三个阶段。“防灾公园”、 “临时避险绿地”、 “紧急避险绿地”是防灾避险绿地总体规划建设的重点。 规划防灾避险绿地总面积614.84ha,其中有

7、效避险总面积368.90ha。 1、近期目标 近期 2012-2015年,以灾害的防御为主要目的,初步构建防灾生活圈,防灾避险绿地种植防火植被,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近期完成 294.65ha的防灾避险绿地,有效防灾避险面积为176.79ha,达到人均避难场所用地2.72 。其中,防灾公园与临 时避险面积达到 229.22ha,有效防灾面积为137.53ha,满足近期 65 万居民的避险要求,有效防灾面积达到2.12 /人。 2、中期目标 中期 2016-2020年,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强化抗震安全性,对地质结构、活动的特性等制定建筑物耐震、防火规定以及开 发限制条件等。防止火灾扩大,保护人民生

8、命财产安全。 中期完成 454.61ha的防灾避险绿地,有效防灾避险面积为272.77ha,达到人均避难场所用地2.72 。其中,防灾公园与临 时避险面积达到 257.94ha,有效防灾面积为154.77ha。满足中期 75 万居民的避险要求,有效防灾面积达到2.06 /人。 3、远期目标 2021-2030 年,加强区域性防灾应急协调工作,强化城市总体救援疏散能力,以城乡稳定和谐为前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 以“安全城市”的建设标准实现现代化城市的目标。 在中期基础上完成614.84ha防灾避险绿地,有效防灾避险面积为368.90ha,达到人均避难场所用地不小于3.7 。其中,防 灾公园与临时

9、避险面积达到483.22ha,有效防灾面积达到289.93ha,满足远期 100万居民的防灾要求,有效防灾面积达到2.9 /人。 第十条规划指标 依据城市的灾害类型与防灾重点,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对绿地进行防灾避险功能布局,并满足防灾避险绿 地规划技术指标要求。 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技术指标 编号公园类型、规模、服务半径布局要求主要功能 1 防灾 公园 数量20 25 万人 /座1.防灾避险的终点,2.抗震救灾指挥和医疗中 心, 3.抢险救灾部队的营地,4.外援人员休息地, 5.灾后重建完成前得长期避难所。 规模不小于 5ha 服务半径不大于 5000m 2 临 时 避 险绿地 规模

10、不小于 2ha 1.防灾避险的中转点,2.灾害时人们较长时间避 难和进行集中救援的重要场所。服务半径不大于 1500m 3 紧 急 避 险绿地 规模不小于 10001.临时安全避难点,2.灾害发生3min 内人员寻 求紧急躲避的场所。服务半径300-500 m 4 绿 色 疏 散通道 根据人员数量确定 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道路宽度应不低于4m 1.灾时通向公园的逃生通道,2.公园间的连接通 道, 3.内部疏散通道和外部救援通道。 第十一条规划控制 1、 总体控制 通过科学分析与客观评价,准确把握郴州市面临的主要城市灾害和事件,针对其风险威胁的特点、影响范围及程度,结合城 市规模与形态的发

11、展,部署防灾应急工作,制定避难场所的用地选址与配套建设方案。 2、用地控制 严格控制选定的避难场所用地,避难场所选用的绿地、广场应保持必要的通达性和平整度,切实维护居住用地、体育用地、 中小学用地和教育科研用地及其他用地中的空旷场地。严格控制用地的强制性内容,按程序实施调整,不得轻易变更。 3、空间控制 重视空间形态的层次控制,对避难场所内部的建筑高度、沿避难场所周边的建筑高度与建筑退后以及救援与避难通道的高宽 比严格执行相应的限制要求。 4、配套控制 重视配套体系的系统控制,既要针对防灾避难建立系统化的管理运作机制,保障落实指挥协调、应急救援、物资储运等多个 环节,明确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具体内

12、容并加以妥善保护;又要针对避难场所本身建立标准化的标识体系,便于场所的识别与使用, 并按相应等级配置必要避难设施,确保内容完善。 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结构布局 第十二条城市防灾避难空间构成 城区整体形成 “ 点、线、面 ” 相结合的防灾避险绿地网络结构,强化城市防灾避险能力。 “ 点” :指各个临时避险绿地和紧急避险绿地,灾害发生时较先到达的避难场所,分布广泛。 “ 线” :指各条绿色疏散通道,联系防灾避险绿地、疏散人口和运送救灾物质的通道,两侧布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 面” :指防灾公园,服务范围最广,设施最为完善,在每个防灾分区中均有布点。 第十三条防灾分区 防灾分区是指根据郴

13、州市总体规划功能分区,人口分布和建设现状, 结合灾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把郴州市划分成 “一区六片” 的防护空间格局, “ 一区” :按郴州市城市区划,将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规划一个防护区。 “六片” :以城市空间结构和人口规模为基础,分别划为旧城、城前岭、槐树下、白水、东河、西河6 个防灾分区。 各防灾分区重点一览表 名称主要功能面积 (ha) 人口 (万人 ) 防灾重点备注 旧城片区居住、商业、行政563.8 19 水灾、火灾、坍塌、滑坡 现状建设 城前岭片区居住、商业、行政467.4 18 泥石流、滑坡 现状建设 槐树下片区居住、交通、物流502.1 19 水灾、坍塌、滑坡、 现状

14、建设 白水片区居住、教育、体育496.4 17 泥石流、滑坡 规划建设 东河片区居住、工业439.7 14 水灾、火灾、滑坡 规划建设 西河片区居住、工业210.5 13 火灾、滑坡 规划建设 合计2679.9 100 第十四条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布局 以建立 “ 防地质灾害为主,专项防灾结合” 的防灾避险绿地体系为宜,保障城市一定比例人口的疏散避难需要,把城区防灾绿 地划分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规划五大类。规划防灾避险绿地总面积614.84ha , 其中有效避险总面积368.90ha。 (1)防灾公园 规划防灾公园共有6 处,总面积 102.21ha,其

15、中有效避险面积61.33ha。 (2)临时避险绿地 规划临时避险绿地共22处,总面积 381.01ha,其中有效避险面积228.61ha。 (3) 紧急避险绿地 规划紧急避险绿地146处,共 131.62ha,其中有效避险面积为78.97ha。 (4)隔离缓冲绿带 隔离缓冲绿带总面积为499.62ha。主要分布在东城区有色工业园区以及临近加油加气站、化工厂等危险品地段的防护绿带。 (5)绿色疏散通道规划 绿色疏散通道包括避难通道和救灾通道两个部分。 规划利用城市次干道及支路将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同时,为防止城市居民避灾地、城市自身 救灾和对外联系等发生;避难通道应尽量

16、不占用城市主干道。为保证灾害发生后避难道路的通畅和防灾避险绿地的可达性,规划 控制主要疏散干道,保证有效宽度不小于7m ,疏散次干道保证有效宽度不小于4m ,防灾公园内部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的有效宽 度不小于 4m 。控制沿路的建筑应后退道路红线510m ,高层建筑后退红线的距离1520m 。 规划利用城市主干道,郴州大道、青年大道、香雪大道、南岭大道、国庆路、人民路、郴江路、相山大道、增湖路、槐万路、 林邑大道、塘溪大道、东河西路等各个方向的城市主干道及快速路为救灾通道的骨架路网,与城市外围的107 国道、京港澳高速 公路、厦蓉高速、许资公路、良马公路等环射型高速公路网及主要公路形成内外救灾通

17、道网,形成主要公路、快速路共14 个对 外出口,重点控制8 个对外高速公路立交,作为城市救灾通道对外出口。规划主要救灾通道的红线两侧,种植树材坚实、不易 断裂的乔木,救灾干道规划控制有效宽度不小于15m ,保证发生灾害时安全、通畅,高架路不宜作为救灾干道。 第十五条城市防灾重点地区 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将郴州市城区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列为防灾重点地区。 (1)居住区应利用社区游园、广场绿地等开敞空间与中小学等配套设施建设避难场所,开展防灾避险工作,落实建筑群体 的通风、朝向、抗震、防火等设计要求。 (2)商业区应利用城市广场、绿地等城市开敞空间,结合社会停车场、交通枢纽、地下空间与步行系统进

18、行避难场所布局, 考虑设置防灾据点,突出强化建筑物抗震、防火等项防灾设计要求。主要商业区域为火车站、中皇城、罗家井和五岭大市场的四 大商圈。 (3)工业区应对保障城市的工业基地、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水厂、电站、气站作出妥善控制,尽量避开灾害隐患与潜伏 地区,分隔隐蔽,分散配置;加强危险品生产企业和储运仓库的管理,远离居住区和商业区;加大地下空间的利用,确保核心部 门的运行。 (4)重点防治城区段的五条河流,加快建设好河岸沿线防护绿地,建设好各区段泄洪设施、上游防洪调节水库、滞洪区等 防洪基础设施,特别是加快对同心河、西河、东河的整治工作,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有效保障河岸两侧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

19、四章防灾避险绿地分类规划 第一节防灾公园 第十六条防灾公园 防灾公园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长时间(数周至数月)的避灾生活场所、救灾指挥中心和救援、恢复建设等的活动 基地。防灾公园应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合理布局,须具备完善的避灾、救援设施和物资储备。 第十七条规划要点 1、选址 防灾公园应交通便利,地形相对平坦,周边空旷,无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家现 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无易燃易爆及有害化学物品的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的影响,确保避险人员安全。 2、场地要求 场地面积根据城市规模,不应低于5 公顷,须与两条及以上救援疏散通道相连。绿地应为

20、开敞式,应考虑避险需求,有效避 险面积不宜小于绿地总面积的60%。人均有效避险面积12,周边应设置防火安全带,宽度应宽于25m,且园内应划分区块, 区块之间应设防火安全带。如果中心避险绿地周围有木制建筑物群且风速较大,应当加宽防火安全带。 3、出入口设置 不少于两个双向快速交通出入口,并应设置应急备用出入口。出入口布置相应的设施,至少有一个进出口设置无障碍通道。 4、防灾功能分区 防灾公园应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区,救灾指挥区、物资存储与装卸区、避灾与灾后重建生活营地、临时医疗区、对外交通 区(停车场与直升机临时停机坪) 。 5、设施 (1)基础设施 1)供水 水源:须与城市供水管网相连并设有独

21、立的供水设施如地下水井或封闭式蓄水池。保证饮用水3 升/人?天。 2)排水: 应设置独立的排污系统,污水应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医疗卫生污水、应急厕所污水应进行收集外运集中处理。 3)供电: 应采用双电源供电,配备有便携式发电机组,并储备有备用燃料。 4)通信: 须设置固定电话,并应设置移动通信设施,使无线信号覆盖避险绿地。宜配备卫星无线通讯设施(一般通讯中断后的紧急通 讯系统) 。设置广播系统,配备监控系统。 (2)救灾机构及占地要求 1)救灾指挥中心: 功能:统筹指挥整个救灾行动,指挥救援和安置,对救援人员进行调度。配置监控广播系统,固定电话和无线通讯设备。保 证救灾指挥中心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

22、信息畅通。 建筑面积宜大于200 ,抗震等级须在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室外空地(搭建帐篷)不 小于 500 。 布局原则:靠近服务性出入口,便于交通组织和信息传递等。 2)应急服务中心: 功能:主要为本避险绿地服务,组织受灾群众有序安置,物资收集与分配。 占地面积不应小于100,抗震等级须在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布局原则:靠近服务性出入口,便于组织和协调。 3)医疗救护中心:平时为开敞空间、在灾时能搭建医疗帐篷迅速转为医疗救护中心。 功能:收治、救助伤员,及时转运伤病员。 占地:按 2050个床位设置,占地面积应不小于1600 。 布局原则

23、:靠近输送救援出入口,便于伤员和药品的运输。 4)集散场地:应设置一处面积大于500 的集散场地,作为人员集散,临时停车,物资运输,宜与直升机临时停机坪设置 在一起。 (3)物资储备 应设置食品、药品、饮用水、帐篷、消防、交通、工具、器材等物资库,并设置通信设施。物资仓库应靠近输送救援出入口, 便于物资输送。人均物资需求按15kg/人.天计算,每吨物资占地面积按1.25 计算。 (4)配置设施及建设标准 1)内部道路:尽量实现环路,便于人员疏散。 2)自备水源(水井或封闭式蓄水池等) :应有明确的标识。 3)应急直升机停机坪:面积为4050 , 以草坪及低矮灌木为主,周边不得有高大乔木。宜设于

24、集散场地内。 4)在绿地周边、入口处和各功能分区处须设置明显指示标志,并且入口处须悬挂应急避险场所平面图及周边地区居民疏散 通道图。 5)公厕: 固定公厕:由于大部分防灾公园修建在先,修建时并未按照防灾绿地要求布置相应防灾设施,原按每1000人设置一处公厕, 本次规划按 10000人设置一处公厕,以避险布置过于密集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卫生,规划每处公厕占地不小于37.25,按 20 个 坑位计算。 临时公厕:平时预留空间和管道接口,灾时通过简单搭建即可使用。按防灾避险容量,每500人设置一处。 6)消火栓:须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120m。 7)公用固定电话:应备有不少于3 部固定电话。 第十

25、八条规划内容 规划防灾公园共有6 处,总面积 102.21ha,有效避险面积61.33ha。 第二节临时避险绿地 第十九条临时避险绿地 临时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短时期(数天至数周)的避灾生活和救援等活动的绿地。临时避险绿地应靠 近居住区或人口稠密的商业区、办公区,具备应急避灾设施、提供临时救灾物资。 第二十条规划要点 1、 选址 临时避险绿地应交通便利,地形相对平坦,周边空旷,无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 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无易燃易爆及有害化学物品的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的影响, 确保避险人员安全。 2、场地要求 场地面积

26、根据城市规模, 按表一要求设置。 须与两条以上避险疏散通道连接; 场地内应设置环形通道, 通道的宽度不小于7m。 绿地应为开敞式,有效避险面积不应小于绿地总面积的60%。绿地周边须设置防火隔离带,不应小于15m。 3、出入口设置 应不少于两个双向交通出入口,应与集散场地相连。至少有一个进出口设置无障碍通道。 4、防灾功能分区 临时避险绿地应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区:管理与指挥区、物资存储与装卸区、临时避险空间(含临时医疗点)、对外交通 区(救援用车停车场)。 5、设施 (1)市政基础设施 1)供水 水源:须与城市供水管网相连,或设置地下水井、封闭式蓄水池。 供水指标:保证饮用水不低于3L/人?天

27、。 2)排水 各临时避险绿地应与城市污水管网相接。移动式厕所应有独立的排污系统,或污水收集外运集中处理。 3)供电 应采用双电源供电。有条件可以配备有便携式发电机组,并储备有燃料。 4)通信 临时避险绿地应接入城市通讯线路。宜设置移动通信设施,避险使无线信号覆盖避险绿地,并设置广播系统。 (2)建设机构及占地要求 1)应急供水站:主要用作饮用水发放,占地30-50 左右; 2)应急服务中心:主要为临时避险绿地服务,组织受灾群众有序安置,物资收集与分配,与外界取得联系等功能;占地应 不小于 50 ,抗震等级须在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3)医疗救护与防疫点:对受伤灾民进行

28、简单处理包扎,提供基本的医疗救护,组织将伤员转治医疗服务中心,并负责避险 绿地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瘟疫的传播;占地应不小于100 。医疗服务中心利用就近医院解决。 4)集散场地应不小于200,作为临时停车,人员集散; (3)物资储备库 宜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储备库。人均物资需求按15kg/人.天计算,每吨物资占地面积按1.25 计算。 (4)配置设施及建设标准 1)公厕:宜以固定公厕为主,临时公厕作补充。固定公厕一座/10000 人,临时公厕一座 /500 人,临时公厕的粪便可即时打 包转运处理。 2)饮水点:应设于上风口和棚宿区的下方位位置,宜按100 人设置一个水龙头, 200人设置一处饮水点。

29、饮水点之间距离不 宜大于 500m。 3)消火栓:每个临时避险绿地都须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120m。 4)在绿地周边、入口处和各功能分区处须设置明显指示标志,并且入口处悬挂应急避险场所平面图及周边地区居民疏散通 道图。 第二十一条规划内容 规划临时避险绿地共有22 处,总面积 381.01ha,有效防灾面积为228.61ha。 第三节紧急避险绿地 第二十二条紧急避险绿地 紧急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居民可以在极短时间内(35 分钟内)到达的避险绿地,满足短暂时间的避灾需求。 第二十三条规划要点 1、选址 紧急避险绿地应交通便利,无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

30、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 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无易燃易爆及有害化学物品的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的影响,确保避险人员安全。 2、场地要求 场地面积根据城市规模,按表一要求设置。应与一条以上避险疏散通道连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双向交通出入口,并设置 无障碍通道。场地内应设置环形通道,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5m。绿地应为开敞式建设,不得修建任何形式的围墙。绿地内建设 应考虑避险需求,建构筑物和水体的设置不应过多,应有效避险面积不小于绿地总面积的60%。绿地周边若存在潜在火灾源,应 设置防火隔离带,宽度应宽于10m。 3、防灾功能分区 临时避险绿地应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区:管理区、紧急避险空间。 4、设施 (

31、1)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供水、排水、供电及通讯管线均应与城市市政管线相接,应使无线信号覆盖避险场地,可设置广播系统。 (2)集散场地占地要求 集散场地不宜小于200,作为临时停车、人员集散; (3)物资储备 临时避险绿地不单独配备仓库。 (4)配置设施及建设标准 1)消火栓:紧急避险绿地要求都须设置消火栓,且间距不宜超过120m。 2)在绿地周边、入口处和各功能分区处须设置明显指示标志,并且入口处悬挂的应急避险平面图及周边地区居民疏散通道 示意图。 第二十四条规划内容 规划紧急避险绿地共有146处,总面积 131.62ha。 第四节隔离缓冲绿带 第二十五条隔离缓冲绿带 隔离缓冲绿带是指位于生活区

32、、商业区与油库、加油站、变电站、工矿、有害物资仓储等区域及不良地质地貌区域之间,具 有阻挡、隔离、缓冲灾害扩散,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功能的绿化空间。 第二十六条规划内容 隔离缓冲绿带总面积为499.62ha。主要分布在东城区有色工业园区以及临近加油加气站、化工厂等危险品地段。 规划在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各类工业用地与生活配套区之间,利用现有东河、西河两侧和山体林地,设置防护林地,使工业区 和生活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卫生防护林带宽度不小于30m ;产生有害气体和污染的工厂与居住用地之间控制不小于50m的防 护林;下湄桥污水处理厂、石虎铺污水处理厂、两江口污水处理厂周边规划宽50100m防护绿带;加油加

33、气站、化工厂等危险 品周源周边按 10-20m防护绿带控制;同心河、东河、西河为重点防洪区,河岸沿线按10-20m防护绿带控制。 第五节绿色疏散通道 第二十七条绿色疏散通道 绿色疏散通道,是指灾害发生时具有疏散和救援功能的通道。通道利用城市道路将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和紧急避险绿地 有机连接,构建网络,连接城市主要对外交通,形成疏散体系。通道两侧应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第二十八条规划内容 绿色疏散通道包括避难通道和救灾通道两个部分。 1、避难通道 规划利用城市次干道及支路将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同时,为防止城市居民避灾地、城市自身 救灾和对外联系等发生;避难通道应尽量

34、不占用城市主干道。为保证灾害发生后避难道路的通畅和防灾避险绿地的可达性,规划 控制主要疏散干道,保证有效宽度不小于7m ,疏散次干道保证有效宽度不小于4m ,防灾公园内部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的有效宽 度不小于 4m 。控制沿路的建筑应后退道路红线510m ,高层建筑后退红线的距离1520m 。 2、救灾通道 规划利用城市主干道,郴州大道、青年大道、香雪大道、南岭大道、国庆路、人民路、郴江路、相山大道、增湖路、槐万路、 林邑大道、塘溪大道、东河西路等各个方向的城市主干道及快速路为救灾通道的骨架路网,与城市外围的107 国道、京港澳高速 公路、厦蓉高速公路、许资公路、良马公路等环射型高速公路网及主要

35、公路形成内外救灾通道网,形成主要公路、快速路共14 个对外出口,重点控制8 个对外高速公路及国道立交,作为城市救灾通道对外出口。规划主要救灾通道的红线两侧,需种植树材 坚实、不易断裂的乔木,救灾干道规划控制有效宽度不小于15m ,保证发生灾害时安全、通畅,高架路不宜作为救灾干道。 3、随着近三年中心城区对城市主次干道进行全面改造,但对道路两侧绿地面积有所影响,虽然大部分恢复了原貌,甚至有些 提升道路绿化率,可少部分道路(如香雪路、东风路、龙泉路、香花路、桔井路、升平路等)出现了以下问题: 旧城区道路拓宽车行道,占用道路两侧绿化带,甚至取消花坛绿带等; 为保证人行道宽度,原有乔灌木被移走,移植未

36、成年乔木,而乔木的成长期较长,直接使近期道路绿化防灾功能减弱; 由于旧城区建设用地紧张,道路两侧越来越多的高楼林立,不能有效保障建筑倒塌时救灾通道、避难通道有效宽度,给 道路两侧防灾绿化带来压力。 现针对近期绿色疏散通道功能问题,建议如下: 加强养护现有道路绿化; 对新种植树种,应尽量选择成长周期短,抗压抗裂能力强的树种; 加强监测新种植绿化的成长情况,保证其成活率; 对道路两侧临街建筑应严格控制其建筑高度及后退距离,减少建筑倒塌时对救灾、避难道路的占用面积,有效保证疏散 通道的畅通,及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第五章植物材料规划 第二十九条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1、减轻火灾危害 减轻火灾危害的植物

37、主要配置在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和具有发生火灾的 可能地区的外缘,应形成围合的林带。防火林带应具备较高的遮蔽率、较高的含水率和较低的含油率的植物。种植方式应乔灌草 结合三层结合,林带的厚度应不少于三排(交互种植)乔木。此外,还应该确保其通透性,能便于避灾人员必要时的紧急疏散。 2、支援避险生活 防灾公园和临时避险绿地内部应结合避险露营等防灾避险生活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植物配置,特别是防灾公园内的帐篷营地区, 应以树林草地为主要配置形式。 3、利于救灾行动 草坪在灾害时期应该能够承受紧急车辆、物资搬运车辆等技术要求。防灾公园内应当至少有一个开阔平坦的草坪。草

38、坪地被 植物应耐踩压、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4、植物选择 在树种选择时,应当选择: (1)不易着火的树种 (2)难以燃烧的树种 (3)遮蔽性高的树种 (4)树材坚实的树种 第三十条防灾树种的功能分类 根据防灾树种在应对不同城市灾害发生时所发挥的功能,可分为防火、防洪等用途树种。 1、防火树种 防火树种必须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充分发挥防火功能。园林四周存在地震次生火灾威胁时,其四周宜全部栽植防火树林带, 树木高度 6 一 10m ,枝叶含水率高的长绿树和叶肉厚的树木防火性高,宜选作防火树林带的树种。防火树种有法国冬青、棕榈、 山茶、乌桕、泡桐、海桐、冬青、木荷等。 2、防洪树种 树林的林冠可以

39、截留一部分降水,林冠的截留量约为降水总量的15% 一 40% 。由于树冠的截留、地被植物的截留以及土壤的渗 透作用,减少了地表径流量,并减缓了流速,从而起到减小洪水、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此外,由于绿地具有保持水土的 作用,因此,它还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坍塌等自然灾害。耐水湿性树种有水杉、池杉、落羽杉、楝树、枫香、 乌桕、青桐、丝绵木、悬铃木、三角枫、七叶树柽柳、旱柳、垂柳、意杨、枫杨、香樟、泡桐等。 第三十一条各类防灾绿地中树种的选择 1、各级防灾避险绿地 在各级防灾场所中,特别是防灾公园中,树种的配置除满足基本的防灾功能外,还应兼具良好的景观效应,做到乔、灌、花、 草、

40、藤结合,常绿树种、落叶树种比例协调。 2、疏散、救灾通道 在避灾、救灾通道绿地两侧,其树种应选择树材坚实、不易断裂的种类,保证灾害发生时通道的顺畅。 3、隔离缓冲绿带 在防灾隔离缓冲绿地中,应尽量选择防火树种,减少景观树种数量,形成浓密的防火树林带,尽可能延缓灾害蔓延,减少相 应次生灾害带来的威胁。 第六章防灾设施规划 第一节防灾绿地设施种类 第三十二条防灾设施 防灾绿地的设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在城市公园中能够直接发挥防灾作用的设施,被称为防灾相关公园设施;另类为一 般的城市公园设施,但可以在灾害发生时起到作用,被称为防灾活用公园设施。 第三十三条防灾相关公园设施 1、防灾公园配建设施 (1

41、) 基础设施: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系统。 (2) 救灾机构:救灾指挥中心、应急服务中心、医疗救护中心、物资储备中心、对外交通场地。 (3) 配套设施:防灾设施及疏散路线指示标志、消防疏散通道、应急直升机停机坪、固定公厕、临时公厕、自备水源、消火栓、 固定电话、广播系统等。 2、临时避险绿地配建设施 (1) 基础设施: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系统。 (2) 救灾机构:临时指挥中心、应急服务中心、应急供水站、医疗救护与防疫点、物资储备库、对外交通场地。 (3) 配套设施:防灾设施及疏散路线指示标志、消防疏散通道、固定公厕、临时公厕、饮水点、消火栓、固定电话、广播系统 等。 3、紧急避险绿地配建设施

42、 (1) 基础设施: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系统。 (2) 救灾机构:集散场地。 (3) 配套设施:防灾设施及疏散路线指示标志、消火栓、可布置广播系统等。 第三十四条防灾活用公园设施 防灾活用公园设施包括造景设施、休息设施、游戏没施、运动设施、教育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以及其他设施等。 第二节园路、广场等 第三十五条防灾公园的出入口形式 1、目的 具有作为避难时的出入门、救援等各种活动、紧急车辆的出入门的功能。 2、规模,形态 设定灾害时入口部的利用、并按照利用进行建设非常重要,并考虑到避难对象人口需要在多长时间进来避难,什么样的紧急 车辆进入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没讣规模、形态。作为防灾公园必

43、须至少有个两个以上的出入口。车辆进出口应无台阶、车障和 较大的陡坡。避难人员进出口应无过高的台阶和障碍物,设置无障碍通道。进出口的宽度取决于进出公园内的人流量与时间,车 辆的宽度与车道数。 入口有效宽度 =避难对象的人数 (单位规划流动系数x 规划避难时间 ) 。 同内干线路的宽度,要考虑到大型紧急车辆的往返进出。 3、位置 根据避难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公园周边道路状况、假定避难者进入避难地选择的路径,避难时大型紧急车辆的进出等因素考 虑决定出入口的位置。 4、构造、材料 出入口的路面材料避免使用易燃烧、易变高温、易溶解并月燃烧产生有毒气体的物质,采用具有耐久性的材料,一旦破损, 还应很容易地进

44、行应急修补。 5、维护管理: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安全有效的出入。灾害发生时,能迅速的撤去栅栏门,拓宽入口。 第三十六条周边形态 1、目的 使避难者很容易地能从入口以外的地方进入公园绿地。 2、规模形态 在灾害时,避难者从入口以外的地方也能够进入公园。周边通常用栅栏、树篱(矮树篱笆 )、路边毛石堆成的墙壁等围成。但 栅栏不能太高且不宜用有尖角的材料,否则避难者不宜进入;里外尽量没有高低差异( 如坡度 );尽可能不设大规模的墙壁,如果 不得不设,也要在墙壁周围种上树丛(灌木丛、草丛 ) ,以防墙壁倒塌,将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周边的防火树林中应该留有缝隙空间,以便紧急时从树林带中进入公园避难。 3、

45、构造与材料 四周路面避免使刚易燃烧、高温、易溶解并且燃烧产生有毒气体的材料,采用具有耐久性的材料。一旦破损,应很容易应急 修补。 4、维护管理 有必要进行定期检查维修。 第三十七条广场 1、目的 确保避难者安全进行避难的场所,或者求援活动等的场所、应急性的避难生活场所。 2、规模、形态 避难广场的有效面积要根据避难对象每人的避难面积(12 ,尽量在 2 以上 ) 来设定,同时电要考虑公园的规模。 对于具有固定疏散功能的防灾公园广场的安全后退距离,根据当地常年的风向和风速、公园周边的火灾危险度等进行弹性而 慎重的探讨。广场内设置的动力管线和救援的动力管线不要交错。避难场所的避难广场要确保其安全性

46、,并与防火树林带、公园 出入口以及园路相连接。 3、构造、材料 (1) 除了必要部分用硬质材料以外,尽量用柔软的铺装材料,如土、草坪等; (2) 广场内要有良好的雨水排水处理; (3) 救援活动的设营地和避难者帐篷的设营地的表层材料最好用土类铺没,考虑炊火和篝火,尽量不要使用易燃、高温、易溶 解并且发出有毒气体的材料; (4) 采用具有耐久性的材料,一旦破损,应易应急修补。 4、维护管理 要定期检查。 第三十八条园路 1、目的 在诱导避难者安全的到避难广场进行避难的同时,进行功能性的救援活动成为可能。 2、形态 应该采取充分考虑平时利用基础上的园路形态。对于同路的宽度应该考虑到大型车辆和紧急车

47、辆的进入等,设定适当的宽度 尽量避免有台阶和急坡度的园路。 3、维护管理 要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安全的进行避难,或者功能性的进行救援活动。 第三十九条直升机停机坪 1、目的 为了消防救援、医疗救护、运送应急救援物资和重建器材,并进行信息收集活动,应该确保直升机的紧急离着陆场所。 2、规模形态 与利用主体,例如救援部队和地方政府的防灾部门进行协商,在按照有关飞行空域标准的基础上,确保直升机紧急离着陆场 所。 3、构造材料 以草坪地等坚硬的地盘为主。如果在干燥土的地盘卜建造,要考虑洒水设施,防止飞机起落时产生的灰尘和风沙。 4、维护管理 对于是否能够安全的升降以及地面是否有飞散物等进行检查。 第三节

48、水相关设施 第四十条各种水相关设施 1、耐震性贮水槽 (1) 目的 耐震性贮水槽是在具有耐震性容器中从平时开始储备水的设备,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出现断水情况下提供饮用水、消防用水和 生活用水等。 根据使用目的,水源可以使用自来水、雨水以及井水等,可以确保多种用途的水。与自来水管相接的种类可以保证饮用水。 此外,也可以有效地利用耐震性较低、能够简单使用的、灾后临时设施等的种种类型。 (2) 种类 自来水管边接型 是典型的饮用水型的贮水槽,贮水槽作为自为水管的一部分。平常时水管的水流过贮水槽,受灾时自动封住进出口, 起到贮水 槽的作用。它的管理一般是市政管理处管理,如果是作为专门设备设置的,要和承担专

49、门责任的单位达成协议。 饮用水的储水量按每人每天3L、23 天的量为标准。储备性的贮水槽也常用于防火或其他用途,作为防火用最小为40 , 大型的的可达到 100 或 150m 3。 防止腐朽型 与相同,也与自来水管相连接。但是,属于自由水面式( 非压力式 ) ,由动力水泵 ( 附带发电设备 ) 进行水的循环和水的供给。 除了提供饮用用水,还提供消防、防火以及其他生活用水。 单独型 作为单独的没施独立进行水的储存,一般为消防部门下的“防火水槽”,主要用于消防、防火用水和生活用水。 体积般分为 40m 3、60 m3和 100 m3三种。 便槽兼用型 基本上与相同。储存水使用后,水槽的部分用水可以用作便槽使用,可在水槽上部开设十余个开口,作为灾时的临时厕所。 主要用于消防和防火用水。 接水槽型 具有耐震性的自来水管接水槽,通过采用高强度板和框柱提高耐震强度,并且紧急时自动断开。作为贮水槽供饮用水和其他 生活用水。 建筑物体型 与管理事务所、室外厕所或者其他建筑物等在构造上成为一体的贮水槽,容量根据建筑物的规模而设定。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