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5966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DF 页数:80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pdf(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概述 1.1 项目名称: 五家渠市 B 区集中供热工程,其中包括: 新建 1 台 29MW(40t/h)和 2 台 46MW(65t/h)集中供热站(锅炉 房) 1 座,一次水热网13.015 公里,热力站(换热站)11 座。 1.2 城市及建设区概况 五家渠市是农六师的师部所在地,是全师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 中心, 位于农六师的中部,南距乌鲁木齐市32 公里,东南距米泉市18 公里,西南距昌吉市28 公里,处于乌鲁木齐七城市经济圈内。市域面 积 710 平方公里,规划区25 平方公里,现辖五家渠、梧桐、蔡家湖3 个镇、 1 个开发区、 3 个街道办事处。2004 年底,全市总人口为9

2、.15 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06 万人。 五家渠有 50 多年的历史。解放前,有杨、冯、杜等5 户人家,为 种地从老龙河引出一条大渠、人称“五家渠”。1951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 六军十七师在此地开荒;1952 年 “五家渠” 开始被作为地名使用;1953 年 11 月, “五家渠” 被作为自然镇名称沿用到2002 年。2002 年 9 月, 国务院批复五家渠建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由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管理。2004 年 1 月 19 日,五家渠市正式挂牌成立。 城市的发展定位是:中国西部绿色经济文化产业城市,乌鲁木齐城市圈 园林化生态城市, 乌鲁木齐近郊具有军垦特色的现代

3、化卫星城市。在城 市圈经济发展中,坚持农业稳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开放立市,尽 快把五家渠建成特色农副产品的输送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区和农副产品 加工基地、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2亿元, 2002 2005年均增速 16 ,占农六师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 34: 46 ,2002 年 2005 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7 亿元 城市交通便捷, 路网纵横交错, 南有乌五、 昌五公路与乌鲁木齐市、 昌吉市、乌奎高速公路、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以及乌鲁木齐火车站、国际 机场相连,北有省道甘莫公路横穿市区。 经过几代兵团职工的艰苦努力,五家渠从过去

4、五户人家发展成为功 能较为齐全, 现已建成了以农六师师部为中心的行政办公区,以长征路 和天山路交叉口为中心的商业区和东南部沿猛进水渠以西由兵团团校、 兵团政校、党校等聚集的教育区,及在城市西北、 西南部以青湖纺织有 限责任公司, 威特公司等为主的工业区,和南屯路以南的旅游度假区等 共同组成的近6.8 平方公里集旅游、居住、办公、商贸、文化娱乐、工 业为一体的初具规模的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五 家 渠 市 还 是 天 山 北 麓 城 市 产 业 带 中 的 重 要 城 镇 之 一 ,肩 负 着 与 周 围 城 镇 分 工 协 作 、共 同 促 进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功

5、能 , 也 具 有 承 上 启 下 、 带 动 市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作 用 。 拟 建 项 目 在 五 家 渠 市 规 划 B 区 范 围 内 。 B 区为五家渠市 十一五规划重点开发的区域,随着新建市政府办公设施的建成,B 区的 发展速度将逐步加快。 因此,五家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将是城市建设整体水平的集中体现。 1.3 自然条件 : 1. 地形地貌: 五家渠市坐落于天山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地处东经 87 33 22 87 34 10,北纬44 08 18 44 11 06,位于新疆天山北麓城 市产业密集带上,南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48 公里,西 南距昌吉市28 公

6、里,东距米泉市22 公里,距阜康市63 公里。 全市域土地面积822平方公里,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90391 人,目前下辖一零一团、一零二团和一零三团以及一些师直属单位。 五家渠市地处乌鲁木齐市远郊,通过乌五公路可以方便地到达机 场、铁路,并与216 、312 国道相连。与附近城市联系方便,与农六师 各垦区有公路相通。 市域中部地区属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中下游,地势平坦,由东南 向西北自然倾斜。市域北部属冲积洪积下部,部分为湖相沉积,北部、 东部已深入风积沙丘地区,地势平坦。全市域内地表坡降自南向北由 5% 到 1% 不等。 2、气候、水文条件: 五家渠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春季气温回升不

7、稳定,夏季炎 热干燥,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温度6,一月平均气 温-18 ,七月平均气温25.4 。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 -40 。10年均积温3490 。年均降水量为160mm ,年均蒸发量 2000mm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141cm 。 其统计数据为: 年平均气温 : 6.0 冬季平均气温 : -8.5 极端日最高气温:43.0 极端日最低气温:-40.0 冰冻深度 : 1.5m 夏季主导风向 : 西北风 冬季主导风向 : 东北风 地震烈度:7 度 市区南部青格达湖(猛进水库)地区为潜水溢出带,地势低平,历 史上多湖泊,属冲积沼泽平原,猛进水库北西侧属冲洪积平原。 3

8、. 工程地质: 五家渠位于天山山脉以北,准噶尔盆地南缘,处于第四世纪冲 击平原的下游。土层为冲击相的第四世纪沉积物,地质情况较为单 一,层次明显。地基承载力一般在120 150Kpa 。该地区没有进行 系统的工程地址普勘,仅有一些单体建筑详勘钻孔资料。依据若干 钻孔资料看,该地区由上到下个层工程地质分为如下若干层次: 第一层:杂填土,有些地区缺。含炉渣、碎石。 第二层;粘土层。 第三层:粉沙层。 第四层:粘土层。 第五层:粉沙层。 该地区属于地震防烈度7 级地区 1.4 社会经济概况 五家渠市是农六师的师部所在地,是全师政治、经济、 文化和科技 中心, 位于农六师的中部,南距乌鲁木齐市32 公

9、里,东南距米泉市18 公里,西南距昌吉市28 公里,处于乌鲁木齐七城市经济圈内。市域面 积 710 平方公里,规划区25 平方公里,现辖五家渠、梧桐、蔡家湖3 个镇、 1 个开发区、 3 个街道办事处。2004 年底,全市总人口为9.15 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06 万人。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2亿元, 2002 2005年均增速 16 ,占农六师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 34: 46 ,2002 年 2005 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7 亿元。 1.5 城市环保状况 经调查, 五家渠市除A 区已建成 1 座 1*40t/h+1*65t/h集中供热 站集

10、中供热外, 其余均为分散式供热,A 区现有分散锅炉房57 座, B 区 现有分散锅炉房12 座, 两区合计 69 座, 小烟囱 73 个, 多为小于 10t/h 的燃煤锅炉,烟尘排放形式基本上都为低空排放,气流的扩散能力差, 加上采暖用煤(铁厂沟煤矿)挥发份很高,为35.0% 46% ,所以烟 尘污染较为严重,有些小锅炉没有消烟除尘设备或除尘设备除尘效率 低,运行时烟尘直接向空中排放,加剧了城市污染程度。如果继续以分 散方式供热,环境势必更加恶化。 1. 6 城市供热简介: 五家渠市的能源构成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城市冬季供热仍以燃煤为 主,供热方式除已建成的A 区集中供热站对A 区和 B 区部分

11、采暖面积 实行集中供热外, 其余主要以小型分散燃煤锅炉房,大部分平房和少数 楼房使用火炉取暖,设备利用率及能源利用率很低。锅炉房大多是各单 位自行建设的小锅炉, 多为临时工烧锅炉,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 随着城市建筑面积的不断增加,如继续按照现行的分散供热方式,还需 增加许多小锅炉房,重复投资严重,并且占用大量土地,能源的浪费及 环境污染必将日益严重。因此,在五家渠市全市范围内修建集中供热设 施已迫在眉睫。 1.6.1 、供热锅炉房现状: 五家渠市 2006 年前现状供暖面积的统计资料表明,市区内共有冬 季燃煤取暖的小锅炉房69 个,小锅炉110 台。总吨位229t/h ,供暖 面积 7

12、4.95 万平方米(见附表) 。 1.6.2 供热区域划分: 根据五家渠市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的规划原则。城区供热采用集中 供热,以居住、商业、办公、高教等区城为主(工业建筑另行安排)。 供热系统的建设综合考虑近、运期有机结合, 以近期为主的原则。共划 分 A、B、C、D 四个供热分区: 1.7 存在的问题 1.除 A 区已建成的集中供热站外其它供热区域内现状供热系统无统 一的规划管理,锅炉房布置零乱,各单位、各部门分散独立供热, 没有实施统一管理、无法实现供热集中调度,无法合理利用能源, 更无法满足市政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 2.部分锅炉房采用干式除尘,除尘效率低,烟囱数量多、高度低,冬 季供暖

13、期粉尘及噪音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大部分锅炉房锅炉容量小、热效率低、能源利用率差造成煤耗、电 耗大。 4.大量小锅炉房分散于市区各个位置,煤、灰渣在城市道路上交叉运 输,既影响市区交通, 加重了城市运输负担,而且又影响市容卫生, 造成二次污染。 5.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市政府往B 区的迁移、 A、B 两个区大 量房地产的开发,新增建设项目增多,现有大部分锅炉房已满足不了 供暖要求,如果还延续分散供热形式,势必会造成小容量,低效率的 锅炉房数量的不断增加,形成年年扩建,年年供热能力不足的恶性循 环局面。因此,加快城市的供热规划,按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高效 节能,技术先进,环保

14、联片的建设供暖设施来满足城市建设、经济发 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取缔大小林立的分散锅炉房,节约城市用地, 美化城市环境,根治大气污染,彻底解决供热面积不断增长与供热需 求的矛盾是十分必要的。 1.8 建设集中供热工程的必要性 1改变现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五家渠市现有采暖设施除A 区建成的集中供热站对A 区和 B 区部 分采暖面积实行集中供热外,其余均为分散式供热,一部分楼房为小 型锅炉供暖,大部分平房使用火炉取暖,设备利用率及能源利用率很 低, A、B 区现有小型燃煤采暖锅炉110 台,共计约229t/h ,未纳入 集中供热的现状采暖面积74.95 万 m 2,大多数为蒸发

15、量 10t/h以下 的蒸气炉和热水炉,甚至0.5t/h的茶水炉也被用来采暖。锅炉房大都 是各单位自行建设,且部分锅炉房设备陈旧,有的已超负荷运转,大 多用临时工烧锅炉,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面积不断增加,如继续按照现行 的分散供热方式供热,还需再增加小锅炉房,重复投资严重,并且还 需占用大量土地,能源的浪费及环境污染将日益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五家渠市政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发展市 区建设的基础上。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加以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 绿化等日臻完善。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集中供热是保护环 境,消除因冬季分散小锅炉燃煤取

16、暖造成对大气环境及周边地区粉尘 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是保持生态资源平衡 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五 家渠市目前在集中供热方面还十分薄弱,冬季采暖多为分散小锅炉, 煤耗大, 污染严重。 因此搞好五家渠市的集中供热工程对于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 城市功能,为五家渠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2改善环境,根治污染,节约能源 五家渠市的发展定位是:中国西部绿色经济文化产业城市,乌鲁木 齐城市圈园林化生态城市,乌鲁木齐近郊具有军垦特色的现代化卫星城 市。在城市圈经济发展中,坚持农业稳市,工业强市

17、,旅游活市,开放 立市,尽快把五家渠建成特色农副产品的输送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区和 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冬季严重的污染不但给五家渠市人民工作、生活以及生产建设带 来较大的影响与危害,也给城市的发展定位和改革开放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因此,解决五家渠市煤烟污染已迫在眉睫。 在五家渠市继续修建集中供热设施不仅能为五家渠市提供稳定、 可靠的热源,而且与传统的分散供热相比,在节约能源和减少城市污 染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是 五家渠市建设环保生态型城市中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综上所述,分散 的供热方式造成能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人民 群众生活

18、环境较差。实行集中供热、集中整治,力求节约能源、改善 环境,改善城市人民群众生活面貌,保持城市良好发展势头已成为当 今城市建设重中之重,也是十分必要的,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9 工程建设的目的 本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在解决五家渠市供热不足的同时,节约能源, 改善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本工程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改善大气环境,治理空气污染。 2. 根据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取缔大小林立的分散锅炉房,节约 城市用地,美化城市环境。 3.根据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的要求,使之充分利用有限的能源。 4. 根据目前分散锅炉设备陈旧,且有的已超负荷运转,已不能满足 供热面积的

19、不断增长与供热需求的矛盾,必须加快城市集中供热 工程的进程。 1.10 编制依据、建设年限和编制原则及范围: 1.10.1 编制依据: 1、新疆五家渠市总体规划。 2、五家渠市供热规划。 3、五家渠市鸿达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五家渠市集中供热二期工 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4.五家渠市鸿达供热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编制所需基础资料。 5.编制中执行的规程、规范 1) 建设部行业标准GJJ34-90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 2)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5) 建筑设计防

20、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 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7)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6-2003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1997 年版)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1997 年版) 1.10.2 建设年限 : 建设年限为2006 年 5 月 2009 年 10 月 1.10.3 编制范围 五家渠市B 区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主要解决五家渠市B 区现状 及近、远期规划面积的集中供热问题,根据新疆五家渠市鸿达供热有限 责任公司委托,本可研报告论证范围主要为B 区集中供热,其中包括: 1.热源(供热站) 根据五家渠市B

21、区热负荷的现状以及热负荷的发展规划,在五家渠 市 B 区新建一处集中供热设施解决B 区供热区域内现状及近、远期的 供热问题。 2.热网、热力站(热交换站) 1)B 区集中供热站至供热区各热力站的一次水管网工程。 2)供热区内各热力站工程。 1.10.4 主要技术原则 1.在城市总体规范的指导下,结合城市供热事业的发展,统筹、合理 安排,近期与远期结合,全面规划、分期实施。 2.力求将热源置于热负荷中心区域。 3.力求使供热管网走向合理,减少投资和运行费用。 4. 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做到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安全可靠。 第二章供热面积及热负荷 2.1 拟建项目供热区域现状锅

22、炉房调查统计: 五家渠市除A 区集中供热站为已建成集中供热设施,现已带供面 积 101.22 万平方米外(其中 A 区 81.22 万平方米,B 区 20 万平方米,) , 其余均为各单位自建的中小型锅炉房供暖,两区域内现有中小型锅炉 110 台,其中 10t/h锅炉 3 台, 6t/h锅炉 2 台, 4t/h及以下锅炉105 台,总带供面积 74.95 万平方米,其中B 区 28.7 万平方米。见表: 05 年 A 区部分集中供热后五家渠市A、B 区小锅炉状况统计表 站名单位名称 锅炉数量 (台) 吨位(吨)备注(万平方米 ) 检察院1 1 0.3 建委1 2 0.9 法院1 1 0.6 圆

23、艺场1 立式 2 吨0.2 畜兽医站1 1 0.1 种子公司1 1 0.1 天山商场1 1 0.2 工商局1 4 0.4 卫校1 1 0.4 监狱管理局1 2 0.2 老法院1 2 0.3 消防队1 1 0.3 油毡厂油毡厂2 汽炉 2 台未拆0 石油公司2 2 1 交通宾馆1 1 0.5 工行和农行1 2 0.9 电缆厂1 2 0.3 汽运司1 2 1.5 华新片区2 6.5 2.5 皮革厂4 4 1 水泵厂2 4 吨、6 吨3.5 机械厂3 10 吨 2 台、4 吨 3 台 2 鸿驰汽修厂2 1 0.2 宏峰1 1 0.1 通久1 1 0.1 阳光小区2 2 2 警校2 6 3 农行2 4

24、 1 建行养殖场1 1 0.1 兵党3 10 吨 1 台、4 吨 2 台 6 干休所2 2 1 帅府门窗1 2 0.3 武装部1 2 0.6 新垦木业1 2 0.5 运管站1 1 0.2 人保1 1 0.15 煤气站1 2 0.2 棉麻公司2 2 1 驾校1 2 0.3 石油公司加油站1 1 0.1 汽运司加油站1 1 0.1 汽运司加气站1 1 0.1 丰桥驾校1 4 0.1 自来水公司1 1 0.1 大草原乳业2 2 0.3 钢瓶检验站1 2 0.1 武警四 支队 武警四支队2 4 1.5 教导大队2 4 0.5 看守所1 2 0.2 棉纺厂3 6 10 棉纺厂物业公司2 1 吨、1.5

25、吨1 女子监狱2 2 2 后勤农场2 2 0.3 食品厂6 4 吨 2 台、 6 吨 1 台、 1 吨 1 台 0.5 中级法院家属区1 4 0.5 B 区酿造厂2 2 0.5 B 区水管处3 2 台 4 吨、2 台 1 吨1.5 B 区职业学校2 4 吨1.5 气象台1 1 0.7 B 区农科所1 4 1.5 种子连2 2 0.2 林管站1 1 0.2 B 区东区2 10 10 冬日阳光2 4 0.7 B 区工业园2 6 5 屠宰场1 2 0.2 园艺场2 2 0.3 工商局家属区1 2 0.8 机械厂二小3 1 0.5 合计110 229 74.95 2.2 现状、近期采暖面积预测: 由于

26、五家渠市B 区为十一五规划重点开发的区域,随着新建市政府 办公设施的建成,B 区的发展速度将逐步加快,根据五家渠市市政建设 规划预测, B 区新建集中供热工程建成后(2007 年)计划纳入集中供 热的采暖面积为60 万平方米(其中现状转网、入网48.7 万平方米); 近期( 2011 年)将新增采暖面积为85 万平方米。见表 B 区 2 0 0 5 年 现 状 供 暖 面 积 统 计 表 序号用户名称供暖现状() 近期规划()备 注 1 五家渠高级中学 33545 2 新兴成小区 1 号 3775 3 新兴成小区 2 号 2740 4 新兴成小区 3 号 3430 5 检察院办公楼 7526

27、6 东城派出所 959 7 市政府 15902 8 阳光小区 1 号楼 2317 9 阳光小区 2 号楼 5022 10 阳光小区 3 号楼 2317 11 阳光小区 4 号楼 3864 12 阳光小区 5 号楼 1358 13 兴成庄园 720 14 师领导住宅区 7200 15 法院 5314 16 农六师技校 42105 17 水管处 27642 18 龙山大酒店 28534 19 气象局 14376 20 农科所 14565 21 金合房产康居小区 42700 22 海霞房产阳光小区 90800 23 兴成庄园 32456 24 一小二分校 17789 25 社保大厦 10664 26

28、 东区门诊部 2009 27 工会大厦 14396 28 体育馆 15035 29 文化中心 4860 30 工交车站 15048 31 农水大厦 18000 合计 486968 B 区 集 中 供 热 2 0 0 7 年 计 划 供 暖 面 积 序号单位拟带供面积万 m 2 备注 1 水管处5 2 职业学校5 3 良繁队4 4 人民路10 5 学院路8 6 农科所3 7 长安路10 8 工业园10 9 首站5 合计60 其中 A区转网现状 20万 m 2 B 区 集 中 供 热 2 0 1 1 年 计 划 供 热 表 序 号2011 年建成换热站拟带供面积万 m 2 其中已供暖面积 m 2

29、1 水管处10 2 职业学校10 3 良繁队10 4 人民路15 5 学院路15 6 农科所10 7 长安路15 8 酿造厂10 9 工业园一号15 10 工业园二号15 11 首站20 合计145 60 2.3 热指标 2.3.1 计算参数说明 气象资料 实际供暖采暖期: 10 月 15 日 4 月 15 日 实际供暖期采暖天数:181 天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为-24 , 采暖期平均室外温度为-8.5 采暖期室内平均温度为18 2.3.2 热指标确定 本市采暖设计室外温度24,采暖期平均室外温度为8.5 , 经过现场调查得知,供热区域内建筑物类型主要是住宅及公共建筑物, 多为砖混结构,墙厚37

30、0mm ,双层窗,现状供热面积中65% 为住宅, 20% 为公共建筑物, 15为工业厂房, 根据近年来供热实践经验及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及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有 关要求,用户室温达到 18时,其现状面积采暖热指标为:民用住宅 74W m 2,工业厂房 150W/ m2,公用建筑 100W m2,综合热指标为 :67 65% 8520% 150 15% 83.05 Wm 2,现状设计综合热指标取 q=83Wm 2; 对近、远期新增的建筑采暖面积,按节能设计标准确定综合采暖热 指标: 设计综合热指标q=83Wm 2,相应入户指标 : 1) 83 W/m 2 0.99( 锅炉房效率

31、 )0.97( 一次管网效率)0.98( 二次管 网效率 ) = 78.11 W/m 2 2) 每 m 2 建筑面积平均维护结构面积为0.51m 2 ,加装 50mm 苯板保温 后,每 m 2 建筑面积减少热耗为: 1 1 - - - tWn( )0.51(m2/m 2) 1/ n(w/m 2 ) + (m)/ (w/m )+1/ w(w/m 2 ) 1/ n+ / +1/ w +( b/ b) 1 =- - 1/8.7(w/m 2 )+(0.37m/0.75(w/m )+0.02m/0.87(w/m )+0.01m/0.69(w/m ) +1/23(w/m 2 ) 1 -(18-24) 0.

32、51=22.135W/ m 2 1/8.7+(0.37/0.75+0.02/0.87+0.01/0.69+1/23+( 0.05/0.03+0.02/0.5) 3)加装 50mm苯板保温后,近、远期规划采暖面积综合采暖热指标: (78.11 W/m 2 22.135 W/m2)/0.99 0.97 0.98 = 59.48 W/m2 考虑到部分工业建筑未实现强制性保温,取 q=62W/m 2 。 采暖小时数为181 24=4344小时,最高负荷年利用小时数为: 18 - -8.5 -4344=2741 18 - -24 2.4 热负荷计算 2.4.1 现状及近期采暖热负荷计算 本供热区拟拆除中

33、小锅炉房及手烧炉后,并网的现状及规划新增 采暖面积60 万平方米(其中现状采暖面积48.7 万平方米) ,近期将新 增入网的采暖面积为85 万平方米。现状锅炉房拆除并网和近期新增入 网总的供热需求为: 现状采暖面积热负荷: 48.7 10 4 83=40.42 MW 近期预测采暖面积热负荷: 96.3 10 4 62=59.71 MW 2007年(一期工程 )现状并网及新增入网供暖面积60 万平方米, 最大热负荷需求为: (48.7 10 4 83)+(11.310 4 62 )= 40.42 MW+7.01 MW = 47.43 MW 现状、近期 (2011) 年最大热负荷需求:40.42

34、59.71 = 100.13 MW 现状、近期采暖热负荷计算: 1、设计最大热负荷(当室外气温为-22 时) Qh = A(m 2)q (W/m2) = 100.13 MW 2、平均热负荷(当室外气温为-8.5 时) Q h av = Qh(ti-tav)/(ti-tov ) (MW) =100.13 (18+8.5/18+24)= 63.18 MW 3. 最小热负荷(当室外气温为+5 时) Q=100.13(18-5/18+24)= 30.99 MW 4. 年采暖平均利用小时数 4344 18- (-8.5 ) /18- (-24 )=2741( 小时 ) 5. 全年供热量 Qav = 3.

35、6 Qhavtav 3.6 100.13 2741 = 988042.8 GJ (6)延时负荷曲线 计算参数: Qh= 100.13MW, Qmin=63.18MW, t = 181 24 = 4344h tw = -24 , to = 5 , to = 5 24 = 120h 供暖面积 145 万 m 2 时,锅炉房年供采暖热量为988042.8GJ. 根据已上计算结果,要满足B 区近期新增和拆并入网采暖面积的 供热需求,锅炉容量均需大于100.13 MW。 2.5 热负荷与供热量: 现状并网及 2007 年入网 近期 2011 年备注 采暖面积(万 m 2) 60 145 最大小时负荷 (

36、MW) 47.43 100.13 -24 平均负荷29.92 63.18 -8.5 最小负荷14.68 30.99 +5 年供热量 (MWh) 468020.27 988042.8 2741h 最大负荷 年利用小时 第三章工程方案论证 3.1 供热方式论证 3.1.1 供热方式 新疆五家渠市现状供暖设施除五家渠市A 区集中供热站采用热媒 介质130 80高温热水间接供暖外,其他中小锅炉房均采用热媒 介质 95 70 低温热水直接供暖。 而目前集中供热可选择的方式有: 方式一:热媒介质95 70 低温热水直接供暖方式 方式二:热媒介质130 80或 130 70高温热水间接供暖方 式 3.1.2

37、 方式比较 : 方式一:适合供热范围不大的区域性集中供热或分散供热。 其优点:系统简单,不设热力站,投资较少。 缺点:不适合供热区域较大,发展较快,管网覆盖面积较大的供热片 区。 方式二:适合供热区域较大,近、远期规划负荷发展较快,管网覆盖面 积较大的区域性集中供热。 其优点:适合供热区域较大,后期规划负荷发展较快,管网覆盖面积较 大的区域性集中供热。对近、远期供暖负荷的发展适应性强, 系统稳定,供热可靠,热效率高。 缺点:需设多处热力站,一次性投资较大。 3.1.3 方式确定: 方式一、 二各有特点, 但五家渠市B 区集中供热供热范围及管网覆 盖面积较大,对供暖要求高。A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采

38、用热媒介质 130 80 的供热方式, 考虑到两热源的后期联网问题,采用热媒介 质 130 80的方式二较为合适。 3.2 热源配置方案 因 B 区近期新增和拆并入网的采暖面积共计145 万平方米,为解 决新增面积的供热问题,根据现状及近期供热需求,结合本片区供热面 积大,近、远期供暖负荷的发展速度快的特点,较大吨位锅炉的集中供 热设施解决本片区现状及近、远期采暖面积的增加较为合适。 3.3 锅炉配置方案 目前集中供热设施较为普遍采用的,在技术和产品上较为成熟的燃 煤 锅 炉 , 按 蒸 发 量 分 类 有 : 40t/h(29MW)、 65t/h(46MW)、 80t/h(58MW)、100

39、t/h(70MW)几种,结合热负荷计算(近期热负荷 需求为:现状近期100.13MW) ,考虑本供热区域现状面积较大,近远 期面积发展快的特点,特提供两个装机方案以供选择。 3.3.1 装机方案 方案一: 根据计算热负荷需求,热源规模按四台29MW的热水锅炉设置, 总装机容量116MW 热负荷需求100.13 MW。平均单台担负现状 采暖面积为35 万平方米,现状、近期规划采暖面积为145 万平方米。 考虑到 2007 年现状拆并入网和新增入网的采暖面积为60 万平方米, 拟建集中供热站一期工程按二台29MW的热水锅炉设置,土建工程一 次建成,予留两台锅炉安装位置。附属设施按4*29MW锅炉规

40、模考虑, 分期建设。供热站锅炉房布置时考虑预留扩建端及扩建场地,解决远期 规划采暖面积的供热。 规划远期 : 在已建集中供热锅炉房远期预留扩建端,拆除现有锅炉房山墙,再 根据负荷发展情况,扩建1 台 65 t/h(46MW) 以上高温热水锅炉,可带 供热面积 74 万平方米以上。 方案二 : 现状及近期 : 热源规模按一台29MW和二台 46MW热水锅炉设置,总装机容 量 121MW 热负荷需求100.3MW。考虑到 2007 年现状拆并入网 和新增入网的采暖面积为60 万平方米,拟建集中供热站一期工程按一 台 29MW和一台 46MW的热水锅炉设置(考虑部分备用),土建工程 一次建成,予留一

41、台锅炉安装位置。附属设施按一台29MW和二台 46MW锅炉规模考虑,分期建设。供热站锅炉房布置时考虑预留扩建 端及扩建场地。 规划远期 : 在已建集中供热锅炉房远期预留扩建端,拆除现有锅炉房山墙,再 根据负荷发展情况,扩建1 台 65 t/h(46MW) 以上高温热水锅炉,可带 供热面积 74 万平方米以上。 3.3.2 方案比较: 以上两方案均能满足现状及近期145 万平方米面积供热需求。 方案一其优点是适合供热区域内至2007 年前现状拆并入网和新增 入网的采暖面积为60 万平方米所需锅炉的设置,一期工程投资省,运 行费用低。其缺点为单台锅炉出力较方案二小,不适宜供热区域大,供 热面积增长

42、迅速的集中供热。工程总投资较方案二大。 方案二其优点是单台锅炉容量大,热效率高, 适宜供热区域大,供 热面积增长迅速的集中供热。综合投资较方案一省,满负荷后运行费用 低,有后期预留容量。 其缺点是一期工程锅炉安装容量大于供热区域内 至 2007 年前现状拆并入网和新增入网的60 万平方米采暖面积所需锅 炉的设置,一期工程投资大。 3.3.3 方案确定: 经综合比较,考虑到全部工程建设和投资情况及在近期供暖需求, 确定采用方案二的装机方案较为合适。 3.4 除尘器 在集中供热站设计及设备选型中,除尘器形式的确定及设备的选 择,将直接影响除尘系统的除尘效果,并影响到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为 满足国标和

43、环保部门对除尘器的除尘效果、除尘指标的要求, 目前在集 中供热设施中普遍采用的除尘方式,按类型分为干式和湿式除尘器两种 形式。干式除尘器又可分为多管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多管式除尘器 因其阻力大。除尘效率不高,目前在较大吨位的锅炉上很少使用,静电 除尘器因其除尘效率高、节能,目前在集中供热系统正在逐步推广;湿 式除尘器可分为水击式和水浴式两种,其两种除尘器均能满足环保部门 对除尘效率的要求,两种除尘器相比水浴式除尘器体积大,用水量大; 而水击式除尘器体积较小,用水量亦较水浴式省,故本方案就静电除尘 器与水击式湿式除尘器进行比较,以选择最优方案。 方案一:静电除尘器 在锅炉与引风机之间设两电场静

44、电除尘器,烟气经除尘器除尘后进 入引风机, 在引风机出口安装一台喷淋自激式高效脱硫装置,烟道经脱 硫设备脱硫后经烟道、烟囱排入大气,此方案的其优缺点为: 1. 除尘、脱硫效率高 烟气经二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后,除尘效率高可达到99% ,且排 出的烟气中含尘量很少。 当烟气通过引风机送入喷淋自激式高效脱硫除尘器,在脱硫的同时 又可净化一次烟尘,故经除尘、 脱硫后的烟气远远超过国家环保指标要 求(低于 50mg) 。 2. 污水中含尘量少,排放时无二次污染 烟气在进入水浴式脱硫器前,已经过静电除尘器除尘,所以水浴式 脱硫器排放的污水含尘量少,排放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并且水浴式脱 硫器用水可重复循环利

45、用。 3. 环保节能 烟气经过静电除尘器时烟气阻力小,故采用静电除尘器的锅炉其 鼓、引风机的电机负荷、复合式脱硫除尘器降低用电负荷约25% 左右, 除尘器本身增加的用电负荷低于鼓、引风机降低的用电负荷,加之鼓引 风机为长期连续运行负荷,静电除尘器为短时间歇性运行负荷,故此以 一台 65t/h锅炉为例可减少用电负荷20% 左右,这样将大大的节省运 行费用。 4. 投资高 静电除尘器和脱硫装置的一次性总投资比湿式除尘器(水击式)一 次性投资约增加2 倍。 方案二:湿式除尘器 选用除尘效率为98% ,脱硫效率为70% 的复合式高效脱硫除尘器 进行除尘及脱硫, 其工作原理为烟气经烟道排入脱硫除尘器内,

46、在除尘 器内经反复与水面撞击或水浴喷淋,使烟气中的烟尘落入水中以达到除 尘的目的, 在除尘器用水中加入生石灰,使烟气在与含有碱性的水不断 接触下,产生化学反应, 以达到脱硫的目的, 采用此除尘器的优点在于: 1. 体积小, 占地面积小, 投资省, 因此种除尘器除尘、 脱硫一次完成, 故其设备体积和占地以及投资均小于静电除尘器。 2. 除尘、脱硫效果均能满足环保部门的要求,但除尘效率比静电除尘 器低。 3. 烟气经除尘器后使烟尘落入水中,故除尘器排放的水需经沉淀处理 后方可重复使用, 或排入市政管网。如处理效果不好, 会造成二次 污染。 方案确定: 经综合比较以上两种除尘方式,在充分考虑到除尘效

47、率和投资情况 及后期供热公司的统一管理等因素,确定采用复合式高效脱硫除尘器。 3.5 工程装机方案确定 拟建集中供热站规模确定为:一台29MW和二台 46MW高温热 水锅炉。一期工程安装一台29 MW和一台 46MW高温热水锅炉,土 建工程一次建成,予留一台锅炉安装位置。附属设施按一台29MW和 二台锅炉规模考虑,分期建设。 供热站锅炉房布置时考虑预留扩建端及 扩建场地。 除尘器采用复合式高效脱硫除尘器。 热媒介质 130 80高温热水间接供暖方式 按装机容量近期最终供热能力为:178.7万平方米 。 3.6确定方案编制内容说明 本可研按一台29MW和二台 46MW ,供热能力为178.7 万

48、平方 米计算(涉及烟囱、 煤场及经济分析、 环保节能部分均按装机容量论证)。 第四章燃料供应 4.1 煤源 : 本项目锅炉用乌鲁木齐市103 团煤矿产煤,该煤矿储量丰富,完全 满 足 锅 炉 房 用 煤 的 需 要 。 煤 低 位 发 热 量Qdw 29300KJ (7009.6kcal/kg) ,价格约为 120 元吨(含运费)。煤质取样化验为: 乌鲁木齐市103 团煤矿 1# 井煤质资料 水分 Mad (%) 灰份 Aad (%) 挥发份 Vdaf (%) 焦 渣 特 性 (1-8 ) 固定碳 Fcad (%) 低位发热量 Qnet,ad (Mj/kg) 全硫 St,ad (%) 碳 Cad (%) 氢 Had (%) 1.66 9.43 36.80 5 56.19 29.30 0.78 74.46 4.80 4.2 每平方米采暖年耗煤量(包括厂用、管线损失): 现状采暖面积48.7 万平方米: 现状采暖面积每平方米年用热:83w 2741h=227503wh, 锅炉全采暖期的平均热效率按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