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6247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3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大型复杂高层建筑组合结构高效抗震体系及关键技术 二、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名意见 该项目针对超大跨度的超大转换平台高层建筑组合结构和 超高层建筑组合结构抗震设计中具有挑战性的高效抗震体系及 其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理论、设计及 建造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形成了大型复杂高层建筑组合结构基于 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提出了多筒支承超大跨度转换 平台高层建筑组合结构高效抗震体系,研发了底部超大平台- 上 部高层住宅群高效抗震体系;发展了超高层异形截面巨型组合柱 框架 -组合核心筒高效抗震体系,研发了超高层异形截面钢管混

2、凝土柱框架 -组合核心筒高效抗震体系;发明了系列与高效抗震 体系匹配的高性能抗震和消能减震构件;研发的大型复杂高层建 筑组合结构高效抗震体系及高性能抗震和消能减震构件,抗震效 果好,性价比合理,可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研究成果在多 项标志性大型复杂高层建筑中成功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项目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等资助下,针对水平超大跨度转 换平台高层建筑组合结构和竖向超高层建筑组合结构抗震设计 中,遇到的具有挑战性的高效抗震体系及其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 2 问题,进行了大量系统的试验、设

3、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突破了技 术瓶颈, 形成了性能化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并成功用于重大工 程。 主要创新 : 1. 研发了超大平台高层建筑组合结构高效抗震体系及关键 技术 。(1) 提出了多筒支承超大转换平台高层建筑高效抗震体系, 发明了多种高性能抗震和消能减震构件;将创新的多重组合筒体 体系、变厚度中空钢桁架大跨长悬挑转换平台体系、稀疏支座复 杂曲面大跨长悬挑屋架体系、异型折板曲面框架外围护体系有机 组合,构成了高效结构体系,提出了结构抗震、抗风、超大平台 振动与控制及温度作用下的性能化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支撑了 大型标志性建筑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结构设计。(2)研发了底部 超大平台 - 上部高

4、层住宅群结构高效抗震体系及关键技术,解决 了地铁枢纽等超大平台上建造高层住宅群的抗震技术难题,支撑 了大型生命线工程平西府地铁超大平台- 高层住宅群结构的抗震 设计。 2. 发展了超高层建筑组合结构高效抗震体系及关键技术。 (1) 试验发展了超高层异形截面巨型组合柱框架- 核心筒结构高 效抗震体系及关键技术,发明了多种高性能抗震构件,解决了超 大异形截面巨型组合柱框架、巨型支撑、 多重组合核心筒高效匹 配受力体系抗震设计技术难题。 (2)研发了超高层异形截面钢管 混凝土柱框架 - 多重组合核心筒高效抗震结构体系及关键技术, 发明了高性能多重组合剪力墙系列,它将钢板剪力墙、钢桁架、 钢管混凝土与

5、混凝土剪力墙不同抗侧力体系和型钢与混凝土不 同特性材料多重优势组合,实现了多重组合剪力墙核心筒技术的 3 新突破。 3. 发展了高层建筑组合结构高效抗震体系性能化设计理论 与方法 。结合重大工程, 进行了系统的结构及构件受力性能试验 研究,建立了符合新型构件构造特点的承载力模型、恢复力模型 和高精度有限元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多尺度耦合单元的整体结 构高效数值仿真方法;提出了复杂高层建筑倒塌数值模拟方法; 建立了多层次地震损伤模型;提出了考虑地震累积损伤的多层次 多目标性能化设计方法; 形成了大型复杂高层建筑组合结构高效 抗震体系性能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4. 研发了多筒支承超大跨度转换平台高层建

6、筑绿色建造关 键技术 。结合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建造,完成了系统的建造工艺 试验和精确建造技术的研究,解决了该重大工程系列建造技术难 题,支撑并实施了该重大工程的成功精确建造。 该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4 项、实用新型专利29 项、软 件著作权 5 项、省部工法 2 项;学术论文 253 篇,其中 SCI收录 50 篇、 EI 收录 109 篇,专著 1 部;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成果鉴 定 3 项,鉴定结论:综合国际先进,部分成果国际领先;获华夏 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 项。 研究成果在多项标志性大型复杂高层建筑中成功应用,社会 经济效益显著。 四、客观评价 1.知识产权 (1)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7、授权54项、实用新型专利 29项、软件 著作权 5项、省部级工法 2项。 4 (2) 发表学术论文253 篇(SCI 收录 50 篇,EI 收录 109 篇) ; 专著 1 部。 2.项目验收评价 (1) 北京市科委组织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大型复杂 高 层 建 筑 抗 震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与 示 范 ” ( 项 目 编 号 : D09050600370000 )验收会专家意见:“研究成果综合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 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课题已完成任务书所规 定内容,达到验收标准, 专家组一致同意建议该课题通过验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强 地

8、震作用下超高层建筑损伤机理及破坏全过程研究”(项目编号: 90815029)验收会专家意见: “揭示了结构地震破坏和倒塌的物 理机制, 发展了相应的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技术,取得了一系列 有创新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 3.技术成果鉴定 (1) 辽宁省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辽宁省于 2013 年 1 月 11 日组织鉴定的“大连国际会议中 心结构关键设计理论与技术”成果(辽科鉴字20131号) 。沈 士钊院士等鉴定委员会专家评价:提出并系统研发了 “变厚度中 空钢桁架承重大跨长悬挑转换平台水平受力体系”、 “多重组合竖 向抗侧力体系”、“稀疏支座复杂曲面大跨长悬挑屋架受力体系”、 “异形折板曲

9、面外围护结构桁架体系”,并研发了 “相容性节点, 使四种体系互相支撑,有机组合,构成了合理受力、性能优良、 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整体空间结构;提出并研发了内藏竖向钢桁 架与钢板混凝土组合筒体、多腔体钢管斜扁柱、 强化型 K形钢桁 5 架节点、 软钢耗能节点、 相容性球铰节点等构造合理的新型抗震 和消能减震构件, 并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和理论研究,给出了设计 方法与构造措施; 针对该大型复杂结构体系提出了包括抗震、抗 风、抗温度作用、抗火、抗腐蚀、抗连续倒塌以及使用舒适度等 内容的性能化设计的思想和要求,并进行了全面、 系统的理论分 析,有效解决了整体结构服役期间安全使用中的各项关键问题; 基于施工全

10、过程的仿真分析,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为精确施 工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取得了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成 果,实现了大型复杂建筑结构体系的重大创新,工程应用效果良 好,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具有重要的借鉴推广价值。研究成果总 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研发的四种受力体系组合技术成 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教育部于 2013 年 12 月 22 日组织的“复杂高层建筑组合结 构高效抗震体系理论与技术”成果(鉴字教NF2013 第 028 号) 。周福林院士、汪大绥教授等鉴定委员会专家评价:研究并 发展了“超大复杂截面多腔体钢管混凝土巨型柱框架结构抗震体 系” 、

11、“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框架- 内藏钢板四重组合核心筒抗震体 系” 、 “底部复杂截面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大空间框架- 上部混凝土 剪力墙结构抗震体系” ,形成了各种多重优势组合的高效抗震结 构体系;研究并发展了“异形截面多腔体钢管混凝土巨型柱、多 重组合剪力墙、 多重组合核心筒、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内藏钢 板及钢桁架联肢剪力墙、 连排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带软钢耗能键剪 力墙、工形截面内藏桁架双钢板剪力墙、工形截面多腔体双钢板 6 剪力墙、斜钢支撑混凝土组合连梁、软钢- 铅组合耗能节点、复 合钢管混凝土柱” 等多种构件,具有良好的抗震和消能减震性能; 为所提出的新型结构体系建立了较系统的抗震设计理论,包括

12、: 考虑新型组合构件构造特点的承载力计算模型和恢复力模型,计 算结构整体性能与局部破坏的多尺度单元耦合模型,消能减震构 件的数值分析模型, 基于位移的设计理论等。该项目研究系统深 入,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并在大型工程中成功应用,获得明 显社会和经济效益, 具有重大的工程价值和应用前景。研究成果 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异形截面多腔体钢管混凝土巨 型柱” 、 “多重组合剪力墙” 、 “软钢 - 铅组合耗能节点”达到国际 领先水平。 (3)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 年 4 月 19 日组织鉴定的“大 连国际会议中心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3、成果。石永久教 授、刘树屯教授等鉴定委员会专家评价:通过对复杂空间钢结构 节点的设计优化, 成功研制出多维型钢结构相贯穿节点及连体式 铸钢球铰支座,解决了复杂空间结构多型材、多方向、不同面集 中交汇复杂节点的施工难题;针对大体量组合结构特点,研制出 自平衡模板体系、 钢筋与劲性柱连接耳板构造及钢板剪力墙拉筋 作法,解决了大截面高倾斜度劲性型钢柱模板支设、劲性结构中 钢骨与钢筋连接的施工难题;通过研制弯扭构件加工工艺和单边 固定双铰轴压弯设备,解决了宽翼缘窄腹板弯扭钢柱加工制作、 箱型构件内隔加劲板的焊接难题;针对施工期间结构空间复杂、 变形大、控制检测难度高的特点, 通过仿真计算及BIM技术应

14、用, 7 解决了复杂钢结构制作、 安装与分区分级等距不同步卸载的技术 难题;通过运用三维扫描测量定位、模型校核、调整及深化设计 排版等技术, 解决了造型复杂建筑中的铝板饰面施工难题;研制 的钢结构隔声基座和钢- 沙混合隔声构造施工工艺,解决了剧场 钢结构的隔声难题; 该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保证 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提高了工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多杆件 H型钢复杂节点 的深化设计与施工技术” 和 “大悬挑与大倾斜度钢结构施工技术”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1) 项目“多筒超大转换平台高层建筑组合结构设计与建造 关键技

15、术”,荣获 2014 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项目“复杂高层建筑高效抗震结构体系设计与建造关键 技术” ,荣获 2015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五、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研发的大型复杂高层建筑组合结构高效抗震体系及 其高性能抗震和消能减震构件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已在超大平 台高层建筑组合结构和超高层建筑组合结构抗震设计中应用,显 著提高了大型复杂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对减轻地震灾害、 保护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工程价值,经济效益明显,社会 效益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8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 10 项,前 3 项为核心知识产权) : 序 号 知识产权 类别

16、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授权号授权日期 证书 编号 权利人发明人 专利 有效 状态 1 发明专利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 内藏钢板及钢桁架联肢 剪力墙 中国 ZL200910259460.5 2011-08- 10 821979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曹万林,张云鹏, 张建伟,王立长 有效 专利 2 发明专利 钢管混凝土 - 开洞钢板 -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 制作方法 中国 ZL200810239395.5 2010-11- 24 702754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曹万林,张建伟, 杨亚彬,张文江, 彭斌,董宏英 有效 专利 3 发明专利 同时满足空间不同方向 约 束 要 求 的 结 构

17、节 点 (一) 中国 ZL201010010128.8 2011-07- 20 810449 大 连 市 建 筑 设 计 研 究 院 有限公司 王立长,曲鑫番, 王国雷,姜拥军, 温海林,李东方 有效 专利 4 发明专利 叠合边框 - 钢撑 - 混凝土 组合剪力墙及其制作方 法 中国 ZL200810239391.7 2011-05- 04 772396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曹万林,张文江, 张建伟,杨亚彬, 董宏英,周中一 有效 专利 5 发明专利 一种软钢 - 铅组合剪切 耗能节点 中国 ZL200910180028.7 2011-05- 04 773545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曹

18、万林,沈松,王 立长,耿海霞 有效 专利 6 发明专利 同时满足空间不同方向 约 束 要 求 的 结 构 节 点 (二) 中国 ZL201010010151.7 2011-09- 14 838482 大 连 市 建 筑 设 计 研 究 院 有限公司 王立长,曲鑫番, 王国雷,姜拥军, 温海林,李东方 有效 专利 7 发明专利 多腔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及其制作方法 中国 ZL201010152439.8 2012-07- 04 996869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曹万林,彭斌,张 建伟 有效 专利 9 序 号 知识产权 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授权号授权日期 证书 编号 权利人发明人 专利 有

19、效 状态 8 发明专利 一种带钢筋笼多腔体钢 管混凝土柱及实施方法 中国 ZL201410019499.0 2016-08- 17 2180893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张建伟,胡建华, 曹万林,杨光,罗 晓旭 有效 专利 9 发明专利 一种粘弹性- 软钢剪切 型组合耗能器 中国 ZL201310128493.2 2016-2-1 7 1954551 同济大学吕西林,朱奇云 有效 专利 10 发明专利 一种组合式高层结构消 能减震加强层 中国 ZL201410015016.X 2017-1-2 5 2356523 同济大学蒋欢军,祝玉龙 有效 专利 10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排序姓名主要贡献

20、工作单位完成单位技术职称行政职务 1 曹万林 项目总负责人,主持了该项目的总体研究和实施。主持 了创新点 2、创新点 3 的研究,合作主持了创新点 1 的研 究。研发了高效抗震体系,发明了多种抗震和消能减震 构件及节点,系统进行了结构及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理 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为本项目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做出 了突出贡献。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无 2 吕西林 主持完成了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作主 持了创新点 2、 创新点 3 的研究,参与了创新点 1 的研究, 研发了高效抗震体系,发明了消能减震构件,系统进行 了结构及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为 本项目关键技术研发

21、与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教授无 3 王立长 作为本项目技术研发核心成员,主持了创新点1 的研究, 合作主持了创新点2、创新点 3 的研究,参与了创新点4 的研究。研发了高效抗震体系,发明了高性能节点,主 持了多项重大工程的抗震设计,系统进行了结构及构件 抗震性能试验、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为本项目关键技 术研发与设计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连市建筑设 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大连市建筑设 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教授级高 工 总工 4 蒋欢军 作为本项目技术研发核心成员,参与了创新点 1、创新点 2、创新点 3 的研究。研究了高效抗震体系,发明了消能 减震构件,进行了结构及构件抗震性能试验、

22、理论及关 键技术研究,为本项目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做出了重要 贡献。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教授副院长 11 排序姓名主要贡献工作单位完成单位技术职称行政职务 5 董宏英 作为本项目技术研发核心成员,参与了创新点 1、创新点 2、创新点 3 的研究。研究了高效抗震体系,发明了抗震 构件,进行了结构及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理论及关键技 术研究,为本项目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无 6 钱稼茹 作为本项目技术研发核心成员,参与了创新点 1、创新点 2、创新点 3 的研究。研究了高效抗震体系,进行了结构 及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为本项目 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做

23、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无 7 刘鹏 作为本项目技术研发核心成员,参与了创新点 2、创新点 3 的研究。合作主持了多项重大工程的抗震设计,进行了 结构及构件抗震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为本项目关键技 术研发与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 奥雅纳工程咨 询(上海) 有限 公司 奥雅纳工程咨 询( 上海) 有限 公司 英国特许 工程师 总工 8 张建伟 作为本项目技术研发核心成员,参与了创新点 1、创新点 2、创新点 3 的研究。研究了高效抗震体系,发明了抗震 构件,进行了结构及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理论及关键技 术研究,为本项目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系主任

24、 9 周光毅 第 9 完成人。 作为本项目技术研发核心成员,主持了创新点4 的系统 研究工作,参与了创新点1 的研究。主持了大连国际会 议中心重大工程的建造,为本项目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建筑第八 工程局有限公 司 中国建筑第八 工程局有限公 司 高工无 10 万红宇 第 10 完成人。 作为本项目技术研发的核心成员,参与了创新点 1、创新 点 3 的研究。主持了部分重大工程的抗震设计研究,为 本项目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市建筑设 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 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教授级高 工 无 12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北京工业大

25、学,第1 完成单位。 主持了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结合重大工程, 进行了系统的结 构及构件抗震性能试验、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高层 建筑组合结构高效抗震体系;发明了系列高性能抗震和消能减震 构件;提出了性能化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在多筒支承超大转换 平台高层组合结构高效受力体系、底部超大平台- 上部高层住宅 群结构高效抗震体系、 新型构造高性能巨型组合柱框架体系、多 重组合剪力墙核心筒高效抗侧力体系、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框 架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实现了重要创新与发展,为本项 目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志性创新成果的工程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2.同济大学,第2 完成单位 合作主持了本项目的研究工

26、作。结合重大工程, 进行了系统 的结构及构件抗震性能试验、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 高层建筑组合结构高效抗震体系;发明了高性能抗震和消能减震 构件;提出了性能化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在底部超大平台- 上 部高层住宅群结构高效抗震体系、新型构造高性能巨型组合柱框 架体系、 多重组合剪力墙核心筒高效抗侧力体系、异形截面钢管 混凝土柱框架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实现了重要创新与发 展,为本项目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志性创新成果的工程应用做出了 突出贡献。 3.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3 完成单位 13 合作主持了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结合重大工程,进行了系统 的结构及构件抗震性能试验、设计理论

27、及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 高层建筑组合结构高效抗震体系;发明了高性能节点; 提出了性 能化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在多筒支承超大转换平台高层组合结 构高效受力体系、 新型构造高性能巨型组合柱框架体系、多重组 合剪力墙核心筒高效抗侧力体系、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体 系及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实现了重要创新与发展,主持了多项 重大工程设计, 为本项目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志性创新成果的工程 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4. 清华大学,第4 完成单位 结合重大工程, 进行了系统的结构及构件抗震性能试验、设 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高层建筑组合结构高效抗震体 系; 研究了抗地震倒塌理论, 提出了性能化设计方法与关键

28、技术。 在新型构造高性能组合柱体系、多重组合剪力墙核心筒高效抗侧 力体系、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组合核心筒体系及关键技 术研究等方面, 实现了重要创新与发展,为本项目关键技术研发 和标志性创新成果的工程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第5 完成单位 结合重大工程,合作进行了系统的结构及构件抗震性能试 验,开展了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高层建筑组合结构 高效抗震体系; 提出了性能化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在新型构造 高性能巨型组合柱框架体系、多重组合剪力墙核心筒高效抗侧力 14 体系、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 组合核心筒体系及关键技术 研究等方面,实现了重要创

29、新与发展, 主持了多项重大工程设计, 为本项目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志性创新成果的工程应用做出了重 要贡献。 6.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第6 完成单位 以大连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实施为载体,进行了较系统的施 工技术研究, 研制了多维型钢结构相贯节点、连体式铸钢球铰支 座、自平衡模板体系、多重组合构件连接工艺、弯扭构件加工设 备、钢结构隔声基座、钢- 砂混合隔声构造工艺等,并通过仿真 计算和 BIM技术应用,解决了复杂钢结构制作、安装、卸载等系 列建造技术难题, 形成多项关键建造技术,并实施了该重大工程 的成功精确建造。 7.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7 完成单位 结合重大工程,合作进行了

30、系统的结构及构件抗震性能试 验,开展了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研发了高层建筑组合结构 高效抗震体系; 提出了性能化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在底部超大 平台 -上部高层住宅群结构高效抗震体系、多重组合剪力墙核心 筒高效抗侧力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实现了重要创新与发 展,主持了重大工程设计, 为本项目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志性创新 成果的工程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曹万林负责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大型复杂高层建筑 15 抗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项目编号: D09050600370000 )中, 吕西林、王立长、蒋欢军、董宏英、钱稼茹、张建伟为主研人, 共同进行了结构及构件抗

31、震性能试验、理论和设计方法研究,并 合作完成了多项工程示范;在该项目工程示范中,结合天津117 大厦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刘鹏合作进行了试验、理论和 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平西府地铁底部超大平台- 上部高层住宅群 结构抗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万红宇合作进行了试验、理论和关 键技术研究。 王立长、刘鹏、万红宇负责了部分示范工程的设计。 吕西林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强地震作用下超 高层建筑损伤机理及破坏全过程研究”(基金编号: 90815029) 中,曹万林、 蒋欢军、董宏英为主研人, 张建伟参加了项目研究, 共同完成了试验、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周光毅主持了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工程施工关

32、键技术研究与 应用”项目,王立长主持了“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结构关键设计理 论与技术”项目,这两个项目团队互相配合,协同攻关,实现了 该重大工程的成功设计与精确建造。 王立长、曹万林、周光毅、董宏英、张建伟等共同完成的项 目 “多筒超大转换平台高层建筑组合结构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 获 2014 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曹万林、吕西林、 王立长、 董宏英、 蒋欢军、 钱稼茹、 刘鹏、 张建伟、 万红宇等共同完成的项目“复杂高层建筑高效抗震结构 体系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 , 获 2015 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 16 奖。 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表 序 号 合作 方式 合作者 (项目排名) 合作时间合作成果 证明 材料 备注 1 共同 获奖 曹万林(排名 1) 、 吕西林(排名 2) 、 王立长(排名 3) 、 董宏英(排名 4) 、 蒋欢军(排名 5) 、 钱稼茹(排名 6) 刘鹏(排名 7) 、 张建伟(排名 9) 、 万红宇(排名 15) 2009.1-2014.12 2015 年华夏建 设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获奖 证书 2 共同 获奖 王立长(排名 1) 、 曹万林(排名 2) 、 周光毅(排名 4) 、 董宏英(排名 5) 、 张建伟(排名 14) 2008.1-2012.6 2014 年华夏建 设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获奖 证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