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导学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6586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导学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导学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导学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导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导学案.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学会了加、减、乘、除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 计算方法,要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的 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 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习目标: 1.使

2、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 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 解决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 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 课时分配: (1)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1 课时 (2)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1 课时 (3)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 课时 (4)练习课1 课时 (5)解决问题1 课时 (6)练习课1 课时 (7)整理和复习1 课时 (8)单元重点知识

3、归纳与易错总结1 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处理好情境图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建立好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灵活地运用好练习,做好学生 的分层指导;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 课时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课题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教学中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出发,创设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从尝试把两个分步算式合 成一个综合算式,到依题中的数量关系来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 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对混合运算的认识、理解和 计算的过程,真正成为数学

4、学习的主人。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加减、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 3.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重、 难点 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加、减、乘除混合算式。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 PPT 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 旧知,导 入新课。 (5 分钟 ) 1.练习背诵19 的乘法口诀。 2.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加减 或乘除的一些运算方法。 1.齐背 19 的乘法口诀。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三(六)十八

5、 (四)七二十八 三八 (二十四 ) 七九 (六十三 ) 2.口算。 6 9=5430 5=6 4 7=2831-7=24 32 4=845+8=53 3.把下面各题中的两道算式 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6 7=42 42 3=14 (2)15+9=24 24-8=16 答: (1)6 73=14 (2)15+9-8=16 4.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 对,把它改正,写出改正过程。 (1)35-26+4 =35-30 =5 改: 35-26+4 =9+4 =13 (2)56 7 2 =8 2 =16 二、尝试 探究,明 确算理。 ( 20 分 钟) 教学例 1,出示教材第47 页 情境图。

6、1.从这幅图中我们获得了哪 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探索方法。 (1)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 式计算呢?小组内讨论交流。 (2)小组交流:还有更简便的 书写方法吗? 3.教师讲解两步综合算式脱 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1)教师示范:边板书边阐述 书写格式规范。 (2)鼓励学生大胆总结运算顺 序。 4.计算 1535。 (1)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这道题 的运算顺序。 (2)要求学生按脱式计算的格 1.交流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2.(1)学生交流后反馈,教师板书: 53-24=29 29+38=67 (2)小组讨论后发现还能用一个算 式写出来: 53-24+38=67 3.(1)认真观看教师的书写

7、过程,明 确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尝试计算并交流,总结运算顺 序:一道题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 往右的顺序计算。 4.(1)观察后,交流讨论这道题的运 算顺序, 预设答案 :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2)按教师讲解的脱式计算的格式 进行计算和书写。 (3)把自己的计算过程与其他同学 交流,明确计算方法。 式书写。 (3)集体订正, 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在没有小括号的 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分层 练习,巩 固提高。 ( 10 分 钟) 1.完成教材第47 页“做一 做” 。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 米长 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 米,做

8、短跳绳, 用去 8 米。还剩多少米?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 总 结 ( 5 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自由谈 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 板书 六、教学 反思 本节课旨在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本节课一开始通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练习为后面的学习 作好知识上的铺垫。在教授新课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加减混合算式,提出如何进行运算的问题,鼓励学 生自主探索,达到很好的效果,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后面乘除的学习和 掌握更加的游刃有余。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点评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