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69273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2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教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1 组织语言 ,复述故事。 2 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情谊。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 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等,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谈话导入 ,解题质疑 1 创境导入: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我们能受到美的熏陶。艺术可以是一首动听的歌曲,可以 是一幅生动的画,

2、也可以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伯牙绝弦这篇课文一起感 受艺术的魅力。(出示课件 ) 2 解题质疑。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强调“弦”的读音, 指名学生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3 预习反馈交流。 初步了解: (1)伯牙和钟子期其人;(2)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4 明确学习内容及方法。 师:本课只用了7 个字就展现出伯牙和子期之间高尚真挚的友情,这也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你想通过哪些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 (预设:利用书中注释、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 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一课。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师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

3、鱼。 三、自读课文 ,初步感知 1 自读自悟。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字准句顺 ),学生通过书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自主阅 读课文。 2 反馈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全文)指名学生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师生合作画出句 子朗读的停顿符号。指名学生范读。 (2)学生按照句子的停顿和节奏自由练习读。 (3)齐读课文。 四、熟读课文,体会情感 1 理解含义。组内交流,突破“念”“志”意思, 区别理解“善”字的不同含义。 2 指名反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3 体会情感。指名朗读课文。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多读课文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读书百

4、遍其义自见”,只有投入地读 ,才能 读出文章蕴含的意思。 4朗读感悟。教师用指名读、男女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读自己 的理解和感悟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伯牙绝弦,进一步了解这流传于古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读悟“高山流水”的含义,体验感悟伯牙钟子期的情怀,了解知音文化的意象。 2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回顾全文 1 复习检查。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 师: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 三、细读感悟 ,深化理解

5、1 学习第一句。 (1)理解含义。 (出示课件 ) 指名读句子 ,并说说含义。 师:从两个“善”字可以看出什么? (伯牙琴技非常高超, 子期音乐鉴赏能力很强) 师: 一个“善字,准确地说明了二人在音乐艺术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你能用自己 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吗? 2 学习第二、三、四句。 (1)指读第二、三句,体会含义。 师: (出示课件 )这里的“善”字是什么意思?和上一句的“善”字一样吗? 【设计意图】 此处和第一句的“善”字意思进行区别比较,让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字一字多义的 特点。 (2)指导朗读。 师:伯牙心里想到的,都能被钟子期一语道破,这是怎样的默契啊!你能想象峨峨泰山是 什么样子吗

6、?洋洋江河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泰山是高大巍峨的样子,江河是奔流不息的样子) 指名朗读 ,预设教师点评:你读出了五岳之首泰山的雄伟气势,读出了江河的奔流不息。其 他同学能像他这样自己试着读一读吗? (3)体会句式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两句话,发现它们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呢? (前半句都是 “志在 ” 的句式 ,后半句都是 “善哉 兮 若”的句式 ) 师:你还能说出类似“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这样的词语吗? (皎皎明月、皑皑白雪、徐徐清风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话的句式特点,为下一步仿说练习打基础。 (4)仿说练习。 师:一曲高山流水 ,竟然被钟子期完全领悟和体会到,伯牙一定琴兴

7、大发,弹奏了一曲 又一曲。想想除了巍峨的泰山、奔腾的江河 ,伯牙的琴声还能表达什么样的情感?钟子期会如何赞 叹? (出示课件 ) 学生组内练习,全班反馈。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方法,按照文本的句式特点提高学语言和 用语言的能力 ,通过对大自然美好景物的描写, 表现伯牙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 (5)理解第四句含义。 师: (出示课件 )从“必得之”你能感受到什么?(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师:还能听懂什么? 师:你能读出子期必得之的语气吗?(指名读 ) (6)创境朗读。 师: (出示课件 )二人虽地位相差悬殊,沟通却如此默契,让伯牙大喜过望,于是便和子期成为 知音。

8、你认为知音是怎样的朋友? 预设: 互相理解、心有灵犀。 不计较身份的高低、不论年纪的大小。 志趣相同。 师:对 ,真正的知己是超越年龄界限,超越地位、身份的界限,志趣相投的人。你能把这种知 音相遇惊喜万分的感觉读出来吗? 男女生轮读第二、三、四句。 3 学习第五句。 (1)创境朗读。师:音乐能够传递情感,是音乐让伯牙和钟子期成了知己。两人相约来年再见。 无奈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当伯牙如约来到江边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去世的消息。(出示课件 )此 刻伯牙的心情怎样?(指名读这句话) (2)讨论质疑:子期的死为何让伯牙如此伤心,竟然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 (3)反馈回答。 (4)品读感悟。师:你能

9、读出伯牙的悲痛欲绝吗? 【设计意图】 此处教学设计体现了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学生通过深入思考、认真讨论,找到伯 牙绝弦的真正原因,有助于感悟纯真友谊的最高境界。 (5)升华主题。课件出示: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志趣相投的朋友,更是心灵上的知己! 四、课堂总结 ,诵读积累 1 师:大家能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吗? 2 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搜集古今有关交友的名言名句。 本课能够坚持“以读为本”展开教学。如开课伊始的“粗读”使学生能够读通顺、读明白课 文内容 ,培养语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

10、体会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用,是整堂课重点关注的部分。“品读”是教师通 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够独立与文本对话,融入自己的理解来读,读出文中意 ,读出话外音。总之 只有对文本有深度的把握,学生的朗读、积累、背诵才能水到渠成。 26 月光曲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环境的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 曲的内容。 2 使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 了解贝多芬是个富有同情心、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的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 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

11、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学会“茵、蜡、陌”等8 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清幽、琴键、陶醉、苏 醒、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 学会区别近义词的技巧、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背景,理解全文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 二、导入课题 1播放钢琴曲 月光曲。同学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歌曲是什么吗?关于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还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曲。板书课题。 三、学习字词 ,读通课文 1 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认读生字。 易读错生字新词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传(zhu

12、n chu n)说弹(t n d n)琴 朝(ch o zho)着岸边 易写错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 词语教学方法多样,学生掌握的词语越多,今后运用时就会更加灵活,根据本课 词语的特点 , 教师根据词语的使用角度或具体的语言环境或者联系上下文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主动归 纳并学以致用。 2 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 分情景小组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理解课文 ,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说。 (1)预设一: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同学点评:这种概括过于简单,没有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介绍清楚,不可取。 (2)预设二:讲述

13、了一天,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 听到穷鞋匠兄妹的谈话后, 为他们弹琴 , 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同学点评:评价要点是否全面(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精准地概括,对于 所有学生来讲依然很难。对于写事的文章要能够抓住六要素才能算完整的概括,这篇文章的第2 自 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往往学生就直接用这段概括,显然这样概括写事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够 精准。在比较分析中学生最终一定能确定最全面最准确的主要内容。 2 根据课文内容 ,给文章分段 ,并说明分段依据。 分两大段: 第一段

14、 (第 1 自然段 )著名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 (第 210 自然段 )介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 直奔重点段 ,划分层次。 (1)再把第二大段读一读,找找哪几段是写月光曲的。(第 810 自然段 ) (2)按照这个传说的起因、发展、结局把第二大部分分成三层。说清分层依据。 第一层 (第 23 自然段 ):贝多芬在茅屋外听琴声和兄妹俩谈话。 第二层 (第 47 自然段 ):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三层 (第 810 自然段 ):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 并记录下来。 五、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背诵后面三个自然段。 2 书写课后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15、 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止及感情变化,体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 通过品析词句分清课文中实在的事物和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发挥想象 ,并有感情地 朗读。 3 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大众的思想情怀。 二、复习导入 ,整体把握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情况,这节课 ,我们将走进贝多 芬的内心 ,一起去看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着怎样的品格。 三、深入理解 ,解决问题 1 问题引导 ,深入学文。 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第 210 自然段 ),思考:贝多芬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月光曲的? (1)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好奇 ) 引导学生读第3 自然段中兄妹俩的对话(

16、“要是 那有多好啊!”“ 太贵了 又太 穷。 “随便说说 ”)。 设身处地 ,引导体悟: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话, 会怎样想? 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他一定要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琴。 小结: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为了这位懂 事的姑娘 ,他决定进去为姑娘弹支曲子。 (2)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 第 6、7 自然段: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引导感悟: “多纯熟 ”“ 感情多深 ”等) 请学生读盲姑娘的话,抓住两个叹号体会。 思维补白:说说当时贝多芬又是怎样想的,他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开放性地引导 学生 ) 正是由于盲姑娘

17、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使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他很激动,所以要再弹一 曲给盲姑娘听。 由此可以看出贝多芬是只为穷苦人造福的音乐家。(出示资料:我的声音只为穷苦人造福) (3)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文章在叙述过程中,几次对环境进行了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一天夜晚 ,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师: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作了一个铺垫。这就是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它会收到很好的写作效 果,我们不妨在我们的作文中试一试。(教写法 )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 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 , 可是眼睛失明了。 ” 这是对兄妹俩的家庭环境的描写。

18、 这是一个气氛非常和谐的家庭,哥哥在做鞋 ,妹妹在弹一架旧钢琴。这说明他们家的确很穷, 这与前面介绍的兄妹两个人的对话是一致的。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 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 这是作者特设的环境。我们说创作是要有灵感的。 【设计意图】 问题式教学是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教学的一大挑战。抓住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课文。做到了整体思考,从细节入手 ,体会情感 ,感受真情。 2 小结:贝多芬为兄妹俩的感情深深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 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 ,怎能

19、不激起贝多 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 3 探讨意境 ,欣赏乐曲。 (1)默读第 9 自然段 ,画出兄妹俩被美妙琴声“陶醉”的词句和写兄妹俩的联想的句子。 (2)探究联想 ,找到实景: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由“优美的琴声 ,清幽的月光 ”引起的 联想 ) (3)小结实景和联想: 实在的事物:蜡烛、月光、窗子、茅屋、琴键以及贝多芬弹琴发出的琴声。 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茅屋里的一切披上了银纱,皮鞋匠和盲姑娘听贝多芬弹琴时看到的 大海上的景色等。 (4)配乐朗读 ,体会月光曲的意境。 【设计意图】 本文在描写实景和联想两方面非常具体。在阅读文章时要引导学

20、生分辨实在的事 物和联想 ,能按照作者的思路,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生活中学生也能够在观察时把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写具体 ,并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4 以读带讲 ,撰写后文。 续写练习:兄妹俩醒来后会说些什么? 四、全文总结 1师:通过读课文 ,你感觉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音乐家?(热爱人民、同情穷人、热爱自然) 2 师: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选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月光曲 听触动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看感动 月亮升高风卷浪涌 弹激动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在教学月光曲一课中, 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

21、过展开丰富的想象, 感受月光曲的优美;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在教学“月光曲”的内容上,安排充分的时间进行反 复地读 ,读完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互相启发 ,提高认识。 27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探访、交涉、肖像画、赴约、恬静、矜持、微抿双唇、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璀璨、永不磨灭”等词语。 2 对照画面 ,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 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 一起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对照插图 ,把具体描写蒙挪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 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

22、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 力。 教学时间 :1 课时 一、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教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课文中的词都会读了吗?检查预习情况: 1 我会读: (课件出示 ) (1)自己先读一遍。 (2)指名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对。) (3)齐读一遍。 2 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课件出示画像 )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7? 教师小结:它就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蒙娜丽莎 ,陈列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 卢浮宫 ,被誉为卢浮宫的镇宫之宝。它每小时要迎接1500 人次的参观。1911年它曾不幸被窃,法 国人竟将它失窃的日子

23、当作“国难日”,举国降半旗哀悼;当它失而复得时,法国举国欢庆的气氛, 不亚于一个国家的诞生。我们不禁要问:这幅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让一个国家如此重视。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位作家在欣赏完蒙娜丽莎这幅画像后有着怎样的 感受。 4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二、明确要求 ,完成自学。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 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标记。 三、交流探究整体感受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 1人多。 (对,其实文中还有多处写到了观看名画的人多,你能找出来吗?有这么多人来观看

24、, 这就是这幅画的魅力!) 2国画展出的不易。(一幅画的展出竟需要美法两个大国多次交涉,这幅画的确很有魅力啊!) 3 预设:读第5 段。 读得真有感情 ,你能概括地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吗?(画像的内容 )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还有哪些 语段呢? (6、7 段)对,5、 6、7 段就是通过对画像内容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名画魅力的。 4 课文还从哪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其中哪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呢?(第 2 部分 5 7 段对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 四、交流探究二,语段研读 1我们就来看这部分。幻灯出示:请同学们再次品读57 段具体描写画像的语句,将最吸引 你的一部分的描写画出来,多读几遍

25、,想想这部分描写好在哪儿? 同学们刚刚读了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语句。哪部分描写最吸引你呢? 2 研读第 6 段(预设 ): (1)学生:我觉得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吸引人。 教师:哦 ,你认为这部分的描写好在哪呢? 学生:作者的描写很生动, 很细致。 教师:细致生动地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词有哪些? 学生: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2)教师:你知道“矜持”什么意思吗?(慎重、拘谨 ) (3)一个简单的微笑,作者却从中解读到这么复杂的情感,这是为什么呢? (4)(“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这些情感作者看得到吗?看不到,这是作者由画面 展开的想象。 )体会写法:作者这样展开想象去写有什么好处

26、? 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插图,再读描写微笑的这个语段,体会加上或去掉这部分想象的文字感觉 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 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使静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 魅力 ,还能使文章更吸引人。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5)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美呢?(指名读一读 ) 3 写一写。 教师引语: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幅人物肖像画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让世人如此地津津 乐道。 这幅画的魅力就在于不同的人看到这幅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 欣赏这幅画 ,发挥你的想象 ,你能从这神秘的微笑中看到什么呢?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

27、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有时 又让人觉得 ()。 (1)想一想 ,写一写。 (2)指名说。 (3)出示关于微笑的资料。 4 研读第 57 段 (1)你想读哪一句?谈感受。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朗读 )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 小结:从同学们的表情和朗读中,老师也深切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作者的描绘让没见 过这幅画的读者们都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 真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幅画的风采。 教师引读:难怪作者与蒙娜丽莎的约会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在作者心底留下了永不磨 灭的印象 ,成了他灵魂的一部分(最后一段 ) 2 学到这儿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幅杰出画像的创

28、作者达芬奇。(出示图片资料投影) 蒙 娜 丽 莎 之 约 等候 队伍像长龙 亲睹她风采 近距离感受 心情的迫切 欣赏 大小与外形 表情与微笑 姿态和背景 永恒的象征 感触璀璨的明珠心灵的震撼 教学时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对达芬奇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有个大概 的了解。在学习课文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促思 ,自主感 受达 芬奇天才的想象和精湛的绘画技艺。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 的微笑。 28我的舞台 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不解之缘、兴味盎然、绷着脸、溺爱娇宠、为所欲为、目不忍视、无言以对、 卸妆、暑去寒来、暗无天日、窃窃私语”等

29、词。 2 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 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 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 1 扫清字词障碍 ,理解文章大意。 2 体会“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的原因。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 受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 2 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 :1 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在艺术的道路上,无数艺术家们都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 在他们成名的背后有着怎样的 成长经历呢?今天,我们要来读一读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

30、唱家、剧作家吴霜写的一篇回忆 录我的舞台 。读了她的成长故事,也许 ,我们会有所启发。 2 板书课题:我的舞台 二、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 不解之缘兴味盎 ( ng)然绷(bng )着脸 溺(n)爱娇宠为所欲为目不忍视无言以对卸妆暑去寒来暗无天日窃窃私语 三、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概括课文大意 本文通过描写“我”在不同的阶段对舞台的情有独钟和在艺术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 反映了在 “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毅力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四、扫读课文 ,找出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1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 ,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2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

31、,边读边思考: 文章围绕“舞台”写了“我”学戏的哪些经历? 1 还没出生时 ,把娘胎当舞台 ,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 2 刚会走路时 ,把小床当舞台 ,模仿母亲“演戏” 3 随母演出时 ,每场必到舞台 ,察言观色 ,学形记词。 4 六岁时 ,把练功毯当舞台,拜师学艺 ,刻苦练习。 5 学艺几年后 ,把客厅当舞台 ,给到家里做客的客人开“个人晚会”。 六、小组合作: 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文,说说课文的哪些描写体现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出示: 一次 ,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 ,脚下没留神 , 一个倒栽葱 , 摔下床来 ,直摔得我眼冒金星, 半天没缓过劲儿

32、来。 “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蹿”字生动地写出了小花猫 的可爱 ,而对“我”的描写更是充满了童趣,一个活泼可爱、 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 我们面前 ,让人忍俊不禁。 2 出示: 每次演出 ,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也 兴味盎然。 “兴味盎然” ,课文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台上在 演出 ,一个小女孩钻在幕布里看戏,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虽满头大汗却兴味盎然,怪不得母亲的 学生忘词的时候,会向“我”请教。透过厚厚的幕布,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那么形 象,那么生动。不难看出

33、, “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著和热爱深深地影响 了“我”,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3 出示: 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 扌周 过去、立 起来、横过去 ,抻、拉、压、拽,为所欲为 ,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 忍视地躲到里屋。 “扌周”,从一侧或一端托起沉重的物体,课文指师傅从“我”身体的一侧托起我。“抻”、 拉、扯 ,课文指师傅像拉面条一样地拉“我”的身体。“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 ,形容“我”练 功的样子很可怜。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的成功除了家庭的熏陶,更离不开 “我”常年不懈努力。“黑

34、脸大汉”指的是师傅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生面团”写出了“我”身体 的柔弱。“为所欲为”的意思是想怎样干就怎样干,大多指干坏事,这里反映了师傅对“我”的严 格要求。作者抓住这几个动作,写出了“我”学艺的艰辛。满脸的泪水和汗水,使奶奶心疼 ,但是 奶奶并没有阻止师傅的“为所欲为” ,而是“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这并不是奶奶对 “我” 的无情 , 而是饱含着奶奶对“我”的厚望。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精妙,更深刻地体会 到了“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七、课堂小结 只要热爱自己的舞台,并洒下辛勤的汗水,就能创造一方绚烂的天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在自己 人生的小

35、小舞台上,奏出一曲高昂的命运交响曲。 八、拓展练习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 ()。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 ()。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 ()。 我的舞台 在娘胎里“登台唱戏” 一出世亮开嗓门 刚会走路模仿演戏 六岁拜师学艺 大师面前认真负责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在教学本文时 ,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了新风霞、吴霜以及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 文做准备。课文比较浅显好懂, 教学时我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魅力。 在设计上采用多读,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在每次读时,给于具体的要求

36、, 如在第一遍接触课文时,设计扫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心句。第二遍快速自由读时,整体把握课文内 容。在第三遍读时,要求在弄清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精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体会“舞台 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精讲艰辛学艺的部分,从中体会作者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最后总结作 者的成功得益于她心中的“舞台”二拓展练习中让学生抓住课文最后一名,运用它的句式说一说自 己心中的愿望 ,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自己准备怎样去奋斗。通过整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同时又进行说话训练。 口语交际 习作八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

37、、倾听的能力以 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2 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 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点 1 能向同学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品或讲跟艺术有关的事故,培养学生的艺术 情操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写一写在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教学难点 把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1 单元导读后 ,可分组发放“身边的艺术”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 2 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38、 ) 一、读内容 ,明要求 1 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 单元导读后 ,分组发“身边的艺术”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 “身边的艺术”调查表: 组长组员 调查途径 调 查 内 容 艺术形式 艺术品 与艺术有 关的故事 3.说说有什么要求? (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品、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设计意图: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二、创设氛围 ,激发交流欲望 如: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 ,展示泥娃娃 ,手工编织 ,剪纸作品 ,或者多媒体演示与艺 术有关的各种场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设计意图】 展现各种艺术方式或艺术品

39、, 创设交际氛围。 三、联系生活 ,创设交际情景 1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艺术形式大观园艺术品展览厅艺 术故事大联播 2 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或找同桌、或小组、或班级,也可 组成一个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四、口语交际 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 要求:清楚 ,明白 ,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后交流自己感 受最深的地方。 教学建议:这是口语交际的重点环节,教师要做好分组调控,指导个别小组的成员交流,注意 体

40、现对艺术的崇敬和欣赏,表达自己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 一、画面引入 课始 ,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 教师相机引导: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们班 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 ,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 画面配音吧! 【设计意图】 课前展示学生收集的学艺画面, 并提出配音的要求, 为这次习作主要内容做铺垫。 二、上台介绍 教师可请1 到 2 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 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 让

41、学 生知道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 内容丰富 ,更加生动、感人。 【设计意图】 介绍发生的故事和亲身感受, 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三、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学生读一读习作要求。 2 说一说选材范围,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 选材重点从学艺、艺术品鉴赏、艺术欣赏这几个方面选择,最好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这 样能更好地表达感受。 四、介绍照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1 从学生的照片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张,请一两名学生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2 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说出想象的部分和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 想象和联想 ,能使情节展开 ,内容丰富 ,更加生

42、动、感人。 五、小组交流 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 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 赏活动组等。 2 组内交流 ,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 ,帮助改进。 3 每组推荐 1 名代表 ,全班交流 , 提出修改建议。 【设计意图】 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取长补短, 将艺术加工制作和鉴赏融合, 交流不同的体验感受。 六、指导选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 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笔反映生活 中妙趣横生的艺术。如:回顾文艺汇演的欢乐,美术课上变废为宝的喜悦以及鼓号队的威武、雄壮 等。 【设计意图】 选材重点从学艺、艺术品鉴赏、艺术欣赏这几个方面选择,要让学生选择

43、自已亲 身经历过的 ,这样能更好表达感受。 七、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八、修改习作 1 明确修改要点。 (1)注意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可以用朗读自己习作的方法, 检查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 (2)是否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详略是否得当。 2 学生对照修改要求,认真修改 , 或重写。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 修改好的学生轻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在语言表达上的问题。 4 出示一篇修改得比较好的习作, 引导学生作欣赏性的评议。 5 同桌之间互读互改。可引导学生互相写写评语, 以示激励。 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 , “修剪枝叶”, 甚至重起炉灶。 6 学生修改完毕后,可以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7 教师选择少量习作展示、点评。 教学时要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有说话的材料,交流时注意要激发交流的欲望,特别要联系生 活,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艺术有很多种 ,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交流内容和写作内容,做到内容有条理,文章 结构能合理地安排,并借鉴一定的表达方法,使内容真实、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