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备考讲义资料2014年地理小高考66考点整理南京一中整理.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72505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0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备考讲义资料2014年地理小高考66考点整理南京一中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备考讲义资料2014年地理小高考66考点整理南京一中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备考讲义资料2014年地理小高考66考点整理南京一中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备考讲义资料2014年地理小高考66考点整理南京一中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备考讲义资料2014年地理小高考66考点整理南京一中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备考讲义资料2014年地理小高考66考点整理南京一中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备考讲义资料2014年地理小高考66考点整理南京一中整理.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备考 2015 2014 年地理小高考66 考点整理 地理1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普通性体现在: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条件原因 外 部 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辐射比较稳定; 自 身 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液态存在 考点 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

3、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 考点 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 11 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 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2 示意图 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呈逆

4、时针,南极上空 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 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 个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地球自转真正周期 (2) 个太阳日,24 小时, 地球昼夜更替周期 公转 3600,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 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外, 角速度处处相等, 即 15 /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为 0。 位于近日点( 1 月初)时公转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 7 月初)时公转速度慢。 考点 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

5、地自 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个太阳日。 (2)晨昏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 度。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是晨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是昏线。 (3)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 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 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 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 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 点, 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 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 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

6、相差1 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 分钟。 (4)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 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北京时间 的含义: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中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东经120 度的地方时) 。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 小时时区差。 解题步骤:第一步,求两地时区差:同侧减,异侧加; 第二步,求出区时值,东加西减,知西求东用加号,知东求西用减号。 补充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 1)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

7、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 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无偏向。(南左北右) 3 (2)促使物体水平运动前进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3)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堆积、侵蚀)都有影响, 考点 7: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是230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 上不同位置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同,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纬2326之 间作有规律回归运动。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4)

8、黄赤交角与五带: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大。 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 考点 8: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1)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2)四季形成的原因 考点 9: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位置节气日期(前后)直射点位置 春分3 月 21 日赤道 夏至6 月 22 日北回归线 秋分9 月 23 日赤道 冬至12 月 22 日南回归线 4 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 外 部 圈 层 大气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海拨越高, 气压 越低。 水

9、圈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 构成的连续而不规 则圈层。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大气圈、 水 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同时它对其他三个圈层发 展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内 部 圈 层 地壳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地幔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幔上部有一软流层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 发源地。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被称为岩石圈。 地核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考点 10: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1

10、)三大类岩石的比较表 分类形成过程典型岩石 岩浆岩 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 以下形成的叫侵入岩;喷出地表形成的叫喷出岩。 花岗岩 玄武岩 沉积岩 已经生成的岩石裸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 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 一般含有化石。 砂岩、 砾岩、 页 岩、石灰岩 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石灰岩变质为 大理岩、 页岩变 质为板岩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就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 作用 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 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11、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 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 平,两者同时进行, 一般内 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 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沉岩 5 考点 11: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其地表形态(地貌) (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貌) 地质构造 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变位,最常见的两种基本 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地垒、地堑)。地表形态 即地貌是指地球硬表面的形态或外貌, 也称地形。地貌(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是内力与外力形式相互作用下地壳物质运动的结果。 ( 2)褶皱(地壳运动挤压作用)与地貌 褶皱

12、 构造 岩层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貌 未侵蚀的地貌侵蚀后的地貌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 心 部 分 岩 层 较 老,两翼岩层较新 常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 心 部 分 岩 层 较 新,两翼岩层较老 常成为谷地 或盆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 为山岭 (3)断层(地壳运动压力作用、张力作用)与地貌 断层构造岩层运动形成地貌我国对应的地貌 地垒相对上升山岭或高低华山、庐山、泰山 地堑相对下降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考点 12: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从作用方式看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

13、沉积和固结成岩等方式。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崩解、破碎,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流 水 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 溶蚀形成溶洞、峰林等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貌)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 “U ”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穴等 沉 积 作 用 风力沉积形成静止沙丘、黄土堆积 流水沉积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冰川沉积形成冰碛地形 海流沉积形成海滩 (2)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景观图 考点 13: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到达地球

14、表面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能到达地面,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 要、直接的热源。 考点 14: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 1)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 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 保温作用。(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大气保 温作用有关。 考点 15: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大气运动能量来

15、源是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较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高空空气向外流出后,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较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外来气流由高空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3)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 (4)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始终垂直于等压线。水平 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向。 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减小得就越多,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 (5)高空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6)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 夹角。 (7)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风力(风速) 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 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考点 16:结合实例,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