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初中语文知识树.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78362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1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载初中语文知识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转载初中语文知识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转载初中语文知识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转载初中语文知识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转载初中语文知识树.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载初中语文知识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载初中语文知识树.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转载 初中语文知识树 原文地址:初中语文知识树作者:墨梅初中语文知识树 基础知识: 1、语音:注意多音字和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词;这个要平时进行有心的积累,最 好找一本笔记本,把这些记下来。 2、文字汉字的六书: “六书“ 指的是我国古代造字的六种方法, 分别为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对于这个要熟悉,还要可以举出例子。 3、词汇:可以分辨近义词的不同、成语的用法( 根据意思来判断用的成语对错,在 选择题会有 ) 4、句子:会造一些对联、比喻句 5、语法: (1) 词类:根据能否充当句子成分,把现代汉语的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个大类。凡 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

2、词是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叹词、拟声词 等十类;虚词包括介词 , 连词, 助词, 语气词四类,总共 14 类。 (2) 短语的结构:掌握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 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 了解几种特殊结构的短语类型( 介宾、的字、方位、能愿、复指、兼语、连动等) (3) 单句: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懂得划分,并且 可以概括出主干。 (4) 复句:复句可以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 因果复句 (分句之间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条件复句 (分句之间表示条件和结果 的关系 ) 、假设复句 ( 分

3、句之间表示假设和结果的关系) 6、修辞:常见的修辞格: ( 从易到难排列的 ) 引用、反复、反语、拟人、夸张、对 比、设问、反问、排比、对偶、比喻、借代) 、逻辑、标点 文言文:字、实词、虚词、句式 初中要求是可以借助工具书了解古文的大意,重在记诵和积累的过程。 文学常识:外国、古代、现代、当代。就是学过的课文中的作家的原名、籍贯、写 过什么作品等 作家姓名生活时代身份作品名称节选自何处名句备注 刘禹锡唐朝著名诗人陋室铭全唐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铭:一种文体 阅读理解: ( 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体裁)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阅读,应 该就会收获。 各种文体的阅读的填表式阅读: 说明文: 课题

4、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 小说: 课题人物环境情节 姓名性格社会自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议论文: 课题论点论据论证 理论事实立论驳论 散文: 课题形散神不散 选材结构表达中心线索 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 划分记叙文层次的五种方法: 按时间顺序划分 按空间顺序划分 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比如,有的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又在开头部分抒情、议 论,末尾又以抒情议论作结。谁是最可爱的人就以表达方式不同划分为三部 分,第一部分抒写自己的感受,第二部分记叙了三个事例,第三部分以抒情议论作 结。 按材料性质划分 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来划分 划分议论文层次的四种方法: 三段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 划分说明文层次的方

5、法:大致可以用记叙文、议论文的方法。 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看文章题目, 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 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 分析人物性格 , 综合文章各段段意 , 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的一般 表达形是:前一部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了对的记叙或 描写“ ,后一部分是中心所在, “ 赞扬了 / 歌颂了 / 揭露了 / 批判了 / 表达了 / 说明 了的精神/ 思想/ 品质/ 制度/ 感情/ 道理“) 写作: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体裁 一、记叙文知识点 时间地点和人物,主要人物中心定;( 中心:中心思想 ) 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要素要分清; 记叙顺序有四种,顺

6、插倒补看事情;( 顺插倒补:顺叙、插叙、倒叙、补叙) 第一人称以我写,局外人写三人称;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议抒描和说明;( 叙议抒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人物描写有四种,肖像动作和言心;( 言心:语言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环境描写记分明,社会自然要分清; 记叙文体多线索,时空物人和感情;( 时空物人:时间、空间、事物和人物) 抑扬对比和陪衬,象征手法加拟人。( 抑扬: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手法:写作手 法) 二、说明文知识点 给人知识说明文,介绍事物阐事理; 基本要求抓特征,多用方法来表意;( 特征:事物的特征;方法:说明方法) 图表数字和举例,诠释分类下定义;( 画图表、列数字、举例子、

7、作诠释、分类别) 还有比较和比方,阅读写作要注意;( 作比较、打比方 ) 说明顺序只三种,时间空间和逻辑; 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洁平实求浅易; 总分并列和递进,说明结构细分析。( 总分:包括总分关系、总分总关系和分总关 系) 三、议论文知识点 表明观点和主张,以理服人议论文; 观点态度要鲜明,论据一定要充分; 例证引证和喻证,对比论证要分明;( 四种论证方法 ) 提出问题是引证,分析问题即本论; 解决问题是结论,议论结构须分清; 议论语言要准确,更是要求严密性。 语文知识点梳理 (应试精华版 )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

8、先抑、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 正衬、反衬 )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 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 近到远 ) 十、描写 (或抒情 ) 方式:正面 ( 又叫直接 ) 、反面 ( 又叫间接 )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9、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 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 ( 或事实 ) 论证、道理论证 ( 有时也叫引用论证 ) 、对比 (或正 反对比 ) 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 进式。 二十二、

10、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 记叙文、小说 ),埋下伏笔 (记叙文、小说 ) ,设置 悬念( 小说)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 ( 记叙文、小说 ) ;深化主题 ( 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 ( 议论 文、记叙文、小说 ) (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 (1) 它本身的作用; (2) 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11、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 +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 +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 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 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

12、 表程 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不能。因为 (1)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 ( 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规律不一 致(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六) 段意的归纳 1. 记叙文:回答清楚 (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 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 ( 介绍)+说明对象 +说明内容 (特点) 3.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

13、么论证方法证明了( 论证了 )+论点 初中语文知识分类 (修改版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 - 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 (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 潮/ 结局) 环境( 自然环境 /

14、社会环境。 )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 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 帮、长衫主顾 ) 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 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 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 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15、。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 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 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 大约“ 、“ 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 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 动情节发展。 例 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 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 2:我的叔叔

16、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 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 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 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 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 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 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 引论)、分析问题 ( 本论) 、解决问题 ( 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

17、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表引用表讽刺或否定 表特定称谓表强调或着重指出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 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一般个别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概括具体 部分整体主要次要 记

18、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 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前后矛盾语序不 当误用滥用虚词 (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表内容省略表语言断续表因抢白话未说完表心情矛盾 表思维跳跃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 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八种复句类型:并列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 句假设复句承接复句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19、: 比喻 - 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 - 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 - 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 -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 - 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 - 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 - 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 - 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 (否定) 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 呼应) 、直接 ( 间 接)描写、扬抑 (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 、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

20、但“ 象征了北 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 。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 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 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 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

21、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 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 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 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 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 “好女子 “ ,而后称颂其是 “ 伟丈夫 “,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 形象和内在神韵 初中语文知识分类 1. 第一部分议论

22、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正确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 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 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 (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 ( 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 +怎么做

23、( 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 )+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 (事例论证 ) 、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 正反对比论 证)。 一、例证法 ( 摆事实) :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二、引证法 ( 讲道理) :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三、喻证法 ( 讲道理) :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四、对比法 ( 讲道理) :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4、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 (本论)- 解决问题 ( 结论)“ 。 第二部分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文章的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的思想感情 (变化)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

25、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 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时间先后 ) 。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 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 )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 人物或事件 ),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 ( 外貌) 描写 包括神态描写 ( 描写人物容貌、衣着、

26、神情、姿态等) :交代 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 ( 对话) 描写 3、行动 (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 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 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渲染环境气 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 的布局、陈设 ):交代故 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27、。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 结合特定语境 (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 ,分析词语的含义。 2. 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褒义、贬义、中性 ) ,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一词多义等。 3. 注意语气或语调。 4. 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着眼于词义范围 的大小、轻重程度。 6. 注意言外之意 ( 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 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 。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

28、起总结作用; ( 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 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 4、点明中心,升华 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 7、前后照应 8、首 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性格 ( 感情)3、点明中心 (揭示主旨 )4、突出主 题(深化中心 )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 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

29、是抒情散文中 )3 、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 断。 十三、概括段意 (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 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 (2) 概括法:例 1:( 记叙的段落 ) 记叙了+人 ( 组织或单位 )+时地 +何种情况下 +做+结果。 (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 例如 2:( 描写的段落 ) 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 3:( 议论文 )运用论证方法 (或论据 )+从角度 (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 4:( 抒情的段落 )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 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 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第三部分小说

30、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情节 3、环境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现 冲突,揭示主题。 D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 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 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 1:他走了。例 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

31、、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 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 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 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 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 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 (往往直抒胸臆 , 情感浓烈 ) : 例 1:最后一课中:啊 , 那些坏家伙 , 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

32、原来就是这 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 2:哦, 北大, 北大, 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 太多。例 3:祖国啊 , 母亲!我爱你 , 中国! 2、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 抒发感情。 ) 例 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我们上了轮船 , 离开钱桥 , 在一片平静的好似 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 , 天 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 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 到,

33、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 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 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 明的事物和特点。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 ),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四部分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 B、首段 C、关键词句 ( 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1、分

34、类和作用:一、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 。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 俗话。 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 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分类别:有几类 (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

35、分。 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 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 -分;分 - 总;总 - 分- 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 、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 。 6、说明文分类 1 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2 按语言特点分:平

36、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 语言生动 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第五部分散文 ( 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 “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 “文眼“ 。 “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 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 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 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

37、表现出来,达到情与 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 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 “形“( 材料) 散而“神“( 中心)不散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 (听、视、嗅、味、触觉 )。 第六部分语文知识 1、常用修辞方法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 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例1:窄窄的

38、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 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 布。 2、拟人 ( 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其作用是使所写 “物“色彩 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例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例2: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例1: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 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

39、,多少无私。 5、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 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例1: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 萦魂牵。例 2: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 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 然。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例 1: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 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

40、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 脉络清晰。例 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 - 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 ( 否定)语气。例 1: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 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例 2:“ 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 体、生动的效果。 例 1: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例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例 3: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10、对比: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例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1、反复:强调所说内容 (某种情感或者意

41、思 ) 。 例 1:“ 盼望着,盼望着, “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例 2: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 国。 12、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 情。 例 1:( 清国留学生 )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 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 (托物言志 )、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 抒情( 情景交融 ) 、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 ( 呼应) 、直接 (间接) 描写、扬抑 ( 欲扬先 抑、欲抑先扬 ) 。 1、象征 (

42、 托物言志 ):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 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 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 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

43、义,再对 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 ( 间接) 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 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 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