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79782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解析版】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解析版】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解析版】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解析版】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3-2014 学年高二 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第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60 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C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影响 科学家观测研 究表明,近30 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 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 同。据此回答2-3 问题。 2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信息的获取,主要采用了( ) A遥感 (RS) B

2、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3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地理信息技术 读 右 图 回 答 45 题。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4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5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方向 B发展水平 C生活特点 D发展条件 6下面关于长 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的叙述,

3、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贫乏,重工业较少 B松嫩平原矿产资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 C长江三角洲工业受资条件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 D松嫩平原农产品丰富,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并利用周围 地区的煤、铁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虽然矿产资源贫乏,但轻、重工业发 达,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78 题。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7甲地以井为中心

4、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8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亚马孙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据此完成910 题 9. 热雨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

5、岛、马达加斯加岛 10导致亚马孙地区雨林破坏的人类活动包括( ) 过度的迁移农业开辟大型农牧场商业性伐木 采矿、水利、修路、城镇建设战争、灾荒、森林大火旅游、游乐设施建设 A B C D 【答案】 9.A 10.A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读我国 2000 年 与 2007 年能消费结构图,回答11-12 题。 11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 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消费结构不尽合理D洁净能的比重在上升 12我国能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

6、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13下列有关 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 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答案】 B 【解析】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14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 A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所在 B山西省应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C山西是我国能重化工基地,今后还须进一步提高重化工业的比重 D山西省应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

7、加工、低附加值方向发展 阅读田纳西河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15-18 题。 15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 在“统一管理,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将下列哪个因素作为流域开发的核 心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河流的洪涝治理 C.流域内农业的多种经营 D.流域内的矿产开发 16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有利影响是() 有利于整个流域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提高了流域内的通航能力 为区域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可根本上防治流域内的环境污染 A B C D 17TV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 充分利用了流域的水和煤炭等资,大规模发展各种形式的发电站,其中不 包括() A火电 B核电 C水电 D风能发电

8、18为了提高水质,TVA采用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其中不包括()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A污染防治 B修建抽水蓄能电站 C水涵养林的保护 D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读三江平原湿 地变化图,回答19-21 题。 19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气候冷湿地形地平不理排水土壤存在冻土层不利地表水下渗河流较多,降水较多植被 稀少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A B C D 20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江湿地发生怎样的变化 A湿地数量增加 B湿地数量减少 C湿地质量下降 D基本没有变化 21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荒垦殖 B气候变化 C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D矿产资的大规模

9、开发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读“珠江三角 洲产值增长图”,回答22-24 题。 22在阶段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密集型产业 2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较小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A地形的阻隔 B水不足 C夏季气温偏高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24.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第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85 年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B珠江三角洲过去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C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D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

10、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答案】 22.C 23.A 24.D 【解析】 试题分析: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读改革开放后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2526 题。 2519802005 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B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D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 26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 ( ) 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产 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

11、重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A B CD 27关于西气 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加速优化东部地区的能结构,缓解能紧张状况 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地区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D该管线东西跨距大,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28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 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 B区域资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 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 D资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下 图 是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

12、管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30“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煤炭丰富的陕晋,其主要目的是 ( ) A解决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 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该地区可以为西气东输补充气 D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第卷 (非选择题共40 分) 二、综合题:共40 分。 31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A、山脉 C、山脉 F、江 甲、平原乙、平原( 5 分) (2

13、)对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 分) (3)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 和。 (3 分) 32读 “我国 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分) (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 水,干旱程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地区。(3分) ( 2)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的长期丧失,其实 质是的退化。(2 分) (3)简述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5 分) (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

14、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 分) 33. 改 革 开 放 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4 分) (1)珠江三角洲处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阶段发展, _ 年为第一阶段,1990 年以后为第二 阶段。(1分)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原因(4 分) (3) 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 分) (4)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 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3 分)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3)该地区环 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污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 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 肥、农药污染) 和生活。 ( 4)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 面分析。因为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区位有不复存在,所以大量外资企业搬出,主要表现为:政 策优势相对下降;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租金水平提高;环境污染加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局部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