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80104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42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 学年高二(上) 期中化学试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 3 分)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溶液p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AgCl 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aCl2和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CpH=5.6 的 CH3COOH 与 CH3COONa 混合溶液中, c(Na +) c(CH 3COO ) DpH=4.5 的番茄汁中c(H +)是 pH=6.5 的牛奶中 c(H +)的

2、100 倍 考点 : 弱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专题 : 电 离平衡与溶液的pH 专题 分析:A某物质的溶液pH7,则该物质不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含有相同离子的溶液抑制难溶物的溶解; C根据电荷守恒判断钠离子和醋酸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 Dc(H +) =10pH 解答:解 :A某物质的溶液pH 7,则该物质不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如硫酸氢钠溶液 的 pH7,故 A 错误; BCaCl2和 NaCl 溶液中都含有氯离子,所以都能抑制氯化银溶解,且氯离子浓度越 大,其抑制程度越大,所以 AgCl 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aCl2和 NaCl 溶液中的溶解 度不同,故

3、B 错误; CpH=5.6 的 CH3COOH 与 CH3COONa 混合溶液中, c(H +) c(OH) , c(Na+) +c(H +)=c(OH)+c(CH 3COO ) ,所以 c(Na+) c(CH 3COO ) ,故 C 错误; DpH=4.5 的番茄汁中c (H +)=104.5,pH=6.5 的牛奶中 c (H+)=10 6.5, 所以 pH=4.5 的番茄汁中c(H+)是 pH=6.5 的牛奶中c(H+)的 100 倍,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 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注意不能根据溶液的pH 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为易错点 2 ( 3 分)在溶液中有浓度均为0.01mo

4、l?L 1 的 Fe 3+、Cr3+ 、 Zn 2+、Mg2+等离子,已知: KspFe( OH)3=2.6 10 39; KspCr (OH)3=7.0 10 31; KspZn (OH)2=1.0 10 17; KspMg (OH)2=1.8 10 11; 当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下列哪一种离子所需溶液的pH 最小() AFe 3+ B Zn 2+ CCr 3+ DMg 2+ 考点 : 难 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专题 : 电 离平衡与溶液的pH 专题 分析:根 据 Ksp计算出不同离子形成沉淀所需 C(OH ),C(OH )越小,溶液的 pH 越小; 解答:解 : 根据金属离子

5、的浓度和溶度积常数可知,四种离子开始沉淀时的OH 浓度分别是: =6.38 10 13mol?L1; =4.12 10 10mol?L1;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3.16 10 8mol?L1 ,=4.24 105mol?L 1,所以当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铁离子所需溶液的pH 最小,故选:A 点评:该 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与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解题方法的指 导和训练, 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 ( 3 分)已知 25、 101kPa 下,如图所示,石墨的燃烧热

6、为393.51kJ/mol ,金刚石的燃烧 热为 395.41kJ/mol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C(s、石墨) =C(s、金刚石) H=+1.9 kJ/mol CH1H2 D如果使用催化剂,H1和H2都变小 考点 : 焓 变和熵变 专题 : 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由 图象可知石墨、 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 +O2(g)=CO2(g) ; H=393.51kJmol 1;C(金刚石) +O 2( g)=CO2(g) ;H=395.41kJmol 1, 二者相减可得C( s、石墨) =C(s、金刚石) H=+1.9 kJ/mol ,以此解答该

7、题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 +O2(g)=CO2 ( g) ;H=393.51kJ mol 1;C(金刚石) +O 2(g) =CO2(g) ;H=395.41kJmol 1,二者相减可得 C(s、石墨) =C(s、金刚石) H=+1.9 kJ/mol , A金刚石燃烧放出能量较多,则说明金刚石总能量较大,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A 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C( s、石墨) =C(s、金刚石) H=+1.9 kJ/mol ,故 B 正确; C应反应放热,则 H 0,金刚石放出的热量多,则有H1H2,故 C 错误; 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的大小,故D 错

8、误 故选 B 点评:本 题考查反应热,侧重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图象的分析 4 (3 分)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是可逆反应A(g)+3B(g)? 2C(g)在定容密闭容器中 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C 的生成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 单位时间内amol A 生成,同时生成3amolB; 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 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用 A、B、C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3:2; A、B、C 的分子数目比为1:3: 2;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

9、 B C D 考点 : 化 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 : 化 学平衡专题 分析:在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 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该反应就达到平衡状态,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等” 、 “ 定” 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答:解 : C 的生成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 故 正确; 单位时间内amolA 生成,同时生成3amolB 只能说明单方向A、B 关系,不能说明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故错误; 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 正确; 因该反应是物质的量在减少的化学反应,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

10、比,则混合气体的 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故 正确;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质量是守恒的,物质的量 只有达到平衡时才不变,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 故 正确; 用 A、B、C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3:2 是反应进行到任 何时刻都成立的关系,不能说明达到了平衡,故 错误; A、B、C 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不是平衡大判据,故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 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注意C 项为易错点, 注意反应前 的计量数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计量数之和,但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 5 ( 3 分)

11、T时,向pH=6 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 pH 为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时水的离子积Kw=1 10 12 B水电离出的c(H +)=1 1010mol/L C水的电离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若加入等体积pH=12 的 NaOH 溶液,溶液呈中性 考点 : 弱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 : 电 离平衡与溶液的pH 专题 分析:A纯水中c(H +)=c( OH) ,Kw=c ( H+) 、c(OH) ; B根据溶液中c(H +) 、Kw= 计算 c(OH) ,水电离出的 c(H +)=c(OH) ; C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吸热反

12、应方向移动; D纯水的 pH=6,说明 Kw=1 10 1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应与氢离子的相 等 解答:解 :ApH=6 的蒸馏水中c(H+)=10 6mol/L ,纯水中 c(H+)=c(OH)=106mol/L , Kw=c (H +) 、 c(OH) =1012,故 A 正确;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B在温度 T 时,pH=6 的蒸馏水中c( H +)=106mol/L ,则 K=10 12,溶液的 pH=2, c (H +) =102mol/L , c (OH) =1010mol/L , 则水电离出的 H +的浓度是 1.0 10 1

13、0mol/L , 故 B 正确; C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所以水的电离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故 C 正确; DKw=1 10 12,应加入等体积浓度为 0.01mol?L 1 的氢氧化钠溶液,故应加入等体 积 pH=10 的 NaOH 溶液,可使该溶液恰好呈中性,故D 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 题考查水的电离,难度适中, 注意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有关,只有在 25水的离 子积才是1.0 10 14 6 ( 3 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1 的溶液中: CO32 、Mg2+、AlO 2 、NO 3 B加入 Al 能放出 H2的溶液中: Cl 、H

14、CO 3 、SO 4 2、NH 4 + C由水电离出的c(OH ) =1 1013 mol?L1 的溶液中: Na +、Ba2+、Cl、Br D有较多 Fe 3+的溶液中: Na+、NH 4 +、 SCN、HCO 3 考点 : 离 子共存问题 专题 : 离 子反应专题 分析:ApH=11 的溶液,显碱性; B加入 Al 能放出 H2的溶液,为酸或强碱溶液; C由水电离出的c(OH )=1 1013 mol?L1 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 D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络离子,发生相互促进水解反应 解答:解 :ApH=11 的溶液, 显碱性, Mg 2+、OH结合生成沉淀, 则不能共存, 故 A 错误; B加

15、入 Al 能放出 H2的溶液,为酸或强碱溶液, HCO3 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则不能共存,故B 错误; C由水电离出的c(OH )=1 1013 mol?L1 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无论酸或碱 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C 正确; DFe 3+ 、 SCN 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络离子, Fe 3+、HCO 3 发生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 沉淀和水,则不能共存,故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 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明确习题中的隐含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注意 D 中发生的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7 ( 3分)已知N2(g)+3H2(g)? 2NH3(g)H=92.3kJ?mo

16、l 1,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 的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和 3molH 2,达到平衡状态 I;相同条件下,向另 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9molN2、2.7molH2和 0.2molNH 3,达到平衡状态 II,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平衡状态的平衡常数的关系:KIKII BH2的百分含量相同 CN2的转化率:平衡I平衡 II D反应放出的热量:QI=QII92.3 kJ 考点 : 等 效平衡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专题 : 化 学平衡专题 分析:已 知 N2(g)+3H2(g)? 2NH3(g)H= 92.3kJ?mol

17、1,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 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和 3molH2,达到平衡状态I,反应是可逆反应 H1 92.3kJ?mol 1;相同条件下,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0.9molN2、 2.7molH2和 0.2molNH3,转化起始量为 1molN2和 3molH2,达到平衡状态II 和平衡状 态 I 相同; A、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 B、平衡状态相同; C、依据平衡状态相同分析判断; 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起始量本题反应热量不同 解答:解 :已知 N2(g)+3H2(g)? 2NH3(g)H=92.3kJ?mol 1,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 的条件下,向一密

18、闭容器中,通入1molN2和 3molH2,达到平衡状态I,反应是可逆 反应 H1 92.3kJ?mol 1;相同条件下,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0.9molN2、2.7molH2和 0.2molNH3,转化起始量为 1molN2和 3molH2,达到平衡状态 II 和平衡状态I 相同; A、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两个平衡状态的平衡常数的关系:KI=KII,故 A 错误; B、平衡状态II 和平衡状态I 相同; H2的百分含量相同,故 B 正确; C、平衡状态II 和平衡状态I 相同, N2的转化率:平衡 I=平衡 II ,故 C 错误; 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平衡反应是正逆进

19、行,反应放出的热量:QI QII92.3 kJ,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 题不仅考查了反应热的概念,还同时考查了可逆反应,等效平衡,平衡常数,转化 率等概念,综合性较强,考生只有在准确理解上述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准确作答由 于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新教材已将其作为另一条主线贯穿于教材始终,故能量 变化问题几乎可与任何一章相联系、相综合,复习中应多加留意 8 ( 3 分)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和计算不正确的是() ApH 相等的 NaOH、CH3COONa 和 NaHCO3三种溶液,则有c(NaOH) c(NaHCO3) c(CH3COONa) B已知 25 C 时 K

20、SP(AgCl ) =1.8 10 10,则在 0.1mol?L1AlCl 3溶液中, Ag +的物质的量 浓度最大可达到6.0 10 10mol?L1 C25 时,0.1mol?L 1Na 2CO3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OH 浓度大于 0.1mol?L1NaOH 溶液中 水电离出来的OH 浓度 D室温下, 0.1mol?L 1NaHA 溶液的 pH=4,则有 c(HA) c(H+) c(H 2A) c(A 2 ) 考点 : 离 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盐类水解的应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专题 : 电 离平衡与溶液的pH 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 分析:ApH 相等碱性溶液,强碱的浓度最小

21、,盐类的水解程度越小,浓度越大; B首先计算c(Cl ) ,根据 K SP(AgCl ) =c(Ag +) c(Cl)计算; C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DNaHA 溶液的 pH=4,说明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解答:解 :ApH 相等碱性溶液,强碱的浓度最小,则c(NaOH)最小,盐类的水解程度 越小,浓度越大,由于酸性:CH3COOH H2CO3,pH 相等时, c(NaHCO3) c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 CH3COONa) ,故 A 正确; Bc(Cl )=0.3mol/L ,c( Ag+)= mol/L=6.0 10 10mol?L1,故 B

22、 正 确; C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而酸、碱抑制水的电离,则0.1mol?L 1Na 2CO3溶液中 水电离出来的OH 浓度大于 0.1mol?L 1NaOH 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OH 浓度,故 C 正确; DNaHA 溶液的 pH=4,说明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c(A 2) c(H 2A) ,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 题考查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盐类水解程度的比较,把握 溶度积的计算 9 ( 3 分)温度压强一定,在催化剂铁触媒作用下,向一密闭容器充入N2、H2和 NH3若 起始时 n(N2)=x mol 、n(H2)=y mol 、n( NH3)=z mol

23、(x、y、z 均不为 0 ) ,平衡时 n (N2)=0.1mol 、n( H2)=0.3mol 、n(NH3)=0.08mol下列有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AN2、H2的转化率不相等 B平衡时, H2与 NH3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Cx:y=1:3 Dx 的取值范围为0x0.14 考点 : 化 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 : 化 学平衡专题 分析:A、依据化学平衡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转化量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 之比进行反应; B、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 C、通过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得到; D、运用极值转化方法计算氮气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 :A、题干中平衡时

24、氮气和氢气物质的量之比为1:3,转化量是依据化学方程式计 量数的计算剩余转化量氮气和氢气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3,根据平衡起始量变化量 =平衡量,可知,氮气和氢气转化率相同,故A 错误; B、 反应过程中和平衡状态下化学反应中物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 之比,平衡时,H2与 NH3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故 B 正确; C、依据 A 选项分析可知,反应物的起始量之比为1: 3,即 x:y=1:3,故 C 正确; D、依据极值转化始转平,平转始,得到氮气的物质的量取值范围,假设反应正向进 行 N2+3H2? 2NH3起始量( mol) x y z 变化量( mol) x0.1 y 0.

25、3 0.08z 平衡量( mol)0.1 0.3 0.08 若正向进行彻底,氮气物质的量全部转化,物质的量为0;若反应逆向进行彻底,氮 气物质的量为0.14mol,氨气为0,但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彻底,得到氮气的 物质的量为 0n(N2) 0.14mol,故 D 正确; 故选 A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点评:本 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应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化学平衡的极值转 化计算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0 (3 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 H=890.3 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6、 CH4(g) +2O2(g)=CO2( g)+2H2O(g) H=890.3 kJ?mol 1 B一定条件下,将 0.5 mol N2和 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放热 19.3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 g)H= 38.6 kJ?mol 1 C在 101 kPa 时, 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 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H=571.6 kJ?mol 1 D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 1,则 H 2SO4和 Ca(OH)

27、2反应的中和 热 H=2 ( 57.3)kJ?mol 1 考点 : 热 化学方程式 专题 : 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 依据燃烧热概念分析,燃烧热是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 量; B、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反应焓变是起始物质和终了物质 能量之差,和变化过程无关; C、物质聚集状态和焓变数值是检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的依据; D、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必须是 酸和碱的稀溶液因此对于强酸强碱的反应,中和热是一固定值,不会随物质的量的 改变而改变;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弱,过程中放热 解

28、答:解 :A、甲烷的燃烧热H=890.3 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 g)+2O2(g)=CO2( g)+2H2O(l)H= 890.3 kJ?mol 1 ,故 A 错误; B、一定条件下,将0.5 mol N2和 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放热 19.3kJ,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 反应 N2(g)+3H2(g)=2NH3 ( g)的 H 38.6 kJ?mol 1,故 B 错误; C、在 101 kPa 时, 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 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29、)+O2( g)=2H2O(l)H=571.6 kJ?mol 1 ,故 C 正确; D、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 H=57.3 kJ?mol 1,则 H 2SO4和 Ca( OH)2反应 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生成硫酸钙过程放热,所以反应的焓变H 2(57.3) kJ?mol 1,反应的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 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故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 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主要是燃烧热、中和热,沉淀热的 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11 (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0、S0 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 NH3(

30、g)+H2O(g)+CO2( g)H=+185.57 kJ/mol 能自发进行,原 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 判据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考点 : 焓 变和熵变 专题 : 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根据 G= H T?S0 进行判断; B反应生成气体,熵值增大,反应能自发进行; C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 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 解答:解 :AH0

31、、S0,在低温下可满足G=HT?S0,能自发进行,故A 错误; B反应生成气体, 熵值增大, 可满足 G=HT?S0,能自发进行, 故 B 正确; C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不能用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 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故C 错误; 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 题考查焓变和熵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 合判据,当 G=HT?S0,能自发进行 12 (3 分)可逆反应aA(s)+2B(g)? 2C(g)+D(g) ,其中 a 为正整数反应过程中,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

32、的百分含量( C%)与温度( T)和压强( P)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 Ca 可以为任意正整数 D达平衡后,增加A 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考点 : 物 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专题 : 化 学平衡专题 分析:由 左图可知,温度T2到达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则温度T2T1,温度越高,平衡时 C 的百分含量( C%)越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 由右图可知, 压强 p2到达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则压强 p2 p1,压强越大, 平衡时 C 的百分含量(C%)越小,增大压强

33、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 的量增大的反应,据此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答 解答:解 :由左图可知,温度T2到达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则温度 T2T1,温度越高,平 衡时 C 的百分含量(C%)越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放热反应; 由右图可知, 压强 p2到达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则压强 p2 p1,压强越大, 平衡时 C 的百分含量(C%)越小,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的量增大的反应, A、加入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C 的百分含量C%不变, 故 A

34、 错误; B、温度越高,平衡时C 的百分含量( C%)越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B 错误; C、压强越大,平衡时C 的百分含量( C%)越小,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 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A 为固体,逆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 故 a 可以为任意正整数,故C 正确; D、A 为固体,增大固体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能使平衡移动,故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 题考查了体积分数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的分析,难度不大,明确“ 先拐先平数值 大 ” 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D 选项中,固体量的多少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即不影响平 衡的移动,也不影响其它气体的转化率 13 (3 分) (

35、2011?宝山区一模)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pH 11 11 3 3 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醋酸盐酸 A 、 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pH 均减小 B分别加水稀释10 倍,四种溶液的pH C 、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Cl ) c(NH 4 +) c(OH) c(H+) DVaL 与 VbL 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 pH=4,则 Va:Vb=11:9 考点 : 酸 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 的计算;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 : 电 离平衡与溶液的pH 专题 分析:A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氯化铵晶体抑制其电离,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氯化铵

36、晶 体发生反应; B强酸、强碱稀释10 倍, pH 变化 1,而弱酸、弱碱稀释10 倍, pH 变化小于1; C 、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氨水过量,溶质为氯化铵和一水合氨,溶液 显碱性; D若混合后溶液pH=4,则盐酸过量,利用酸的物质的量、碱的物质的量来计算pH 解答:解 :A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氯化铵晶体抑制其电离,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变小, 则 pH 减小,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氯化铵晶体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一水合氨,碱性 减弱, pH 减小,故A 正确; B强酸、强碱稀释10 倍,pH 变化 1,则稀释 10 倍时 的 pH=10, 的 pH=4,而 弱酸、弱碱稀释10 倍, pH 变化

37、小于1,则 的 10pH11, 的 3pH4,即 分别加水稀释10 倍四种溶液的pH 为 ,故 B 正确; C 、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氨水过量,溶质为氯化铵和一水合氨,溶液 显碱性,氨水的电离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则c(NH4+) c(Cl ) c(OH) c ( H+) ,故 C 错误; D若混合后溶液pH=4,则盐酸过量,则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0.0001mol/L ,解得 Va:Vb=11:9,故 D 正 确; 故选 C 点评:本 题考查离子浓度的比较、弱电解质的电离、pH 的有关计算,综合性较强,难度较 大,注意电离与水解的相互结合来

38、分析解答 14 (3 分)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反应X(g)+Y (g)? Z(g) (未配平)温度为T0 时,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 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T1、T2时发 生反应, Z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正反应的反应热H0 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图 a 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 的转化率为62.5% D发生反应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v(X)=v(Y)=2v(Z) 考点 : 物 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专题 : 化 学平衡专题 分析:由 图 a 可知, 平衡时, X、Y、Z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分别为0.

39、25mol/L 、0.25mol/L 、 0.5mol/L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故反应为X(g)+Y (g)? 2Z ( g) ;由图 b 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所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Z 的物 质的量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 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C、由图 a 可知, Y 的起始浓度为0.4mol/L ,平衡时Y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5mol/L , Y 的浓度变化为0.25mol/L ,结合转化率定义计算; 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解答:

40、解 : 由图 a可知,平衡时,X、 Y、 Z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分别为0.25mol/L 、 0.25mol/L 、 0.5mol/L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故反应为X(g)+Y (g)? 2Z ( g) ;由图 b 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所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Z 的物 质的量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 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H0,故 A 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为X(g)+Y( g)? 2Z(g) ,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故B 错误; C、

41、由图 a 可知, Y 的起始浓度为0.4mol/L ,平衡时Y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5mol/L ,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Y 的浓度变化为0.25mol/L ,故平衡时Y 的转化率为 100%=62.5%,故 C 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为X(g)+Y( g)? 2Z(g) ,速率之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 量之比,所以反应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2v(X)=2v(Y)=v(Z) ,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 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平衡有关计算、 平衡常数、 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影响等, 难度中等, 根据图象确定反应方程式与判断反应

42、为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把握 图象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注意平衡图象先拐先平数 值大原则与定一议二原则 15 (3 分)常温常压下,将amolCO2气体通入 1L1mol/L 的 NaOH 溶液中,下列对所得溶 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当 a=0.5 时,所得溶液中存在:c(Na+) c(CO32 ) c(OH) c(HCO 3 ) c (H +) B当 0.5a1 时,所得溶液中存在:c(Na+)c(CO32 )+c (HCO 3 )+c (H 2CO3) C当 a=1 时,所得溶液中存在:c(CO32 )+c(OH)=c (H+)+c (H 2CO3) D当 a

43、=1 时,所得溶液中存在:c(Na+) c (CO32 ) c(HCO 3 ) c(OH) c (H +) 考点 : 离 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专题 : 电 离平衡与溶液的pH 专题 分析:NaOH 溶液中 n(NaOH)=1L 1mol/L=1mol ,当 a:1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生成碳酸钠,当a:1 1 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当时,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根据溶液中的溶质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当 a=0.5 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0.5mol 碳酸钠,钠离子不水解, 碳酸根离子水解,所以c(Na+) c( CO32 ) ,碳酸根离子和碳

44、酸氢根离子水解都产 生氢氧根离子, 但水解较微弱, 且只有碳酸根离子水解产生碳酸氢根离子,所以 c (CO32 ) c(OH) c(HCO 3 ) ,故 A 正确; B当 0.5a1 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根据物料守 恒知,碳酸氢钠中存在c(Na+)=c(CO32 )+c (HCO 3 )+c (H 2CO3) ,碳酸钠 中存在 c(Na+)=2c(CO32 )+2c (HCO 3 )+2c (H 2CO3) ,所以混合溶液中存在 c(Na +) c(CO 3 2)+c (HCO 3 )+c ( H 2CO3) ,故 B 正确; C当 a=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恰好反

45、应生成碳酸氢钠,根据物料守恒知,碳酸氢 钠中存在c(Na+)=c(CO32 ) +c (HCO 3 )+c (H 2CO3) ,根据电荷守恒知, c(Na +)+c (H+)=2c(CO 3 2)+c (HCO 3 )+c (OH) ,将 得 c (CO 3 2 )+c( OH)=c (H+)+c (H 2CO3) ,故 C 正确; D当 a=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中HCO3 水解程度大 于 HCO3 电离程度, 且水解和电离程度都较小, 主要以 HCO3 形式存在, 则 c (HCO 3 ) c(CO 3 2) ,故 D 错误; 故选 D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46、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点评:本 题考查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明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量是 解本题关键,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的原理,从守恒的角度比较离子浓 度大小是常用的方法 16 (3 分)常温下,取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OH 和 HCl 溶液,以 3:2 体积比相混合,所 得溶液 pH=12,设混合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A0.01mol/L B 0.05mol/L C0.017mol/L D0.50mol/L 考点 : 物 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 : 计 算题 分析:物 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OH 和 HCl 溶液,以3: 2 体积比相混合,发生反应: NaOH+HCl=NaCl+H2O,氢氧化钠有剩余,令二者的浓度为cmol/L ,用 c 表示出反应 后溶液中c (OH ) , 根据混合后溶液的 pH=12, 可知应后溶液中c ( OH ) =0.01mol/L , 据此计算 解答:解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OH 和 HCl 溶液,以3:2 体积比相混合,发生反应: NaOH+HCl=NaCl+H2O,氢氧化钠有剩余,令二者的浓度为cmol/L ,则反应后溶液中 c(OH )= mol/L=mol/L ,根据混合后溶液的pH=12,可知应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