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80105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一、 (15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甄 (zh n)选症 (zhng)结受益匪 (f i)浅孱 头( cn ) B吝啬 (s ) 潺 湲( chn )相形见绌 (ch )归根结蒂 ( d ) C谄 媚( ch n) 羸 弱(l i) 征召 (zh o)稍 纵即逝( sh o) D忖度 (du)虔 (qi n)诚前倨 ( j )后恭荷 (h )枪实弹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错

2、别字最多的一项() A敲诈观摹根深缔固沤心沥血 B恬静秘诀矫揉造做妄自菲薄 C谩骂举止涣然一新犷悍无赖 D筵席拘谨漫不经心不屑一顾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抨击真是惟妙惟肖 。 B天灾无情人有情,面对无情肆虐的冰雪,大家休戚与共 渡过难关。 C在母亲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性格热情、大方,豁然开朗 ,是个再机灵不过的小家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伙。 D对于先生应该“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的告诫,他总是认为不足为训 。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成语的正确使用中,我们首先当然要明白词语意思,其次我

3、们必须注意词语 的适用范围, B“ 休戚与共 ” 指彼此之间的忧喜和祸福都共同承受。A“ 惟妙惟肖 ” 形容刻画或描 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 抨击 ” ,“ 惟妙惟肖 ” 与它搭配,显然不当。C“ 豁然开朗 ” 指道理 一下子明白了。D“ 不足为训 ” 指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校长一再强调, 语文课要把语言知识运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鉴赏能力结合起来。 B近几年,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节后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编 造虚假信息,骗取民工钱财猖獗之时。 C我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

4、感,要关注身边的真人真事,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巴金( 1904 年 11 月 25 日 2005 年 10 月 17 日)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他一生 创作与翻译了1300 万字的作品。 5下列各项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窦娥冤原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它的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与马致远、郑 光祖、白朴并称为“ 元曲四大家 ” ,关汉卿位于“ 元曲四大家 ” 之首。 B威廉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作家、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李尔 王 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 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哈姆雷特讲 述了英国王子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 C“ 白衣卿相 ” 指的是北宋词人柳永,原

5、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是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 。 D 汉书,又名前汉书 ,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 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课文苏武传就选自于这部著作。 二、 (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是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人有着对短暂生命的觉悟,意识到生不由己,死的必 然,知道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意识到面对社会和自然的威力自己的无能为力 所有这 一切都使他的孤寂的存在成为无法忍受的监禁。如果人不能从他的监狱 中解放出来和打碎这 一监狱

6、,如果他不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同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就会疯狂。 经历过孤寂的人必然会有恐惧感。孤寂意味着与外界没有联系,不能发挥人的力量,不 能把握世界、事物和人。因此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 人永远面临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克服这种孤独感,如何超越个人的天地,实现人类的大同。 这个问题一成不变,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各不相同。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在一定的范围 则取决于人所达到的个性的高度。在一个孩子身上,“ 我” 字几乎还没有形成。每个孩子都同 母亲融为一体, 只要母亲在他身旁,他就不会有孤独感。他的孤独感通过母亲的存在,同母 亲的乳房和肌肤的接触而得到和缓。

7、一直到孩子发育到产生孤独感和个性这个阶段,母亲的 存在才不足以消除他的孤独感,他必须以其他的方法克服这种孤独感。 人类在孩提时代几乎是以同样的方式体验与大自然的和谐。大地、动物和植物完全是人 的世界。 人把自己看作和动物完全一致,这表现在人装扮成动物以及崇拜图腾或其他的动物 神。但人类越脱离原始的纽带,就越疏远自然世界,就越要寻找摆脱孤独的途径。 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途径是不同形式的纵欲。例如借助于毒品达到恍惚状态就是一种形 式的纵欲。 在短暂的极度兴奋中世界消失了,与世隔绝的感觉也随之消失。如果是集体纵欲, 那么参加者还会体验到与一组人共命运的感受,从而加剧效果。 参加者在此后一段时间内不 会

8、有强烈的孤独感,但渐渐地恐惧感又会上升,因此就必须重复这一仪式。酒和毒品是生活 在一个非集体纵欲的时代一些人所选择的方式。他们一方面想通过酗酒和吸毒去克服孤独 感,但在纵欲以后他们的孤独感却加剧了,所以不得不更经常地,更强烈地去重复纵欲行为。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在一个低级社会中一组人为数甚少,往往由血缘关系相近或者生活在一起的人组成。随 着文化的发展, 一组人的人数也随之增长,它变成了一个政治体、国家或一个教派。在今日 的西方社会, 同一组人结合仍然是克服孤独感最常用的方法。在这种结合中, 参加者为了使 自己属于这一组人而失去了大部分个性。如果我与

9、他人完全一样,我的感情、 思想与他人一 致,我的衣着、 习惯和看法都与这一组人的楷模看齐,我就可得救,就不会再经历可怕的孤 独。虽然民主制度和专制的国家形式有区别,但把人变成一个模式的程度也委实使人担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们总想通过某种方式实现同他人结合,如果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 那就只能采取同一群人同一的方式。我们只有理解了人是多么害怕与别人隔绝,才能懂得担 心与众不同和同一群人疏远会产生何等的威力。有时这种担心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人们考虑 到与众不同会带来实际危险。 大多数人生活在一种幻觉中,以为自己是按照个人的意愿行事,是具有个性的人,是经 过大脑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 他们认为他们的

10、观点之所以和大多数人吻合纯粹是巧合 罢了。他们甚至认为这正好证明了“ 他们 ” 的观点是正确的。至于他们尚存的、希望自己有个 性的要求则通过微不足道的东西得到满足:如在毛衣上绣上自己的名字,在玻璃窗口挂上自 己的名牌,参加一个政党或者一个学生联合会。“ 来点儿别的 ” 这一广告口号证明了在一个几 乎不存在个性的社会现实中,人们是何等地需要个性! (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 术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 “ 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在一定的范围则取决于人所达到的个性的高 度”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母亲在他身旁,孩子就不会有孤独感。 B人类在孩提时代把自己看作和动物完全一致,但人类越脱离原始的

11、纽带,就越疏远 自然世界,就越感觉孤独。 C在一个非集体纵欲的时代,某些人选择酗酒和吸毒克服孤独感,但只有短期效果。 D集体纵欲的参加者会体验到与一组人共命运的感受,从而加剧效果。 【小题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同一组人结合是克服孤独感最常用的方法。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B借助于毒品达到恍惚状态,体验到与一群人共命运,与世隔绝的感觉也随之消失。 C人们通过某种方式实现同他人结合,只能采取同一群人同一的方式。 D经历过孤寂的人必然会有恐惧感。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装扮成动物以及崇拜图腾或其他的动

12、物是出于摆脱孤独的需要。 B想通过酗酒和吸毒从根本上克服孤独感是适得其反的。 C人害怕与别人隔绝,担心与众不同会带来实际危险,因此努力向他人看齐。 D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是具有个性的人,按照个人的意愿行事,经过大脑的思考形 成自己的看法。 与一群人共命运” 是集体纵欲的效果,C 前提是 “ 如果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 ,D 原文第二 段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 3】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回答此题, 可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内容的相关文字,再逐一进行比对。 作者认为这只是大多数人的“ 幻 觉” 。 -精品文档 !

13、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 (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 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 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 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 少以荫补为吏, 累举进士, 辄抑于有司, 困于州县, 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 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

14、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 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 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 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 二百年无 此作矣! ” 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 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

15、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 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 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小题 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困厄之士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怨恨讽刺 C辄抑 于有司,困于州县抑郁 D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父老长辈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不是“ 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原因的一项是

16、 A诗人少达而多穷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C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D愈穷则愈工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所写的东西中诗歌特别多,这是因为他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自己的不得志。 B王文康公看到梅圣俞的诗作,深为叹服,并将他推荐给朝廷。 C梅圣俞写出了许多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十分壮 伟。 D我曾酷爱圣俞的诗,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将它依 序收集保存起来。 【小题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7、 分)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4 分) (2)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4 分) (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2 分) 【解析】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 代入法 ” ,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 是否相符。 C 应该翻译为压抑。和于在一起表示被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 2】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A 项是世人因此而得出的结论,不是“ 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 人之辞也 ” 原因。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8、【小题 3】 试题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 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A 根据原文 “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 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B 原文说 “ 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C 原文说 “ 若使其 幸得用于朝廷 ” ,D“ 序” 是作序的意思。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译文参考】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 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 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 大都喜爱到山

19、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 之处, 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 逐臣寡妇的慨叹, 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 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渔父词 宋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绍兴二年,朝廷“ 访求山林不仕贤者” ( 二老堂诗话 )

20、,作者被召,回到临安, 先后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后又被劾,罪名是“ 专立异论, 与李光交通 ” 。 ( 宋史 朱敦儒传 )李光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而遭排斥,朱敦儒也因此 止仕。 【小题 1】你如何理解该词中的“ 渔父 ” 形象?( 4 分) 【小题 2】结合词作下片对该词的景物描写手法加以赏析。(4 分) 【答案】 【小题 1】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自己的写照。( 1 分)开篇 “ 摇首出红尘,醒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醉更无时节 ” 二句, 即形象地表现了弃红尘而去的决心,他远离俗世的生活,“ 醒醉无时 ” 、“

21、 披 霜冲雪 ”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下片由对渔父生活概况的描写,转入一个垂钓的 单独画面,用一幅空阔幽美的月夜垂钓图,映照出作者宁静的心境。(结合词作分析2 分) 词人退隐之后,对于国事的关切逐渐淡漠,徜徉山水过着闲适的隐士生活。(1 分。学生答 作以自然美景来自我开释或将苦闷寄托于山水也可得分。) 14 在下面横线上补出古诗文的原句。(6 分) 【 小 题1 】, 可 怎 生 糊 突 了 盗 跖 颜 渊 : 为 善 的 受 贫 穷 更 命 短,。 (关汉卿窦娥冤 ) 【小题 2】 _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辛 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

22、小题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 【小题 4】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 廉 颇蔺相如列传 ) 【答案】 【小题 1】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小题 2】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 【小题 3】一蓑烟雨任平生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小题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 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 (21 分) 阅读下

23、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生若直木 张承志 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 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某先生。眼望秋水长天,大家心情舒畅,我随口向老 先生求教,从纸到墨,听他讲文房四宝的奥妙。 滕王阁已翻盖一新,阁中层层店铺林立。看见摆的镇纸光色新鲜,盘算是否也买一对。 如今作家少文,个个的字都如鸡飞狗趴。我也一样,偶尔写字,怨笔赖墨,而且只有一把英 吉沙匕首压纸。足踏着滕王阁的地板,心里寻思,这镇纸只卖十多块,不能说好,但是有落 霞孤鹜的字儿,带回一对也算个纪念。 老先生却摇头,以为粗瓷生铜,不值一顾。他说江西书家的案上,没有这种次货,也不 使菜刀压纸。镇纸多用檀木自制。我说我

24、的字哪里要什么镇纸,砖头石头,有一次足矣:老 先生沉吟半晌,说,我给你做一对吧。 丢开小说,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世间最不外露的,怕就是这光洁之物了。 其实当初斧子劈锛子凿,它的内里该都是坑疤。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 囊匣下面, 覆着一条墨纸, 我取出来一看, 原来是老者的题字:“ 直木顶千斤江西民谚 ” 趁着一时感悟,我提笔兑墨,用这一对白檀木压住纸边。想了半天,编了两句,哪管字 迹蠢劣,与江西老者唱和了一张: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 我想, 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

25、草, 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 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 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 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 注 镇纸: (书画家 )写字画画时压纸的东西,用铜、铁,或玉石等制成。锛子:斧 的一种。 【小题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作者由檀木镇纸联想到“ 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 的民众,是那么渺小” ,意在要人们忘却政治伤害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忘却那段不堪回首的 历史。 B真正的强者,不是那个向人讲述大难之后有

26、成功的人,而是我们永远不会发现有痛 苦表情的那张脸。这是本文给我们的启迪,它告诫我们面对苦难不能有痛苦和哀伤。 C张承志的生若直木,讲的是作者因一位老书法家赠与的一对白檀木镇纸而体会 到了一个人生哲理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文章语言充满生命气息。 D朋友写的小说满篇都是他的苦难遭遇,骨子透出凄凉、压力。 E 人生总会遇到很多难事、挫折,而这些沟沟坎坎也一定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伤害,但 伤害过后是一遍遍地怨天尤人,还是像那对镇纸一样,不管当初斧劈锛凿,如今去包容这一 切,光洁地呈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选择。 【小题 2】“ 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 ,作者 “ 佩服 ” 的是什么 ?(

27、5 分)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作者“ 收到镇纸 ” 时正好在 “ 读一个小说 ” ,这两件事是 巧合呢,还是有意安排?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6 分) 【小题 4】就本文的思想内容,谈一点你的感受(100 字左右 )。(6 分)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解析】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忘却 ” 错; B“ 不能有痛苦 ” 错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 2】 试题分析: 对句子进行具体化解读,需要结合原文本身,佩服的肯定是精神层面的,也 就是物件的象征意义。檀木镇纸不显形骸,不露纹理。虽经斧子劈

28、锛子凿,内里都是坑疤, 却不外露。由此感悟出“人也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六 (12 分) 19下列 4 首古诗都描述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节日。(4 分) (1)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2)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瑶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3) 细雨成阴近夕阳, 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 每岁登高在异乡。 () (4) 看龙舟, 看龙舟, 雨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 忽然鼓棹起中流。() 20 谜语一般由谜面与谜底构成。阅读下面的谜

29、面与谜底,用简洁连贯的语言,对该 谜语的答案作一个简单的“ 解释 ” 。 (4 分) 谜面:问君能有几多愁 打一成语 谜底:对答如流 解谜: 【答案】谜面“问君能有几多愁“为李煜的词虞美人里的名句,其下句为“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以流水比喻愁思之长,回答了谜面所问,即对答“愁“恰如流水一般,因此谜 底为 “对答如流 “。 (答出答案出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 分,答出比喻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解释谜面的来源,谜面中有问,又问就要有答,即为对答,谜面下句为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如水流,写出修辞。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

30、达运用E。 21班级举行课本剧改编比赛,请从窦娥冤哈姆雷特雷雨中为自己的小组 推荐一篇课文,并阐明原因。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七、 (60 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0 年 4 月 25 日,著名作家郑渊洁发表博文,宣布退出中国作协。 郑渊洁退出作协,并非第一次,在退出中国作协前一年,也就是2009 年 6 月,他声明 退出北京作协,退出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作协管理水平下降,一个是自觉受到排挤。 对于郑渊洁退出作协,你怎么看呢?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请自定立意,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

31、: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 卡上) ,不少于800 字。 【答案】 唱好自己的角色 金钱:作家,说难听一点,就是一些穷书生,象韩寒、郭敬明等人有着高收入的作家, 在靠文字生活的人中毕竟没有几个人,有的甚至连温饱都难以维持。于是, 想出头的人就采 取压能人的办法群而起之,如再遇到什么无用的作协主席,下面的人就更难过了。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热点的评判,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卷入其中,坚持自我就好了,退 与不退是他的自由,有他的自我考量,我们做题时,要关注他的两点理由,一个是作协管理 水平下降, 一个是自觉受到排挤,我们针对这两点来思考即可,我想作为学生最好应该为第 二点,受到排挤,遭遇不公,多考虑自我,完善自我,学会坚持,这可能最好。不要写出发 牢骚,愤愤不平之文章为上。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www.gkstk.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