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3-2014学上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科)后有答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83168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四中2013-2014学上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科)后有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四中2013-2014学上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科)后有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四中2013-2014学上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科)后有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四中2013-2014学上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科)后有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四中2013-2014学上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科)后有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四中2013-2014学上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科)后有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四中2013-2014学上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科)后有答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京四中 2013-2014学上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政治试卷(理科) (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60 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本题共30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 B. C. D. 2.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 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 论断的合理性

2、在于 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 B. C. D. 3.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 入到“慢餐饮” 、 “慢旅游”、 “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4.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 年 3 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

3、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 年 3 月, 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 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5.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 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 C. 存在就是被感知D.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6. 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B. C.

4、D. 7. 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8. 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 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的社会和时代精神生 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 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B.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 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9. 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事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是从这一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说明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 A. 具体性

5、B. 客观实在性C. 可知性D. 抽象性 10. 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 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 静止是物质具体形念的存在方式 11.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12. 图 1、图 2 蕴涵的哲理有 图 1 表明把握

6、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图 2 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图 1、图 2 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图 1、图 2 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 B. C. D. 13. 有研究表明, “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 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 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 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这表明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14. 当前,有些

7、家长“超前”、 “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 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B. 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 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D. 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15.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 “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 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 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

8、利于人的联系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6. 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 G 弦断了, 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 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 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 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基础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 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 B. C. D. 17. 2012 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 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 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人能够认识事物

9、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 B. C. D. 18. 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A. 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 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 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 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19. 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 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0. 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 骨沉落的轨迹。 受

10、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存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 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由此荣获诺贝尔 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关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 B. C. D. 21. 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 年的印刷术、 1750 年的蒸汽机、 1950 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 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 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 A.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

11、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 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2. “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 相一致的是 A.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 “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23. “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 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整体功能

12、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 B. C. D. 24. 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走向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将 之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这表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A. 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C. 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 遵循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 25. 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 颚部因此变小, 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 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世

13、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6. 平面与圆锥面相截, 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 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 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丌始的质量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 B. C. D. 27. 古人的治学修身之道中常蕴涵着真诚的教诲和无穷的智慧。“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几则箴言中与此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A.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B. 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 C.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D. 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 28. 崇尚“和谐”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 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体现 了 A. 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