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高一同步练习:4.1(必修1).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83822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中图版高一同步练习:4.1(必修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中图版高一同步练习:4.1(必修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中图版高一同步练习:4.1(必修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理中图版高一同步练习:4.1(必修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理中图版高一同步练习:4.1(必修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中图版高一同步练习:4.1(必修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中图版高一同步练习:4.1(必修1).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在下图所示的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 城(120.5 E,28 N)到 B 城的铁路。 据此完成12 题。 1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的是() AB CD 2若图中四条线路的布局是合理的,等级最高的线路是() AB CD 解析:四条线路中, 坡度太大, 距离太长,综合考虑,只有最合适;高等级 的线路以直达运输为主,低等级的线路应尽量联系居民点。 答案:1.C2.B 下图是喜马拉雅山区某交通不便谷地中的景观图,读图回答34 题。 3图中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要

2、原因是岩层() A受挤压,经侵蚀B受挤压,经风化 C受张力,经搬运D受张力,经沉积 4形成图中乡村聚落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应该是() A地质灾害少B土地可以耕牧 C河湖密度大D旅游资源丰富 解析:该谷地所处的喜马拉雅山区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由于 地壳隆起抬升久经侵蚀,使得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由图可知该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谷 地,因高处风化、侵蚀的产物在海拔较低的谷地堆积,使地势变得较为平坦,土壤肥力较高, 利于农耕,故乡村聚落逐渐形成。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答案:3.A4.B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完成 56 题。 5导

3、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避开河谷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D避开断层 6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沿河分布沿交通线分布沿断层线分布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B CD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走向的主导性因素。图中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表明该区 域有断层;聚落的分布规模与地形虽有关系,但此图中聚落主要是沿河分布,与河流有关。 答案:5.C6.A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某原始村落的平面复原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 完成 79 题。 7下列关于此原始聚落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原始聚落已经有了原始的功能分区 B图中壕沟主要是出于防御功能而修建的 C图中居民区位

4、于河流附近,容易受到河流洪灾的影响,所以布局在区域处更为合理 D图中聚落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此聚落已经有了简单的功能分区,即已经有了简单的生活区、 祭祀区等功能分区;另外,因为地点位于山前的平原地区,而且距河流较近,地形开阔, 地势平坦,所以此处建立聚落是较为合适的。聚落本身就是人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人类文 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答案:C 8下列关于此原始聚落居民区布局的论述,不合理的是() A居民区选择修建在了与河流距离较近的阶地上,既可以减少河流洪涝灾害的影响,又 可以满足居民对淡水的需求 B位于山前平原区,土壤肥沃深厚,便于发展农业 C位于河流周围,便于从

5、河流中直接获取食物,例如各种鱼类 D以上说法均不合理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解析:该村落选择建在了山前平原区的河间的阶地上,便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故A、 B、C 三项说法都合理。 答案:D 9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形状可能是() A念珠状B带状 C网状D棋盘状 解析:处若发展成为聚落,其形状可能是带状,主要是受山地河谷影响。 答案:B 10若该聚落形态受河流影响,则右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A甲乙B乙丙 C丁乙D甲乙丙 解析:若该聚落形态是受河流影响,则在河流的干流附近聚落要分布得多一些,支流 少一些。从图中可以看出,甲

6、乙处聚落明显较少,故最可能为支流的是甲乙。 答案:A 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回答1113 题。 11b、c 两地是城市选址的是良好场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B这里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 C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D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清洁 12在 a、b、c、d 四地中,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的是() Aa 地Bb 地 Cc 地Dd 地 13下列城市区位与b 地相似的是 () A赣州B武汉 C广州D大庆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第11 题, b、c 两地均位于河流干、支 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

7、此集聚、中转,是城市选址的 良好区位。选项C 正确。第12 题,在 a、b、 c、d 四地中, d 地位于河口处,便于河海联运, 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选项D 正确。第13 题,赣州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武汉位 于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处,大庆是在石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 以城市区位与b 地(b 地位于干、支流汇合处)相似的是武汉。 答案:11.C12.D13.B 二、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材料一2007 年 1 月 7 日从鲁东大学等有关方面获悉,根据刚刚在北京通过科技部组织 的专家组验

8、收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前瞻性研究”项目,蓬莱和旅顺之间以跨海大桥和海底 隧道相结合的形式,修建一条连接渤海南北两岸的交通运输干线,而前期旨在贯通渤海海峡 南北两岸的蓬莱至长岛跨海大桥有望近期兴建。 材料二2007 年 6 月 26 日,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北起 浙江嘉兴海盐县,南至浙江宁波慈溪市,全长36 千米,横跨整个杭州湾,工程总投资约118 亿元,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 千米。 (1)修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2)修建跨海大桥有什么意义? (3)跨海大桥的修建说明影响交通线路选择的区位因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1

9、)可从海水深度、岛屿多少、气象条件、海底地质条件、海水运动等方面进行 分析。 (2)可从经济发展、时间效益、整体布局交通网方面分析。(3)联系修建的意义进行思考, 总体来看,影响交通建设的社会经济因素已超过自然因素。 答案:(1)有利条件:蓬莱与旅顺之间,岛屿较多,海水较浅,受台风和潮汐的影响较 小。 (2)缩短了两地距离,提高了经济效益,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压 力。 (3)影响交通运输的因素中,自然因素的地位已经下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能够克服 不利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已上升为决定性因素。 15下图为进藏铁路的四种方案:青藏方案,甘藏方案,川藏方案,滇藏方案。 据此

10、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佳,为什么? (2)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差,为什么? (3)目前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_。 (4)目前,青藏高原已有公路与外省区联系,也有航空线联系全国各地,为什么还要克服 种种不利因素,投资修建铁路? (5)线路经过的城市A 是_,经过的大盆地是_,经过的著名自然保护区是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_。修建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 A缺氧,冻土B太阳辐射弱、地震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D多云雾、多滑坡 (6)试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说明开发青藏地区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本题以我国正在建设

11、的四大工程之一 青藏铁路作为切入点考查青藏铁路的 作用、沿线的基本情况和建设铁路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和解 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答案:(1)方案最佳。四种方案相比,青藏方案线路最短,地形较平坦,一期工程西 宁至格尔木段已经建成,工期较短。 (2)方案最差。该线路较长,地形高差大,要经过陡峭的横断山区和许多大江大河,沿 线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难度大,铁路建成后养护困难。 (3)公路 (4)与航空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量大,成本低,连续性好,对沿线经济的带 动作用大,修建铁路有利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应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西 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 (5)格尔木柴达木盆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A (6)要注意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方案,高效、合理地 开发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实现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特别注意保护森林和草原 植被,退耕还林、还草,营造好防护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等。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学优高考网 w 。w-w*GkStK 学优高考网 w 。w-w*GkSt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