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391683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5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 南通市 2018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把诗歌、绘画、书法、篆刻完美起来,一幅传统的文人画才算完备。诗、书、画、印又 互相映衬,令人回味无穷。从唐宋开始,这种创作特色为画家和欣赏者所普遍接受,其对中 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当代水墨写意画正是与传统文人画的。 A. 结合相辅相成一以贯之 B. 融合各得其所一以贯之 C. 结合各得其所一脉相承 D. 融合相辅相成一脉相承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是两个以上独立体相联结构成一个新的独立体,“融合”是指 相联结的个体相互转

2、化,性质越来越接近,默契程度更高。文段中说的是一幅画中含有诗歌、 绘画、书法、篆刻,用“结合”恰当。“相辅相成”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缺一不可,“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文段中说的是“诗、书、 画、印”互相映衬,用“各得其所”恰当。“一以贯之” 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 始末或全部的道理,“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 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文段中说的是当代画与传统画之间的关系,用“一脉相承” 恰当。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住建部将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步伐,推

3、进国有租赁企业建设 的进程,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和调控。 B. 中国当前正从生产低端、廉价产品的加工厂向为世界提供先进、优质装备的重要基地升级, 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正在悄然提高。 C. 电影芳华不仅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还在专业影评人票选的2017 年中国电影年度调 查报告中被获评“年度最受关注影片”。 D. 高校应及时收集、发布国际组织的招聘信息,通过项目推介、组建社团等方式,为毕业生 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提供相关服务。 - 2 -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和调控”缺少宾语中心语,应 改为“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和调控的作用”。B项,“中国制造的国际

4、形象正在悄然提高” 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正在悄然改变”。C项,“被获评年度最受关注 影片”成分赘余,应删去“被”。 3.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条条大路通罗马 B. 巾幗不让须眉 C. 当家才知柴米贵 D. 初生牛犊不怕虎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D项“初生牛犊不怕虎”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经验较少、情感较 少或没有主观的生物在做事情的时候没有顾虑,敢作为。 其他三项都使用了借代的手法。A项, 用“罗马”代指目标;B项,用“巾帼”“须眉”分别代指女子和男子;C项,用“柴米”代 指所有家庭生活消耗。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修辞方法的能

5、力,解答时应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分 别阅读选项,确定每一个选项使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再综合比对,找出使用的修辞手法与 其他三项不同的选项,得到答案。解答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常用的各种修辞手法, 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只有这样,答题时才能运用自如。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美感作为感觉,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不能超脱的诗人,总是执著于某一些特殊 的对象。他们的心灵固结在美感上,。,。,。对于一 个诗人来说,最大的祸害莫过于执著于某些特殊的对象了。 他们不能成为美感的主人 他们的美感又固结在这些特殊的对象上 美感就失去寄

6、托 反而让美感受对象的役使 心灵就会遭受致命的打击 一旦丧失这些对象 A. - 3 - B. C. D.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中“他们的美感”紧随承上文“固结在美感上”,可知应排在首位。 “这些对象”紧承“特殊的对象上”,由此可确定的顺序。“就失去”与“一 旦丧失”紧密衔接,由此可确定的顺序。“心灵就会”与“美感就失去”是递进关 系,故应排在后。“主人”与“役使”相对,由此又可确定的顺序,故本题答案 为 A项。 5. 下列语句描写的内容与使用场合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音乐室:阳春白雪虽然和寡,流水高山但觅知音 科技馆:究古今往事之踪迹,昭人类社会之兴衰 书画室:心驰山水一窗闲情,

7、笔走龙蛇满室墨香。 档案室:纳百川之流成大海,通千古之典显文才 实验室:纸上得来始终觉浅,绝知此事定要躬行。 A. B. C. D.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阳春白雪”“流水高山”都是乐曲名,由此可知恰当。由“古今往 事”“人类社会之兴衰”可知,应描写的是阅览室,而不是科技馆。有“山水”,符合画 的特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 泼,据此可知恰当。“纳百川”说明容纳的内容多,“千古之典”说明知识丰富,故应 是描写的是阅览室。“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符合实验室的特点,故正确。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8、 遁石先生传 翁姓王氏,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 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悉取其先世所遗书付翁曰:“但毋废先业 - 4 - 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翁闭门力学,尽读所遺书。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 无师承,不足相授。”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赵先生奇其志节,妻以族妹而劝之仕。翁 曰:“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赵先生愧谢之。 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翁暇试取而究其术,为人筮,无不奇中。远近輻辏,县令亦遣人 来邀筮。后益数数,日或二三至。翁厌苦之,取其书对使者焚之曰:“王与准不能为术士, 终日奔走公门,谈祸福。”

9、令大衔之。翁因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不归者年余。时朝廷督有司 访求遗逸甚严。部使者至县欲起翁。令因言曰:“王与准以其先世尝死忠,朝廷待之薄,遂 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使者怒拘翁三子,使人督押,入山求之。翁闻益深遁,坠崖 伤足。求者得之以出。部使见翁创甚,且视其言貌坦直无他。翁亦备言其焚书逃遁之故。使 者悟,始释翁。见翁次子世杰之贤,因谓翁曰:“足下不仕,终恐及罪,宁能以子代行乎?” 不得已,遂补世杰邑庠弟子员。而翁竟以足疾得免。翁谓人曰:“吾非恶富贵而乐贫贱;顾 吾命甚薄,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又曰:“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 吾,不敢忘也。”因自号通石翁云。 翁伟貌修髯,

10、精究礼 易,著易微 数千言。 尝居秘图湖阴, 遇“大有”之“震”, 谓其子曰:“吾先世盛极而衰,今衰极当复矣。然必吾后再世而始兴乎?兴必盛且久。”至是 翁没且十年,而世杰以名儒宿学膺贡,来游南雍。大司成陈公一见,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 列;命六堂之士成师资之。俨忝与同舍,受世杰教益为最多,而相知为最深,因得备闻翁之 隐德,乃私为志之若此。 ( 选自王阳明全集 ,有删节 )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先生愧谢之谢:道歉 B. 令大衔之衔:接受 C. 有怨望之心望:怨恨 D. 俨忝与同舍忝:愧,有愧于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

11、一项是( ) A. 讳,旧时指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也用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面。作者 在王与准的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B. 筮书,古代记载占卜方法的书。王与准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并利用空闲时间加以研究, 替人占卜,连县令也多次派人请他去占卜。 C. 邑庠,文中是县学的代称。部使想任用王与准做官,王与准逃到山的更深处,坠崖伤足, - 5 - 部使于是补录他的次子王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 D. 弟子,文中指门徒、学生。王世杰凭借他的名望和才学被举为贡生,他到南雍游学,大司 成陈公把他当成朋友,而没有把他放在学生之列。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里后进

12、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 (2)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 9. 请简要概括王与准“遁世”的原因。 【答案】 6. B 7. B 8. (1)乡里的后辈有人想来跟从他学习,(遇石先生 ) 总是推辞说 : “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 不足以教授你们。 (2)我如果不是被石头碰伤,将不能实现隐居的想法,石头对我有恩德,( 我) 不敢忘记啊。 9. 父亲的影响 ; 赵先生的教诲 ; 应酬之苦 ; 信奉易经之说。 【解析】 6. 试题分析: B项,结合上下文可知“令大衔之”的意思是“县令对此深深怀恨在心”, “衔”的意思是“怀恨”。 点睛: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

13、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 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 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 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7.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 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 题。 B项,“王与准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不当,由原文“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可知,从异 人那

14、里得到筮书的是王与准的先辈。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 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 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 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 的关键词句有:(1) “或”,有人;“辄”,总是;“相”,你们。“ 非”,如果不是; “遂”,实现;“栖遁”。隐居;“石有德于吾”状语后置句,石头对我有恩德。 - 6 -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由“彦达痛父之

15、死,终身不仕”,并 告诉王与准“但毋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可是概括出父亲的影响;由“因去从四 明赵先生学易”,并表示“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可概 括出赵先生教诲的影响;由“县令亦遣人来邀筮。后益数数,日或二三至。翁厌苦之”,可 概括出王与准厌烦应酬;由“精究礼易 ,著易微数千言”可概括出王与准信奉易 经之说。 参考译文: 老先生姓王,名与准,字公度,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王彦达,有谦虚的操守。祖父王 性常任广东参议,以忠诚为国殉难。朝廷表彰王彦达,彦达为父亲之死而悲痛,决定终身不 入仕途。取出自己祖先留下的全部书籍交付给王与淮说:“只是希望不要废弃了祖先家业罢 了,

16、不用升官发达期望你们。”王与淮闭门努力学习,读尽了祖先留下的书籍。乡里后辈有 人想来跟他学习, (与淮先生)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我的学识不足以教授 你们。”于是去跟从四明赵先生学习易。赵先生惊奇于他的志向和节操,把表妹嫁给他为 妻,并且鼓励他走上仕途。王与淮说:“以前听从先生遁世无闷的教诲,与准请求终身 实践这一教诲。”赵先生惭愧地向她道歉。 与淮祖先曾经从异人那里获得筮书,与淮空闲的时候拿来研究占卜的方法,为别人占卜, 没有不神奇地卜中。远近人们纷纷前来,县令也派人来邀请他去占卜。后来更加迫切,有时 每天会有两三回。与淮对此厌烦痛苦,取出筮书当使者面焚毁了它说:“王与准不能当

17、术士, 终日在官府奔走,谈论祸福。”县令对此深深怀恨在心。与淮于是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一年 多不敢回家。当时朝廷督查有司访求朝廷遗漏的英才十分紧迫。部使者到县衙想起用与淮。 县令趁此进言说:“王与准因为他的祖先世曾经为尽忠而死,朝廷待他们凉薄,于是父子立 誓不出山做官,有. 怨恨 ; 心怀不满之心。”使者发怒拘捕与淮三个儿子,派人督促押解,进 山寻找与淮。与淮听说后逃跑更加远的深山,坠下山崖摔伤了脚。寻找的人抓住了他带出了 大山。部使见与淮受伤很严重,且看他的言谈举止坦荡率直没有其它意图。与淮也详尽地谈 了他焚毁筮书逃遁的原因。使者明白了这些,才释放了与淮。部使看到与淮的次子世杰很贤 良,于是对

18、与淮说:“您不入仕途,最终恐怕要涉及犯罪,是不是能用儿子代你前行呢?”不 得已,于是补录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而王与淮最终凭脚病能免去出仕。王与淮对别人说: “我不是厌恶富贵而喜欢贫贱;只是我的命运很浅薄,况且祖宗的志向,也不忍心改变啊。” 又说:“我要不是被石头碰伤,将不能实现避世隐居的想法,石头对我有恩德,(我)不敢忘 记它。”于是自号通石翁。 - 7 - 王与淮体貌魁伟长髯潇洒,精心研究礼易,著有数千言的易微。曾经居住在秘 图湖南,遇“大有”之“震”,对他的儿子说:“我们祖先兴盛到了极点就衰败了,现在衰 败到了极点就应该复兴了。然而一定要我日后再世才兴盛吗?复兴必定旺盛且持久。”在与淮 去

19、世将近十年的时候,王世杰凭名儒宿学的身份荣膺贡生,来南雍游学。大司成陈公一看见 他,以朋友的礼节接待他,没有将他放在学生的行列里;命国子监的贡生把他当老师对待。 我恭敬地能有幸与世杰同处一个房间,受世杰教益是最多的,而相知是最深的,于是能详尽 地了解老先生的谦虚的品德,于是我写下这篇文章。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荛:樵夫,这里代指普通人 10. 诗的一二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0、11. 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 10.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何胡马集瓜州“表达了对国家形势危急的忧切;“诸 公淮听刍尧策”表达了抗敌复国策略不能得到采纳的悲愤;“吾辈空怀欧亩忧“表达只能 徒然为国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 11. 借景抒情,借描写急雪打窗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痛苦;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与七 兄登高望远“涕俱流”的细节,表明诗人心中对七兄的担忧和对国家的赤诚之心。 【解析】 - 8 - 11. 试题分析:“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二句借景抒情,益见作者愤慨之烈、 痛苦之深。“危楼”,即高楼。当时,诗人身受羁绊,无计可施,拳拳报国之心竟与打到窗 上的急雪一样碎成粉

21、末;登上高楼,远望狼烟四起,诗人更不禁涕泪交流,这一细节描写表 达出诗人内心深深的痛苦。这一切,虽已成为旧日之事,却深深地镌刻在诗人的记忆之中。 “七兄”即将奔赴的扬州正是当时的兵燹之地。 点睛:本题实际是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 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设问方式有“对 某个句子进行赏析”“试比较哪一句更好”“某个句子的作用是什么”等。这类题目的一般 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

22、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2) 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吾师道也, _。( 韩愈师说) (4)桐花万里丹山路,_。(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6)桂棹兮兰桨,_。( 苏轼赤壁赋) - 9 - (7) 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 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 (1). 博学而笃志 (2). 人则无法家拂士 (3).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 (4). 雏风清于老凤声 (5). 弃掷迤逦 (6). 击空

23、明兮溯流光 (7). 箫鼓 追随春社近 (8).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题型,解答 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 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博、笃、拂、庸、雏、 掷、迤逦、溯、箫、赢、仓皇。 五、现代文阅读( 一 )(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拿枪的人 美 奥斯卡希斯戈尔 我的枪指着他们9 个人不知已经多少个小时了。20 天的海上漂流,我差不多一直坐在救 生艇的尾部,在那儿我可以用枪瞄准控制住所有的人。从他们愤怒的目光里,我知道他们

24、有 多恨我! 尤其是水手长杰夫巴列特。只听他用生硬沙哑的声音说道:“辛德,你是个笨蛋吗?你 还能撑多久 ?你现在就要睡着了!” 我没有回答他。他说的是事实,我大概已经有72 个小时不敢闭眼了。我觉得我马上就要 睡着了,我知道,只要我一闭上眼晴,他们就会疯狂扑向仅刺的半壶水。 最后半壶水就在我腿边。我们的“蒙塔拉”号船失事后,船长被海浪卷走,剩下我这个 三副是船上的最高领导。但现在,我已没有任何身份,任何权威,我只是一个让他们远离这 丁点水的残忍的枪手。 暴风雨已经过去了,大西洋的波浪缓缓地起伏,虽然才是上午,但阳光已足可灼伤人的 皮肤。我的喉咙也在冒烟。跟他们一样,我也把活下去的希望全放在这一

25、小口水上。我知道, 只要我们能期待喝上一口水,就有活下去的理由,我必须尽可能地推迟喝掉这口水的时间。 桨已经停了很久,他们太虛弱了,划不下去了。我面对的9 个人已经变成一群满脸胡子、 衣衫褴褛、半裸着的野兽,我想我也跟他们一样。有几个人靠在船舷上睡觉,其余的人紧盯 着我,准备等我一合眼就跳过来。 杰夫巴列特离我最近,这个水手长是个秃顶大力士,不但长相凶很,还一脸伤疤。他 - 10 - 曾经参加过上百次的战斗,那些伤疤都是在战斗中留下的。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其他人的 目光也一刻没离开我脚下的水壶。 巴列特不时嘲讽我:“傻瓜,你为什么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都睡足了,而你已经差不多3 天 3 夜没睡了。

26、你不可能再坚持了! “今晚!“”我坚持说,“今晚,我们就平均分配剩下的水。” 20 天前,我们的“蒙塔拉”号军舰遭遇特大暴风雨而沉没。大家奔向救生船时,我挎上 了一壶水,并且本能地抓起了我的手枪。除了枪,没有别的办法能阻止巴列特和其他人远离 这壶水。 随着船在平缓的海浪上一起一伏,我的眼皮仿佛有千斤重,睡意正向我迅速靠近。我的 脑袋耷拉了下来。 巴列特站了起来,而我已经无法再举起枪。我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他会首先抢过 水壶,仰头痛饮。到那时, 其他人会尖叫着把他撕碎。好了,我已经尽了力, 管不了那么多了。 我用尽最后的力气进出一句: “接枪,水手长。”然后,我一头扑倒在船舱上。在扑倒之 前

27、,我就已经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到一只手在用力地摇晃我的肩膀。我努力睁开眼睛, 但我的头怎么也 抬不起来。迷糊中,我听见了巴列特沙哑的声音: “三副, 张嘴 ! 这是你那份水 ! ” 我挣扎着坐直了身子,然后看着他们。但是我看不到他们。坏了! 我的眼睛瞎了吗? 他 们的形体在我眼前十分模糊,但马上,我意识到我的眼睛没事。现在已经是晚上,海面一片 漆黑,头上的星星在快乐地眨着眼睛。我已经睡了整整一个白天。 我把头转向巴列特。此刻,他正跪在我旁边,一手拿着水壶,一手拿着枪对着其他人。 我惊讶地盯着着水壶, 他们上午没有喝掉这小半壶水吗? 我抬头看着巴列特那张凶狠的 脸庞,这张脸除了冷酷, 没

28、有任何其他表情。他一定是猜到了我在想什么。 “你在倒下之前对我说 : 接枪,水手长。”他恼怒地说,“为了这句话, 我已经与这 些家伙对峙一整天了。”说完,他晃了晃手上那把手枪。“你一旦成为这条船的头儿,”他 补充道,“身负指挥的职责并为其他人负责的时候,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与其他人不同了, 不是吗 ?”说完,他拔开了水壶的塞子。 我们漂浮了21 个昼夜。在这一晚,我们终于被路过的货船“格劳顿”号救起。 ( 有删改 ) 13. 文中两处画线句的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14. 请结合文中与“枪”相关的内容, 简要分析“我”的形象。 - 11 - 15. 小说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角度,有什么表达效果?

29、 16. 请结合故事情节,探究小说主旨。 【答案】 13. 第一处: 茫茫的大海、灼热的太阳,渲染了环境的恶劣,烘托了人物处境的艰 难,为夺水之战提供了背景,推动了情节发展。第二处: 写出了“我”昏睡时间之长,表现 了“我“安然醒来后愉悦的心情,暗示了故事圆满的结局。 14. 在海上漂流的日子里,“我”一直拿枪守护着水直到用尽最后力气,表现出“我”的 责任感、自我牺牲精神 ; 奔向救生船时“我“本能地抓起手枪,表现出“我“冷静而富有 生存经验 ; 在力气耗尽的最后一刻。“我“喊出“接枪,水手长”,表现出“我”对有人担 当起自己责任的期待,以及对人性良善的呼唤。 15. 可以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情节

30、的紧张,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便于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 界,表现人性光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可以让读者直接看到巴列特等人的反应,去感受 尖锐的矛盾冲突。 16. “我”坚持72 小时没合眼,直至昏睡也没有喝一口水,表明人在困境中要有自我牺牲 精神; “我“坚持守护水,给一船人最后的生存希望,表明人在困境中要有责任和担当意识; 巴列特接过枪继续守护并留下水给我喝,启示人们要懂得信任; 通过周围人的疯狂和“我 “的冷静的对比,表明理智往往能帮助人摆脱困境; “我“与一船人的对峙,表明当人的本 性受到强烈的求生欲所左右时,人性的善良显得尤其可贵。 【解析】 13. 试题分析:第一处画线句子写的是白

31、天大海上的情景,“大西洋”“波浪缓缓地起 伏”“阳光”“灼伤人”等词语,表明天气非常炎热,人们处于一个没有淡水的环境之中, 处境非常艰难,这就为下文守水和夺水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二处写的是晚上的景象,“快乐”表明人物心情是愉悦的,再结合后文来看,这一处景物 描写暗示了故事的圆满结局。 点睛: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 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等。本题解答时首先要分析出两处画线句子中所写环境的不现特点,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每 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 找出小说中关于“我”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由全文来看,“我”为了保护大家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