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0975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7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新人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新人教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新人教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新人教版.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一、基础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写法。 踱步 du脑髓 su讪 sh n笑 伫立 zh沮丧 j 默契 q 颦蹙 p n c 炽痛 ch妇孺 r 脚踝 hu i 华裔 y污秽 hu重荷 h羁绊 j b n 深邃 su白皙 x门槛 k n 嗔视 ch n 粲然 c n 惬意 qi 叱咤 ch zh 呷嘴 xi 蠕动 r 晦暗 hu冗杂 r ng 戛然 ji 归省 x ng 悲怆 chu ng 遒劲 qi 羸弱 l i 凛冽 l n 吞噬 sh步履 l 贮藏 zh庇荫 b y n 阴霾 m i 相觑 q狩猎 sh u 眼瞅 ch u 亢

2、奋 k ng 鲁莽 m ng 剽悍 pi oh n 2、注意变色字的写法。 疲惫炯炯有神姗姗来迟沥尽心血肆无忌惮废寝忘食锋芒毕露 辜负海市蜃楼郑重其事不毛之地聊以自慰斩钉截铁妇孺皆知 3、注意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错误。 1947 年,茅盾在新创办的小说月刊任编委,并在文汇报上发表长篇小说锻炼。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商店里卖的东西很多:文具、食品、五金等,样样都有。 “不能,”他十分坚决地说: “不能这样做 ! ” 错误改正为:锻炼“一年之计在于春” , ?删去冒号或“等”字。“, ”

3、, “ ! ” 4、提示: 注意修辞方法的使用,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区别病句:缺少成分、语序不当、前后矛盾、搭配不当、词义的种属关系等。 注意恰当的语言表述,符合语言环境、人物的身份。 二、文言文 (一)狼 :节选自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二则)。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 居士,清代小说家。 “聊斋”是书屋名, “志”是记述的意思, “异”指奇异的故事。 狼是一篇寓言故事, 揭示了: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解释加点词语。 (1) 屠大窘 (2) 缀行甚远 (3) 弛担持刀 (4) 一狼洞其中 (5) 屠自后

4、断其股 (6) 狼亦黠矣 其一犬坐于前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狼不敢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暇甚 困窘,处境危急。紧跟放下打洞大腿狡猾像狗一样 攻击敌方通“只”停止上前企图神情 2、 “其”在古汉语中常做代词,本文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如: A两狼 B麦场 C柴堆 D屠户 E半身入垛的狼 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 (1)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两狼 ) (2)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麦场 )( 麦场 ) (3)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后狼 ) (4)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柴堆 )( 屠户 )

5、 3、对下列一段话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A这段文字表现出屠户急中生智。 B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狼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凶恶、狡猾。 C这段文字使故事的情节发生了转化。 D这段文字描写了屠户的心理和行动。( B ) 4、翻译下列句子。 (1)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用来诱惑

6、敌方的。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5、对最后一节大意判断正确的是( ) 。 A狼是一种狡猾的动物,人们要时刻提防它们。 B狼虽然很狡诈,但人类的勇敢智慧一定能战胜它。 C狼很狡诈,给人类增加了许多笑料。 D屠户不一会儿工夫就杀了两只狼,可见狼并不狡猾。( B ) 6、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 。 A说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能做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

7、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D ) (二)口技节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体小说虞初新志。作者林嗣环, 清代进士。课文记叙了一场 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课文以“善”字总领全文,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 结合来突出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1、解释加点词语。 会宾客大宴 众宾团坐 意少舒 两股战战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一抚尺而已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不能名其一处也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适逢, 正赶上, 恰好。 举行宴会围成一团稍微腿 只听见罢了稍微渐渐说出 腿 跑 在这时喂奶发出呜呜的声音 2、古汉语

8、中,往往在数词的后面直接使用名词,而省略了量词。在下列括号中填入适当的量词。 一 ( ) 桌 一 ( ) 椅 一( ) 扇 一( ) 抚尺而已 俄而百千 ( ) 人大呼,百千 ( ) 儿哭,百千 ( ) 犬吠。 虽人有百 ( ) 手,手有百 ( ) 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 ) 口,口有百 ( ) 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张只 把 块 个个只 只根张 条 3、默写课文第2、3、4 节,尤其注意描写宾客反应的语句。 4、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既而儿醒,大啼 B未几,夫鼾声起 C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D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C) 5、对下面一段话内容理

9、解有误的一项是( ) 。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 有,无所不有。 A这段文字写的是火起时的场景。 B “凡所应有 , 无所不有”写出声音的多。 C这段文字表现了口技者高超的技艺。 D口技者为了模仿出这么多声音,使用了许多道具。(D) (三) 山海经,作者不详,共18 篇。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列御寇撰写。课文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 神。 1、解释下列

10、加点词语。 逐日: 逐走: 大泽: 道渴而死: 弃其杖: 东游: 问其故: 去人近: 一儿以日初出远: 探汤: 不能决: 孰为汝: 多知乎: 见两小儿辩斗 追赶跑湖在半路上遗弃往东方原因距离认为热水决断谁通 “智”争论 2 默写夸父逐日全文。 3、翻译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到了正午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谁说你知 道的事情多呢? (四)期中之前三篇文言复习 B A B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A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自是指

11、物作诗立就 C余闻之也久 D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 ( A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人,后人称他为临川先生。 B仲永由神童变成平庸人,责任在于他父亲。 C王安石和同时代的韩愈、苏轼均被列人唐宋八大家行列。 D列宁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C ) 4、关于伤仲永一文写作特色,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 A本文运用了寓理于事的创作方法。 B本文语言精练。如在写别人对仲永的态度时仅用“异”“奇”这样的词就从正面点出了仲永的天资。 C本文详略得当,详写的是仲永才华极盛时期的情形,略写的是仲永长大后的情形。 D本文采用了对比

12、的写法,即仲永幼年的神奇天资与成人之后的平庸形成对比。( B ) 5、背熟木兰诗 ,填空: 万里赴戎机,_。朔气传金柝,_。_,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_。 雄兔脚扑朔,_。 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对镜帖花黄雌兔眼迷离。 三、现代文阅读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重点写什么? 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 课文社戏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课文结尾说: “真的, 一直到现在,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 其实那夜的戏,并不好看;那夜的豆,吃起来也平常。文末所谓“那夜似的

13、好豆”“那夜似的好戏” ,代表 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 追求。 安塞腰鼓主要想要表达什么?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课文的标题“伟大的悲剧”是什么意思? 斯科特探险队员虽然都牺牲了,但他们为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了事业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 集体主义精神,足以证明他们是全人类的英雄,同时永远给我们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称之为“伟大的悲 剧” 。 一般人是给胜利者作传,为什么茨威格却充 激情地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茨威格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想到的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他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 给人们长久的思考

14、。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课文荒岛余生 (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的末尾希望世上的人都取得一个经验教训:在这不幸 的处境之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慰藉的事情。你能概括这段话蕴含的思想 感情吗 ?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地看到积极的因素,去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课文珍珠鸟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成了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 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

15、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 有了信赖就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联系斑羚飞渡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一段话有什么含义。 a.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 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b. 它( 镰刀头羊 ) 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灿烂”不光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四、古诗词背诵(填空)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代) 独怜幽草涧边生,_。春潮带雨晚来急,_。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代) _,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

16、,_。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代) 苍苍竹林寺,_。荷笠带斜阳,_。 约客赵师秀(宋代) 黄梅时节家家雨,_。有约不来过夜半,_。 论诗赵翼 _,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_。 上有黄鹂深树鸣野渡无人舟自横岐王宅里寻常见落花时节又逢君杳杳钟声晚青山独归远 青草池塘处处蛙闲敲棋子落灯花李杜诗篇万口传 各领风骚数百年。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如一盏明灯,照 亮了阿廖 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 爱心的人。 鲁滨孙漂流记简要内容: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于像父

17、辈那样平庸地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 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有一次, 风暴将船只打翻,鲁滨孙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 年孤独的时光。 鲁滨孙的性格: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 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 家的代名词。 昆虫记:法布尔的昆虫记( 又译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 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法布尔的

18、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 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 万物的赞美之情。 六、综合性学习要点 1、戏曲大舞台(课本第147 150 页) 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角色与行当、“虚拟”、艺术手段和技术方法) 几个主要剧种:昆剧中国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 京剧的旦角流派: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 、荀派(荀慧生) 、尚派(尚小云)京剧脸谱的含 义(略) 2、黄河,母亲河 课本第 74 75 页的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共5 段要背下来。 3、我也追“星”

19、 对名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求全责备。 4、马的世界 复习有关马的俗话和成语,了解有关马的历史故事。 5、探险的意义:能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发展进步作贡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更能证明 生命的价值。 一、 伤仲永 1. 出处 :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 作者 :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 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 代表作 : 王临川集 、 临川集拾遗 、 三经新义中的周宦新义残卷、老子若干条。 4. 内容理解 : 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 字词句 : A.字音:环谒

20、ye 泯 min然称 chen 夫 fu B. 词义: . 通假字 :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 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 ,才能。 . 未尝识书具 : “尝”同“曾” ,曾经。 . 古今异义: . 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 eg: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 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 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 一词多义: . 自: a. 自己, eg: 并自为其名;b. 从, eg: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闻: a. 听说, eg: 余

21、闻之也久;b. 名声, eg: 不能称前时之闻。 . 其: a. 这, eg: 其诗以养父母;b. 他的, eg: 稍稍宾客其父。 . 并: a. 连词,并且,eg: 并自为其名;b. 副词,全,都,eg: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名: a. 名词,名字,eg: 并自为其名;b. 动词,说出, eg: 不能名其一处也。 . 宾客: a. 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 稍稍宾客其父;b. 名词,客人,eg: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就: a. 动词,完成,eg: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 动词,从事,做,eg: 蒙乃始就学。 . 然: a. 代词,这样,eg: 父利其然也;b. 形容词词尾,

22、的样子,eg: 泯然众人矣。 . 于: a. 介词,此, eg: 贤于材人远也;b. 介词,在, eg: 与厅事之东北角。 . 为: a. 动词,作为,eg: 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 动词,成为,eg: 卒之为众人。 . 夫: a. 指示代词,那些,eg: 今夫不受之天;b. 名词,丈夫,eg: 夫起大呼。 . 词语活用: . 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 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 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 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 重点词语翻译: . 世隶耕(隶,属于。

23、) .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 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 通悟:通达聪慧。 . 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 彼其:他。.泯然:完全。 . 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 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 省略句: a. 不使 学。 (即“不使之学” ,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 令作诗。(即“令其做诗” ,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 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 受之天。( “之”后省略“于” ) 先天得到的。 .

2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 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 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 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 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 今夫不受

25、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备注:文章属于一篇随笔,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写法。 二、 木兰诗 1. 出处 : 又叫木兰辞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 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2. 字词句 : A. 字音:机杼zhu 鞍鞯 an jiang 辔 pei 头鸣溅溅 jian 金柝 tuo 阿姊 zi 霍霍 huo 可汗 ke han 贴:军

26、帖 tie ;贴 tie 黄花;字帖tie B.词义: . 通假字 : .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粘,粘贴。.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 。 . 古今异义: . 爷:古义指父亲,eg: 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 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 但:古义为只,副词,eg: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 郭:古义为外城,eg: 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 一词多义: 市: a. 集市, eg: 东市买鞍马; b. 买, eg: 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 买( 东西 ), eg:东市买骏马;b. 雇,租, e

27、g: 欲买 舟而下。 . 词语活用: . “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 “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 “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重点词语翻译: . 旦:早晨。.溅溅:流水声。. 胡骑:胡人的战马。 . 强,有余。.不用:不愿做。. 扶将:扶持。 .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 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愿为此市鞍马” , “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 “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

28、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 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 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D.备注:本课出现很多句式,如复沓句、顶真句/联珠句、排比句等。内容上详略处理得当。 三、 孙权劝学 1. 出处 : 选自资治通鉴 2. 作者 :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 文学影响 : 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294 卷,记述了公元 前 403 年(战

29、国时期)至公元959 年(五代时期)共1362 年的史实。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讲经 济、文化, 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这里“资” 是“帮助”; “治”是治理; “通”是“通史” ; “鉴”是“借鉴” ;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 强政治。 4. 字词句 : A.词义: . 古今异义: . 但,古义为只,eg: 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 治,古义为研究,eg: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 博士,古义为官职,eg: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 一词多义: . 以: a. 用, eg: 以军中多务; b. 与“为

30、”译为“认为” ,eg: 自以为大有所益。 . 当: a. 掌管, eg: 当除掌事; b. 应当, eg: 但当涉猎。 . 见: a. 知道, eg: 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 ;b. 认清,识别,eg: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动词,看见, 见渔人,乃大惊。 . 若: a. 动词,比得上,eg: 孰若孤; b. 介词,好象,eg: 仿佛若有光。 . 之: a. 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 助词,的, eg: 于厅事之东北角。 . 重点词语翻译: .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 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1、.涉猎:粗略地阅读。 .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更:更新。 . 成语 . 吴下阿蒙 : 比喻学识尚浅。 .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 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 省略句:肃遂拜蒙母。 ( “拜”后省略介词“于”。 )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 D.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

32、口吻、神态和心理。详略得当。 四、 口技 1. 出处 : 节选自虞初新志 ?秋声诗自序 2. 作者 :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 3. 代表作 : 铁崖文集 秋声诗虞初新志 4. 文学影响 : 虞初新志是清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共二十卷,多数作品文字优美,有些也对当时 社会不合理现象有所反映。 5. 字词句 : A.字音:少顷qing 呓 yi 语齁 hou 曳 ye屋许许 hu声 B.词义: .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 ,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 . 古今异义: . 但:古义为只,eg: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 . 闻:古义为听,eg: 微

33、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 . 股:古义为大腿,eg: 两股战战;今为屁股。 . 走 : 古义为跑 , eg:两股战战 , 几欲先走;今为步行。 . 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eg: 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 一词多义: . 乳: a. 动词,喂奶,eg: 妇抚儿乳; b. 名词,乳头,eg: 儿含乳啼。 . 绝: a. 副词,极, eg: 以为妙绝; b. 动词,尽、消失,eg: 群响毕(全,都)绝。 . 妙: a. 名词,妙处,eg: 众妙毕备; b. 形容词,美妙,奇妙,eg: 以为妙绝。 . 指: a. 名词,指头,eg: 手有百指; b. 动词,指出,指明,eg:

34、 不能指其一端。 . 作: a. 拟声词, eg: 有鼠作作索索;b. 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eg: 百千其作。 . 间 : a.动词,夹杂,中eg: 间有里拉崩倒之声;b. 动词,间断,eg: 遂与外人见隔。 . 是:介 a. 词,这, eg: 当是时; b. 判断动词, eg: 问今是何世。 . 词语活用: .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 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 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 重点词语翻译: . 少顷:一会儿。. 既而:不久,紧接

35、着。. 是时:的时候。 . 未几:不久。. 一时:同时。. 呓语:说梦话。 .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中间 jian :其中夹杂着。 .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 稍稍:渐渐。. 倾侧:翻倒倾斜。. 齁:打鼾。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 倒装句:会宾客大宴。 (应为“会大宴宾客” ,宾语前置。) 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 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五、 短文两篇夸父

36、逐日、 两小儿辩日 1. 出处 : 山海经; 列子 2. 作者 : 第二篇选自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 3. 文学影响 :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 篇,内容包括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山川、道里、 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4. 字词句 : A.词义: . 通假字 :“知”通“智” ,eg:孰为汝多知乎? . 古今异义: . 汤:古义热水,eg: 日中如探汤;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 汝 : 古义为代词“你” ,eg: 孰为汝多知乎?今为姓氏。 . 去:古义为离,eg: 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

37、 一词多义: . 为: a. 动词,是, eg: 此不为远者; b. 动词,说, eg: 孰为汝多知乎?c. 作, eg: 化为邓林; d. 认为, eg: 孰为汝多知乎? . 其: a. 介词,那, eg: 问其故; b. 介词,它, eg: 及其日中; c. 介词,他的或他们的,eg: 弃其杖。 . 词语活用: . 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 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 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 应“孰为汝知多乎” ,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 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

38、( “未至”前省略了“夸父”) 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日中如探汤。 (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 ) 正午时像(把手)伸(向)热水。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以:认为。去:距离。)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伸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 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六、 狼 1. 出处 : 选自聊斋志异 2. 作者 :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详情见7 年级上册山市

39、 。 3. 字词句 : A. 字音:缀 li 行苫蔽 shan bi 尻 kao尾 B. 词义: . 通假字 :“止”通“只” ,只有, eg:止有剩骨。 . 古今异义: . 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eg: 只增笑耳。今为耳朵。 . 股:古义为大腿,eg: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 . 一词多义: . 止: a. 只有, eg: 止有剩骨; b. 停止, eg: 一狼得骨止。 . 敌: a. 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eg: 恐前后受其敌;b. 名词,敌人,eg: 盖以诱敌。 . 之: a. 补充音节,无义,eg: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 代词,指狼,eg

40、: 又数刀弊之。 . 意: a. 神情、态度, eg: 意暇甚; b. 动词,企图,打算,eg: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 前: a. 前面, eg: 其一犬坐于前;b. 动词,上前, eg: 狼不敢前。 . 恐: a. 担心, eg: 恐前后受敌;b. 恐怕, eg: 不治将恐深。 . 词语活用: .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 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

41、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 重点词语翻译: . 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eg: 顾野有麦场。. 苫蔽:覆盖、遮蔽。 . 少 shao时:一会儿。. 弛:放松,文中指卸下;eg: 弛担持刀。 . 久之:过了一会儿。. 暴:突然;屠暴起。 .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 倒装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 省略句: a. 投以骨(应“投以骨” ,之,代狼。 ) 把骨头投向(狼) 。 b. 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其中,省略介词“于” 。 ) 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c. 一狼洞其中(一狼洞其中,省略介词“于” 。 )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d. 屠户乃奔倚其下(屠户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词“于” 。 ) 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草堆下面。 .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 七、文言文中的时间短语 表 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未几俄而少时久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