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1082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67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高一上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pdf(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 高一上全册全套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1)经济的基本含义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2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从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 实际需要三个方面,说明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二)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 (三)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概况,增强发展经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经济的基本含义 2 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经济的基本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2、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要买东西,工人要生产产品,等等,这些活动都属于经济活动。那什么叫 经济呢?从今天起我们就学习有关经济常识的知识。 讲授新课 (一)经济的基本含义 1 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从家庭和个人角度看 社会的活动关系最密切 ()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 经济的基本含义 ()经济是指人类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和发展的基础 经济活动决定其它一切活动 ()经济活动包括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 ()经济的基本含义。 (二)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1 经济常识

3、的特点。 2 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3 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意义。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经济的含义,知道了经济常识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学习的意义。 前言知识结构图 (一)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经 济关系中 1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一、经济的基本含义(二)经济的2.物质资料 基本含义生产活包 前括四个环节 3经济的基本含义 (一)经济常识的基本 言二、学习经济常识特征 的意义(二)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经济常识有三点重要意义 第一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1)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2)货币的职能 (3)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

4、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2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1)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2)商品的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 (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8)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1)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如何 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2

5、)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能力要求 着重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能力 (三)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对待货 币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 商品的概念 2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3 商品的基本属性 4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6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7 价值规律的含义 8 等价交换的原则是怎样贯彻的 9 价值规律的作用 课时安排 原则上每框一课时,共八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

6、离不开商品,商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什么是商品 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商品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 第一节商品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一)商品的含义 1 商品的基本含义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2)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 2 商品和其它劳动产品的关系 商品与其它劳动产品比较表 3商品和其它非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二)商品和商品经济的产生 1 农业和畜牧业分工之后,出现了劳动产品交换 商品交换。 2 手工业从末叶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 二进行的生产商品生产。 3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综合商品经济。 (三)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1 社会分工:商品经济

7、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2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使交换变为 现实。 (四)商品经济的类型 1 自然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或简单商品经济 2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3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商品的含义,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产生和存 在的条件;商品经济的类型。 比较商品其他劳动产品 区 别 1商品用于交换 2商品有价值 3商品是个历史范畴 1不用于交换 2没有价值 3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 恒的范畴 联 系 1二者都是劳动产品 2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比较商品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 区 别 1商品是劳动产品 2商品用于交换 3商品是个

8、历史范畴 1不是劳动产品 2不用于交换(特殊情况下除 外) 3物品是个永恒的范畴 联系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怎样才能交换成功?这就涉及“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问题, 下面我 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讲授新课 二 、商品的基本属性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1、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商品本身的物理的化学的等性质决定。 3、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其他物品也有用。 (二)商品的价值 1、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 把斧子 =15 千克大米 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生产时都耗

9、费了人类劳动在产品中都凝结了人类劳动都 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 劳动就是价值。 2、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因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需要相互比较凝结了多少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此用于 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不会有价值。 3、 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1)交换价值:价值的表现形式。最先表现为各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比例。 如: 1 把斧子 =15 千克大米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 它们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称商品的二因素。

10、2、 作为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 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 4、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辨证对立统一 ()商品的生产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因而它必须出卖商品 的使用价值。 ()消费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它要付出价值。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 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它不是商品所特的属 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 社会属性, 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11、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的 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价值是商品具有的共同特点,即所有商品都具有价值,但是就每件商品而言,价 值除了在质上,即每件商品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相同外,在量上,即每件商品所 凝结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多少是有差别的。在通常情况下,凝结人类劳动多的商品,其 价值就大;反之,其价值就小。每件商品的价值有大有小,这就是“商品的价值量”问 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商品价值量”的问题。 讲授新课 二、商品的价值量 (一)价值量的含义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二)价值量的决定 1 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

12、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的。 (1)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2)生产一种商品是所耗费的劳动量愈多,这 种商品的价值量愈大。 2 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3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1)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2)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三)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 劳动生产率 (1)含义: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2)表示方法: 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 产品数量,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3)类型 社会劳动生产率:同行业的生产效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同行中各个企业的生

13、产效率。 2.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反比 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价值量价值总量 无关个别劳动时间反比 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商品价值量 下降 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商品数量 增多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 商品数量增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不 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 商品价值量不变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商品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同 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同时,懂得了个别劳动生产率对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意义。 前言第

14、一课 1 经济学原理 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决定其 它一切社会活动。 例题:邓小平同志经常强调要把经济工作放在首位,在任何时候不能 动摇,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和外敌入侵。 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为什么要把经济工作放在首位? 2作为商品,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例题:美菱集团树立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意识,从市场调研出 发,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宗旨,不断完善老产品。为了增强竞争能力, 该企业引进更先进的生产线,狠抓技术改造,狠抓职工素质,狠抓科 学管理。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创出了国产名牌美菱。 3社会劳动生产率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例题:辨

15、析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因此, 商品生产者无须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课时 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商品都要通过钱来进行,只有用钱才能买到东西。实际上“钱” 就是货币,货币怎么来的?从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货币”的知识。 讲授新课 第二节 一、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一)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 偶然的物物交换 2 只羊 =1 把石斧(等价物) 2 扩大的物物交换 羊 盐石斧 布 3 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 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交换过程 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种类

16、较多。 4 货币产生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商品上产生货币。 5一般等价物的产生要求 ()价值比较大 ()易于分割 ()便于携带 (二)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 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 (三)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 1 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 本质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货币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了货币的含义及其产生过程。 第五课时 导入新课 货币除了购买商品的作用外,还有哪些用处?今天就开始学习货币的职能,了解其相关 知识。 讲授新课 二、 货币的职能 (一)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17、、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二)两大基本职能 1 价值尺度 ()含义:以货币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原因:货币是商品,有价值。 ()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价格的含义: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价 格。 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成 正比关系。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求是观念上的货币。 2 流通手段 ()商品流通 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与商品交换的区别: ()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 的是商

18、品如何进行交换。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 区别商品交换商品流通 形式物与物的直接交换:商 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 交换;商品 货币商品 产生 时间 货币产生前货币产生后 过程买、卖同时进行,双方 满意即可 买和卖在时间上是分 离的 币。 (三)其它职能 1 贮藏手段 ()含义: 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贮藏手段。 ()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2 支付手段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支付手段。 3世界货币 ( 1)含义: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2)作用: 购买外国商品 平衡国际手支差额 由一

19、国转移到另一国 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货币的五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其基本职能。 第六课时 导入新课 以一张纸币(人民币)引导学生分析其作用、性质,以及发展历史,从而扩展到整个纸 币的产生和发展。 讲授新课 三、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一)纸币 1产生过程 (1)铸币作为名不符实的货币流通。 (2)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3)我国纸币产生过程:唐代“飞钱”(实质为汇票),北宋“交子”(纸 币雏形),南宋“会子”(“交子”辅币),元、明“宝钞”,清官银、钱票,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法币”、“金圆券”等,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币”。 2含义 ( 1)国家发行的 ( 2)现在强

20、制使用的 ( 3)二者缺一不可 ( 4)货币符号。 3纸币的职能 ( 1)不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因为其没有价值。 ( 2)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因为人们只关心它的名义价值。 ( 3)不具有贮藏手段职能,因为其没有价值。 ( 4)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因为人们只关心它的名义价值。 (5)世界货币的某种职能。 4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 (1)成本低 (2)防止贵金属流失 (3)避免流通不畅 (4)易于使用 5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 1)我国的人民币,主币是“元”,辅币是“角、分”,采用十进位制。 (2)美国的“美元”,英国的“英镑”,法国的“法郎”等。 6依法保护人民币:“禁止伪造、变造人

21、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 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 (二)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公式 1 实际需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 ()待销售的商品量 ()价格水平 上述二者构成商品价格总额。 (3 )货币流通速度 2 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3。国家不能决定发行货币的数量,但可以规定发行货币的面值、种类。 (三)通货膨胀 1 含义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 涨,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 2 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 ()货币发行数量 ()货币在市场中的流通次数 3 后果 钱不值钱,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 4.防

22、止的方法: (1)减少纸币发行量,使其与流通中实际需要量尽量相符。 ()根本的方法:发展生产,增加社会产品供应量。 5 通货紧缩 ()含义:“通货膨胀”的对称。指国家减少流通中纸币的数量。 ()作用; 积极作用:提高货币购买力,货币增值,物价下降。在通货 膨胀时, 国家采取适度政策,收缩银根, 减少纸币发行数量, 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消极作用: 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左右了 企业的“惜投”,居民的“惜购”,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综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四)正确对待货币 1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货币的作用范围、所反映的生产关系不同。 3对待金钱

23、的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 4正确对待货币,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纸币的含义,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决定因素,通货 膨胀的含义、引发原因、后果等,还知道应该如 何正确对待货币。 课后练习 1 辨析题:“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2 简述货币与纸币的不同之处。(二者定义不同;二者的职能不同;货币 是商品,有价值,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无价值。) 3 辨析题:“金钱是万恶之源”“金钱是万能的”。 4 假人民币是不是货币? 教师 : 第八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所学的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它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志

24、 为转移的,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存在,并且发挥作用。那么,价值规 律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又是通过价格和供求双向制约实现 供大于求生产资料和劳动 力流出这生产部门 的,即:价格变化供求变化供小于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生产部 门 例:“想一想”有人说,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实际就是市场价格在起调节作用, 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个提法是正确的。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 格就会高于价值,由于有利可

25、图, 许多生产者就会被吸引到生产这种商品上来,从而使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相反,当某种生产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由 于无利可图, 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价值规律就是这样通 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流动,所以说价值规律的调节 作用实际上就是市场价格在起调节作用。 (二)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谁首先改进技术设 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就获利较 多。因而, 同部门同行业中必然要有竞争。这就会刺激

26、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 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例: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和目的是什么? 答:手段:提高商品生产者自身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改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 理水平。 目的:让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之在交换中获利较多。 (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是第二个作用的结果。 例:我国淘汰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有哪些好处? 答:可以减少国家对亏损企业的补贴,这是从货币形态角度讲的;从物质形态上讲,就 是减少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浪费。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有利于提高产

27、品质量。 有利于激励其他企业。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作用 1 规律自发调节作用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 2 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为了私利改进技术,往往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法,这 就影响了先进技术的传播,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由于各企业的 根本利益一致,采取一定措施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这种损失。 3 在私有制条件下,竞争的结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而在社会主义条 件下,优胜劣汰可以采用先进企业兼并落后企业,从整体上看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不仅要知道其作用是什么,而且还要从理 论上弄清其根据

28、,并学会用价值规律基本理论去观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经济现象。 课后练习 价值规律三个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知识框架 什么是商品 商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使用价值 品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关系) 价值价值量劳动量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交换价值价值规律 价格基本内容 表现形式 作用 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 货 价值尺度产生、含义、优点、职能 货币的五大职能流通手段纸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贮藏手段通货膨胀 币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第二课 2、3 经济学原理 1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例:如果

29、1 公斤西瓜 =0.9 元是等价交换,对这一公式的理解错误的是(A) A 它表明任何商品的价值都要通过货币来表现 B 它表明商品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 C 0.9 元是 1 公斤西瓜的货币表现 D 它表明西瓜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2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例:假定在市场商品可供量不变的前提下,且商品的价值都没得到实现,纸币的发行量应 为 100 亿元(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2 次),事实上只发行了50 亿元,这时1 元纸币相当 于( A) A.1 元货币的购买力 B.2 元货币的购买力 C.0.5 元货币的购买力 D.3 元货币的购买力 3

30、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以价值量为 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例:辨析在价值规律作用下,消费者关心的是商品价格,商品生产经营者关心的是商 品价值。因此价格低于价值,消费者高兴;价值低于价格,生产经营者高兴。(伴你学 第 28 页)(答案详见伴你学第134 页) 4 价值规律的作用。 例:“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好象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着,它叫人们去干这 一个或那一个,叫人这样赶或那样干。”请回答:(伴你学第23 页) 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指什么? 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商品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这只“看不见的手”为什么能在商品经济中起这样的作用? (答案详

31、见伴你学第23 页) 前言、第一课零星考点(教材) 1 经济现象是什么?(第1 页) 例:下列各项属于经济现象的是(B) A.全国各地劳动群众欢度2000 年“五一”国际劳动节 B.天津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整体扭亏 C.台湾部分国民党员要求开除李登辉党籍 D.浙江金华市杀害母亲的中学生被判处有期徒刑15 年 2.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第7 页) 例: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基础是(B) A.生产力发展 B.社会分工 C.有了剩余产品 D.私有制产生 3。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第7 页) 例: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是(B) A.产品经济 B

32、.自然经济 C.小商品经济 D.商品经济 4“物美价廉”的最佳结合点。 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任何人都无法同时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因 此,对顾客来讲,“物美”与“价廉”不可兼得。(答案详见伴你学第131 页) 5 价值与价值量的区别。(第10 页) 辨: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6 价值形式(第13 页) 2 只羊 =1 把石斧(偶然价值形式) 1 把石斧 2 斤酒 2 只羊 = 3 斤青铜(扩大价值形式) 2 个奴隶 1 把石斧 2 斤酒 3 斤青铜=2 只羊(一般等价物) 2 个奴隶 7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铜铸币,出现在西周至

33、春秋时期。(第15 页) 8 每个国家的基本货币单位叫做本位币,都由国家规定一定的含金(银)量;我国的本位 币是“元”。(第16 页) 9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 变造的人民币。”(第21 页) 例:经济日报 曾报道:某市审计部门进行财务审计时,查出某单位把发现的2 张共 200 元假人民币做支出费用报销入帐,即向该单位提出 “由银行没收, 并向当地公安机关证明来 源”的处理意见。而该单位的才人员却不以为然,认为将假币报销比再亲切流通强得多。请 回答(伴你学第18 页) ()假人民币是不是货币?为什么? ()审计部门的意见对不对?为什么? (答

34、案详见伴你学第133 页)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形式。 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 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几种主要的市场。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 性。 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的必要性。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

35、济的基本特征。 3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 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从而证实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用辩正的观点看问题的能 力,运用实例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口头表达的能力。 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养成 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懂得善于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 法权益。 教学重

36、点教学难点 1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3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 性。 4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5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7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时安排 原则上一框一课时,学生活动可以在课后或者在总课时中增加一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导入新课 以问“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根本区别”,得出“生 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不同”,进而问“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37、基础是什么”,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对经济制度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构成了这个社会的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对生产关系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 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 2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同资本主义相比)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改变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改变了,分配关系也改变了。 (详见教材第34 页)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我国公有制

38、经济的类型 1 国有经济 2 集体经济 (上述二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3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 1 含义: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 一种公有制经济。 2 范围:自然资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 3 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对关系国民经济民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金融业: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通信:中国邮政,中国电信等;冶金:首钢,鞍钢,南钢 等;化工:仪化,金陵石化等。) 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它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 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39、。 (针对目前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产品老化、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组 织学生讨论如何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集体经济 含义: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 经济。 优越性: 克服个体经济的弱点; 对市场有较强适应性; 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 前提:土地、农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 基础:家庭承包。 形式:统分结合。 优点: 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也适应相对 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 混合所有制经济 含义:它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

40、形 式。 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另外,由国家或集体控股的企业具有明 显的公有性。 公有制实现形式 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发展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 作制、承包、租赁等。 与公有制的区别 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这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 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界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体 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 公有制是本质属性,实现形式是方法问题、技术操作问题。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知道了公有制的形式

41、及其实现类型,及国有经济的作用。 课后练习 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成分?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对公有制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建设有什么好处?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那在我国还有没有其它形 式的所有制经济存在?假如有它们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又如何?为了弄清这些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框题的内容。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问题一:个体经济是否存在剥 削?(一般不剥削他人,但部 分个体经济存在剥削,如个体 学 徒 工 的 剩 余 劳 动 被 师 傅 占 有。但学徒工为师傅打工是次 要的

42、,主要是通过劳动从师傅 那里学习技术。) 问题二:如果个体经济也有剥 削,那如何区分个体经济和私 营经济?(确有一部分个体经 营者有雇工,占有他人的剩余 劳动。但是,个体经济与私营企业是在规模上有界限的。) 2 私营经济 性 质特 点地 位作 用 个 体 经济 由劳动者 个人、家 庭占有生 产资料, 从事个体 劳动和经 营的所有 制形式 以自己劳 动为基础, 一般不剥 削他人, 劳动成果 归个人所 有、支配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一种重要 的非公有 制经济 利用分散 资源发展 小商品生 产, 保存、 发展传统 技艺方便 人民生活 增加劳动 就业 (我国私营经济从理论 上说也属于资本主义性 质,但

43、其要受到社会主义 国 家 法 律 和 政 策 的 制 约。) 3外资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所有制结构 含义:不同的生产资料所 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 位 以 及 它 们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称之为所有制结构。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以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

44、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生产力主要组成部分的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生产力水平低、多层次;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三个有利于” 是指“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 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实践证明,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 进步。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我国

45、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着其它形式的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必然性,及其原因。 课后练习 我国确立了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为什么要确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附: 性 质地 位作 用 私 营 经 济 以 生 产 资 料 私 有 和 雇 佣 劳动为基 础,以取得利 润 为 目 的 的 所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一 种重要的非 公有制经济 利用私人资金,发展生 产,满足需要;扩大劳动 就业,增加收入,对提高 国家综合 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性 质类 型地 位 外 资 经 济 我国发展对外 经济关系,吸 引外资建立起 来的所有制形 式 中外合资经营 企业、

46、中外合 作经营企业中 的境外资本部 分、外商独资 企业 一种重要的 非公有制经 济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配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是基础。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表现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设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才能消灭“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引导学生从分 配方式着手,从而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 基本内容: 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高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

47、 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这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分配要体现劳动者的 意志,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 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必要性)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奴隶般地服 从分工”) 作用: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 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问:是不是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公有制企业,就

48、不存在分配上的差异?(由于劳动者劳动的 质量、劳动的数量,企业的效益不一样,劳动者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就不一样,这时 要采取措施适当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其它分配方式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与按劳分配的区别 按生产要素分配 含义:这是指凭借资本、 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 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 分配方式。 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技术、信息要素 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福利性分配和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 来的必要性。 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品分配采取何种方式,最终要取决于生 产成果的多少, 而这又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连系。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成次的总 体状况,是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的最终原因。 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因为, 生 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对产品的分配方式具有决定作用;分配方式则是所有 制的实现。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因为存在着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