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1202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要点】 1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 学习方法。 3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沁 ()园春橘 ()子漫 ()江百舸 ()争流怅寥廓 ( ) 岁月稠 ()峥嵘 ()方遒 ()浪遏 () 飞舟万户侯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m n()山遍野无比 Ch u()怅 ji()石 q n()人心脾 轻歌 m n()舞未雨 ch u()缪 j()子分 m ()物 w n 藤()一 ch u (

2、)莫展()止 B()阳县 3辨词填空。 (1)寥廓 ?辽阔()的天空()的山川 (2)峥嵘 ?狰狞()岁月面目() (3)激扬 ?激昂()士气群情() (4)意气 ?义气()风发讲究() (5)独立 ?独力()经营经济() 4相关诗词的知识(知识积累) (1)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徐徐跟 音乐离散,为诗的一种,以是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 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 定。由于格式是固定的,以是写词叫“填词”。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长沙” 是标题。 (2)沁园春

3、是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 做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此处词牌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3)意象是我们学习诗词首先要掌握的一个概念。意象的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 “象” 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 情的载体。 如柳宗元的 江雪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不是简单的事物,而是熔铸 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反馈矫正】 1q n j m n g Ch ng li o

4、ku Ch u zh ng r ng qi h u 2( 1)漫曼 蔓 (2)惆绸 筹(3)碣偈遏(4)沁泌泌 3( 1)寥廓、辽阔(2)峥嵘、狰狞(3)激扬、激昂(4)意气、义气(5)独力、独立解 析:( 1)“寥廓”和“辽阔”都是形容词。“寥廓”的意思是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 的范围。如: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 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究义气。 (5)“独立”指不依靠别人单独地站立。如经济独立、独立寒秋。“独力”侧重于靠 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等。如独力经营。2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 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 经过直至失 败的过程

5、,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走着施耐庵。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诗歌的内容。 【探究活动】 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给几幅图画加小标题。 【教师释疑】 这部分的要点是概括诗歌的内容,首先对诗歌进行大致的分解,然后加标题, 标题首先 要概括概部分的内容,然后做到尽量有文采。 【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6、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 年 (1)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 合,对照鲜明。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从山上选取了“林”,从江面选取了“舸”,从天空选取了“鹰”,从水中选取了 “鱼”来进行描写。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层林”所处的 “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2)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7、诗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 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 感交集而生“怅”。“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 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 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解析】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的词语含义和主旨的题目,注意结合全诗和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 分析。 要点二: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探究活动】 (1) 上阕中作者描绘湘江秋景图是由哪个字领起的?试分析该字的作用及整个句子的作用。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结

8、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的大意是什么?用此句结尾有何作用? 【教师释疑】 这部分内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从诗歌的结构上探究,注意诗句在诗中的位置, 在开头有统领全诗、渲染气氛、铺垫等作用,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是总结全诗,卒章 显志等作用。 【讨论明确】 (1)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 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2)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阕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 想到以

9、往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 渡自然,衔接巧妙。 (3)“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 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 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课堂提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2019-2020 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 【注】该词写于1935 年 2 月,红军过娄山关时。当时因张国焘错误指挥,红军受挫,损 失颇大。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1)“西风烈”三字开首,渲染了怎样的意境,“烈”字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 (2)李白的忆秦娥结尾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一句,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评曰:“寥寥八字, 遂关千古登临之口。”而毛泽东主席的这首忆秦娥 结尾是“苍 山如海,残阳如血”。你是怎样理解这八个字的表达效果的?请用简要的文字,写出你 的理解。 【答案】 (1)“西风烈”三字开首,渲染了悲壮慷慨高亢的意境。“烈”字既可理解为“激烈”, 又可理解为“壮烈”,让人读来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平添悲壮之情。 (2)“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八字,大气苍茫,不仅准确体现了毛泽东主席高远的视野, 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平添了一种英豪气概,流露出一种悲壮色彩。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