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含解析高一地理试题试卷.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1377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1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含解析高一地理试题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含解析高一地理试题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含解析高一地理试题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含解析高一地理试题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含解析高一地理试题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含解析高一地理试题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含解析高一地理试题试卷.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自 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含解析高一地理 试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 12 题。 1.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避开河谷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D.避开断层 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沿河分布沿交通线分布沿断层线分布 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B.C.D.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走向的主导性因素,图中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表明该区域有断 层,聚落的分布规模与地形虽有关系,但此图中聚落主要是沿河、铁路线分布。 答案 1.C2.A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 :米

2、),完成第 34 题。(导学号 51390120) 3.影响图中城镇和村落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市场 C.政策D.自然资源 4.图中铁路未修成直线,影响其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地形起伏河流流向资源分布居民点的分布 A.B. C.D.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图中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山麓地区。图中铁路线的选址首先考 虑了居民点的分布;其次考虑了地形的影响,尽量绕开不利地形。 答案 3.A4.D “ 仙女木 ” 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 ” 表示末次 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 ” 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界

3、。图 1 是地球 50 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 2 是地球 2 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据此 完成第 56 题。 图 1 图 2 5.图 2 中表示“ 新仙女木 ” 事件的是 ()。 A.B.C.D.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一致 B.近 8 000 年来海平面相对保持平稳 C.近 2 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波动上升 D. 50 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解析 本组题为读图分析题。依据海平面的变化可推知,为“ 新仙女木 ” 事件 ,之前海平面呈波 状变化 ,而之后则持续上升。近2 万年来海平面呈波状变化,近 8 000 年来保持平稳。 答案

4、5.C6.C 有资料表明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已上升了0.60.9 ,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 ,完成第 78 题。(导学号 51390121) 7.上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B.20 世纪 80 年代的气温高于20 世纪 20 年代 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D.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 万年到距今1 万年的气温 8.该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大面积植树造林发展技术 ,提高燃料利用率开发新能 源,改善能源结构停止耗

5、能多的工业 A.B. C.D. 答案 7.D8.D 据专家预测 ,因全球变暖 ,世界海平面到2100 年将升高4050 厘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 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910 题。 9.海平面的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10.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臭氧层破坏 ,森林被大量砍伐 B.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臭氧层破坏 ,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解析 第 9 题,从图中可看出 ,海平面到2100 年上升 4050 厘米 ,不会

6、淹没耕地。第10 题,臭氧 层破坏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利昂导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将导致酸雨。 答案 9.C10.B 下图反映了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第 1112 题。 11.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生物能源的时间约在()。 A.1850 年前后B.1870 年前后 C.1880 年前后D.1910 年前后 12.世界能源由“ 木柴时代 ” 到 “ 煤炭时代 ” ,进而步入 “ 石油时代 ” ,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木柴和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 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C.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D.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

7、 解析 第 11 题,读图可知 ,木柴的比重逐渐下降到50%的时间在1880 年前后。第12 题,人类认 识和利用煤炭与石油资源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答案 11.C12.B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读图 ,完成第1314 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主要消耗一种能源 D.人均能源消耗的增长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14.现代人类消耗的能源大部分属于()。 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A.B.C

8、.D. 解析 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 源。现代人类消耗的能源大多是化石燃料,它们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属非可再生资源。 答案 13.D14.B 2011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9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 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2009 年我国政府提出,到 2020 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 40%45%。据此完成第15 题。 1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推广太阳能、 核能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增加森林面积提 高单位 GDP 能耗 A.B.C.

9、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实现这一目标从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 ,降低 二氧化碳排放量,推广新能源以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另一方面 ,增加植被种植面积。 答案 B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许多城市 (如大庆、攀枝花、武汉)都是在开发矿产资源基础上形成的 B.工业化的后期,智力、信息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C.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的自然资源种类将会更多 D.工业社会阶段,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只有矿产资源和能源 解析 武汉市是在便利的河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力、信息等不属于自然资源;工业社会阶段, 矿产资源和能源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自然资源,但并非只有这两种资

10、源。 答案 C 下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 ,完成第 1718 题。(导学号 51390122) 17.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南北两侧都盛行偏南风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18.关于锋面雨带的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雨带位于a 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d 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c 时,北方多雨 D.雨带位于g 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解析 第 17题,我国东部地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偏南风 )在

11、寒冷的极地大 陆气团 (偏北风 )的阻挡下被迫抬升并形成锋面雨带,锋面雨带的位置取决于夏季风的强弱。第 18 题,雨带位于a 时,我国华北正值春旱时期;雨带位于d 时,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华北雨季 尚未来临 ;雨带位于c 时,为 5 月份 ,雨带位于南方地区;雨带位于g 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又进入 雨季。 答案 17.D18.A 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透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 万平方千米 ,占全 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 万平方千米。据此 完成第 1920 题。 19.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12、。 地处东亚季风区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 干旱区面积广大 A.B.C.D. 20.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 A.西北内陆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D.江南丘陵 解析 第 19 题,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两方面来考虑,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第 20 题,江南丘陵 降水量大 ,多暴雨且地形崎岖。 答案 19.C20.D 英国某夫妇1987 年花了2 万英镑在海边买下一套三居室房屋。房屋面朝大海、安静舒适, 本应随房价上涨趋势升值。但房产评估师近期对这处房屋评估后却告诉他们,受某种因素影 响,这套房子面临被淹危险

13、,目前仅值 1 英镑。据此完成第2122 题。 21.材料中所提及的“ 某种因素 ” 是指 ()。 A.水土流失B.臭氧层破坏 C.全球变暖D.酸雨危害 22.你认为材料中房子被淹,目前仅值 1 英镑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的破坏 B.大量氟氯烃的排放 C.大量 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大量 S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 解析 材料中所提及问题是全球变暖,它和人类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关系密切。 答案 21.C22.C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 而且损失大。据此完成第2324 题。(导学号 51390123) 23.我国洪水灾害频繁

14、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C.南北温差大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24.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 东部多 ,西部少沿海多 ,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 坡和北坡少 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夏秋季多 ,冬季少 A.B. C.D. 解析 第 23 题,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是形成洪水灾害的根本原因。第 24 题,结合我 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23.D24.A 25.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 资源也不同。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

15、.农业社会阶段 矿产资源 B.工业社会阶段 土地资源 C.后工业化阶段 气候资源 D.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 矿产资源 解析 正确的组合是:农业社会阶段 土地资源 ;工业社会阶段 矿产资源 ;后工业化阶段 后天性资源。 答案 D 二、综合题 (共 50 分) 26.(14 分)读我国北温带季风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导学号 51390124) (1)图示中居民点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河流对聚落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3)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需要修建越过北部山区的交通线。应优先选择公路还是铁路? 图中 A、B 两条线路合理的是哪一条?说明理由。 答案 (1)沿公路分布。 (2)供

16、水和运输。 (3)公路。较合理的是A,因为山区公路应通过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 A 处等 高线稀疏 ,坡度较缓。 27.(22 分)读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其中 A、B、C 表示的内容是环境、自 然资源、废弃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A,B,C。 (2)将序号与其代表的内容连线。 生产、生活排放 改造控制 流通、消费 (3)假如某地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那么该地首先发展的产业是业,在此基础上还可以 发展业和业。 (4)据图分析人类是通过什么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自然资源环境废弃物 (2)流通、消费生产、生

17、活排放改造控制 (3)林木材加工造纸 (4)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人类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加工使自然资源增值,为社 会创造财富 ,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产品在加工和消费的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回到环境中。 由此可见 ,人类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 核心作用。 28.(14 分)读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毫米 )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提示 :从降水、地形、人类活动几 方面分析 )。 答案 (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 海夏秋季节多热带气旋(台风 )。 (2)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滥伐 森林 ,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淤塞;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经济发达 ,人口密度大 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