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含答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1381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含答案).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 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 差异 (含答案 ) 一、区域差异 1成因 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表现 (1)自然环境: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出现差异。 (2)人类活动: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差异。 温馨提示 气候和地形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土壤和植 被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它们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 二、区域差异比较 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点: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

2、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差异性: 区域 要素 日本英国 地形 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 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 错分布 气候 南北差异显著。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 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的影响, 终年温和多雨, 是典型的温带海洋 性气候 植被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 森林覆盖率占领土面积的1/9,以 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 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河网较密, 流量平稳, 各河之间分 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 矿产 资源 贫乏煤、铁、石油 2.经济发展的比较 (1)相似性:都是发达

3、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都发挥岛国优势。 (2)差异性: 区域 要素 日本英国 经济发 展特点 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工业及 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临海型”布局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 “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 布局为主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 人口与 城市 人口稠密、 城市众多, 主要分布在 太平洋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 城市化水平高。 曾向海 外大量移民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1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2划分依据 气候、地形两大要素。 3分界线 (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 m

4、m 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2)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脉、阿尔 金山脉和昆仑山脉为界。 4影响 三大自然区之间自然特征的差异,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形成人类活动的区域 差异。 温馨提示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综合气候、地形和农业生产、居民 生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又可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 区和青藏地区。 教材 P1415 活动 填表略。 形成我国自然环境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气候。东部季风区内人类活动对自然 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深刻,除少数地区外,原始的自然环境已不复存在,绝大部分地区已经 被开发为

5、农业、工业、建筑用地,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较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 的反应也比较强烈,如水土流失、旱涝灾害等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西 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为沙漠和草原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绿洲,如果人类活动不合理, 违背自然规律,所造成的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产环境;青 藏高寒区内人类活动较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原始自然生态保护得较为完整,但人 类活动一旦对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恢复难度相当大。 知识点 一 | 区域差异 情景导入先思考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也形成了不同的民居风格。如西南地区傣族的竹 楼(图甲 ),内蒙古高原的蒙古包(图乙

6、 ),北方地区的四合院(图丙 )。 (1)我国不同区域民居建筑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外形、群体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 (2)造成我国不同区域民居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主要是不同区域气候和地形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区域差异的内涵 1区域要素具有多样性。自然要素如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地貌、 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如劳动力、技术、工农业发展水平、人口和城市等。 2不同区域中,地理要素的组合情况不同,各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有一定 的对应关系和因果关系。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往往对人文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

7、从而使 得人文环境也产生明显的差异。 3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主导因素。有的是纬度高 低造成的热量差异,有的是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有的是地形等。 二、区域差异的表现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 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构成不一 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不同。这说明,人类活动的差异也会导致自然环境 的差异。 方法技巧很重要 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方法含义内容举例 定性的方法 对区域内的地理事象 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 明,包括文字叙述、 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 等 该

8、方法主要反映区域 地理事象的概况和基 本特点等 描述某一特定区域的 位置、范围、形状, 以及区域内自然要素 和人文要素的显著特 点 定量的方法 在已有资料的基础 上,借助于数学手段 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 研究 其实质是按照一定的 目标和要求,对地理 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明确地理事象发生、 发展的规律以及彼此 之间的相互联系 对区域内气温、降水 量和河流的流量等进 行定量分析,了解河 流流量与气温、降水 量等要素之间的关 系,并预测河流流量 的变化情况 综合的方法 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 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 析 该方法能够综合分析 区域发展中人类活动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 水利工程,要

9、对该工 程的可行性进行综合 分析,对工程建成后 所产生的综合效益以 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 综合评价 应用体验不可少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 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完成12 题。 1鄱阳湖平原种植水稻,长江三角洲种植花卉,造成两地不同种植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是() A气候B土壤 C地形D市场 2我国东部多耕作业,西部多牧业,主要原因是() A生产活动方式不同 B开发历史长短不同 C光、热、水、土等条件不同 D地质作用影响不同 解析: 1.D2.C第 1 题,两者都位于长江流域,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相同,但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

10、沿海,是我国农业出口商品基地。第2 题,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 气候条件的制约。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部地区森林发育形成肥沃的 土壤,西部地区主要以草原植被为主,所以东部多耕作业,西部多牧业。 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甲、乙两图及其中的古诗 回答 3 4 题。 3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A甲 山高水阔, 常绿阔叶林茂密 乙 河口地带, 鱼米之乡 B甲 春寒料峭, 野渡无人 乙 山高坡陡, 水土流失严重 C甲 大雁南飞, 叶落草枯 乙:一种喀斯特地貌 D甲 丘陵春深, 溪水奔流 乙 水乡江南, 丘陵广布 4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

11、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不同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C海拔高度不同D人类 解析: 3.C4.B第 3 题,甲图中有大雁、离别之人,诗句中有“叶正稀 ”,说明叶落 草枯; “人异雁 ” 说明大雁南飞。乙图中有相当高度较小的孤峰,诗句中有“青山簇簇水 中生 ”,显示的是喀斯特地貌景观。第4 题,北方落叶、南方青山,是南北气候差异的原 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地质作用有关。 知识点 二 |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6 年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军委主席习近平分别前往上海、黑龙江、湖南、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 上海、黑龙江、湖南、青海分别位于我

12、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 与人文特征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如何分析这些差异呢? 提示: 在自然环境方面,可以从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矿产资源等角度去 分析;在人文特征方面,可以从人口、城市、工农业、交通等角度去分析。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日本和英国的气候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气候差异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明显的季风气候。 其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 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终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影响,并受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了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

13、性气候。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日本属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农业以种 植业为主;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有 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因而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 二、日本和英国的资源差异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1资源差异 日本除了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较丰富以外,其他资源贫乏,经济发展所需原料、燃料 大部分靠进口,因此,工业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表现出明显的“临海型”特点。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 亿 40 亿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 6002

14、5 850108 m3 左右。 2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为减少对国际市场原料和燃料的依赖,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政策,大力发展信息 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工业生产为充分利用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 资源开始向国外转移。 英国早期主要工业区和城市大部分建在煤炭产区,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20 世 纪 60 年代以来,北海油田的开发带动了北海沿岸苏格兰地区的发展。 应用体验不可少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 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图回答12 题。 1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地形 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2关于甲国

15、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都是岛国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比较湿润D都多火山地震 解析: 1.C2.D第 1 题,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甲为英国,由于终年受盛行西 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乙图表示日本,由于受季风环流影响,为季风气候。说明 甲、乙两地的气候差异主要是受不同大气环流影响。第2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表示 英国,位于板块内部,火山地震相对较少。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岛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M、N 两地降水资料(单位: mm)。 地点1 月4 月7 月10 月全年 M 219.3 117.2 92.1 133.9 1 778 N 6

16、9.0 51.9 65.1 77.0 810 (1)说明 M 、N 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2)与甲国相比,乙国农业地域类型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3)乙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早的国家,甲国传统工业也很发达。试分析两地工业化 过程中发展条件的明显差异。 解析: 由材料一中的海陆轮廓和经纬网信息可知,甲国为日本,乙国为英国。第(1)题, 由材料二表格中数据可看出M 、N 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其原因要结合地形和大气环 流进行分析。第(2)题,与甲国相比,乙国农业地域类型的突出特点有:以乳畜产品为主, 靠近城市布局,商品率高。第(3)题,甲、乙两国都是工业发达的国家,促进工

17、业化过程中, 发展的条件有显著差异:甲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便于原料的运入和产 品的运出。乙国传统工业是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答案: (1)差异: M 地冬季降水多于夏季,N 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原因: M 地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加上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夏 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 地终年受来自海洋上的西风控制。 (2)以乳畜产品为主,靠近城市布局,商品率高。 (3)甲国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海运便利;乙国传统工业区资源丰富。 知识点三 | 我国的区域差异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下图分别为我国吉林雾凇景观图(图甲 )和海南岛风景图(图乙 )。 (1

18、)在两地能够分别观赏到图示景观分别在什么季节? 提示 :吉林雾凇出现在冬季;海南岛的热带景观则全年可见。 (2)上面两幅景观图显示了两个区域的环境差异,说明其主要成因。 提示: 纬度位置不同。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区域 要素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分界线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之间:400 mm 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之间: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一 线;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横断山脉一线 范围 大兴安岭以东,内蒙 古高原以南,青藏高 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地 区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 山 阿尔金山 祁连 山和长城一线以北

19、的 广大地区 北起昆仑山 阿尔金 山 祁连山,南抵喜 马拉雅山,东起横断 山,西至国界线 主要地 形区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横断山区、 沿海三大平原和丘陵 地区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 盆地、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 地势 特征 海拔较低,居地势第 二、三级阶梯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 著,居地势第二级阶 梯 海拔很高,居地势第 一级阶梯 气候 热带、亚热带、温带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位 于欧亚大陆内部,距 海远 ),气候干燥、日 温差、年温差大、多 大风天气 高、寒为本区最显著 的特点;太阳辐射强 烈,风力大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 林草原 植被大部分为荒漠, 部

20、分为草原 植被主要为荒漠、草 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水文 特征 多为外流河 (湖), 地表 水的补给以雨水补给 为主 大部分为内流河(湖), 河流短小,以季节性 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补给为主 大部分地方属内陆流 域,多冰川湖泊,多 大河源地 农业农耕业发达 畜牧业为主,有灌溉 农业和绿洲农业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 人口稠密较少很少 城市众多较少很少 人类 活动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广泛而深刻,自然面 貌发生巨大变化,是 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 响较小,水是本区农 业发展的决定性因 素。以绿洲农业、灌 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较弱,原始自然状态 保存得比较完整;土 地利

21、用以畜牧业为 主;人口密度很小 二、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特征及成因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示法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和区域内部的差异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 题。 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和气候B水文和植被 C植被和土壤D气候和农作物 2对各自然区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分布区 B区都是经济发达地区 C区气候干旱 D区地势高、气候寒冷 解析: 1.A2.B第 1 题,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地形和气候。第2 题,据图分 析可知, 区为东部季风区,大部分地区经济发达;区为西北

22、干旱半干旱区,气候较干 旱; 区为青藏高寒区,地势高,气候寒冷。 下图为昆明 (25 01 N,海拔 1 891 m)与吐鲁番 (42 56N,海拔 34 m)日均温 10 持 续期和积温 (气温 10 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相关数据示意图。读图完成34 题。 3下列有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昆明持续期长,是因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B吐鲁番持续期短,是因为夏季气温较低 C昆明积温低,是因为海拔高导致夏半年气温不高 D吐鲁番积温高,是因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4有关两地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吐鲁番夏季炎热干燥,是因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昆明近几年春旱的主要原因是西南季风势

23、力强 C吐鲁番干旱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 D昆明四季如春,是因为距海近,受海洋调节明显 解析: 3.C4.C第 3 题,昆明地区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因此日均 温 10 持续期长;但是由于海拔较高导致夏半年气温不高,因此积温较低。吐鲁番纬度 较高,夏季较短,因此日均温10 持续期短;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积温值较高。 第 4 题,昆明地区的春旱是由于西南季风减弱,降水减少所导致;昆明距海较远,四季如 春的气候主要是受海拔和昆明准静止锋所致。由于海拔较高,夏季比同纬度气温较低;冬 季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暖气团一侧,气温较高。吐鲁番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4、,夏季炎热干燥。 区域图的比较分析 方法技巧 区域比较图的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区域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重要地理事物和注记等信息对两区域进 行空间定位,确定区域的位置。 2分析区域环境的差异:主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两方面入手。 3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和发展现状确定其发展方向,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常考角度 角度一:区域地理位置的差异 由海陆轮廓和濒临的海洋,可判断出图甲为长三角地区,图乙为珠三角地区。尽管都 临海,但长三角地处我国东部海岸线的中间位置,珠三角地处南部沿海;长三角地处中低 纬度,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珠三角地处低纬度,尽管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

25、热带气候特征明显。 角度二:区域发展条件的差异 据图判断,图甲为美国东北部地区,图乙为中国东北部地区。两区域在地理环境方面 有诸多的相似性,但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自然环境差异的比较主要从位置、气候、地形、 河流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化等方面。 角度三: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图甲为地处我国西北的新疆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防 止过垦、过樵、过牧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图乙为我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经济发达,但资 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节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防止各种类型的 污染。 演练冲关 下面甲、乙为我国两个

26、盆地。读图完成12 题。 1关于甲、乙两盆地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河的汛期短于河 2甲盆地的小麦品质优于乙盆地,主要是因为甲盆地() A地形平坦B温差大,光照足 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 解析:1.A2.B第 1 题,根据经纬度位置、河流的轮廓, 可以判断出甲为塔里木盆地, 乙为四川盆地, 为塔里木河,为长江。塔里木河水源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汛期在夏 季;长江主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存在凌汛现象,其汛期比较长。第2 题,塔里木 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品质优良。

27、3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 1 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 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图 3 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 地形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_ 河流河流少,水量小 _ 矿产资源丰富,以 _为主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 。 对江苏的影响:_ 。

28、(5)2011 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 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及图中信息即可回答。第(2)题,要注意两省区不同 地区有效风能密度的差异。第(3)题,根据统计图直接比较各产业所占比例大小即可。第(4) 题,应强调相互协作可以扬长避短,从而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第(5)题,可以从位置、交 通、政策、资源等方面分析该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 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 气候类型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河流河网密集,水量大 矿产资源 丰富,以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为 主 (2)新疆

29、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 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霍尔果斯是我国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1986 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 ” 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居民建筑除了反映 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12 题。 1关于三枚邮票民居的判断,正确的是() A内蒙古民居陕北民居云南民居 B云南民居陕

30、北民居内蒙古民居 C陕北民居云南民居内蒙古民居 D陕北民居内蒙古民居云南民居 2图中三民居反映了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 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终年高温多雨 D 湿热的气候 解析: 1.C2.D陕北 黄土高原 干旱、黄土直立窑洞,云南 气候湿热 防潮、 通风 吊脚竹楼,内蒙古高原草场 游牧 蒙古包。 地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存 在季节变化;地所处的纬度位置较低,冬季温度不会太低,湿热的气候特征比较明显; 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气温的年较差比较大,冬季寒冷干燥。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完成

31、3 4题。 3从自然条件看,两地的差异是() A甲比乙土壤肥沃B甲比乙矿产丰富 C甲海洋比乙广阔D甲比乙热量条件差 4利用各自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两地都发展了() A钢铁和造船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D造纸和化工 解析: 3.D4.C第 3 题,从自然条件看,由于两地纬度不同,因此热量条件不同, 乙图所示珠江三角洲纬度较低,因此热量条件较好。第4 题,两地所在地区地势低平,降 水多,因此都发展了淡水养殖业。 下表反映了20082010 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 济圈 ”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56 题。 四大经济圈产业变化比较表 2008 年2010 年 第

32、一产业 /% 第二 产业 /% 第三 产业 /% 第一 产业 /% 第二 产业 /% 第三 产业 /% 珠江三角洲6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12.8 49.7 37.5 12.5 50.4 37.1 5.四大经济圈20082010 年产业结构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6与其

33、他经济圈相比,珠三角地区单位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B第二产业中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D生产技术和设备比较先进 解析: 5.C6.B第 5 题,据表中数据对比分析可知,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变化都具有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的特点。第6 题,珠三角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对能源消耗量较低,而长三角、京津冀为综合性工业基地,大东北以重化工业为主,对能 源消耗量较多。 下图为甲、乙两区域简图,读图完成78 题。 7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B乙地区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C甲、乙两地区河湖众多,

34、河流径流季节变化都较小 D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乙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8甲、乙两区域社会经济特征的共同点是() A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 B加工制造业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C水陆交通便利,交通通达度高 D城市高度密集,城市化发展速度快 解析: 7.D8.C第 7 题,甲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矿产资 源贫乏;乙图为美国五大湖地区,为温带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地区有 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甲、乙两地河湖众多,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第8 题,题目要 求回答的是 “社会经济特征”和“ 共同点 ”。A 项中的热量不足属于自然条件;美国五大 湖地区加工制造业接近原料、

35、燃料产地,城市高度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较慢, 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原料、燃料不足。 读甲、乙两工业区位置图,完成910 题。 9甲、乙两工业区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A附近矿产资源贫乏B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C农产品资源丰富D便利的水陆运输 10与乙工业区相比,目前甲工业区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劳动力紧缺B生产工艺先进 C环境污染严重D地价上涨过快 解析: 9.D10.C第 9 题,直接读图分析可知,甲工业区附近有铅锌矿和钨矿且湘江 流过, 乙工业区附近有丰富煤矿且莱茵河穿过。第 10 题,甲工业区为我国的湘株潭工业区, 以矿产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工业区,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的问题是生

36、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 重等。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13 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河流以春汛为主,乙区域河流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农业科技发达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B CD 3A、B 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 的共同因素是() 多山的地形干旱的气候对外联系不便 生产方式落后水资源

37、短缺 AB CD 解析: 1.C2.B3.C第 1 题,据图可知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位于海南岛;甲地区 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多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变化与 气温密切相关,汛期一般出现在夏季,即气温最高的季节;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河 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多为外流河,夏季为汛期;从地形来看,塔里木盆地周围多山,盆地 内部地势较低,因此多向心状水系,海南岛中部多山,周围地势较低,因此水系呈放射状。 第 2 题,棉花和天然橡胶的生长都需要充足的热量条件,另外两地经济比较落后,劳动力 价格较低。第3 题,从图中可知,A、B 两地都位于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与外界联 系较

38、少,生产方式比较落后。 下图为德国鲁尔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读图回答45 题。 4从图中分析可知,两工业区相比,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A科技发达B内河航运便利 C有丰富的铁矿资源D国家政策的扶持 5我国辽中南工业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B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绿化环境 C改造传统产业 D加大煤、铁等资源的开采力度 解析: 4.C5.D第 4 题,据图分析可知,德国鲁尔区工业区的煤炭资源丰富,铁矿 资源缺乏,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既有煤炭资源,也有丰富的铁矿资源。第5 题,题目要求选 择的是 “错误的 ” ,我国辽中南工业区要实现可持

39、续发展,对煤、铁等不可再生资源应适 度开发。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 ”的划 分方案, 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读图, 完成 68 题。 6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的指标是() A气候B地形 C洋流D植被 7以下省区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A新疆、青海、甘肃、宁夏 B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 C新疆、西藏、云南、甘肃 D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 8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解析: 6.C7.B8.A第

40、6 题,洋流是海水大规模运动的现象,无数值或具体位置特 征,无法对陆地区域进行划分。第7 题,结合图中的图例可以判断,新、青、藏、内蒙古 四省区属于远西部地带。第8 题,远西部地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科技教育 水平欠发达,因此制约其发展。 二、综合题 9读印度、巴西两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两国地形的共同特征是_ _ 。 (2)巴西北部城镇较少,东南部城镇较多,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 (3)印度、巴西钢铁工业较为发达。简要叙述其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 (4)中印经济互补性强。目前,我国每年需从印度进口棉花。据图分析印度棉花生产的 有利条件。 解析: 第(1)题,要求回答

41、的是“地形的共同特征”,地形的分析可从地势、地形类型 和主要地形区等方面思考,印度北部主要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巴西的北部是亚 马孙平原,南部是巴西高原,两国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第(2)题,题目要求从“自然 原因 ”角度分析,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资源等方面思考,亚马孙平原地区,虽然地 势平坦,但是由于纬度较低,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闷热潮湿,不适宜人居住,人口稀 少,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另外,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利于发展 工业生产。 第(3)题, 首先分析各自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然 后再寻找其共同条件。第(4)题,结合棉花生长习性和当地条件两方面思考。 答案: (1)高原和平原为主;高原位于南部,平原位于北部 (2)北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过于炎热潮湿,人口稀少。东南部:地势较高, 气候凉爽;矿产丰富。 (3)煤、铁资源丰富;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大;水陆交通 便利。 (4)地处热带地区,水热充足;棉花生长晚期,降水减少,又处于背风地带,气候干燥, 利于采摘;劳动力丰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