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部分全国文综一和详解.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1507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7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部分全国文综一和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部分全国文综一和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部分全国文综一和详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部分全国文综一和详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部分全国文综一和详解.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部分全国文综一和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历史部分全国文综一和详解.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 年高考历史部分全国文综一和详解 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D清康熙帝 解析 答案 B汉武帝中“武”之意为威强睿德,武帝刘彻在位时曾三次出兵匈奴,解 除了匈奴对北方边界的威胁,是一位“尚武”的皇帝。A项嬴政自称始皇帝,C项唐太宗是 庙号, D项康熙是年号。 13. 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 “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 社会之革命。 ”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解析 答案C 注意对题中

2、“实亦社会之革命”的分析。武则天创立“自荐”求官的 制度,使许多有才能的庶人被破格录用。由此,庶族的地位开始上升。 17世纪以来,中国的军队在组织、性质等方面几经转变。回答14-17 题。 14. 八旗制度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 A.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 B.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 C.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 D.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解析 答案 D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斗争中,将女真人按军事组织形 式进行编制,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的制度,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 15. 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 统领如根 , 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 皆一

3、气所贯通 , 是 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 皆若受其私惠 . ”这种军队组织形式( )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B.使将不专兵 , 妨碍军队作战 C.造成兵归将有 , 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D.促进官兵平等 , 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解析 答案 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题中材料的分析理解。由“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 恩,皆若受其私惠”可知兵将之间的关系是隶属关系。 16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新军的主要特点是( ) A仿效近代军制编练 B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 C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 D 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军官 解析 答案 A新军之“新”就在于改习洋操,按照西方军制进行编练。

4、其主要目的是 为维护清王朝统治。B项“最早”与题干不符,C项与组建新军目的不符。 17.1925年 8 月, 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 ) A.重视思想教育 , 配置专职政治干部 B.聘请外国军事顾问, 帮助训练军队 C.实行征兵制 ,提高军队素质. D.通过军事学校 , 培养军事人才 解析 答案 A国民革命军在建立之时,就在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注重培养士兵 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18. 在近代中国 , 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 , 据记载 , 冲突最多的三个 年份分别为1884 年,1898 年,1900 年,这表明 ( )

5、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解析 答案 D题中所给三个时间分别与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八国联军侵华有关,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民教冲突”不断升 级。 19. 图 5 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照片, 路牌外文是“ RUE HART ”,RUE是街道的意思 ,HART指担任 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 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八国联军占领时期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解析 答案 C英国人赫德从19 世纪 60 年

6、代起担 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由此可排除A 项和 D项。路牌由外文书写表明此时北京城由洋人统治, 由此可判断答案为C项,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曾对北京城实 行分区占领。 20. 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 蒋介石开始掌屋国民党最高军事权力?( ) A. 中山舰事件 B. 整理党务案 C. 北伐战争D. 迁都南京 解析 答案 B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蒋介石在1926 年“整理党务案” 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从而掌握了国民党最高军事 权力。 21. 图六反映的是1956 年-1965 年间我国 : 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7、 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 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 解析 答案 B从题中所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十年探索时期。依据图中所示曲线可 知其产量自1958 年开始下降, 1960 年开始逐渐上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 年是 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泛滥,工农业比例失调加剧,农业生产遭到极 大破坏。由此可以判断图中曲线描述的是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故B项为正确答案。 22 20 世纪 70 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主要目的是 A团结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使中国尽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反美斗争 C表明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不与美、苏结盟

8、D. 团结第二、第三世界国家, 反对霸权主义 解析 答案 D在美苏两极争霸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毛泽东的战 略思想指明了两个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 从而激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第三 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中国坚 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主义政策。 23 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 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 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 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 发户 ,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

9、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解析 答案 A 18 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的“财富日益增长” 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所带来 的影响;题中“被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可知社会中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 C项强调的是封建贵族的生活,与题意不符;D项在题干中并未涉及,故排除。 38. (32分) 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禁运条款(1939 年 9 月 21 日) 从纯粹的物质观点看,在我们这里加工可以

10、对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就业,而我们却把各样 物品远涉大洋运到彼岸去进行最后的加工还是从物质的观点看,在这里提供这样的就业 会自动的帮助建设我们自己的国防。 禁运条款的制定不单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 易而言, 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置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 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己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 到削弱。 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本身的力量或地理 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为。 材料二 总统第 702 次记者招待会(1940 年 12 月 17 日) 大不列

11、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 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我来给大家打个比方:假设我的邻人的家宅着了火,而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 用的水龙管子。 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水管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 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 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 感谢。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 ”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 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换句话说, 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 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 给

12、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19391941 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1939 年 2 月1940 年 4 月1940 年 10 月1941 年 2 月1941 年 4 月 数额25 20 25 50 50 19411945 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质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1941 年1942 年1943 年1944 年1945 年 数额26 100 49 53 1107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9 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主张的异同。(7 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

13、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 化的国际背景。 (10 分) (4)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 6分) 解析 :( 1) 可从禁运条款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美国传统政策的影响入手作答。 (2)相同点可从废除禁运条款对美国的影响、对海军强国的态度等方面分析;说明不同点 时可从材料二着手分析,如采用租借的方法、明确强调大不列颠即英国的订货对美国的利处 等。 (3)解答本问时首先要注意两段材料所给时间:材料一1939 年 9 月 21 日、材料二1940 年 12 月

14、 17 日。从时间上进行判断,可知其国际背景主要包括二战的爆发、德国对西欧的进 攻、法西斯德国成为美国的最大威胁等。 (4)从“对华贷款”和“对华租借物资”的数值变化可知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对华 援助原因可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 推动、以及对美国的影响等方面作答。 38. 答案要点:( 1)有助于扩大本国就业,加强国防建设;禁运改变了美国的传统政策, 实际上是不中立的(禁运偏袒了一方,使海军强国失去获得军火的机会);战争地带经常发 生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确立,应由行政部门确定。 (2)相同:认为取消禁运、接受订货均有利于美国经济和国防;

15、支持英国。 不同: 在武器等物资的输出上,由废除禁运到采用租借的办法;支持英国的立场由隐晦到公 开。 (3)法西斯德国扩张威胁日益加剧;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 年德国进攻西 欧,法国沦陷,英国受到德国的进攻;美国认为德国是最大威胁。 (4)状况:分为贷款和租借;在一些关键年份援助显著增加。 对华援助原因: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援助中国, 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有利于 美国自己。 40. (20分) 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153 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

16、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 出, “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 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 “燕都地处雄要局庸、古北、松亭、榆林等 关,东西千里, 山峻相连, 近在都畿, 易于据守”; “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 乃礼义之所” ; “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 年,有司据 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 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 , “燕饮音 乐,皆习汉风。 ” (摘自大金国志等)

17、(1)指出 1141 年南宋与金“绍兴和议”所确定的双方界线。(4 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16 分) 解析 : (1)本问考查的是考生识图的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依据所给地图 作答即可。 (2)解答原因时注意对材料的分析,可从燕京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经济发展水平、交 通状况以及上京在统治方面的弊端等方面作答。 解答影响时可从对社会发展、民族融合以及迁都之后对北京地区的影响、对以后历代的影 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1)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 ( 2)原因:上京地处偏僻,不便实行统治;燕京地区是战略要地;利于控制全境,便于 南下攻宋;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明程度较高。 图 8 影响:促进民族融合,加快社会文明和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加速了北京地区的建设发展, 为此后历代定都北京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