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节约用水规划.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540474 上传时间:2025-07-3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现代节约用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十五五”现代节约用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十五五”现代节约用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十五五”现代节约用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十五五”现代节约用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现代节约用水规划前言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对新时代节水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持续实施国家和省市节水行动方案,稳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十五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要求,“十五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对市兰山区而言,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使经济社会发

2、展目标、社会矛盾、城市发展功能定位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原有的规划体系和理念难以支撑新的形势和发展需求。因此,必须从生态文明的高度认识节水的重要性,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各领域全过程节水管理,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社会发展各环节,是保障兰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构建和谐兰山、生态兰山意义重大。节水工作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合理规划节约用水,有助于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提高科学用水水平,使有限的水资源能够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此,编制市兰山区“十五五”节约用水规划,对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3、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基本情况1.1 区域概况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兰山区隶属于省市,是市3个市辖行政区之一,位于市域中部、市区西北部,东隔沂河与河东区相望,西邻费县,南接高新产业开发区、罗庄区,北连沂南县。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806,至11820/;北纬3503,至3523,;东西最大跨距26km,南北最大跨距34km,总面积746k1120兰山区是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市的政治、文化、教育、金融、商贸、交通中心,市的主城区。地理环境优越,是鲁南、苏北的交通枢纽,也是联结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新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枢纽,自古就有“齐鲁襟喉”的称

4、号。205国道、206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兖石铁路、327国道、日东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临枣铁路与兖石铁路在区境内西南端交汇。距飞机场3千米,距日照港150千米、岚山港110千米。建有长途汽车站、火车站、高铁北站、京沪高速公路和北出入口等交通枢纽设施。1.1. 2地形地貌兰山区有平原和丘陵两种地形类型,平原为主。北部、西部为丘陵,属鲁中南山地的南缘,海拔在80m至250m之间。艾山为全区最高峰,海拔254.6m。中部及东南部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在80m至15Om左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最高254.6m,最低80m,倾家斜度为35。兰山区地貌形态为两大区:一是构造剥蚀低山丘

5、陵区,二是剥蚀堆积平原区。区境北、西部多山,均为沂蒙山脉余脉,大致分为3支:北支起白蒙山,入境后为芒山、铁山、尖山、磨山、桃花山、凤凰山、茶山等;西支与费县、兰陵县山脉相接,自北而南为艾山、铁牛山、卧虎山、雾平山等;南支金雀山、银雀山,向南与罗庄区的铁矿山、太云山、大柱山连成一脉。1.2. 3水文气象兰山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暖,气候干燥;夏季酷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冬季干冷,雨水较少。历史平均气温为13.3,年降水量790毫米920毫米,日照时数2357.5小时,无霜期平均202天。全区地表水年径流量近2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利用2.3亿立方米。1.3. 4河

6、流水系兰山区境内有沂河、祐河、沫河等大小河流10余条,均属淮河流域沂沐泗水系,流向自北而南或自西而东。沂河,主源发源于沂源、蒙阴、新泰交界处的老松山北麓,经沂南县入境为兰山、河东两区界河,境内流长34.9千米,流域面积64.93平方千米,河口最宽处1540米,最大流量为15400立方米/秒(1957年)。祐河,是沂河最大的支流,其上游的浚河和温凉河流经平邑县至费县城东万松山下汇流后称访河,于义堂镇华夏村西北流入境内,在城区东北角入沂河,境内流长26.7千米,流域面积32.3平方千米,最大流量6600立方米/秒。柳青河,位于沂、初两河之间的三角地带,源于汪沟镇双山子一带,在枣园镇陶家庄东北汇东支

7、之水南下,在柳青街道东南入沂河,境内河道长20.75千米,流域面积218.4平方千米,最大流量531立方米/秒。北辣河,又名小沫河或新沫河,古称流水,源于费县天井汪,流至义堂镇葛瞳村西入境,在城区东北部入沂河,境内河道长30千米,流域面积126.77平方千米,洪峰流量529立方米/秒。北沫河南郭庄村以下河段系明嘉靖年间开凿的人工河道,在水田社区北引部分河水入护城河(又名青龙河)。1.4. 会经济概况1.4.1 行政区划及人口兰山区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百强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30年11月1日零时,兰山区常

8、住人口为1844089人。兰山区下辖11个镇街(其中4个街道、6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4个街道:兰山街道、银雀山街道、金雀山街道、柳青街道;6个镇:枣园镇、半程镇、李官镇、义堂镇、方城镇、汪沟镇;1个经济开发区:兰山经济开发区。1.4.2 国民经济发展现状2030年,兰山区实现生产总值1187.88亿元,增长3.6%o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6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394.57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782.85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优化为0.9:33.2:65.9,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15元,增长4.6%

9、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1373元和16791元,分别增长4.2%和6.2%o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o5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3.5亿元,增长6.23%o实现营业收入681.45亿元,下降3.81%;实现利税合计49.39亿元,增长35.07%;实现利润总额34.71亿元,增长55.76%。1.3区域水资源概况兰山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其空间分布总趋势是南大北小。其时间分布上的变化受降水影响,同地表径流基本一致,年际年内变化很大,丰枯变化明显。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多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河川径流除受降雨影响外,还受下垫面的影响

10、年际变化大,丰枯年变化明显,相差悬殊。1.3.1降水量兰山区19562016年平均降水量841.9mm,不同频率(20%、50%、75%、95%)年降水量分别为1007.5mm、825.4mm、696.4mm.535.9mm;2030年兰山区降水量1373.Imm,较多年平均偏多63.l%o1.3.2水资源量兰山区19562016年平均径流量2.3069亿m3,不同频率(20%、50%、75%,95%)年水资源总量分别为3.4275亿HIL9579亿m1.1454亿m0.4432亿武;平均径流深为259.8mm,径流系数0.69。2030年兰山区地表水资源量为4.6242亿11较多年平均偏多

11、100.5%。2030年兰山区地下水资源量为0.6499亿1.3.3总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是指一定区域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兰山区1956年至2016年不同频率水资源总量见表I-Io表1-119562016年兰山区水资源总量表行政统计参数不同频率水资源总量(万m3)年均值(万Hl3)CvCs/Cv20%50%75%9;兰山2883O0.582.0412022565516498742030年兰山区总水资源量为5.2741亿11较多年平均偏多82.9%o1.4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1. 4.1供水工程(1)兰山区现状年共有中、小型水库共29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

12、流域面积28.85km2、总库容2231万m兴利库容1369.3万11小型水库27座,流域面积59.4Iknl?、总库容1456.96万m兴利库容854.81万m3o(2)地表提水工程兰山区提水工程主要为取水泵站,包括农业、工业、生活供水等,兰山区境内河网属淮河流域之沂沐泗水系,主要过境河流为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以河道过境水量为主,地表水水源供水的方式全部为河网提水。L4.2用水量及用水结构根据20092030年市水资源公报,兰山区多年平均用水量15100万n?,其中以农田灌溉用水为主,多年平均农田灌溉用水量为4570万/,占总用水量的30.26%。其余多年平均用水情况具体如下:林牧渔畜用水

13、量700万11占总用水量的4.64%;工业用水量3299万m3,占总用水量的水85%;城镇公共用水量1924万m3,占总用水量的12.74%;城镇生活用水量2989万m3,占总用水量的19.79%;农村生活用水量963万nA占总用水量的6.38%;生态环境用水量655万m3,占总用水量的4.33%o兰山区历年用水量变化总体呈减小趋势,变化较小,历年用水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兰山区历年用水量统计表见表1-2o表1-2兰山区20092030年用水量统计表单位:万m3年份城镇生活城镇公共农村生活工业农业灌溉林牧畜渔生态环境合12009286012395233593448025132213:2010273

14、511369623191675093353616:2011274611441039428057591418130417(20122781159010224191600387585917-201328031631103039915088733185152014282017531038389639296241201412015332622405452970397959350714120162858238210562978398359261114201728802401106326853908524701141201828912411106925854039532633141201930032580

15、11142619417253765714(203041652584109826132747790142015平均29891924963329945707006551511.4.3水功能区划概况根据市兰山区水功能区划,全区水功能一级区划的总个数为17个,总河长277.31kmo全部属于沂河水系。其中保护区1个,占总区划数的5.9%,区划河长11.5IknI,占规划总河长的4.2%;开发利用区16个,占总区划数的94.1%,区划河长265.8km,占规划总河长的95.8%o在16个开发利用区进行的二级区划中共划定主导功能区的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共34个二级水功能区,总

16、河长264.98km。其中饮用水源区3个,占开发利用区总数的8.8%,区划河长25.23km,占二级区划总河长的9.6%;工业用水区16个,占开发利用区总数的47%,区划河长125.53km,占二级区划总河长的47.4%;景观娱乐用水区12个,占开发利用区总数的35.4%,区划河长89.49km,占二级区划总河长的33.8%;农业用水区3个,占开发利用区总数的8.8%,区划河长24.73km,占二级区划总河长的9.3%。表1-3兰山区水功能区一级区划表水功能一级区个数长度(km)占总河长的比例保护区111.514.2%缓冲区OO0%开发利用区16265.895.8%保留区OO0%合计17277

17、31100%1-4兰山区水功能区二级区划表水功能二级区个数长度(km)占总河长的比例饮用水源区325.539.6%工业用水区16125.5347.4%农业用水区324.739.3%景观娱乐用水区1289.4933.8%排污控制区OOO合计34264.98100%1.5水资源节约保护概况近年来,兰山区加强节约用水宣传,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节约水资源,已取得初步成效:(1)从用水源头把控,加强用水管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严守“三条红线”刚性要求,发挥水资源在产业布局中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大力推进非常规水利用,淘汰高耗水等落后产能企业,鼓励再生水利用、中

18、水回用、雨水集蓄利用等。(2)进一步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程序不断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规范取水许可审批,实行用水计划管理,及时调整取水户年度取水计划,科学合理核定用水计划。开展取水计量监控设施改造,提高取用水监控数据的准确性。(3)推进节水载体建设,提高用水效率积极推进农业节水技术改造,遏制农业粗放用水,鼓励企业使用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倡雨水收集利用,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平台,组织用水大户开展水平衡测试。2节约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1.1 现状节水水平分析与评价兰山区节约用水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基本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用水效率正逐年提升,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兰山区成功

19、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为全区节水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区各行业节水情况已经逐渐步入正轨,但是节水措施和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1)综合指标根据2030年市水资源公报,兰山区万元GDP用水量为13.43m3/万元,低于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技术指标中万元GDP取水量40m3/万元的要求。(2)工业用水指标2030年兰山区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为10.59m3/万元,高于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技术指标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IOnl3/万元的要求。(3)生活用水指标2030年兰山区城镇人口148.9万人,城镇生活用水量为4165万11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76.63L/人.d,低于省节

20、水型社会建设技术指标城市生活综合用水定额120L/人.d的要求。兰山区农村人口35.49万人,农村生活用水量为1098万m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84.76L/人.d,高于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技术指标农村居民(经济较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高水源条件较好)用水定额60L/人.d的要求。(4)农业用水2030年兰山区农业灌溉用水量2240万m3,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07.41113/亩,灌溉定额高于保证率50%的毛灌溉定额的标准。1.2 节水工作存在的问题2. 2.1节水管理体系问题“十四五”期间,兰山区节水管理体制机制已基本建成,但与新时代节水要求相比,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具体包括:节水管理工作衔接机

21、制、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节水“三同时”等需要进一步强化落实。现状节水工作机制与习近平总书记“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治水要求、以系统思维推进协同治理尚有差距。一是节水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照省、市节水行动方案相关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节水管理体制,强化落实节水工作,实施节水长效管理。二是节水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节水是全社会的节水,水利、工信、发改、住建、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的节水工作,各部门之间缺乏密切协作,在信息共享、情况互通、高效运转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尚未建立起水资源取-用-耗-排有机统一的监管体系。2. 2.2农业用水中的节水

22、问题一是农田骨干工程渠系尚不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绿色发展建设工作相对滞后,田间工程配套需进一步完善。二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灌区中使用仍偏少,水肥一体化面积占比较低。2. 2.3工业用水中的节水问题部分企业对节水重视程度不够高,资金投入不足,未能形成较强的节约用水意识。新兴节水技术的引入、节水生产装备的更替、节水知识的宣传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内节水管理制度缺失,节水权责不明,致使单位产品的用水量较大,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2. 2.4城镇用水中的节水问题一是兰山区居民家庭生活用水仍存在着浪费现象,居民的节水意识不高,浪费现象较为普遍,也未意识到生活用水的再利用性。二是用水设备、用

23、水器具以及供水管道的跑、冒、滴、漏现象存在;用水器具长流水等问题未完全得到重视。节水器具普及率有待提高,耗水量大的生活产品仍旧存在。水资源计量及收费设施不够先进,水表灵敏度不高。3. 3节水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1)生态文明建设为节水提供了新机遇要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水优先”“绿色发展”,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有效控制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兰山区人口、经济等与水资源相均衡,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建设宜业宜居的美丽兰山。(2)高质量发展对节水提出了

24、新要求要着眼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节约用水,转变用水方式,淘汰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方式和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集约安全利用水平。(3)水安全战略对节水提出了新要求兰山区现状饮用水水源较为单一,存在着供水保障能力偏低的问题。随着区域格局日益成熟,区域供水格局要进一步完善,为全区发展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4)节水是全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坚持节水是减排增效、保护环境的治源之策。要统筹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节约用水体制机制,强化水资源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

25、推动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为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区提供有力保证。(5)实施节水行动为“十五五”节水奠定了坚实基础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近远期有机衔接的总体控制目标,要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落实目标责任,实施节水工程,强化监督管理,推动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通过标杆引领和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促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为“十五五”时期全区节水工作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3.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

26、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为抓手,把节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落实目标责任,聚焦重点领域和典型地区,实施重大节水工程,加强监督管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创新节水政策、制度、技术、机制,加快建立节约集约型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使节约用水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重要前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为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3.2 规划原则节水优先,空间均衡。持续推

27、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实现从粗放用水向集约节约用水的根本转变。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强化水资源水环境刚性约束,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协调发展水平。政府主导、强化约束。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构建节水管理目标责任体系,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各项节水工作。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把其落实到“补短板、强监管”水利工作总基调中。整体推进、优化配置。优化用水结构,多措并举,在各领域、各地区全面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全面完成节水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坚持把节水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配置、合理调配水资源,抑

28、制不合理的用水要求。政策引导、两手发力。落实省、市各项节水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节水管理制度,引导全社会节水护水。充分发挥水价制度、税费制度、奖惩制度在节水领域的作用,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强化宣传,典型引领。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宣传,创新节水宣传方式,搭建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节水载体与标杆制度,发挥其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营造全社会节水的良好氛围。目标管理、强化考核。坚持目标导向,将节水与水资源管理紧密结合,明确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目标与任务。完善专项督查与年度考评相结合的考核工作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和责任追究。3.3 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

29、人民共和国水法;(2)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3)取水许可管理办法;(4)省水资源条例;(5)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6)省节约用水办法;(7)省节约用水条例。二、规程规范(1)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要求;(2)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2014);(3)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18);(4)省农业用水定额(DB37/T3772-2019);(5)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DB37/T3773-2019);(6)省重点工业产品用水定额(第4部分第9部分)等;(6)省城市生活用水量标准(DB37/T5105-2017)o三、相关文件、规划(1)省“十五五

30、节约用水规划;(2)省水利厅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鲁水资201722号);(3)关于印发省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水节字20193号);(4)市水利局关于转发省水利厅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临水资201738号);(5)关于印发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临政办发2010137号);(6)市”十五五”水利发展规划(临政字202247号);(7)市兰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兰山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临兰政办字2017100号);(8)市兰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兰山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办法的通知(临兰政办字2018

31、)106号);(9)市兰山区关于印发兰山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临兰政办发20269号);(Io)市水资源公报;(11)市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6年);(12)兰山年鉴(2026年);(13)其他相关技术成果文件。3.4 规划范围及水平年(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兰山区全域。(2)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2030年;规划水平年:2030年。3.5 规划目标根据市发布的“十五五”用水规划指标,到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8.8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30年分别下降16%、1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

32、系数提高到0.64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8.5%,城乡供水一体化率70%,供水管道漏损进一步降低,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10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0.65亿立方米。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加强再生水、集蓄雨水和矿坑水等非常规水多元、梯级、安全利用。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稳步探索市政用水补充机制,推动相关产业规模应用、集群培植、循环利用、高质量发展。加强雨水利用,新建小区、城市道路、生态园林等,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进一步扩大配置到工业、生态环境

33、城市杂用、农业等用水领域,逐步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为此,兰山区围绕“建立健全节水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为总体目标,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建立健全节水工作机制和政策法规,健全完善节水标准和市场机制等手段,动员全社会力量,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治水方针和“补短板、强监管”总基调。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和节水标杆示范、节水科技支撑“六大工程”。到2030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1.609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30年分别降低16%、1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2以上,基本形成具有

34、区域特色的节水管理体系、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能力,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节水护水惜水基本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可复制、推广的节水经验基本形成。3.6 主要任务及规划指标根据上述目标指标,以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为核心,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在充分分析兰山区节水现状基础上,结合兰山区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因素,对标先进,提出兰山区“十五五”节约用水规划主要任务及规划指标目标,具体见表3-1o表3-1兰山区“十五五”节约用水规划指标表类主要指标单位兰山区市省标性2030年2030年2030年2030年2030年2030年综1水用水总量亿立方米1.54171

35、6092*27.3118.83222.5289.22束怕万元地区%1916241210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44*.6661.72束恺节水型社会建成率%0100691006990束恺农1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一0.640.642*0.64050.6420.6460.651期恺工4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8.5810*12.231013.565束恺生习水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7.9*/7.957.9束恺非见水佣非常规用水量亿立方米0.03200.0331*0.60,6511.915期恺城市再生水利用率%45.850*45.85045.850束恺注:标数据为较2015年下降幅度;标数据

36、为较2030年下降幅度;标*指标为暂1最终以批准下达目标为准。3.7 目标实现措施(1)科学提出节水重点任务是保证规划目标实现的基贯彻“节水优先”思路,树立节水新理念,立足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基础,落实“双控”行动要求,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出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节水标杆引领、节水科技支撑六大领域节水任务和水价综合改革、节水奖励机制、用水定额管理机制、用水监测统计制度、水资源产权改革、节水融资模式、落实水效标识制度七项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任务,促进兰山区各领域节水和制度引领创新,是保证规划目标实现的基础。(2)合理提出节水规划工程是保证目标实现的关键围绕兰山

37、区“十五五”节约用水规划目标,结合兰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管理等状况,找准节约用水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分批实施,提出一批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等几方面的规划工程是保证目标实现的关键。(3)加强顶层设计和技术创新是目标实现的保障“节水优先”是十六字治水方针之首,政府要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并巩固已有成果优势,做好“补短板,强监管”,同时重视技术创新,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管理手段,为兰山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4实施“双控行动”4.1 实行总量

38、强度控制坚持“四水四定”的原则,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本着“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管理,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落实年度用水控制目标管理,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开展全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上提出水资源调配措施,合理控制经济社会发展规模。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工业节水,严格控制改建、扩建的火电、钢铁、石油化工、纺织、造纸、食品等高耗水项目,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新上高耗水工业项目布局及生产规模必须与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条件相协调。开展水资源承载力动

39、态监测预警。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的刚性约束,推动产业布局空间优化调整。建立水资源监测预警机制及管控措施,对开发利用接近或超过控制指标时,依法限制或暂停审批新增取用水计划,倒逼落实节水责任,督促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水资源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通过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和效率控制,助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施用水全过程管理。辖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需要取水或增加取水的,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并报审批部门进行审查。对未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对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加强对

40、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4.2 重点区域节水布局根据市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东贸西工中生活、南部物流北科教”总体布局,确定“十五五”期间,兰山区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改造、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的重点区域。(一)农业节水重点区域“十五五”期间,兰山区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沿访河左岸,依托方城全域、汪沟北部、枣园西部现有农业基础,以服务都市休闲生活和农产品供给为主要目标,以循环农业示范体验、农业休闲公园为主,打造具有田园风光的城郊生态农业休闲体验带;沿沂河右岸,依托李官镇现有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垂钓、绿色康养等产业,

41、打造具有文化传承、休闲放松、农业生产多种功能的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带;沿玉平连接线,在北侧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南侧打造高铁生态农业长廊,布局好粮经种植、精品蔬菜瓜果、特色花卉苗木等农业基础产业,打造美丽铁路风景线,并在此基础上,依托万亩荷塘、万亩茶山生态庄园等打造生态涵养屏障,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积极发展农业新六产,实现现代农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农业节水建设重点方向如下:(1)推进灌区节水改造,推动灌区田间灌溉配套工程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2)推广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集雨补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3)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水资源利用

42、率;(4)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完善养殖业节水配套工程建设。(二)工业节水重点区域“十五五”期间,兰山区在巩固商贸物流发展优势基础上,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围绕商城产品供给,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商城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木业、食品、医药、机械制造、仪表、体育用品、塑料加工等地产品产业,培育医养健康、文化创意、新能源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规划构建“一区六园”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根据兰山区工业发展重点,选择金锣科技园、鲁南制药产业园作为兰山区工业节水减排的重点区域。工业节水建设重点方向如下:(1)加强高耗水工业企业用水定额管理,按期淘汰高耗水落后工艺、设备,推广

43、使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新鲜水耗;(2)现有企业和园区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3)推进节水型企业和园区建设,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优化。(三)城镇节水重点区域兰山区下辖11个镇街(其中4个街道、6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居住片区为城镇节水的重点区域。城镇节水建设重点方向如下:(1)加快推进供水管网改造,完善管网检漏技术,提高检测维修手段,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2)在公共场所、公共建筑、居民小区大力推广、宣传节水型器具,新改建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全面安

44、装节水型器具;(3)严格控制自来水作为城镇道路清扫、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4)通过节水宣传、节水奖励和水价调控等措施提高居民节水意识,调动用水户节水积极性。(四)非常规水利用重点区域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和雨水集蓄利用。根据污水处理厂厂址和周边城镇发展规划,兰山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可回用于工业用水和湿地景观用水。雨水集蓄利用主要在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再生水回用区域和城镇节水重点区域中核心区域作为非常规水利用的重点区域。非常规水利用重点方向如下:(1)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再生水回用工程,提高再生水利用率;(2)推进

45、海绵城市建设,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建设雨水滞留设施,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5重点领域节水工程“十五五”期间,重点聚焦高效节水灌溉工业节水、城镇生活节水等方面,抓好重点节水工程建设。对照省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省“十五五”节约用水规划、市“十五五”水利发展规划等相关要求,提出各项节水工程规划指标如下:5.1 农业节水增效工程引导和推动农业生产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农林牧渔业用水结构的合理调整,健全完善农田灌溉排水工程体系,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发展节水灌溉,建设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和节水型灌区。5.1.1 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来改变灌溉现状,开展灌区灌渠节水改造,改善当前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快农业生产健康发展。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解决骨干工程老化失修、渠系不配套、渗漏损失严重等问题,加强渠系建筑物的配套工程建设,开展灌区田间灌溉配套工程建设,分区规模化提高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完善量水测水设施,加强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降低农业用水损失。5.1.2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标省内外的先进农业节水技术,加快研发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开展农田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推广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