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7168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中国古代史高考题精选 1(2013 年高考全国卷24 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 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2013 年广东高考12 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3(2012

2、 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4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5(2012 年海南卷历史, 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3、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6(2013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3 题)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 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D民贵君轻 7(2013 年江苏高考3 题)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 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

4、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8 (2013 年福建高考17 题)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 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 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 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9(2013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2 题)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 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

5、来越弱D疆域 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10(2013 年重庆高考5 题)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 归其政于六部” , “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11( 2013 年江苏高考 5 题)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 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

6、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12( 2013 年山东高考9 题)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 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13( 2013 年山东高考11 题)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14(2013 年江苏高考 1 题)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 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 座大型魏墓, 1 号墓

7、出土铁器65 件,其中农具占58 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15( 2013 年高考全国卷25 题)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16( 2013 年福建高考15 题)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 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频繁更换工

8、种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职业是世袭的是临时 工人 ABCD 17( 2013 年四川高考2 题)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18( 2013 年天津高考2 题)“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 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9( 2013 年四川高考3 题)下表是1620 年和 1850 年江南八

9、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20( 2013 年重庆高考 4 题)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 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21( 2013 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6 题)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

10、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 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C强化社会控制D发展商品经济 22(2013 年广东高考 13 题)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 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23( 2013 年浙江高考16 题)唐文宗太和六年(832 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

11、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24( 2013 年江苏高考4 题)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25( 2013 年高考全国卷26 题)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 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

12、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26( 2013 年山东高考10 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27( 2013 年福建高考14 题)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 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28(2013 年重庆高考 1 题)我国古代

13、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 者应该是 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29( 2013 年福建高考16 题)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 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30( 2013 年广东高考14 题)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 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

14、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31( 2013 年高考全国卷25 题)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32( 2013 年浙江高考12 题)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孔子 韩非朱熹亚里士多德 ABCD 33( 2013 年山东高考16 题)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15、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34( 2013 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54 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B心外无物 C吾心即是宇宙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5(2012 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 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BCD 36( 2012 年海南卷历史, 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

16、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37(2012 年重庆文综历史,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其表现有()战乱频仍民族矛盾尖锐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刑罚严酷土地兼并严重 ABCD 38(2012 年山东文综历史, 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 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39( 2012 年北京文综历史,13)图 6 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

17、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C元大都 D 明北京 40(2012 年安徽文综历史, 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 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 41(2012 年海南卷历史, 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 御史则与 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42( 2012 年四川文综历史,12)合

18、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43( 2012 年江苏历史, 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 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44(2012 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

19、多 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45( 2012 年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C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46( 2012 年江苏历史, 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 时官营手工

20、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47( 2012 年山东文综历史,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 兼鬻( y ,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自然经济解体家庭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BCD 48(2012 年安徽文综历史, 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 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

21、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49( 2012 年福建文综历史,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 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50( 2012 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 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

22、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51( 2012 年天津文综历史,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刺桐”是指() A泉州B广州C扬州D庆元 52( 2012 年江苏历史, 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 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53( 2012 年海南卷历史, 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

23、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 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制度的松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化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54( 2012 年福建文综历史,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 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55(2012 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

24、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 万钱的豪族被 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56( 2012 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 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 57(2012 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 所悉知

25、,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58( 2012 年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 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59(2012 年海南卷历史, 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60(2012 年广东文综历史, 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 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