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__习题集。大一课件资料.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7283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0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__习题集。大一课件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__习题集。大一课件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__习题集。大一课件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__习题集。大一课件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__习题集。大一课件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__习题集。大一课件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__习题集。大一课件资料.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集 说明:本习题库分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四类,按所使用教材章节顺序编排。 与本课程考试试卷题型一致。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填空题 1、1915 年 9 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 年,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为标志。 3、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 4、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终身大事。 5、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6、 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周作人。 7、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他在新申报上发

2、表 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 8、1921 年 1 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 团。 9、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小说月报和 文学旬刊。 10、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1921 年 7 月成立于东京的 创造社,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12、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 13、1923 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等,都 是欧美留学生。 14、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 15、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其主要成员

3、有鲁迅、 周作人、 林语堂、钱玄同、 孙伏园。 16、语丝社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7、成立于1925 年的莽原社和未名社,都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 18、台静农的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19、沉钟社被鲁迅称为 “中国最坚韧, 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 , 其前身是浅草社。 20、湖畔诗社成立于1922 年,其成员主要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他 们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 21、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成立于1907 年。 22、话剧在“五四”以前被称为新剧或 文明戏。 23、田汉 1923 年成立了南国社,创办了南国半月刊。 24、学衡

4、派1922 年 成立于南京 ,其代表人物有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 25、甲寅派主要人物是章士钊,提倡读经、维护封建性教育。 二、名词解释 1人的文学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 乎人性的文学。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 2 - 2文学研究会 1921 年 1 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 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指 1921 年 1 月由沈雁冰接编 并发表改革宣言后的小说月报,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报)和文学旬刊(后改为 文学周报)等 3创造

5、社 1921 年 7 月成立于日本, 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是“五四” 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 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出版创造丛书、 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 洪水、 创造 日等十余种刊物 4新月诗派 1926 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 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5语丝社 成立于 1924 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 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湖畔诗社 1922 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 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湖畔

6、代表作: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诗歌合集春的歌集,汪静 之惠的风 。 7南国社 由田汉创立于1923 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8学衡派 学衡派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运动中坚持文化保守立场的文化流派。因1922 年在南京创办 学衡杂志而得名。主要成员是当时东南大学的教授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在文学上的 主要观点有:文言胜于白话。因而反对新文学和白话文。鲁迅曾写估学衡等文章对该派 观点予以批驳。 9甲寅派 甲寅派是以章土钊为首的封建复古主义流派,反对白话文学,主张尊孔读经,维护封建化 教育。 三、简答题 1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 周作人1918 年发表

7、了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 “非人的文学” 。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周 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2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 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文学态度是“为人生”,即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有关 人生的问题。文学研究会强调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文学要反映时代,表现社会生活。他们猛烈 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 3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 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的表现、 内

8、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追求文学的全与美,提倡文 - 3 - 学无目的论,但同时也强调文学对于时代的重大使命。 4为什么说1917 1920 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彷徨在这期间出版,小说以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 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以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 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第三,语丝社、莽原社、未名杜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 5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

9、第一,浪漫主义社团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女神、 沉沦 在这时期出版。 第二,新月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其主导倾向都是浪漫主 义。 第三。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被大量翻译、介绍。 第四,浪漫主义思潮适合了激情勃发的青年人的追求与理想。 四、论述题 试论“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意义及局限。 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念、文学的思想 内容、文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 “代圣贤立言”的旧 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

10、想,并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新文学引进了话剧 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使白话文学处于正宗地位。文学革命 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 新的时代,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局限有二: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肯定的倾向, 范围局限与城市知识分子。 第二章鲁迅 一、填空题 1、鲁迅, 原名周树人,1881 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士 大夫家庭。 2、1918 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 鲁迅前期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强烈赞扬和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和他们的作

11、品。 4、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 5、进化论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 6、鲁迅在1930 年参与发起成立了左联,并任常务委员。 7、阿 Q 是 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其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8、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主要表现两类人物,分别是农民和知识分子 9、 故事新编中共收人历史小说八篇。 10、鲁迅杂文创作始于1918 年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 11、鲁迅在灯下漫笔一文中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 12、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是野草。它在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主

12、义的方 法。 13、 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原题为旧事重提。 - 4 - 二、名词解释 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性格的主要特点。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的不 觉悟的农民。 ()精神胜利法是封建思想长期毒害的结果;()精神胜利法是阿Q愚昧麻木 的表现;()精神胜利法是阿Q对自尊的维护;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对自卑的补偿。 三、简答题 1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象征、暗示等手法,“暴露礼教和家族制 度的弊害”。作者以“吃人”来形容封建道德对人性的摧残,倾注了作者对我们民族的极度忧愤 的感情。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13、以它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它的 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新颖特别的格式,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2分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彷徨中的伤逝 、 在酒楼上、 孤独者、 幸福的家庭等篇都是写新知识分子的。 涓生、子君、魏连殳、吕纬甫、作家夫妇,都曾受过近代教育,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 资产阶级进步思潮。他们是中国近代社会中最先觉醒的分子,踔厉风发,开风气之先。作品一 方面描写社会黑暗势力对这些觉醒者、反抗者的压迫,描写封建统治思想仍然是一股强大的社 会思潮和习惯传统,觉醒者几乎是和整个社会相矛盾而成为孤独者、异类;另一方面,这些觉 醒者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他们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

14、常常会自私卑怯、动摇妥协、 消沉颓废、改变初衷。作品表明,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 应该别寻新路。 3简析呐喊 、 彷徨的艺术特色。 呐喊、 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 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鲁迅经常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来表现人物。 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很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 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风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 小说结构形式新颖,体式繁多。语言上以口语为基础,具有简洁、洗炼、生动、峭拔的特点。 4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创作

15、方法上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主 干,但也羼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5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形象性。鲁迅善于以新鲜贴切的比喻和具体生 动的事例,来论述描象深奥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 染力紧密结合起来,和谐统一。抒情性和讽刺性。鲁迅的杂文以浓烈的情感震荡读者的心弦, 对不合理、可笑、可鄙、可恶的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文体多样,风格 多姿多彩。语言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 6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野草的艺术特色:多数篇什采用象征

16、主义的方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达复 杂的内心感受。如过客、战士、枣树等都是象征性形象。艺术构思奇特。艺术境界奇幻诡谲, 神秘幽深。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7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朝花夕抬的艺术特色: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炽烈深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 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杂以对丑恶现实的嘲谑 讽刺,文笔朴实优美。 四、论述题 - 5 - 1试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鲁迅小说的深刻性。 (1)鲁迅的“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 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 ,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鲁迅正是从

17、这样的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 出发,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2)鲁迅小说独特的取材领域和表现视角。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 的人们中, 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而且, 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 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即他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 里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 “病苦”。 (3)正是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 示灵魂的深的。他的小说实质上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但鲁迅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鲁迅所开掘的“封建社会

18、吃 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的灵魂”。 (4)鲁迅小说阿Q 正传、 狂人日记、 药 、 孔乙己、 故乡、 祝福、 离婚、 伤逝、 孤独者、 在酒楼上等都是其写灵魂的佳作。 2、试论阿Q 性格。 阿 Q 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他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 十分悲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自尊自大、自轻自贱,不敢正视现实、自我陶 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中等。精神胜利法使阿Q 不能清醒地认识自身的悲惨命运,不能真正做出 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行动来。阿Q 主观、狭隘、保守,有农民的质朴、愚蠢,也沾上游手好闲 之徒的狡猾。阿Q 的悲剧,是辛亥革命的悲剧

19、。 3、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如何理解这句话?试结合鲁迅 的小说创作论述之。 (1)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揭开了中国现代反帝反封建 文学的序幕。 (2) 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真正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地位。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3)鲁迅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4)鲁迅小说独特的取材领域和表现视角。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 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里人(农民 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 (5)正

20、是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 示灵魂的深的。他的小说实质上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但鲁迅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鲁迅所开掘的“封建社会吃 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的灵魂”。 4、试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两方面论述鲁迅小说的成就。 (1)鲁迅小说独特的取材领域和表现视角。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 的人们中, 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而且, 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 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即他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 里人(农民

21、和知识分子)的精神 “病苦”。 (2)正是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 示灵魂的深的。他的小说实质上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但鲁迅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鲁迅所开掘的“封建社会吃 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的灵魂”。 (3)鲁迅亦是小说新形式创造的先锋,几乎篇篇有不同的形式创新。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采取日记体,写实与象征手法相结合,以“表现的深切和格 式的特别”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药 、 孔乙己、 故乡、 阿 Q正传、 祝福、 离 - 6 - 婚 、 伤逝、 孤

22、独者、 在酒楼上等都既是写灵魂的佳作,又无不以形式的独创而享有盛 誉。 第三章小说(一) 一、填空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是沉沦,作者是的郁达夫。 2、倪焕之是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曾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 3、叶绍钧的多收了三五斗反映30 年代初丰收成灾的畸形社会现实,是当时动 乱的农村的一幅灰色剪影。 4、叶绍钧 在童话创作上是现代中国的开山,著有童话作品集稻草人 和 古代英雄的 石像 5、标志着许地山走上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大道的,是他1934 年发表的春桃 和 1940 年发表的铁鱼的鳃 。 6、许地山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空山灵雨。 7、发表于1933 年的山雨

23、是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 8、卢隐海滨故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 9、郁达夫小说大多带有自叙砖的色彩, 在相当多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个人 出身、经历、个性乃至相貌的投影。 二、名词解释 1五四问题小说 1、指在五四时期(1919-1921 )民主、科学等新思潮洗礼下,一批具备了初步现代意识, 但还涉世未深的文学青年,满腔热忱地探究社会、人生问题的小说。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 庐隐等。 2乡土写实小说派 2、乡土写实小说派是指二十年代涌现的一批描写农村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色彩的 作家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为鲁彦、彭家煌、许杰等。 4零余者4、零

24、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作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 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 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 史。 5、倪焕之5、叶绍钧的同名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形象。小说通过 他改造学校的理想及其幻灭、追求新家庭的理想及其幻灭以及在大革命中的憧憬追求与幻灭, 展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一生,同时展示了从五四前夕至大革命失败近十年时代发展的壮 阔浪潮。 三、简答题 1简析五四“问题小说”热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缺失。 五四“问题小说”热产生的原因:周作人在

25、理论上的阐释;冰心、叶绍钧、庐隐、许地 山、王统照等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创作实践;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作家热心 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间接受到易卜生的“问题剧”和“提出问题的文学”的 俄罗斯传统的影响。 “问题小说” 的特点: 广泛涉及婚姻恋爱、教育、 就业、 家庭、 儿童等问题, 其中最受作家关注的,则是对人生意义这一问题的思索与探究,表现了作家们关心社会、注目 现实、探究人生的创作热忱和社会功利意识,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精 神。 “问题小说”的缺失:社会功利的倾斜使“问题小说”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人 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削弱了这些作品的

26、审美价值。 2简析“乡土写实小说”产生的原因、特点。 - 7 - “乡土写实小说”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一些文学研究会的年轻作家和语丝社、未 名社作家接受鲁迅的影响,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 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其刚健、清新、朴野 之气一新创作界的面目,又由于挟带着各种乡情民俗的记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乡土文学”创作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大多数小说注重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 比较鲜明生动,开始显示了较为突出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乡土文学”形成了“五四”时期 最早的小说流派,对三四十年代的文

27、学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 3简析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特色。 从总体上看,文学研究会的创作,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痼弊,执着于 人生意义的探寻,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 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他们创作的基本倾向则是趋于 客观写实、强调对外在世界的精密观察与真实再现,于沉着厚实中流露出深沉、峻烈的情怀。 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使写实主义形成了一道壮阔的洪峰,同时又呈现了各个作家多姿多彩的艺术 风范。如冰心的明丽晶莹、朱自清的精美秀雅、周作人的冲淡自然文学研究会以其开阔兼 容的风貌在20 年代的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

28、4简析创造社作家的创作特色。 创造社的作品大都以自我为中轴,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瑰烈的感情投影,或感伤或豪放, 都充溢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叛逆意识,憧憬着光明的理想。个性主义的张扬是这些作家最突 出的精神印记, “五四”时代追求个性解放,肯定自我价值的风气,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感伤 苦闷的心理波澜,构成了这一派作家创作群体的多种侧面。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丰富了小说体 式,更新了传统的小说作法,以不同于写实派的途径尽可能容纳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的内容,以 较高的美学价值在“五四”时代激起了强烈反响。 5简析叶绍钧“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与成就。 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

29、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 教育小说的基调。与此同时, 叶绍钧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 1925 年以后叶绍钧在“五卅”惨案的冲击下,更多地看到了教员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 抗的一面。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绍钧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了教育界的种种 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7分析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和风格。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同情与讽刺兼备,是 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文 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没有“五

30、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味。 8简析许地山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 许地山小说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异域色彩,一切都呈现着馥郁清新的南国风情与异域 色彩。小说中的宗教氛围:法轮学校、乞食、礼拜、涅槃还有敏明、加陵以情死为超度, 尚洁以宗教精神对待生活中的不幸等,又使许地山小说流露出某种宗教的气息。在情节上, 几乎都贯穿着一条“爱情”的线索。如命命鸟中的加陵与敏明、缀网劳蛛中的长孙可望 与尚洁,这些男女主人公离合悲欢、清妙幽婉的爱情故事,都相当曲折离奇。异域色彩、宗教 氛围、爱情线索的交织融合构成了许地山初期小说倾向于浪漫主义的三个主要因素。 9分析评价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 冰心的“问题小说”围

31、绕着“爱的哲学”经历着发展变化,从追寻到宣扬,最后疑信参半, 这是冰心小说独特的旋律。冰心爱的歌唱,既传达出令人类普遍相通、凡人皆有的一种崇高情 愫,也表现了生活在充满虚伪、奸诈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于纯真、无私感情的渴求。缺撼在 于她未免把自己从家庭中得来的东西过于普遍化、绝对化了。一旦冰心把母爱当作支撑宇宙的 - 8 - 擎天柱石,躲避时代风雨的心灵港湾和诊治社会痼疾的药方的时候,冰心自己就被悬在了“天 上人间的中段” , “爱的哲学”也就显出了它的缺陷。 10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就艺术风格来看,郁达夫小说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自我的写真。他的小说大多带 有“自叙传”的色彩。郁达夫

32、小说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 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郁达夫的这种“自我写真”小说别具真切感人的艺术魁力和丰富深广 的艺术蕴含。感伤的抒情。他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更不去经营情节的曲折、紧张, 他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 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小说的结构不是以情节为中心,而是以情绪为 中轴, 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正是这样在他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得以确立。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 养与杰出的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

33、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 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强,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 四、论述题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强烈的主观色彩 1) 、就取材看:“ 自叙传 ” 的性质。 2) 、就中心人物看:“ 零余者 ” 形象。 3) 、就表现手法看:以“ 自我 ” 为中心的情感分析。 2、感伤的抒情倾向 3、自然、清新、绮丽的语言 应结合沉沦等作品进行论述。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 一、填空题 1、鸳鸯蝴蝶派的第一部言情小说是1912 年发表的徐枕亚的 玉梨魂。 2、鸳鸯蝴蝶派的“四大说部”是指:玉梨魂、 啼笑因缘 、 广陵潮

34、、 江湖奇侠转 4、鸳鸯蝴蝶派的最有代表性刊物是礼拜六。 二、名词解释 1、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是清末民初出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逐渐消失的一个承袭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 都市通俗文学流派。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等。 2、通俗文学 通俗文学主要指通俗叙事文学,主要是小说。通俗文学即指那些由文人创作、主要给广大 市民层读者阅读的具有消遣性、故事性、趣味性,语言形式通俗易懂的武侠、言情、侦探小说 和人物传奇、历史演义。 3、 玉梨魂 3、1912 年发表和出版的言情小说,作者徐枕亚。小说写的是家庭教师、多情才子何梦霞 与佳人才女、孀居怨妇白梨影的爱情悲剧。被誉为鸳鸯蝴蝶派的“

35、四大说部”之一。作品充满 了“深情欲醉、好梦难圆”的唯情倾向和感伤情绪。同时开了骈四俪六、刻翠雕红、哀感顽艳 的小说风气。 三、简答题 - 9 - 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 鸳鸯蝴蝶派文学始于20 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又因礼拜六刊物而被称为“礼 拜六派”。 他们把小说视为游戏、消遣的工具。 其小说的主流是言情小说,代表作是徐枕亚的 玉 梨魂。 由于迎合市民趣味,此派小说一度繁荣。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对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 批评。 第五章郭沫若 一、填空题 1 三叶集的作者为郭沫若、田汉和 宗白华三人。 2郭沫若张扬的个性主义和浪漫气质,构成了具有他自己特色的“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 是自我表现”

36、的泛神论思想。 31921 年 8 月,郭沫若创作的女神出版,成为新诗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4郭沫若的残春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了意识流手法的一篇作品。 51924 年 4 月,郭沫若翻译了日本经济学家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 通过此书,郭沫若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较完整的了解。 6郭沫若在炉中煤一诗中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狂烧的煤块。 7郭沫若的爱情诗集瓶是“五卅”前的产物。 8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真正开始,是 1923 年作的卓文君 和王昭君,后与 聂嫈 合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 9 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 包括 歧路 、炼狱、十字架 , 小说的主人公是爱牟。 10郭沫若作于大革命

37、失败后的恢复,堪称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部诗集。 11 屈原写成于1942年,其中塑造的婵娟形象,是一个普通女子,但却是屈 原精神的体现,其中也成功地塑造出了女阴谋家南后形象。 二、名词解释 1、 三个叛逆的女性 郭沫若的三个历史剧的合集。包括卓文君、 王昭君、 聂嫈,主要是历史翻案剧,体 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2、 凤凰涅槃 郭沫若创作于五四时期的长篇抒情诗,收入诗集女神。该诗借神话题材,以凤凰“集香 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象征中国的再生。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五四时代精神。形 式上为清新活泼的自由体,全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简答题 1以凤凰涅槃等诗为例,简述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色

38、彩。 女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理想主义强光照亮了诗集中大部分的诗作。 女神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崇高的理想与火山爆发式的激情;2、 历史神话题材;3、大胆的想象、瑰丽的色彩。应结合凤凰涅槃等诗歌进行分析。 2简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 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几部历史剧,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历史生活画面。而贯穿在 其中的,则是善与恶、忠与奸、美与丑的形态各异的斗争,充满了磅礴的正气,充满了历史的 - 10 - 悲剧精神。棠棣之花 、 南冠草、 屈原 的共同点是宣扬 “舍身报国” 的爱国精神。 宣扬“把 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是郭沫若历史剧的另一思想特色。高渐

39、离则歌颂了主人公为了反抗 黑暗暴政不惜牺牲个人性命的英勇气概,从而宣扬了“除掉暴君”的革命思想。 3简述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郭沫若善于发掘历史的悲剧精神,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 中身历的磨难与痛苦,或严峻的两难处境,来创造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和与 道义的美。其主人公又都与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紧密联系着,他们的失败或毁灭,虽也使人悲 苦,但绝不意味着消沉,而是激发人们的正气,推动他们去进行新的斗争。这些历史剧充满着 悲壮的情绪,呈现出一种肃穆的崇高美,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 三、论述题 1试析女神的思想内容。 女神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方面:个

40、性解放的强烈要求。个性主义是郭沫若前期的 主导思想,在文学上,他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代表当时觉醒的 青年一代发出要求个性彻底解放的强烈呼声。天狗中“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 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 唱。 女神诞生之时的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黑暗的现 实,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凤凰涅槃传达出一个古老民族觉醒之时深刻的悲愤。 诗人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歌唱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的创造精神。 对 20 世纪科学文明和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进行了歌唱。爱国情思的

41、抒发。女神时代的郭沫 若,身居异国,感于祖国的贫弱落后,列强的虎视眈眈,常常怀着忧国的情思。这种爱国的情 思就如千尺飞流奔涌在他的大部分诗作中。炉中煤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狂烧 的煤块,感情真挚而强烈。 2试论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女神的精神,是“五四”时期勃发的民主精神、创造精神的典型体现。它把“五四” 激起的社会改革的热情烧得更旺。女神的叛逆的歌声,有如疾雷破山,对当时停滞、死寂的 旧中国实是一次强烈的冲击;它的理想的光芒,又有如电光耀眼,启示人们去缔造一个前所未 有的、辉煌灿烂的崭新社会。 女神的意义,还在于它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在诗的形式上,作者反对并 冲

42、决一切旧形式的桎梏,主张形式应“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诗人决定让内在的感情波澜 自由支配诗行。诗行可以长到十几字,也可短到二三字;有数百行长诗,也有短到三行的鸣 蝉 。诗人觅到了与内在感情和谐一致的全新形式,创立了多样的自由的诗形,从而为新诗发展 提供了艺术体现的多种可能性。女神 以博大魁伟的思想内涵和全然新创的诗歌形式,在中国 绵延几千年的诗歌史上掀起了一场大革命。 3试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屈原在一场正义与邪恶的决战中全力塑造了屈原的崇高形象。剧中的屈原是一个伟大 的爱国者和卓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古代的一个人文主义者。面对秦国的步步进逼,他从祖国 人民的利益出发,提出“联齐抗秦”

43、的外交路线和政治主张,面斥秦使张仪的阴谋。受到陷害 后的屈原从申述、规劝转而抗争,处处表现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而把个人的安危、进退、荣 辱完全置于度外。被关进东皇太一庙后,屈原也不向淫威和死亡屈服。在“雷电颂”中,他希 望自己的生命与自然同化,把一切黑暗的势力摧毁。这时的屈原已融聚了作者的理想而成为光 - 11 - 明的化身、力量的化身,其性格发展到了顶点。最后屈原为卫士所救,潜到汉北,以图再起。 这种处理显然寄托着作者希望正义的力量不被杀绝而能因风而生的愿望。郭沫若塑造的屈原形 象,是反抗强权、捍卫民族利益的志士形象,在当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第六章新诗(一) 一、填空题 1、沈尹默的月夜

44、被认为是“第一首散文诗而备具新诗美德的”佳作。 2、周作人的小河借助象征手法表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广受好评。 3冯至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4、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 年代中期,其代表性诗集是微雨。 5、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6、冰心诗的主要内容是对母爱、 自然与童真的讴歌。 7、闻一多是前期新月诗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 8、闻一多的新诗集只有两部:死水和红烛。 9、 闻一多诗论的核心是讲究诗的三美, 即音乐美、建筑美、 绘画美。 二、名词解释 1小诗 19211924 年间,冰心、宗白华、徐玉诺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徘句的影响

45、开始 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 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2 “三美”理论 “三美”理论是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的,也是新格律诗论的核心,指的是音 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要力求美 丽,富有色彩,建筑的美主要指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3、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是指形成于1920 年代中期、活跃至1930 年代初期的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 一批诗人组成的一个新诗流派。他们以系统的理论主张和鲜明的诗风对新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因积极提倡并实践现代格律诗,

46、亦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三、简答题 1简析新月诗派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1926 年春,以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形 成。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主张“理性节制感 情” , 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1927 1928 年间,又办新月书店、 新月月刊,追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 更广泛地借鉴欧美格律诗体。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诗坛的“无 治状态”,丰富了新诗的格式,巩固了白话诗的地位,为新诗的成熟作出了贡献。 2简述象征诗派的艺术追求。

47、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 年代中期, 他们打破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者白描景 物、直抒胸臆的老套,将笔触导向内心,以多种艺术手法,间接表现诗人细微的体验与复杂的 心态,为新诗坛开了一个新生面。象征派诗人的共同艺术特色是:象征、比喻、想象、通感的 大量运用,奇特的观念联络,跳跃、空白语词组合,重视暗示、追求诗意的朦胧之美。象征派 诗人的这些艺术技巧,增殖了诗歌的内涵,也丰富了读者的审美体验,由此而产生了特殊的抒 情效果和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3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 12 - 尝试集的思想:从总的倾向上来看,尝试集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

48、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其中既有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之作,也 有对劳动者人道主义的同情、悲悯及对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之作。 尝试集的形式艺术: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 尝试集的多数作品体现了胡适 “作诗如作文” , “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的主张。平实、冲淡的意境。 托物寄兴。如胡蝶、 老鸦、 鸽子等诗,借形单影只的蝴蝶、桀傲不驯的老鸦与如意 翻飞的鸽子抒写新文学拓荒者执着的追求和时感欢跃、时感孤寂的情怀。在诗形和用韵上, 不拘平仄,音节自然,用韵自由。 尝试集以其“诗体大解放”和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在新诗史上占了一个光荣的位置。 4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贯穿红烛与死水的诗魂,是闻一多浓烈、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思。歌颂祖国、思 恋祖国。闻一多的笔下流泻出浓烈的思乡念国之情。在孤雁一诗中,他以流落失群的孤雁 自比,从内心深处发出“不如归去”的慨叹。反帝反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