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讲解.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9619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讲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讲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讲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讲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讲解.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讲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讲解.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 的画面? 答: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忧国忧民 2、 送友人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苍凉 (悲凉凄凉凄清) 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 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3、秋夜曲(张仲素)

2、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答: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4、菩萨蛮 宋 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 瞑:昏暗。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待月的心情,下片写 赏月 。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桂花西风 (3. )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作者开

3、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5、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 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6、绝句 ( 杜甫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 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 有何特点 ? 景物 :江、鸟、山、花

4、. 特点 :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 “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 请简要赏析 . 答:“欲”字表示“将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花朵的颜色红艳,摇曳多姿。 7、. 闺怨 ( 沈如筠 )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 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 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 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8、从军行 (

5、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 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 “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 , 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 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 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9、雨晴 ( 王驾 )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 本诗

6、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 叹惜之情。 (2) 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答: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 ,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 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 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0、东栏梨花 ( 苏轼 )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 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和柳叶,

7、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 ;第 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 ,梨花满城 ,言春已去 ,夏将至 ;两句之间 ,以“柳絮飞”呼应“柳 深青”, 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 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 春光易逝, 想到人生短暂, 年华似水, 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 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1、鹧鸪天 ( 辛弃疾 )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

8、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农村 (田园、乡村 )风光。 (2) 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破、鸣、点 (3) “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12、题奉晚 ( 周敦颐 )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 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吟余小立阑干外 (2) 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 加上距离较远, 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 比用“只”更形矣。 山行留客 张旭

9、山光物 态弄春 晖,莫 为轻阴 便拟归 。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 释】物 态:景物的 样子, 这 里指 (山中的)景色。便拟归 :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 人 称道, 请从 修 辞和表 达效果上品味 这个炼 字。 2、诗中哪两个 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 为进 ,表 达了作者 对自然景色的喜 爱 与希望同友人共赏 美景的愿望? (答案: 1、 这个 “弄”字,用 拟人的手法,化 静为动 ,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给景物注入 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 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 间,仿佛是要 让 客 人自己意 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

10、 2、轻阴 ,入云深 处亦沾 衣 山中留客 (张旭 )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浪淘沙 ?怀旧 ( 李煜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 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梅花绝句 ( 陆游 )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 前两句为

11、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 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绝句 ( 杜甫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 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 有何特点 ? (2) “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 请简要赏析 . 渡汉江 ( 宋之问 )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 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 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 杂心理?简要分析。 闺怨 ( 沈如筠 )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2、。 (1) 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 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的?简 要回答。 除夜作 ( 高适 )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 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 截然不同的意境? (2) “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 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新晴 ( 刘攽 )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 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 本诗的

13、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秋江 ( 道潜 )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 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 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江南春 ( 杜牧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结合诗题 , 展开合理想像, 用优美流畅的语言, 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奉晚 ( 周敦颐 )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 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

14、2) 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早梅 ( 张谓 )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 的什么特点 ?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 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雨晴 ( 王驾 )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 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夏意 ( 苏舜钦 )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15、 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 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山房春事二首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舟中读元九诗(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 元稹, 白居易的挚友。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 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 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

16、的意境?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田园乐(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17、。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洲刺史任上的作品。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 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以 答。 (1)首联连用了两个“花”字,有何作用?(3 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漳汀封连:分别为今福建的漳州市、长汀县和广东的封川县、连县,唐代为偏远 地区。飐:吹动。薜苈:一种缘墙牵藤常绿蔓生的香草。共来:指

18、与作者一道贬到南方 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百越,文身地:均指少数民族地区。 (1) 这首政治抒情诗通过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简要的分析。 2 这首 诗的中间两联都是写景,很有特色, 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 作用是什么?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西塞山: 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浚: 西晋龙骧将军, 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 寒流:指长江。 (1) 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

19、似怀古,其弦外 之音又是什么?请结合一二联作具体的分析。 (2) 这首诗以景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山中留客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 显示蓬勃生机 ,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 妍斗艳 , 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 意在留客 . 答: 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 “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 正是诗人高 人一筹之处 . 浪淘沙 ?怀旧答: 上片写春寒愁感. 下片写家国恨情 答: 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 是绝望者的希望. 梅花绝句答 : 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绝句答: 景物

20、: 江、鸟、山、花. 特点 : 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 摇曳多姿 . 渡汉江 答: 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 孤苦情绪 . 答: 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 不得的复杂心理。 闺怨 答: 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答: 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 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除夜作 答: 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 青灯寒光如豆 , 诗人影只孤孑, 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 然的

21、意境 答: 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新晴 答: 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 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 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 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 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答: 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 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 “偷”显示 “南风”的诙谐, 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 ; “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 其关切之情 可见 . 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 “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秋江 答: 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 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

22、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 好一幅色彩 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答: 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 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 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 , 却是凭空想象 , 是虚笔 , 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 , 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江南春 答: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 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 非的感慨。”) 题奉晚 答: 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

23、暗,加上距离较远, 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 比用“只”更形象 早梅 答: 开放之“早” ;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答: 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雨晴 答: 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 生的叹惜之情。 蜜蜂、蝴蝶见此残景, 也大失所望 , 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 这也让作 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 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 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夏意 答: 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 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 竹席的凉爽 ,正午树阴满地, 诗人

24、安然入睡 , 时有流莺清韵传来, 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示例 : 用榴花明丽 , 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 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 又在光线上 明暗相映 ,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 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 静之境 , 以有声衬无声 ; 也以动衬静 , 以莺之流飞 , 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答: 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25、 答:有闲适恬静的心境。 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 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答: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寄李儋元锡 首句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 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次句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 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意味。 这首诗表现了分别后对朋友的思念,并倾诉了乱世中一个地方官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一腔孤愤和忧郁难言的苦闷心情,也抒发了对朋友深切怀念之情,同时 也对政敌的长期无情迫害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愤怒的谴责。【解题指要】 政治抒情诗的创作 大多与时代和作者的经历、政治态度密不可分,又因为这首诗是寄给朋友,含思友之情则不 在话下。 颔联写风雨楼前的近景,既真切,又细致;颈联写山重水曲的远景,想象丰富,一俯一仰, 视野各异,上实下虚,情景交融,色彩强烈。起到景中寓情的作用,抒发了无穷的愁思。 西塞山怀古 采用对比手法。 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 “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 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