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最全最新答案屈婉玲.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14182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6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最全最新答案屈婉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离散数学最全最新答案屈婉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离散数学最全最新答案屈婉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离散数学最全最新答案屈婉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离散数学最全最新答案屈婉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最全最新答案屈婉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最全最新答案屈婉玲.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一章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课后练习题答案 4.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 (1)pq,其中, p:2 是素数, q:5 是素数 ,真值为 1; (2)pq,其中, p:是无理数, q:自然对数的底 e 是无理数 , 真值为 1; (3)pq,其中, p:2 是最小的素数, q:2 是最小的自然数 , 真值为 1; (4)pq,其中, p:3 是素数, q:3 是偶数 ,真值为 0; (5)pq,其中, p:4 是素数, q:4 是偶数 , 真值为 0. 5

2、.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 (1)pq,其中, p:2 是偶数, q:3 是偶数 ,真值为 1; (2)pq,其中, p:2 是偶数, q:4 是偶数 ,真值为 1; (3)pq,其中, p:3 是偶数, q:4 是偶数, 真值为 0; (4)pq, 其中, p:3 是偶数, q:4 是偶数 ,真值为 1; (5)pq,其中, p:3 是偶数, q:4 是偶数 , 真值为 0; 6. (1)(pq)(pq), 其中,小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q:小丽从筐里拿一个梨; (2)(pq)(pq), 其中,p:刘晓月选学英语, q:刘晓月选学日语; . 7. 因为 p 与 q 不能同时为真 . 1

3、3.设 p:今天是星期一, q: 明天是星期二, r: 明天是星期三: (1)pq,真值为 1(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 (2)qp,真值为 1(也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 (3)pq,真值为 1; (4)pr,若 p 为真,则 pr真值为 0,否则, pr真值为 1. 16 设 p、q 的真值为 0;r、s 的真值为 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 r)0(0 1) 0 (2) (p? r )( qs) (0? 1)(1 1) 010. (3) (pqr)? (p qr) (111) ? (0 00)0 (4) (r s)(pq) (01)(1 0) 00

4、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 是无理数,则 2也是无理数。另外 6 能被 2 整除, 6 才能被 4整除。” 答:p: 是无理数1 q: 3 是无理数0 r: 2是无理数1 s:6 能被 2 整除1 t: 6 能被 4 整除0 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 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q) (qp) (5)(pr) (pq) (6)(pq) (qr) (pr) 答:(4) p q pq q p qp (pq)(qp)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5、1 0 0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最后一列全为1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最后一列至少有一个1 (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返回 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本章自测答案 3. 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1) (pqq) (2)(p(pq)(pr) (3)(pq)(pr) 答:(2)(p(pq))(pr)(p(pq)(pr)ppqr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 P q r pq pr (pq)(pr)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0 1 1 1 0 0 1

6、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 4. 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2)(p q) (p r)(p (qr) (4)(p q) (pq)(pq) (p q) 证明( 2)(p q) (p r) (pq) (pr) p(q r) p(q r) (4)(p q) (pq)(p(pq) (q(pq) (p p) (p q) (qp) (qq) 1(p q) (p q) 1 (p q) (p q) 5. 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1)(pq) (qp) (2)(p q) qr (3)(p

7、(q r) (p qr) 解: (1)主析取范式 (pq) (qp) (pq)(qp) (pq)(qp) (pq)(qp)(qp)(pq)(pq) (pq)(pq)(pq) 320 mmm (0,2,3) 主合取范式: (pq)(qp) (pq)(qp) (pq)(qp) (p(qp)(q(qp) 1(pq) (pq) M1 (1) (2) 主合取范式为: (p q)qr(pq)qr (pq)qr0 所以该式为矛盾式 . 主合取范式为 (0,1,2,3,4,5,6,7) 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为 0 (3)主合取范式为: (p(qr) (pqr) (p(qr) (pqr) (p(qr)(pqr)

8、(p(pqr)(qr)(pqr) 11 1 所以该式为永真式 . 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 1 主析取范式为 (0,1,2,3,4,5,6,7) 7.(1) :?;(2) :?; 8.(1) : 1?, 重言式;(2) : ?;(3) :? 0, 矛盾式. 11.(1) :? ;(2) :? 1;(3) : 0?. 12.A?. 第三章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本章自测答案 6. 在解本题时,应首先将简单陈述语句符号化,然后写出推理的形式结构*,其次就是判断 *是否为重言式,若 *是重言式,推理就正确,否则推理 就不正确,这里不考虑简单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1) 、(3) 、(6) 推理正确,其余的均不

9、正确,下面以(1) 、(2) 为例,证明 (1) 推理正确, (2) 推理不正确 (1) 设 p: 今天是星期一, q: 明天是星期三,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pq(记作 *1) 在本推理中,从 p 与 q 的内在联系可以知道, p 与 q 的内在联系可以知道, p 与 q 不可能同时为真,但在证明时,不考虑这一点,而只考虑*1 是否为重言式 . 可以用多种方法(如真值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式)证明*1为重言式,特别是,不难看出,当取A为 p,B 为 q 时,*1为假言推理定律,即 (pq)pq ? q (2) 设 p: 今天是星期一, q: 明天是星期三,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pq(记

10、作 *2) 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 *2不是重言式,比如,等值演算法、主析取范式(主和取范式法也可以)等 (pq)qp ? ( pq) q p ? q p ? pq ? 从而可知, *2不是重言式,故推理不正确,注意,虽然这里的p 与 q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但不考虑内在联系时,*2不是重言式,就认为推 理不正确 . 9. 设 p:a 是奇数, q:a 能被 2 整除,r:a :是偶数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r q)(r p) ( 记为*) 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 *为重言式,下面用等值演算法证明: (pq)(r q)(r p) ? ( pq) (qr) (qr) ( 使用了交换律 ) ? (pq

11、)( pr) qr ? ( pq)(qr) ? p(q q)r ? 1 10.设 p:a,b 两数之积为负数, q:a,b 两数种恰有一个负数, r :a,b都是负数 .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p(qr) ? ( pq) p(qr) ? p( qr) ( 使用了吸收律 ) ? p( qr) ? 由于主析取范式中只含有5 个 W极小项,故推理不正确 . 11. 略 14. 证明的命题序列可不惟一,下面对每一小题各给出一个证明 p(qr)前提引入 P前提引入 qr假言推理 q前提引入 r假言推理 r s前提引入 (2)证明: (pr)前提引入 qr置换 r前提引入 q 析取三段论 pq前提引入

12、 p拒取式 (3)证明: pq前提引入 qq置换 ( pq)(pp) 置换 p(qp置换 p(pq) 置换 15.(1) 证明: S结论否定引入 SP前提引入 P假言推理 P(qr)前提引入 qr假言推论 q前提引入 r假言推理 (2)证明: p附加前提引入 pq附加 (p q)(r s)前提引入 r s假言推理 s化简 s t附加 (s t) u前提引入 u拒取式 16.(1) 证明: p结论否定引入 p q前提引入 q 假言推理 rq前提引入 r析取三段论 r s前提引入 r化简 rr合取 (2)证明: (r s)结论否定引入 rs置换 r化简 s化简 pr前提引入 p拒取式 qs前提引入

13、 q拒取式 pq合取 (pq)置换 口 pq前提引入 口 (pq) (pq) 口合取 16 在自然推理系统P 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各推理: (1) 前提: pq,rq,rs 结论:p 证明: p 结论的否定引入 pq 前提引入 q 假言推理 rq 前提引入 r 化简律 rs 前提引入 r 化简律 rr 合取 由于最后一步rr 是矛盾式 , 所以推理正确 . 17设 p:A到过受害者房间, q: A 在 11点以前离开, r :A犯谋杀罪, s:看门人看见过 A。前提:(pq) r , p ,q s , s结 论: r证明: qs 前提引入 s 前提引入 q 拒取式 p 前提引入 pq 合取(pq

14、)r 前提引入 r 假言推理 18(1)设 p :今天是星期六, q:我们要到颐和园玩, s:颐和园游 人太多。前提:p(pr) , sq , p , s结论: r证明: s q前提引入 s前提 引入 q假言推理 p前提引入 p(qr)前提引入 qr 假言推理r析取三段论 (2)设 p: 小王是理科学生, q:小王数学成绩好, r:小王是文科学生。前提: pq , rp , q结论:r证明: pq前提引入 q前提引入 p 拒取式 rp前提引入 r拒取式 返回 第四章 ( 一阶 ) 谓词逻辑基本概念 本章自测答案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条件

15、时命题的真值: (1) 对于任意 x, 均有2=(x+)(x). (2) 存在 x, 使得 x+5=9. 其中 (a) 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 (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解: F(x): 2=(x+)(x). G(x): x+5=9. (1) 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 )(xxF ,在( a)中为假命题,在(b) 中为真命题。 (2) 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xxG,在( a)(b) 中均为真命题。 4.(1) x(F(x) G(x) ?x( F (x) G (x) ),其中 ,F(x) :x 是有理数 ,G(x) :x 能表示成分数; (2) x( F (x) G (x) ) ?x(F(x)

16、G(x), 其中 ,F (x):x 在北京卖菜 ,G (x) :x 是外地人; (3)x( F (x) G (x) ),其中 ,F (x):x 是乌鸦 ,G (x) :x 是黑色的; (4)xF(x) G(x),其中 ,F (x):x 是人,G (x) :x 天天锻炼身体。 因为本题中没有指明个体域, 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 5.(1)xy (F(x) G( y ) H(x,y),其中 ,F(x) :x 是火车,G(y) :y 是轮船 ,H(x,y):x 比 y 快; (2)xy (F(x) G( y ) H(x,y),其中 ,F(x) :x 是火车,G(y) :y 是汽车 , H(x,y) :

17、x 比 y 快; (3) x(F(x) y(G (y) H (x,y)?x(F(x) y(G(y) H(x,y),其中 ,F(x) :x 是汽车 ,G (y) :y 是火车,H(x,y):x 比 y 快; (4) x(F(x) y(G(y) H(x,y)?xy(F(x) G(y)H(x,y),其中 ,F(x) :x 是汽车,G(y) :y 是火车 ,H(x,y):x 比 y 慢。 6. 各命题符号化形式如下: (1)xy (x y = 0) ; (2)xy (x y = 0) ; (3)xy (y =x+1) (4)xy(x y = y x) (5)xy(x y =x+ y) (6)xy (x

18、 + y 0 ) 9.(1) 对任意数的实数x 和 y, 若 x y, 则 x y ; (2) 对任意数的实数x 和 y, 若 xy = 0, 则 xy; (3) 对任意数的实数x 和 y, 若 xy, 则 xy0; (4) 对任意数的实数x 和 y, 若 xy 0, 则 x=y. 其中 ,(1)(3)真值为 1(2) 与(4) 真值为 0. 11.(1) 、(4) 为永真式 ,(2) 、(6) 为永假式 ,(3) 、(5) 为可满足式。 这里仅对 (3) 、(4) 、(5) 给出证明。 (3) 取解释 I 为: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N,F(x,y) :x y, 在下,xy F(x,y)为真, 而

19、xy F(x,y)也为真( 只需取 x =0 即可), 于是(3) 中公 式为真 , 取解释 为:个体域仍为自然数集合N,而 F(x,y) :x = y 。此时,xyF(x,y) 为真(取 y 为 x 即可), 可是xyF(x,y) 为假, 于是(3) 中公式 在 下为假, 这说明(3) 中公式为可满足式。 (4) 设 I 为任意一个解释 , 若在 I 下, 蕴涵式前件 xy F(x,y)为假, 则 xyF(x,y) yxF(x,y) 为真, 若前件xyF(x,y) 为真, 必存在 I 的个体域 D1中的个体常项x0, 使yF(x0,y) 为真, 并且对于任意 y,F(x0,y) 为真, 由于

20、有x0,F(x0,y) 为真, 所以xF(x,y) 为真, 又其中 y 是任意个体变项 , 所以yxF(x,y )为真, 由于 I 的任意性 , 所 以(4) 中公式为永真式 (其实, 次永真式可用第五章的构造证明法证明之)。 (5) 取解释为: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F(x,y):x = y 在下,(5) 中公式为真 , 而将 F(x,y) 改为 F(x,y) :x y,(5)中公式就为假了 , 所以它为 可满足式。 10. 给定解释 I 如下: (a) 个体域 D=N(N为自然数集合 ). (b) D 中特定元素=2. (c) D 上函数=x+y,(x,y)=xy. (d) D 上谓词(x,y

21、):x=y. 说明下列各式在I 下的含义,并讨论其真值. (1)xF(g(x,a),x) (2)xy(F(f(x,a),y)F(f(y,a),x) 答:(1) 对于任意自然数x, 都有 2x=x, 真值 0. (2) 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x,y, 使得如果 x+2=y, 那么 y+2=x. 真值 0. 11. 判断下列各式的类型: (1) (3) yF(x,y). 解:(1) 因为1)()(pqppqp为永真式; 所以为永真式; (3) 取解释 I 个体域为全体实数 F(x,y) :x+y=5 所以, 前件为任意实数x 存在实数 y 使 x+y=5,前件真; 后件为存在实数x 对任意实数 y 都

22、有 x+y=5,后件假, 此时为假命题 再取解释 I 个体域为自然数N , F(x,y) ::x+y=5 所以 , 前件为任意自然数x 存在自然数 y 使 x+y=5,前件假。此时为假命题。 此公式为非永真式的可满足式。 13(1)取解释为: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N ,F(x):x 为奇数, G (x):x 为偶数,在下, x (F(x)G (x)为真命题。取解释 为:个体域为整数集合Z,F(x):x 为正整数, G (x):x 为为负整数,在下, x (F(x)G (x)为假命题。(2)与(3)可类似解答。 14提示:对每个公式分别找个成真的解释,一个成假的解释。 返回 第五章谓词逻辑等值演算与

23、推理 本章自测答案 2.(1) (F(a) F(b) F (c) (G (a )G (b) G (c)(2) (F(a) F(b) F (c) (G (a)G (b) G (c)(3) (F(a) F(b) F (c) (G (a)G (b) G (c)(4) (F(a ,y) F(b,y) F (c,y) (G (a)G (b) G (c)5. 提示:先消去量词,后求真值,注意,本 题 3 个小题消去量词时, 量词的辖域均不能缩小, 经过演算真值分别为: 1,0,1 . (1) 的演算如下:xyF(x,y)? x (F(x,3)F(x,4) ? (F(3,3)F(3,4)(F(4,3)F(4

24、 ,4)? 11? 16. 乙说得对,甲错了。本题中,全称量词的指导变元为 x ,辖域为 (F (x) G(x,y), 其中 F(x ) 与 G(x,y) 中的 x 都是约束变元,因而不能将量词的辖域缩小。7. 演算的第一步,应用量词辖域收缩与扩张算值式时丢掉了否定联结词 “ ”。演算的第二步,在原错的基础上又用错了等值式,即(F(x) (G(y) H(x,y) (F(x) G(y)H (x,y)12.公式的前束范式不 唯一,下面每题各给出一个答案。(1) xy (F(x) G(z,y);(2) xt (x,y) G(x,t,z);(3) x4 (F(,y) G(,y) (G(,y) F(x4

25、,y);(4) (F()G(,) (H () L(,);(5) (F(,)(F() G (,).13.(1)xy(F(x) G(y) H(x ,y),其中, F(x):x是汽车, G(y) :y 是火车, H(x,y) :x 比 y 跑 的快; (2)xy(F(x) G(y)H(x ,y),其中,F(x):x 是火车, G(y) : y 是汽车, H(x, y) : x 比 y 跑的快; (3)xy(F(x) G(y) H(x ,y), 其中, F(x):x是火车, G(y):y 是汽车, H(x,y) :x 比 y 跑的快; (4)xy(F(x) G(y) H(x ,y),其中, F(x):

26、x是飞机, G(y):y 是 汽车, H(x,y) :x 比 y 慢; 14.(1) 对 F(x) xG(x) 不能使用 EI 规则,它不是前束范式,首先化成前束范式。F(x) xG(x) x(F(y) G(x)因为量词辖域 (F(y) G(x) 中,除 x 外还有自由出现的y,所以不能使用EI 规则。 (2) 对 x F(x) y G(y) 也应先化成前 束范式才能消去量词,其前束范式为x y(F(x) G(y), 要消去量词,既要使用UI 规则,又要使用 EI 规则。 (3) 在自然推理系统 F 中 EG规则 为A(c)/ x(x)其中 c 为特定的个体常项, 这里 A(y) = F(y)

27、 G(y)不满足要求。 (4) 这里,使 F(a) 为真的 a不一定使 G(a) 为真,同样地使G(b)为真的 b 不一定使 F(b) 为真,如, F(x):x为奇数, G(x):x 为偶数,显然 F(3) G(4)为真,但不存在使F(x) G(x)为真的个 体。 (5) 这里 c 为个体常项,不能对F(c) G(c)引入全称量词。15.(1) 证明:xF(x) 前提引入xF(x) y(F(y)G(y) R(y) 前提引入y(F(y)G(y) R(y) 假言推理F(c) EI(F(c) G(c) R(c) UIF(c) G(c)附加R(c) 假言推理xR(x) EG(2) 证明xF(x) 前提

28、引入 x(F(x)G(a)R(x)前提引入F(c)EIF(c) G(a)R(a) UIG(a)R(c)假言推理R(c)化简F(c) R(c) 合取x(F(x) R(x)EG(3) 证明:xF(x) 前提引入xF(x) 置换F(c)UIx(F(x) G(x)前提引入F(c) G(c) UIF(c)析取三段论xF(x) EG(4) 证明 x(F(x) G(x)前提引入F(y) G(y)UIx(G(x)R(x) 前提引入G(y)R(y)UIx R(x) 前提引入R(y) UIG(y)析取三段论F(y)析取三段论 xF(x) UG17本题不能用附加前提证明法.20.(1) 与(2) 均可用附加前提证明

29、法。22.(1) 设 F(x) :x 为偶数, G(x):x 能被 2 整除。前提:x(F(x) G (x) ,F(6)结论: G(6) (2) 设 F(x) :x 是大学生, G(x):x 是勤奋的, a:王晓山。前提: x(F(x) G(x) , G(a)结论: F(a) 23.(1) 设 F(x) : x 是有理数,G(x):x 是实数, H(x) : x 是整数。前提:x( F(x) G(x) , x(F(x) H(x) 结论 :x(G(x) H(x)证明提示:先消存在量词。 (2) 设 F(x) :x 是有理数,G(x):x 是无理数,H(x) :x 是实数,I(x) :x 是虚数。

30、前提: x(F(x)G(x) H(x) , x( I(x)H(x)结论:x(I(x)(F(x) G(x)证明x(I(x)(H(x)前 提引入I(y) H(y)UIx(F(x)G(x) H(x)前提引入 (F(y) G(y) H(y)UIH(y)(F(y) G(y)置换 I(y) (F(y) G(y)假言三段论x(I(x)(F(x) G(x)UG24.设 F(x) : x 喜欢步行, G(x) : x 喜欢骑自行车,H(x): x 喜欢乘汽车。前提:x(F(x) G(x) , x(G(x) H (x) ,xH(x)结论:xF(x)证明xH(x) 前提引入H(c)UIx(G(x) H(x)前提引入

31、 G(c)H(c)UIG(c)析取三段论 x(F(x) G(x)前提引入F(c) G(c)UIF(c) 拒取式xF(x)UG25. 设 F(x) :x 是科学工作者, G(x) :x 是刻苦钻研的, H(x):x 是聪明 的,I(x) :x 在事业中获得成功。前提:x(F(x) G(x) ,x(G(x) H(x)I(x), a:王大海,F(a) ,H(a)结论:I(a)证明F(a) 前提引入x(F(x) G(x)前提引入F(a) G(a)UI G(a)假言推理H(a)前提引入 x(G(x) H(x)I(x) 前提引入G(a)H(a)I(a)UIG(a)H(a) 合取I(a)假言推理 返回 第六

32、章集合代数 本章自测答案 4.(1) (2) (3) (4) (5) 6. 只有(2) 为真,其余为假。 6设 a,b,c各不相同,判断下述等式中哪个等式为真: (1) a,b ,c,= a,b ,c 假 (2) a ,b,a =a,b 真 (3) a ,b = a,b 假 (4) , ,a,b = , ,a,b 假 8求下列集合的幂集: (1) a,b,c P(A)= ,a,b,c,a,b,a,c,b,c,a,b,c (2) 1, 2,3 P(A)= , 1, 2,3, 1,2 ,3 (3) P(A)= , (4) , P(A)= , 1, 2,3, 1,2 ,3 14化简下列集合表达式:

33、(1) (AB)B )- (AB) (2) ( (ABC )- (BC) )A 解: (1) (AB)B )-(AB)=(AB)B )(AB) =(AB)( AB))B=B= (2) ( (ABC )- (BC) )A=( (ABC)( BC) )A =(A(BC) )( (BC )(BC ) )A =(A(BC) )A=(A( BC) )A=A 18某班有 25 个学生,其中14 人会打篮球, 12 人会打排球, 6 人会打篮球和排球,5 人会打篮球和网球,还有2 人会打这三种球。已知6 个会打网球的人 都会打篮球或排球。求不会打球的人数。 解: 阿 A=会打篮球的人 ,B=会打排球的人 ,

34、C=会打网球的人 |A|=14, |B|=12, |AB|=6,|AC|=5,| ABC|=2, |C|=6,CAB 如图所示。 25-(5+4+2+3)-5-1=25-14-5-1=5 不会打球的人共5 人 21. 设集合 A1 ,2 ,2 ,3,1 ,3, 计算下列表达式: (1)A (2)A (3)A (4)A 解: (1)A=1,22,31 ,3=1 ,2,3, (2)A=1,22,31 ,3= (3)A=123= (4)A= 27、设 A,B,C 是任意集合,证明 (1)(A-B)-C=A- B C (2)(A-B)-C=(A-C)-(B-C) 证明 (1) (A-B)-C=(AB)

35、 C= A( BC)= A(B C) =A- BC (2) (A-C)-(B-C)=(AC) (B C)= (AC) ( BC) =(ACB) (ACC)= (ACB) = A(BC) =A- BC 由( 1)得证。 9.(1) 4;(2) 1,3,5,6;(3) 2,3,4,5,6;(4) , 1 ;(5) 4 ,1,4.11.(1); (2) 1,4,5.22.(2) 、(3) 、(4) 、(8) 、(10) 为真,其余为假。24.(1) 为真,其余为假,因为(P-Q) = P ? (P-Q) Q = PQ ?= PQ(2)(3)(4)的反例: P =1 ,Q =226.(A B)(BA)

36、 = (A B)(BA)=(AB)(BB)(AA)(BA)=(AB)E (AB)=(AB) -(AB) 27.(1)(A-B)-C = ABC =A(BC) = A - (BC) (2)(A-C)-(B-C)AC (BC)=A C (BC) = (A C B)(AC C)=A C=(AB)- C (3)(A B-C=A BC =AC B=(AC)B28.(1)A (BA) = (A B)(AA) =(A B)=A B=B A (2)(AB)A) = (A B)A=(AB)A = A29. 由第 26 题有(A- B)(B- A)=(AB)( AB),故 (A- B)(B -A)AB。假若xAB

37、,那么 xAB,因 此 x (AB) -(AB), 与 (A- B)(B- A) = (AB)- (AB) = AB 矛盾. 30.AB?x(x AxB) ?x(xBx A)?x(x BxA) ?BA AB ?AAAB ? EAB而ABE, 因此 AB ?AB=E反之,AB = E ? A( AB)= A ? A B = A ? AB 综合上述, AB?AB = E AB ? A-B =? A-BB反之 A-BB ? (A-B) BB ? A BB ? AB = B ? AB综合上述 AB? A-BB31. 任取 x ,x A ? x A=xP(A)=x P(B)=xB ? x B32. 先证

38、 C ACB ? CAB,任取 x,x C ? x C xC ? x AxB ? x AB,从而得到 C AB.再证 CAB ? CACB,这可以由 CABA,C ABB得到。 33.PQ ? P-Q=? P-QP,反之, P-QP ?P(P-Q)PP ? P-Q=? PQ34.令 X=,则有Y =,即 Y = . 35.AB ? AABA ? EBA因为 E为全集,BAE综合上述 BA=E. 36.由 ACBC,A-CB-C,利用 AC BD 有:(AC)(A -C) (B C)(B -C)? (A C)(AC)(BC)(BC)? (A (CC)(B(CC) ? AE BE ? AB37.恒

39、等变形法B=B (BA)=B(AB)=B(AC)=(BA)(BC)=(AC)(BC)=(AB)C=(A C)C=C 39.任取 x,有 xP(A) ? x A ? x B ? x P(B) ,因此 P(A)P(B). 40.(1) 任取 x 有xP(A)P(B) ? xP(A) xP(B) ? xAx B ? xAB ? xP(AB) (2) 任取 x有xP(A)P(B) ? xP(A)xP(B)? xAx B? xAB ? xP(AB)注 意与 (1) 的推理不同,上面的推理中有一步是“ ?” 符号,而不是“ ? ”符号。 (3) 反例如下:A = 1 , B = 2 ,则P(A)P(B)=

40、 ,1,2 P(AB)=,1,2,1,2 返回 第七章二元关系 本章自测答案 3.(1) 任取,有 (A B) (C D) x A B y C D ? x Ax By C y D ? (x Ay C ) (x ByD) ? AC BD ? (AC)(BD) (2) 都为假 , 反例如下 : A =1, B =1,2, C =2, D =3 4.(1) 为假, 反例如下 :A =1, B =,C = 2; (2) 为真, 证明如下 : 任取 有 A(BC)(CD) ? xAByByC ? (xAyB)(x AyC) ? AB AC ? (AB)(AC) (3) 为真, 令 A = 即可; (4)

41、 为假, 反例如下 : A = 7.=, =, LA=, DA=, 9.(1), , , , (2),; (3), (4), 12.(略) 13.AB = , A B = domA = 1,2,3,domB = 1,2,4,dom(A B) = 1,2,3,4 ranA = 2,3,4,ranB = 2,3,4,ran(A B) = 4,fld(A - B) = 1,2,3 14.RR = , R= , R0,1 = , R1,2 = 2,3 16设 A=a,b,c,d , 1 R , 2 R为 A 上的关系,其中 1 R = ,a aa bb d 2 ,Ra db cb dc b 求 23

42、122112 ,RR RR RR。 解: R1R2=, R2R1= R1 2=R 1R1=, R2 2=R 2R2=, R2 3=R 2R2 2=, 18.(1)F(GH) = FG FH 任取 , 有 F (GH) ? t(F G H) ?t(F( G H) ?t(F G)( F H) ?t(F G)t(F H) ? FG FH? FG FH (2) 和(4) 类似可证 19.(2) 任取 y, 有 yRTW?x(x TW R) ?x(x TxW) R ?x(x A R)(xW R) ?x(x T R)x(x W R) ? yRTyRW? yRT RW (3) 任取, 有 F(AB)? xA

43、BF ? xAxB F ? (x A F)(x B F) ? FA FB ? FAF B 20.(1) 任取, 有 () ? ? ? (2) 和(1) 类似可证 . 21.只有对称性 , 因为 1+110,R,R不是自反的 , 又由于R,因此 R不是反自反的 , 根据 xRy? x+y = 10=yRx , 可知 R是对称的 , 又由于 , 都是属于 R,因此 R不是反对称的 , ,都属于 R,如果 R是传递的 , 必有属于 R.但这是不成立的 , 因此 R也不是传递的 . 22.(1) 关系图如图 7.15 所示; (P148) (2) 具有反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26.(1)R=, = , (2)r(R)=, s(R)=, T(R)=, 31.(1)R = ,;(2)R ; (3)R. 32.(1) 不是等价关系,因为 R,R不是自反的; (2) 不是等价关系,因为R不是传递的, 1R3,3R2但是没有 1R2 ; (3) 不是等价关系,因为 R,R不是自反的; (4) 不是等价关系,因为R不是传递的。 (5) 是等价关系。 33关系图如图 7.17 说示 (P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