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师生如何共读一本书 论文.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541438 上传时间:2025-07-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学校师生如何共读一本书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学校师生如何共读一本书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学校师生如何共读一本书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学校师生如何共读一本书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学校师生如何共读一本书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学校师生如何共读一本书以共读草房子一书为例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小学生阶段语文学习的最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实践活动,其意义非凡。用一本本经典好书铺就孩子的成长之路。关键词:农村学校阅读习惯共读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从当下阅读现状来看,农村学校孩子的阅读只能保障了教科书中的课文阅读,而需要教师花精力指导下的具有语文性、文学性的阅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学生课外阅读没有兴趣、欠缺指导,尤其是整本书阅读是很难实现。而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他们与城市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水平差距很大。我去年到农村

2、支教带教六年级,这所学校离市区较近,临近小学毕业了,整个班级仅几个孩子坚持读课外书,而且大都局限于童话、故事性强的儿童文学,阅读面较窄,也没有进行深入阅读。而市区学生大多是从一年级开始由老师引导进行共读,六年级时孩子们都已经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儿童文学、天文地理、历史而这所小学的六年级孩子比之市区三四年级孩子阅读书目的种类、内容的宽度、阅读的深度相差甚远,直接影响他们的写作水平:语言直白、内容简单、细节描写仅寥寥数语、甚至有的基本的作文机构都是混乱的针对这一现象,我调查了农村学生阅读现状的原因:L阅读环境堪忧学生大都是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三分之一还是留守儿童,其余的父母虽在身边但早出晚归忙于生计

3、几乎在情感上不会和孩子沟通,等同于留守儿童。有些家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只让孩子多读书,但不能引导孩子在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孩子不能静心读书,且不知什么时候读什么书。家庭书存量少,大部分几乎是零。不是说家里没有书就经济条件差。相反,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很不错。家家几乎都是二层洋房,装修也不错,却没有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橱,家里与城市家庭没两样,可孩子却没有一部经典书籍,除了课本及相关教辅资料。学校图书藏书相对匮乏,社区也没有公用图书馆,即使有也是一种摆设。农村小学生很难而且不会找到他们所需的读物。2 .现代有声影像取代农村孩子课外阅读孩子太过依赖现代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视、电脑游戏每天获得视

4、觉和感官上的冲击,纸质书阅读时间很难得到保证。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几乎没有,甚至一部分学生根本没一点兴趣。这些孩子愿意花几个小时看电视、打游戏、玩抖音,不愿读20分钟的书。没有读完一整本书的高年级孩子不在少数。3 .学习效率低,课外阅读时间少孩子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基本的学习任务很多不能完成,分散了老师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抓差补缺,阅读指导的时间被占用,而且还有一部分教师对阅读指导也缺少方法和策略,急切需要进行强化和提高。此上种种都那制约了农村孩子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那如何为孩子与好书之间搭一座桥?怎样把坐在电视机前的孩子吸引到书本上?如何引领孩子读一本书,让每一个孩子即使家庭条件最差的,

5、也能基本完成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无不是一条捷径。整本书阅读,是小学生阶段语文学习的最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实践活动,其意义非凡。用一本本经典好书铺就孩子的成长之路,带领孩子走入一本书,引导孩子深入阅读。以下通过共读草房子为例来谈谈我的在此方面的实践中总结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一.选爱看的书,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诚然学生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和家庭环境很有关系,可是在农村,老师的引领是占主导地位的。在孩子阅读的初期,老师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籍进行精心地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内容丰富、情节有趣、事情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书,如沈石溪动物小说、秦

6、文君的著作等。比如在共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我先给孩子们读第一章秃鹤,秃鹤是一个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或流鼻涕,或记不住东西,总是被取笑。他的心理是脆弱的,但他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脆弱的。我们常常不经意地从语言上伤害别人,尽管我们不是有意的,但这就是校园软暴力J秃鹤对于光头这件事情,态度情感变化描述朴实,其实也就是一个人面对现实不可变的情况下的心理世界。这也是体现心灵美比过华丽的外表。秃鹤从最初的报复到最后的挺身而出,是一个美丽过程,是人性美。只要自己有不屈向前的精神,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我们都应该学习他。孩子们对于像自己一样的农村生活的孩子事,很感兴趣,仿佛这个人就在身边,于是阅

7、读兴趣大增,课内作业和任务也会迅速完成,迫切进入书目的阅读中去,阅读中内心也会产生触动,从而进行深入阅读。二 .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让孩子爱上阅读。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内心享受。因此,老师除了需要对孩子有害的书籍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一般情况,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老师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当然良好的环境更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成长。对于农村孩子,在教室里与老师共读,就是最好的。当学生可看到老师和自己读的书一样时,心理上就会给孩子一种暗示和亲近,

8、会让他们读起来更有劲。共读的氛围,是孩子们阅读兴趣的最好催化剂。同学们还会比赛谁读得快记得牢,课下交流的话题都是书中的人物与情节,假期中我还会通过微信群与家长一起督促孩子读书,孩子能在家里找回阅读的氛围和感觉。通常,我会跟他们语音聊一聊,读到书本的哪一部分了?喜欢哪个角色呀?对哪个细节描写印象较深刻?而且还会让某个孩子读几段跟大家分享一下,也可以推荐新书等。当我们共读草房子中杜小康这个人物的变化与成长时,我让孩子们结合自身谈感受,孩子们就会觉得,杜小康在家庭变化让人始料不及,一次次的意外让全村首富变得一贫如洗,可是杜小康却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毅然挺身而出,敢于担当,这难道不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一

9、种坚韧吗?这正是现在孩子所缺少的挫折教育。生活教会杜小康,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生活。这都会吸引分心的孩子重新回到书中去,引导他们往更深处去阅读去领悟,慢慢他们就会走进书本,来一段不一般的心灵触碰,阅读技巧的习得和能力的提升。只要他们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忘我地翻看就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三 .仪式感的共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每周五的阅读课前,我们都精神饱满,正襟危坐,一起共读。地点固定在教室里,在固定的时间里,安排好每个阅读环节,就像策划一台晚会一样。每次共读一本书,比如在共读草房子时,我一如既往地做好精美的课件“班班共读草房子启动仪式。朗读并让孩子们在书的扉页写上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

10、匹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一样,把人带向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一一狄金森(美)同时还让孩子写上XXX是这本书的朋友,孩子们每次翻开这本书就会心灵受到触动,并爱惜这本书,愿意读下去。仪式感让孩子们感悟阅读的重要性,从内心敬仰作者,爱慕书籍爱之切,必然探知深,由开始关注故事情节到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整个过程中教授孩子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深入阅读水到渠成,孩子们的阅读水平也会大幅度提高,为后来的拓展阅读和自由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四 .开读书主题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一本书的阅读完结可以在班里召开一次主题会。老师可以设置几个问题让孩子

11、们讨论。比如在草房子中主人公桑桑与纸月的情感一直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也有朦胧的纯真情感。如何对待那份情谊,这本书不是给了他们答案了吗?我们都要祝福他们。以及如何看待软暴力生活挫折、秦大奶奶的变化即使囱固吞枣读的孩子也能知道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和内涵,也会促使他们再二次深入品味那一部分,甚至整本书。还让孩子们画思维导图把书中人物事件画下来,做批注等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还可以激励孩子把书中的内容情节或具体事情复述出来,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探讨。长此以往,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角度也不同

12、了,会辩证看待事物和问题,也提高了孩子的思辨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日渐养成。除此之外,书籍的来源是很方便的,这里不赘述了。令人欣慰的是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共读了不少书: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14本、小王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这个假期又共读了共和国70年儿童文学短片精选集3本、草房子、汤姆叔叔的小屋阅读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拓宽视野,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经典名著、人物传记、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都有涉猎。虽然他们在农村课外阅读起步晚,只要行动、老师引领好,一切都不晚。而且在我的影响下,以及课外阅读对课内阅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促进明显,所在的农村学校老师们课外阅读指导意识增强,也积极推动课外阅读的进行和对

13、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师生共读这棵小火苗在原野上闪着光,不停地影响着孩子们和老师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总之,通过与农村孩子师生共读一本书,需要我们老师要做的多一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授他们阅读方法、陪伴他们阅读、走进孩子并参与讨论解疑、搭建阶梯,引导阅读深入,甚至要把家长纳入到共读中来,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时时可阅读,处处可阅读。师生共读一本书,就是以教师的榜样给学生力量,以教师去带动学生阅读,用教师的阅读感染学生,让农村学生能走进书籍的世界中,在读书中获得精神食粮。引用文献1 .张学青点亮阅读之灯一一师生共读儿童文学作品实践与思考2009.10人民教育2 .任会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2014.3;文教资料9-203 .穆允云师生共读一本书的策略与研究2018.8;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8-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