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17459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38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1年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指导 一直以来,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07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共55篇文 学类文本,其中散文44 篇,占 80% 。而且 分值较大,江苏高考赋分23分,单题权重 15% 。 散文阅读也是高考考查的难点。 据统计,高 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 , 08 年江苏高 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分率只有49.7%,09 年江苏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 。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 整体与局部、 语言与内容、 形象与意蕴、 形 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 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 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下面, 我从四

2、个方面对高考散文阅读作具体 说明。 一、熟悉文体 散文的形散神聚,决定了散文的组织谋篇不 像一般文章那样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主题 突出。为便于学生熟知散文的阅读思路,我 们把常考的散文分三类进行梳理。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 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 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 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 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07 高考江苏卷麦天:先是记人写事: 麦天到了。以前农人麦天辛苦,日月艰难; 现在,麦天是节日。 女人热闹地走娘家, 男 人作收麦的准备, 虽然辛苦但

3、心里喜悦。 麦 天过去后,到处都是麦香。 其间穿插较多细 节描写:女子心疼丈夫做饭上“硬料”等。 最后抒发感情:麦天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 鲜亮亮,有滋有味。 这类散文数量较多, 0709 年 44 篇散文中 有 13 篇。 如 09 天津 老屋、 福建 阿庆, 08 上海灯笼红、全国 2马缨花, 07 北京湿湿的想念、宁夏海南叶圣陶在 四川、 辽宁炉火、 湖南忆刘半农君 )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 段,描写多是景、 物的某一突出特征, 议论 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 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 时空拓展

4、中间常穿插其他景、 物对比反衬 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 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09 年高考全国卷岳桦:开头引出写 作对象岳桦树: 第一次去长白山, 尽管好景 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 只有岳桦树记忆深 刻。然后状物,时空拓展: 岳桦树形态,生 存环境的恶劣, 境遇的苍凉等。 中间穿插对 比反衬:用养尊处优的白桦树与之对比, 突 出岳桦的顽强。最后延伸议论,升华主旨: 在恶劣的环境中选择了向上, 岳桦就成了一 种精神。 这类散文数量最多, 0709 年高考 44 篇散 文中有 27 篇。09 全国卷彩色的荒漠 、 全国卷岳桦、湖北卷书房的窗子 , 08 全国阳关古道苍凉美 、天津卷敦 煌,

5、 07 安徽乡村的风、天津雪野 里的精灵、四川焰火的变奏等。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 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 往往在文章的 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 或事,或物,然后逐 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 对现实的事、 物有触动(触 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 (联系点)点出道理 (感悟点) 结合现 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09 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开头议 论由头(触发点):现代人奔走忙碌,碌碌 奔波,但奔走的激情却脆弱、 渺小。然后是 类似事情的相反联想 (联系点):几千年前 孔子乘坐一辆缓慢的木车, 以执着的激情不 知疲倦

6、在大地上往复奔走, 谱写了一首中华 民族的长诗。再点出结论(感悟点) :只有 激情才有阔大无边的力量。 结尾结合现实议 论升华(升华点): 告诫人们:高科技时代, 如果心灵缺失,没有激情,人会危机重重。 类似散文还有: 09高考山东记住回家的 路、江苏上善若水, 08 高考湖南谈 静、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07 高考 山东灯火的温情、广东泥泞。 重要提示:对一种文体要达到熟知程度, 至 少要精读 3050 篇同类文章。建议考生在 复习散文阅读这一考点时,先拿出一些时 间,把 0709 年 44 篇散文分类通读一遍, 通过集中式阅读发现文体规律, 自己找到阅 读捷径。 二、储足知识 先看几道高考题

7、: 09 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本文写 的是都江堰, 但不以描写见长, 请具体说明 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采用议 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 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 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虚实 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09 年高考全国卷 1彩色的荒漠: 14.文 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 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 戈壁滩环境的恶劣; 戈壁滩色彩的单 调; 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 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 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先抑后扬,激 发读者兴趣。 这几道高考题直接以散文写作

8、知识为命题 依据。这类题是高考必考题。 散文文体的知 识建构是散文阅读的基础。 下面我把考过的 相关知识作一个简要汇总: 1. 表达方式 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 使情节更 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取得先声 夺人的表达效果。(还没考过) 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 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 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 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 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使人物形象

9、丰满, 增 强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 能自由地表达感情。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 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以 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 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 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抒情技巧: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开头 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2. 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烘托,以描述的环境、 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 物,突现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 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 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 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渲染,以浓墨重

10、彩的描绘营造氛围, 为行文 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 象征, 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 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以下几个以前几乎没考过,09 年高考全 部出现)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 深刻 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 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可使文章内容更 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 为损先扬, 鲜明对照 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 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 突出事物的本质

11、 特征,从而凸现事物、 景物的特点, 或人物 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3. 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 复、设问。考查最多的是比喻、 拟人、排比。 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 具体,使深奥 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 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 引起共鸣。 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 议论,能增加 语势,说理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4. 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 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 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 文章或段落开头总领全文; 引出下 文或引出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 成对

12、比;营造氛围, 奠定感情基调; 制 造悬念。 文章或段落中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 作用;前后呼应; 为下文作铺垫、 引起 下文;照应上文,转换话题。 文章或段落结尾升华感情; 深化主 题;总结上文;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呼应开头, 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 言已 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三、快速读懂 散文阅读对学生来说, 最重要的不是解题方 法, 而是读懂。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篇散文, 如果读不懂, 文意会混沌一片, 解题方法再 多,也无济于事。 快速读懂的一个有效方法: 理清思路,归纳 勾连,浓缩成文 思路, 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 想的路径、脉络。散文的路径和脉络实际是 一个连贯的

13、、 有条理的思维过程。 只不过散 文的形散使得这个有条理的思维过程有些 模糊。 读懂散文就是要把这个连贯的思维过 程梳理出来。 思路梳理出来了, 文意也就明 白了。 强化散文的思路梳理,是散文阅读化难为 易、准确解题的前提。可用三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 以自然段落为单位, 标画圈点领起句段、 过 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 标志 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 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 段落间的指代词, 段 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第二步:化零为整,合并提取 合并,对总分段落、 前后因果段落、 前后并 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 提取,以层次为单位

14、, 提取主体内容。 一般 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第三步:连缀添加,勾连成文 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 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通顺的简 易小短文(原文本的浓缩版)。 至此,思路 和文意一般都会水落石出。 以 07 年高考广东的泥泞为例,浓缩后 应是这样一篇小短文: (雪) 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 界中。 然而(雪)在消融的过程中将它的 丑陋呈现。 (但)我还是热爱雪。 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 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 历的情景。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因为)泥泞诞生了跋涉者, 它给忍辱负重 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

15、气。 (而) 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 炼,它会使人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 如今在北方那种久违的泥泞仍然 能使我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 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 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单纯、美, 也诞生了肮脏和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 再以 09 高考江苏的上善若水为例,可 浓缩为这样一篇小短文: 上善是最高的善。(总领) 离堆玉垒山, 因仰赖杜甫、陆游才 名扬天下,而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 结晶。 (因为)都江堰,绝不危及生态; 能防洪又 能灌溉,是人类的神话。(上善之作) 伫立(都江堰的) 水边,我的心与晶莹 和透明合而为一。 (然而)一想到黄河、长江

16、、淮河(这 些) 赖以生息的湖泊频频告急, 我快要窒息。 (对比现实,作批判、反思) 好在都江堰有。(现在也只有都江堰 还没被污染了) 都江堰干净、 持久,李冰使它成为几千万人 民的生命甘露。众多后任, (也一直在)追 踪李冰的足迹, 年复一年地疏浚、 修缮。后 人有情,给他们立了碑, 供人瞻仰。 他 们与都江堰同辉。(李冰及其后任是上善之 人)(希望我们也要像李冰那样做上善之事) 四、准确解题 做好了前面三个方面的准备, 最后就是答题 了。如何准确答题呢?下面, 我们按照考题 类型来逐一解析。 (一)梳理思路类试题 高考散文命题愈来愈重视梳理行文思路、把 握行文谋篇布局技巧。 原因,一是通过

17、行文 脉络的梳理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 章;二是散文因其独有的“形散”布局,让 命题者对这一点青睐有加。 题型:要求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 09 重庆卷瓷器的意味: 16. 文章是围绕 “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 路。答案: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 题;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点 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08 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15. 文章是 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 梳理作者的思路。 答案:小时候贪玩而痛恨 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 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 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 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相同题型

18、还有 09 湖北卷 16 题,08 湖北卷 19 题,08 江西卷 17 题,等。 答题提示:解答这类题, 必须读懂, 准确切 分全文层次。这类题答案是各层意概括。 答题格式: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 试题特点: 面广量大, 是考查重点。每份高考试题都 有这道题。 分点答题的指向非常明确。 分值安排多为 6 分,答案点一般为3-4 个。 答题提示: 阅读过程中要准确切层全文或局部段落分 层,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 分点答案要有并列意识 : 几点答案,必须是 不同方面的内容,必须是各角度、各层面、 不同情感、不同事件的分类并列概括, 绝非

19、 同一方面(同一角度, 同一层次) 的种属关 系。 答案组织要有摘句意识 : 抓各段的中心句, 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 第一种类型:要求概括全文内容要点概括 这一类题型最多。 一般而言,这些都可以归 为概括多个原因(理由)。 09 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 12.文中说都 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者这 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答案:理念正确: 顺应自然,符合生态, 造福百姓; 方法科 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 功效长久:至今仍在灌溉、 防洪;体现了 “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07 高考湖南卷忆刘半农: 19.请根据原 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 的原因。答案:刘出

20、国留学, “我”懒于 通信。鲁迅说了“老实话”, 又发表了指 出刘错误的读者来信。刘后来“据了要 津”;“五四”后,刘思想发生了变化。 相同题型还有 09 高考全国卷 16 题,08 高考全国卷 14 题,等。 答题提示:解这类题,要把全文看作是一个 大因果复句,在“果”前面寻找多个原因。 这类题跨度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 罩全篇。 第二种类型:要求对局部文段进行要点概括 09 年高考重庆卷瓷器的意味: 15. 阅读 文章第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 器的演变。答案:从陶器到瓷器; 从实 用到艺术;从粗陋到精致。 08 高考安徽卷我与地坛 14. 文章第二段 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

21、一个人跑出来 已经玩得太久了”?答案: 旧照片上的那 棵老柏树现在已死了; 多年前到园子里找 “我”的母亲已去世; 祭坛里的唢呐声使 “我”产生了沧桑之感。 07 高考江苏卷麦天 14.文中叙写了如今 关中麦天的那些变化 ?答案:女看娘的交通 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剖机了; 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 答题提示:这类题需要合理切分段内层次, 这要借助复句知识。 建议:语文教师要给学生补点逻辑知识,这 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好处。 三、表达技巧类试题 命题特点: 1. 考查最频繁: 09年江苏高考 4 道题有 2 道题考查了这一考点,赋分11 分。 2. 命题角度:文章某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2、文中某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赏析某 处画线句;文中某处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 么作用? 3. 考点密度:第一是修辞;第二是表现手法; 第三是谋篇布局技法;第四是表达方式。 第一种类型:要求对含有修辞和表现手法句 段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 09 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 13.本文写 的是都江堰, 但不以描写见长, 请具体说明 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采用议 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 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 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虚实 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08 天津敦煌: 20. 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 画线的文字。答案:采用比喻、

23、排比等手法, 动静结合,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 表现了 “我”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相同题型还有 09 全国卷 17 题, 09 全国卷 17 题, 09 湖南卷 18 题, 08天津卷 20 题, 08 重庆卷 14 题,07 天津卷 19 题,07 浙江 卷 20 题,07 江苏卷 15 题,等。 答题提示:一要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 巧; 二要揭示作品运用这种表达技巧表达了 怎样的内容;三要阐述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 表达作用和好处。 答题格式:运用什么技法 +表达什么内容(突 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达到怎样的效 果(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第二种类型:要求分析景物描写语句的作

24、用 (与前一类型有交叉) 09 全国卷彩色的荒漠: 14.文章第一 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 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戈壁 滩环绕的恶劣; 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 献埋下伏笔;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 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先抑后扬,激发读者 兴趣。 07 广东卷泥泞: 16. 文章在开头花了不 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呢?答 案:衬托泥泞的普通、 纯美,为泥泞的出现 作铺垫。 相同题型还有 09 高考湖北卷 19 题,08 年 福建卷 13 题,07 辽宁卷 17题,等。 答题提示:此类试题答题要考虑四个要素: 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

25、境特征; 二是对人物 的烘托作用; 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 (这一 点要视情况而定) ; 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 垫。 答题格式:此处景物描写渲染 (烘托、衬托) 了某种环境的特点(氛围、意境),表 现了人物的情绪(心理) , 为下文写 作铺垫。 第三种类型:要求明确文章开头段落的安排 用意 命题角度:“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 文章主要写,开头为什么要从写 起? 09 江西木车的激情: 17.本文写“木车 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 代人及其交通工具?答案: 引出下文,为 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 与文中孔 子乘坐缓慢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 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

26、 08 四川我爱水: 17. 文章主要写什刹海, 却从“我爱水”写起,为什么这样写?答 案:照应标题, 并与文章结尾相呼应; 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行文自然。 相同题型还有 09 江苏卷 11 题,09 山东 19 题,08 福建 11 题,07 山东 19 题,等。 答题提示:因开头是先言其他, 再引出主体 内容, 答题要考虑四点:一与文题是否照应; 二是否自然引出下文, 为下文铺垫;三与结 尾是否照应;四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正衬或 反衬。 答题格式:开头点题(照应文题, 或首尾呼 应) , 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 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或:与下文 写作对比,从而突出 第四

27、种类型:要求明确文章中间某处(段) 的写作用意 命题角度:在文中为什么要写?在某处 为什么要插入写?某段有什么作用? 09 高考北京卷司马祠: 18. 第二段“仰 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 统领下文, 承上启下;表现司马祠的地 势由低到高走向;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 08 高考山东卷我认识的梁漱溟:20. 文 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 这段 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答案: 表明梁漱溟关 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 是梁漱溟格外关注 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 面。 相同题型还有 09 全国卷 14 题, 07 江苏卷 16 题,07 江西卷 17 题,等。 答题提示:因

28、相应文字在文中或段中, 作用 要考虑三点:一要明确文字本身要表达的内 容;二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 (一般为承上启下, 前后呼应);三要考虑 与主体内容的关系 (一般为因果、 反衬、对 比等关系) 答题格式:文字本身要表达的内容+结构作 用+相关结构作用的文本内容分析。 (四)探究题 命题原则及特点 1. 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 疑难等 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2. 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文本探讨研究, 而 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3. 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 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直接答案。 4. 答案有限制:不会像读后感那样可以百花 齐放,总会给出

29、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 命题角度: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 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 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 作品的深刻思想) -江苏对接明显 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要求 从作者经历、 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 响进行分析。 - 山东命题较多, 江苏对文 本的写作目的较感兴趣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 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 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山东命题较多 第一种类型: 文本探究类(江苏探究题与之 对接性很强) 比较近年来高考散文文本的选择, 都是有文 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 文本价值 取向,或是揭

30、示积极健康的人生感悟,或彰 显真善美,或凸显时代思考, 或对民族性格 和民族文化作深层思考。 这是考生必须要达 到的阅读认识高度,文本探究往往就此设 题。 09 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 14.请探究都 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 这是要求考生从思想内容方面发掘作 品的丰富意蕴和深刻内涵。 答案:以水比喻 “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 修筑和维 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 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 做事要做上善 之事。 07 江苏麦天 17.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 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这也是 要求从思想内容方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主题)。答案:火热的劳动生

31、活,丰收的 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 闲散。乡土民风 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答题提示:从题型看,命题者主要还是依据 文本主题内涵或写作意图来做文章, 这类探 究题要求学生必须准确把握主旨并进而把 握作者写作用意,否则就无法完成答题要 求。从两题的答案看, 既不能脱离原文, 而 由无法在原文中直接截取答案, 都需要考生 作抽象概括。 第二种类型:个性解读类 这种题型命题人往往要求考生依据文本作 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并联系自身谈谈 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山东高考此类探究题较 多。 09 年高考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22. 文 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 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

32、力的源泉, 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 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请结合 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 分)分 析:要求立足自我, 感悟和体验文本, 独立 思考,发表看法。参考答案:世界无限广阔, 诱惑永无止境。 面对现实,我们不应闭塞与 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 同时,我们更应保持清醒, 坚守自我, 早些 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答案基本是用 原文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认识概括 作答) 答题提示:个性解读不能脱离文本随意发 挥,一定要尊重文本; 不能只是原文摘取词 句;要有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 答题格式:亮观点(总) - 扣文本(分) - 联实际(分

33、) - 下结论(总) 第三种类型:写作启发类 这类题实际是考查学生的写作理论认识。山 东高考此类探究题较多。 08 高考山东卷歌德之勺: 22.本文在写 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 谈谈它对 你的写作有何启示。答案: 主要是以小见大。 启示:要善于观察, 注意从日常具体事物 寻找最佳的写作切入点。 如本文对歌德故居 中炊勺的发现。 要精于思考, 能从具体事 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 就像作者从炊 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答题提示:平时要积累一些写作技法, 并有 一定的认识能力;要能准确判断文中使用了 何种突出的写作特色; 要能联系平时作文实 践谈感受。 答题格式:明确指出某种写作技法+写作技 法理论阐释 +文本技法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