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21090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教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23 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涵义,能够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 发展的过程,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区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认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难点:区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课时安排: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知识 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开展革命斗争。实践证明, 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它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二)讲授新课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李大钊 1918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 维主义的胜利 等文章, 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 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2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 1919 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了一批宣传马克思 主

3、义的文章。其中,他亲自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 思主义, 这篇文章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与此同时, 广东的杨匏安也发表了介 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那时候宣传马克思主要的刊物,还 有每周评论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地还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3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 1918 年 8 月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时,在李大钊等帮助下,开始接受马克思 主义。 1920 年底他从种种主义中选定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 年 7 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

4、党成立。中 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第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第二,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 人运动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阶级条件;第 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更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第四,俄国十 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国际条件。 二、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深刻

5、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 领导者及同 盟军的问题。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 起义、 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 以失败而告终。 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 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会后, 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创建 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 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 火,可以燎原 等三篇文章

6、,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 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毛泽东认为,红色政权 的存在和发展, 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 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这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它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 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与中国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 等。通过这些文章, 毛泽东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

7、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 战略部署, 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等 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1945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 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在解放战争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在军事原则、战略策 略和政策、 国家政权理论、 革命转变理论等方面,均有新的重大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中,毛泽东在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中国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 了许多

8、重要思想观点,特别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 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 的宝贵精神财富。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可以看到,所谓理论飞跃, 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 面丰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这种升华, 不是解决了个别理论问题,而是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 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所谓理论飞跃, 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是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第二, 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

9、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化的马克 思主义, 它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毛泽东思想在新形势 下的新发展。 第三, 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 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三)巩固小结: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 先导,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阶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 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课堂练习:解析与探究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我测评 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